食品安全和大数据物联网有什么关系

食品安全和大数据物联网有什么关系,第1张

食品安全,往往不安全在生产、运输、仓管过程中温湿度控制不到位,如果在这些重要环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就会导致食品冻坏或者腐烂。
而大数据主要是规定这些食物的温湿度标准,物联网主要是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时时采集温湿度的数据,时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时时能广大用户查看这些数据。
这样,人们就能全程监看食品到我们餐桌之前的这一系列环节中,安全是安全,即就是物联网和食品安全的关联。
希望我说明白了,也希望你能够采纳。

粮食安全相关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粮食安全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平高科(000998SZ)、丰乐种业(000713SZ)

本文核心数据:我国粮食产量和变化、我国大豆消费结构、我国粮食作物对外依存率

我国大豆存在较大的消费缺口

我国是全球粮食生产大国,2020年粮食产量约占全世界粮食产量的24%,粮食供给较为充足。2020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则达到6694920万吨,同比增长085%。 从我国粮食生产结构来看,2020年我国主要以玉米、稻谷和小麦等基础粮食作物为主,三类谷物粮食作物产量合计占2020年全年粮食产量的90%以上。而豆类产品的产量占比仅占342%,约2287万吨。

而从消费情况来看,三大类粮食作物人均消费变化情况呈现出较大差异,虽然谷物类粮食作物仍然是我国最主要消费的粮食作物,但人均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反而豆类粮食作物则呈现上升趋势,薯类粮食作物则是呈现小幅波动增加。

而大豆的食用消费仅占125%,压榨消费才是大豆的主要用途,2019年压榨消费占到了我国大豆消费总量的84%以上,是我国大豆消费最主要的原因。因此粗略计算我国每年对大豆的需求超过一亿吨。

大豆对外进口依存度较高

我国大豆产量远小于我国大豆的消费量,而我国每年如此庞大的大豆消费缺口主要是依靠进口来弥补。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对外依存度来看,我国除大豆以外的粮食作物基本均能保证自给自足,大部分的进口只是为了丰富消费品种,增加消费者可供选择的余地。而我国大豆存在较高的对外依存率, 2019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率高达8309%。这意味着我国消费的大豆80%以上来自于进口。

从近几年我国的大豆净进口数量来看,也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全年大豆进口量再创新高,达10033万吨。可见我国在大豆产品上仍面临较为严峻的供给安全风险。

巴西、美国是我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

从全球大豆产量区域结构来看,2020年全球大豆主要产自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和印度五个国家,五个国家的大豆产量合计占比接近全球产量的90%。其中巴西和美国的大豆产量占比均超30%。

我国大豆进口量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我国大豆进口也主要源自巴西和美国以及阿根廷,其中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占我国2020年全年进口数量的6059%,从美国的进口数量占比也达到了2208%。

贸易摩擦对大豆进出口影响大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美国对我国增加关税,作为第一轮的反制措施,我国对美国500亿美元商品也增加了关税,其中就包括大豆。这直接对美国大豆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17年,美国大豆近60%都出口到了中国,但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大幅下降至20%以下,这两年随着贸易摩擦的有所缓和,美国向我国的大豆出口才有所回暖。

但相应的,贸易摩擦最终导致的结果总是相互的,我国在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后,不得不寻求以更高的成本从巴西进口更多的大豆。

转基因大豆迎来发展机遇

我国大豆产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种植面积不够,而是由于对转基因技术的限制。由于转基因农作物在长期食用后对人身体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国对于转基因作物有着较为严苛的管控。必须先申请安全证书,随后通过审定和获得生产许可证才可以进入商业化。而我国对于生物安全证书有着较为严苛的获批流程,且时间周期较长,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允许可量产化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虽然转基因技术在我国仍有所限制,但在全球已经广泛应用,尤其是广泛应用在一般粮食作物大豆中。2019年全世界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达9190万公顷,占当年全世界大豆总收获面积的7492%。

由于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我国大豆单产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仅约195吨每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7吨每公顷,远低于美国的319吨每公顷。

随着问题的逐渐突出,我国也意识到了大豆安全的问题,2021我国已批准了首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安全证书,国产转基因大豆将迎来发展机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豆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2223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