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太空、下到水下,除了导航,“北斗”还有啥应用?

上到太空、下到水下,除了导航,“北斗”还有啥应用?,第1张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的100多个应用场景中,除了大家熟悉的交通运输、农机农业、气象监测、共享经济、海洋工程等领域,还在盲人导航、监狱应用、病人监护、灾害预测、居家养老、宠物位置监控等方面为我们服务。

中国航天2020年超40次的“超级2020”宇航发射计划,以及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3型火箭新型号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宇航发射任务依然保持高强密度趋势,全年呈现出重大任务、发射密度高等特点。
“重”主要体现为北斗导航、探月三期、高分专项3个国家重大工程将完成收官。上半年,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将发射两颗GEO卫星,完成整个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建设。今年还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并择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高”主要体现在发射密度上,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发射有望突破40次,发射60余个航天器,再创历史新高。
此外,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三型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在2020年实现首飞,赋予今年航天任务“新”的特点。长征五号B是我国现有低轨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首飞将开启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任务阶段的序幕;长征七号甲作为我国第一型新一代中型高轨火箭,对高轨卫星发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长征八号首飞将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的重要空白,成为宇航发射和商业航天市场的主力军。

__草莓超甜吖(作者)

 太空农业 Space Agriculture

太空行走 Walking in space

太阳风暴 Solar Storm

太阳能 Solar Energy

炭疽 Anthrax

唐氏综合症 Downs Syndrome

提高战略运算能力计划 Accelerated Strategic Computing Initiative,ASCI

体细胞遗传学 somatic genetics

通信卫星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西尼罗河病毒 West Nile virus

消费电子 consume electronics

信息材料 information materials

信息技术外包 IT Outsourcing

信息经纪人 Information Broker

信息战 information warfare― IW

休闲农业 Recreational Agriculture

虚拟口腔 DentAART

虚拟人 Visual human

虚拟天文台 Virtual Observatory

虚拟现实技术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据Satelliteevolution 7月15日报道 ,VictoriaMetrics提供快速、灵活的开源时间序列数据库监控解决方案,其宣布在协助多卫星数据平台 Open Cosmos 解决地球从太空面临的最大挑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家总部位于乌克兰的初创公司由谷歌、Cloudflare和Lyft的前工程师创立,与泛欧空间技术先驱 Open Cosmos 合作,为低地球轨道 (LEO) 卫星的发射提供动力。

对于所有快速扩展的组织来说,寻找合适的监控解决方案都是一项挑战。在测试了多种工具后,Open Cosmos选择了VictoriaMetrics,并将开源平台集成到其技术堆栈中,用于其关键任务卫星控制和数据分发平台。VictoriaMetrics 因其功能性、灵活性和与公司众多工具的兼容性而被选中,包括与 Prometheus API 的互 *** 作性。

VictoriaMetrics 是唯一允许太空团队访问他们需要的所有遥测数据的解决方案,通过存储、查询和提供任务控制软件本身生成的一系列关键地面指标的警报来确保卫星保持 健康 。Open Cosmos 团队还利用 VictoriaMetrics 的 vmagent,使他们能够从分散在不同实验室和测试设施的卫星和地面设备中获取指标,然后将它们上传到任务控制软件。VictoriaMetrics 提供的灵活性不仅可以监控航天器,还可以监控地面系统,例如最近发布的 DataCosmos。

根据 Frost 和 Sullivan 的预测,到今年年底,大约90%的工业公司将在数据生成站点使用边缘计算、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开发。VictoriaMetrics 与其他技术密切相关:云计算——边缘计算的前身和必然的一部分;5G——支持边缘计算的技术,使其功能强大且可靠;物联网—— 汽车 、绿色能源、农业和物流等行业快速扩张。将Open Cosmos添加到其用户群中,巩固了VictoriaMetrics在边缘计算市场的地位,因为它不断改进其基础设施、添加新功能并在新的空间前沿促进快速边缘计算。

(编译:李子茉)

不是。
起源太空是两位年轻科学家创办,主要业务是回收太空垃圾等。他们创新了现在产业公司的类型,向太空产业进发,与国家空间站进行合作。目前没有消息报道该公司有违法行为。
南京起源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03月20日,注册地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路红枫科技园,法定代表人为喻天弘。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物联网技术研发。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卫星通信服务。卫星遥感应用系统集成。数据处理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通信设备制造。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

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据报道,这是这种虚拟技术第一次带到地球以外,NASA 打算通过添加增强现实(AR)功能来扩大其系统,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

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1

2021年10月,美国宇航局的飞行外科医生Josef Schmid博士、行业合作伙伴AEXA Aerospace首席执行官Fernando De La Pena laca和他们的团队成员,成为了首批从地球「全息传送」至太空的人类。

「这是一种全新的远距离人类交流方式」Schmid说。

「全息传送」是如何实现的?

这一次,NASA使用的设备是:微软的Hololens Kinect摄像机,以及一台装有Aexa Aerospace定制软件的个人电脑。

其实,微软HoloLens头显早已开发出来,但运用在太空这样的极端远程环境中,还是第1次。

Kinect是由微软公司生产的一系列动作感应输入设备,包含RGB摄像机、红外投影仪和探测器,可以进行实时手势识别、身体骨骼检测、语音识别、语音控制等。

而Aexa是一家为航空航天、医疗、石油等行业提供混合现实定制软件的供应商。

外科医生Schmid说,「全息传送」是一种捕捉技术,可以重建、压缩和实时传输高质量的人体3D模型。

微软HoloLens混合现实头显允许传输3D情景,允许使用者观看、听到并与远程参与者互动,就像实际上在同一个物理空间。

就这样,外科医生Josef Schmid博士等人被「全息传送」至国际空间站。因此,地面上的外科医生Josef Schmid和空间站的欧洲宇航员Thomas Pesquet,实现了首次实时3D图像对话。

现在,我们的人类实体可以离开地球「旅行」,虽然我们的肉体不在那里,但我们的人类却感觉就在那里。

更多的应用

为什么地面人员要和宇航员实现「全息传送」?

你想,能上太空的宇航员,堪称「国宝」,只有凤毛麟角的人才有资质。

然而,宇航员飞行那么久,万一出点病症,除了服药自治,还能怎么办?

要知道,上太空,他们是不会带私人医生出门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连接地面与太空的3D远程医疗应运而生。

2021年10月这一次,从地球「全息传送」到太空,让医疗专业人员与宇航员进行了首次磋商。

全息透镜医疗,配图与新闻无关

目前,NASA正在展示这种新的通信形式,「全息传送」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一步,NASA的计划是双向交流,除了地球上的人被「全息传送」到太空外,还要让宇航员「全息传送」回地球。

而且,「全息传送」还将和增强现实结合起来,以真正实现远程指导。

伴随着系统的运行,我们不仅在地球外「流浪」,还将在空间站上「生活」。

另外,「全息传送」可能会对未来的深空旅行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火星计划的推进,往返火星存在的通信延迟问题,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

那么,有了「全息传送」,是不是就改善了呢。

NASA表示,「无论人类在哪里探索,宇航员都需要与地球、任务控制中心联系」。

因此,传输技术对未来的太空任务至关重要。

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2

据 CNET 报道,去年 10 月,NASA 使用“全息传送”技术将飞行外科医生 Josef Schmid 博士带到国际空间站,而医生本人还在地球上。

据报道,这是这种虚拟技术第一次带到地球以外,医生本人的高质量 3D 模型在两地间进行数字压缩、传输和重建,所有这些都是实时的。

与此同时,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佩戴微软 HoloLens,与医生进行互动,就好像他们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中一样。

NASA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将把它用于我们的私人医疗会议、私人精神病学会议、私人家庭会议,并将贵宾带到国际空间站与宇航员一起参观。”

了解到,NASA 打算通过添加增强现实(AR)功能来扩大其系统,全息传送的人可以真正在空间站周围移动并观察事物,就好像真的就在那里一样,可能有助于为宇航员提供外星远程医疗、国际空间站建设项目,甚至有利于未来的深空探索。

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3

航天事业是着眼未来的前沿科技,往往能够促成很多科技行业的新兴技术应用。以医疗来说,远程医疗是对宇航员身体健康最直接的保障。根据CNET报道,美国NASA已成功使用“全息传送”技术将飞行外科医生Josef Schmid 博士送到国际空间站,而医生本人还在地球上。

“全息传送”技术帮助宇航员远程医疗

在空间站,宇航员最有可能出现的医疗问题是碰撞、瘀伤、小伤口之类的物理性伤害,其次还有微重力对宇航员液体平衡的影响。这些问题通常都会通过对宇航员的超音波检查传递到地面,由地面医生给出治疗建议。

因为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在与远在虚空中的系统通信时,一般会有长达20分钟的延迟。但有了“全息传送”技术,延时的问题迎刃而解,“全息传送”人员可以直接留在空间站上进行实时通信诊疗。

虽然近乎不可思议,但“全息传送”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微软几年前就提出了这个想法,此后一直在稳步发展这一概念。如今NASA最近的努力将这一壮举推向了新的高度。美国宇航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正利用微软HoloLens的全息力量来为外太空的宇航员提供医疗服务,与医生相互进行交流互动。

NASA正在演示这种新的通信形式,作为在未来任务中更广泛使用的前奏。未来,人类走得离地球越来越远,对远程医疗的要求也会更高。NASA还打算通过添加增强现实(AR)功能来扩大其系统,全息传送的人可以真正在空间站周围移动并观察事物,为宇航员提供远程医疗、国际空间站建设项目,甚至有利于未来的深空探索。

5G快速建设助推全息通讯到来

近年来,随着5G商用的到来,物联网、人工智能、AR/VR、全息多媒体等新型网络技术逐渐成为现实,全息通讯也开始被众多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重视起来。

作为一种新型通讯方式,全息通讯需要通过多种技术糅合来实现,用户在拥有镜头和麦克风组成的特制相机前进行通话,镜头将用户转换成数字图像进行联网传输,而在接收方那一端,则是通过全息投影仪将画面投射屏幕上,从而实现3D画面的呈现。

在全息通话实现的过程中,需要5G高速传输技术、AR/VR、3D投影等多种技术的紧密配合。其中,5G传输技术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5G有着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等优秀特性,才让科学家们有底气去想象全息通话的现实可行性。

例如美国曾采用5G技术完成了全球第一个全息电话。主要通过5G传输技术与特制的投影仪相配合,顺利完成了一次全息会议,这是全息通讯领域里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

微美全息5G多场景应用建设

目前,全球都在大力推进5G建设,抢占先机。在国内,能通过全息技术实现这种“全息传送”的代表性企业有微美全息(WIMIUS)。据悉,微美全息作为全息通讯技术领先者,依托自身5G技术,AI、AR/VR、边缘计算等,在众多领域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场景化应用。此前该企业中标的中移动和媒体云平台二期全息远程互动项目,强化与中国移动等行业伙伴的紧密合作,助力全息通讯应用垂直领域。

作为5G全息通讯的头部公司,微美全息自主研发及投入5G核心领域,将5G、AR/VR、全息通讯等技术融入,成功拿下了中标项目,推动5G全息通讯业务应用和实践。另外,微美全息打造5G+全息产业链横跨面广,运用全面前沿数字技术,可极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

具体来讲,微美全息5G+TO B全息应用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其高速率、低时延特性能够满足AR/VR、超高清视频等典型应用对网络的要求,为用户提供极佳的人机交互体验。如5G 全息会议、远程办公等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多地协同;5G+云演艺、4K/8K直播互动等应用提供更沉浸、更丰富的娱乐方式;5G+AR/VR直播购物、智能家居等应用提供更便捷、更多样的生活方式。

还有,微美全息依托5G网络的高带宽、低时延、全息投影的真实特点,跨越时空的5G全息课堂应运而生。基于5G+全息技术,通过全息与虚拟投影技术的叠加,将教师课堂俨然打造成生动活泼的虚拟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现场一般,与名校高徒进行无障碍、无延时的交流互动等。

行业共识,随着5G全息通讯网络带宽条件变化,大举推动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物联网(IoT)应用。微美全息计划5G+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的核心技术,用多个技术创新的系统支持全息技术服务和5G通讯全息应用获得有效增长。

不难推测出,微美全息这些年来探索全息技术,在多领域的科学化、数字化、虚拟化应用上,有助于提升全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并且推广应用促进发展,推进多个大类应用场景上升,奠定全社会良好的全息全景。

综上,5G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更多应用的展开打下了基石。特别是5G为全息通讯铺开道路。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全息通讯渐渐显露出可以实现的苗头。

虽然就目前所达到的水准来说,全息通讯与理想中的效果仍有些距离,不过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实现的技术突破,又带给全体消费者信心去展望未来。相信在5G大规模商用元年下,2022年行业也一定会有更多情景应用方面的开发。未来,全息通讯技术将大展身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2259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