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两个三国人物,为什么会被称为瘟神呢?看到这个题目似乎还有那么一些迷惑,但是我现在却是恍然大悟。
那么是为什么呢?首先就来从他们的经历来说一下吧!
先来说一说我们三国的第一勇将,也就是吕布,吕布当年一开始是跟着丁原的,而董卓忌惮丁原的军力,更加忌惮吕布。
所以董卓就采用谋士之计,送给了吕布赤兔马与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吕布在得到这些之后自然是与丁原反目成仇,杀了丁原而后投靠了董卓。
而这个时候在董卓身边,你应该安心了吧!但是他却又遇上了王允对他们这对父子之间使出的美人计,也就是大美人貂蝉。
谁能够受得了这样美人的诱惑呢?
吕布于是又杀害了董卓。
而吕布与王允自然成为了一方的诸侯,但是这个时候董卓的余部却来攻击,王允也就在这个时候死去了。
吕布又得逃亡了,曾经趁着曹 *** 空虚,袭击他的城池,但是失败了。
之后去投靠刘备,而刘备却是怎么也想不到最后徐州居然又被吕布给夺走了。
所以吕布的这段经历可以叫做瘟神,他去哪里哪里就倒霉。
那么刘备又是为什么叫做瘟神呢?
那么又得说一说刘备的一些经历,刘备当然与吕布不同,刘备向来是靠自己的仁义在江湖上知名的,而吕布是背信弃义的小人罢了。
刘备在成为徐州之主之后,被吕布夺去了,但是也正是刘备成为了吕布的附庸,所以才发挥了刘备的瘟神作用。
刘备之后联合曹 *** 进攻吕布,吕布就此败北,城池失守,成为了曹 *** 的领地,并且吕布也是在刘备的一番话之后,曹 *** 才决定杀死了吕布,就此人头落地。
之后刘备与曹 *** 反目前去投靠袁绍,在投靠之后就发生了官渡之战,而且袁绍大军开局不利,河北勇将颜良文丑先后被关羽斩杀,之后袁绍官渡之战失败,袁绍的地盘也是成为了曹 *** 所有。
而后刘备与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汇合又投靠了刘表,之后刘表病死,而荆州这一块宝地也是被迫投降曹 *** ,刘备趁机也是占领了一块地方。
所以这也就是刘备为什么会被称为瘟神的原因,他到哪里,哪里就会败亡。
而且这些也都是非常真实的事情。
一、吕蒙对刘备的评价,此人乃枭雄也,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二、刘备为人:
表面声称大义,但一遇到取舍时,以天下人和为先,可见它的人品犹如妓女挂贞节牌坊。刘璋、还有三让徐州等,就连吕布都不敢正面与刘备为敌,恐怕天下所不能容也。
三、刘备谋略:
刘备有识人之能,典型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再有就是蜀国之所以可以三足鼎立,因为它占人和,曹 *** 占天时,吴国占地利,而蜀国占人和乃刘备之功,诸葛亮没有这个能力。刘备死后,老将下马,蜀国无将可用。但在用兵方面,可以说刘备唱红脸,诸葛唱黑脸,刘备不占用兵之能,不会布阵。
四、刘备勇敢好战: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裴松之引注: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势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见,刘备不仅不是窝囊废,而且十分勇敢好战。
五、曹 *** 对刘备的评价,天下英雄非你我莫属,其实曹 *** 对刘备早有杀心,恐失民心,又见刘备未做大,所以才囚禁刘备与身旁,但仍有半君如伴虎之感,寝食不安。
扩展资料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 *** ,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
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 *** ,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 *** 反,事乃成尔”。
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当时四川的交通比较落后,山路居多。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在开辟四川邮驿事业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备建汉后,为了对付北方的曹魏,在汉中地区建立了北伐的军事基地。为打通军输要道,在四川与汉中之间开通了四条主要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汉还在汉中设置了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白水关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楼。
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400里间设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在与东吴交界的荆州地区,大将关羽也在沿江设立了军用通信的“斥堠”,烽火台从后方一直通达襄樊前线。
蜀科是蜀汉的法律,刘备初入川时,百废待兴,乃命当时对典制、旧法熟悉者许慈、胡潜、孟光、来敏典掌旧文、草创制度。在平定益州之后,便着手制定典律,据《三国志》记载,参与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别是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
蜀科的具体内容已经丢失,但是据《诸葛亮传》记载,蜀汉虽然执法严峻,但公正公平,百姓无怨。
参考资料:
在没有产生明显的利益冲突,或者立场冲突的时候,曹 *** 和刘备可以说是一对很好的伙伴,至少是一起扛过q的战友关系。广义上的三国时期可以从"黄巾起义"开始,这是众多三国人物粉墨登场的大舞台。在"黄巾起义"当中,曹 *** 以骑都尉的身份剿灭颍川黄巾,参与"长社之战",与皇甫嵩、朱儁消灭黄巾渠帅波才。刘备的起点不如曹 *** ,没有这样的表现机会,但也跟随邹靖镇压黄巾军。
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刘备与曹 *** 可能没有交集,但是根据《汉末英雄记》中的记载,至少在东汉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二者就有过接触,而且关系匪浅。在中平五年,各地黄巾余党复起,加上有望气者预言京师当有兵灾,汉灵帝组建自己的嫡系部队——西园军。曹 *** 成为西园军的典军校尉。不过军队似乎需要曹 *** 自行招募。刘备就曾经与曹 *** 一起到沛国征兵。
次年汉灵帝去世,由于何进与宦官争斗的原因,董卓控制了东汉朝廷。曹 *** 拒绝与董卓合作,逃到陈留己吾首唱义兵,参与"荥阳之战"。虽然表现不算太好,但也是关东联军当中的重要人物。刘备也在关东联军当中,不过没有具体表现的记载,也没有与曹 *** 的关系的记载。
曹 *** 和刘备一起镇压黄巾军,一起到沛国募兵,一起参与讨伐董卓。虽然不久之后两个人一个依附袁绍,一个依附公孙瓒,在立场上反而成为敌人,但是他们之间确实有一定的交情。这也能够解释在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刘备投奔曹 *** 后,曹 *** 能与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给予刘备超过理解的优厚待遇。
从刘备的视角,以及郭嘉、程昱等曹 *** 谋士的眼光来看,刘备是需要可疑的,需要防备的。但是从一些史料上来看,曹 *** 对刘备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疑心。首先是曹 *** 与袁绍之间的关系破裂,曹 *** 打算主动进攻袁绍,和刘备商量这件事。这说明在曹 *** 心中刘备并不是汉臣这种"外人";其次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袁术在穷途末路下打算投奔袁绍,曹 *** 令刘备率军阻拦袁术。如果曹 *** 不信任刘备,是不会有这样一次军事行动的机会的。
刘备与曹 *** 的战争
虽然刘备和曹 *** 曾经是亲密战友,但是最终还是走向了彻底的对立面。上文小编已经提到了,在讨伐董卓失败之后,曹 *** 依附袁绍,刘备投奔公孙瓒。在当时地方军阀形成两个对立的军事联盟,一方是袁绍、曹 *** 、刘表;一方是袁术、公孙瓒、陶谦。刘备和曹 *** 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也有过刀兵相见的经历。
这个时候刘备和曹 *** 虽然是敌人的身份,但是并非主观意愿,而是受到大环境的携裹。在当时袁绍和公孙瓒才是北方的大人物,无论是曹 *** 还是刘备都是小弟的角色。而在建安三年刘备投奔曹 *** ,但是暗中却反对曹 *** 的时候,二者的立场已经出现彻底的裂痕。因为在这个时候,曹 *** 已经控制了汉献帝,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而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立场上当然站在汉室一方。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刘备与国丈董承参与"衣带诏事件"。从接受衣带诏之后,刘备已经彻底站在曹 *** 的对立面,而且很难有缓和的余地。《蜀记》中记载,在一次郊猎当中,关羽甚至劝说刘备直接刺杀曹 *** ,可见刘备集团对曹 *** 的态度。不过刘备终究没有下手,而是趁拦截袁术的命令脱离曹 *** 。双方的战争彻底开始。
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占领徐州,被曹 *** 亲自率领军队击败;随后刘备投奔曾经的敌人袁绍,参与"官渡之战",率领军队到汝南帮助袁绍牵制曹 *** ;袁绍败归河北之后,刘备投奔刘表,在南阳盆地继续与曹 *** 集团作战,一度北伐到叶县,在曹 *** 远征三郡乌桓的时候劝说刘表袭击许县;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刘备先是在"长坂坡之战"中惨败,后来联合孙权取得"赤壁之战"、"南郡之战"两次对曹 *** 的重要战役的胜利。
刘备的崛起难以避免。这个时候刘备和曹 *** 反而交手不多,曹 *** 向西北方扩张,刘备向西南方进军。最后在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刘备主动发动"汉中之战"。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汉中之战"的尾声,刘备已经占据"汉中之战"的主动权,曹 *** 也率领大军进入汉中,这是曹 *** 和刘备两个英雄人物最后一次交手。刘备终于取得胜利,曹 *** 带着"鸡肋"般的遗憾撤出汉中,他的人生也走向了暮年。
如果当初孙权没有答应诸葛亮跟刘备联军,还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战略?不联盟的后果如何,仅凭东吴的力量,会赢吗?我觉得会。
一、首先看一看当初孙权为什么要和刘备联合:赤壁之战前,曹 *** 南下征讨荆州,这时颇具嗅觉的鲁肃已经看出了东吴会是曹 *** 的下一个目标,于是为了提前防范,鲁肃向孙权建议:借给刘表吊丧的名义联合荆州,共同抗敌。当时刘表新丧,膝下有两个儿子,一个为刘琮,一个为刘琦。刘琮镇守襄阳,刘琦镇守江夏。鲁肃的目标很明显,不管是谁掌管荆州,他都要和荆州联合,不是因为刘表的儿子,而是因为荆州有刘备。鲁肃说: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同心协力,那么我们应该安抚他们,并与之联盟。如果他们之间离心离德,那么我们就要另做打算。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很可惜,鲁肃动作有点慢。
二、刘备后来则被曹 *** 赶至夏口。这时刘备和刘琦汇合,兵力有大概两万人。此时曹 *** 新得荆州物资及军民,实力大增,兵力达到什么程度呢?号称水陆大军八十万。那么东吴有五万精兵吗?没有。
孙权和鲁肃当初的打算是联合荆州,拒曹军于荆州地界。但是实际情况出乎预料,曹 *** 兵不血刃拿下荆州,这让孙权措手不及,因此造成一个尴尬局面,那就是兵力不足。所以孙权才对周瑜说:五万精兵难以一时俱备,只有三万人已经准备好,你先出发,我陆续再给你调配兵力。所以,这就是孙权要联合刘备的真正原因,东吴兵力不足……
周瑜率领三万东吴水军西向逆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一战就击败了曹军,曹军引退江北,而周瑜驻军江南,形成对峙。后周瑜采纳黄盖的的诈降之计,火烧曹军战船,曹军随之败退。周瑜领兵西进,追至江陵,和江陵守将曹仁隔江对峙。也就是说刘备建议周瑜借给他两千兵士,然后在江陵以北截断曹仁归路,这样的话曹仁就会不战自退。很可惜,曹仁在江陵坚守了一年之久,据此推断,刘备带两千人前去江陵以北,肯定是打了败仗。
三、后来,江陵是怎么攻下的呢?周瑜采纳甘宁之计,派甘宁袭取夷陵,然后曹仁兵围甘宁,周瑜分兵支援甘宁,曹仁败退,吴军随之占领夷陵。这样吴军就有了前沿阵地,吴军纷纷由夷陵登岸,然后聚集围攻江陵,经过近一年的奋战,方才拿下江陵,付出的代价也很惨烈,周瑜受了箭伤。夺取江陵后,相当于东吴已经占领了南郡一部分,曹仁守襄樊、周瑜守江陵,双方形成对峙,暂时归于和平。这时刘备呢?周瑜将刘备安排到长江以南的江油,让其作为后援,这时刘备向南发展,袭取了荆州南部四郡,随之做大。
因此,从整个抗击曹军整个过程来看,一直是周瑜率领的吴军在做绝对的主力,刘备虽然也参与战斗了,但是效果不明显。后期周瑜病死,鲁肃认为只有刘备才可以代替周瑜守住江陵,所以才将江陵借给刘备,最后造成了刘备借荆州不还的尴尬局面。那么如果孙权不联合刘备,能战胜曹 *** 吗?我觉得能。曹 *** 想要东进进攻孙权,必然会先经过夏口,而刘备此时和刘琦驻扎在夏口,会首当其冲的遭到攻击。这时不管孙权愿不愿意,刘备肯定会主动联盟孙权的。
退一步讲,刘备没有联盟孙权,而是独自抗曹,依照刘备的能力,他是守不住夏口的,假设刘备逃往别处,这时周瑜率吴军迎战曹 *** ,照样能够打败曹 *** ,因为曹军不习水战,战败是必然,只不过可能地点不是在赤壁罢了。而等到周瑜打败曹军,照样会西进袭取江陵,按照以前事情的发展,周瑜夺取夷陵、江陵以及整个南郡,那么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就有了。
后期,孙权取得荆州后,亲自坐镇公安,指挥吴军多次粉碎曹丕的进攻,就是依赖于这个完整的三角攻防体系,因此,有刘备,荆州可以守的更严密,但必须让刘备当后援。而无刘备,东吴照样可以守住。只是可惜,当时的大都督是鲁肃,而鲁肃制定的战略是联合刘备,抗击曹 *** 。归根结底还是对于孙权的不自信,对东吴全体武将实力的不自信。孙权联合刘备是形势发展的必然,但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后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历史证明,刘备除了偷袭荆州南部四郡时是使出了全力,在赤壁之战前后的配合作战中,几乎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即使孙权不联合刘备,只要有周瑜在,东吴照样可以打胜赤壁之战。只可惜,孙权和鲁肃还是对于自己没有信心,引来一个帮手刘备,最后被刘备窃得荆州,怪谁呢?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相传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贩鞋织草席为生。十五岁时外出求学,与同宗刘德然、公孙瓒拜卢植为师,并与公孙瓒结为好友。
184年,黄巾民变爆发,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刘备组织起义兵,跟随邹靖讨伐黄巾军,立下战功,被任为安喜尉。后因不满因公到来的督邮行事,将其捉拿、打,然后弃官逃亡。
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 *** 、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之际,刘备联吴抗曹,取得胜利,从东吴处“借”到荆州,迅速发展起来,吞并益州,占领汉中,建立蜀汉政权。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后来,大将军何进派毋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与贼战斗有功,任为下密县丞,不久又辞官。190年,再被任为高唐县尉、县令,更加入了讨伐董卓战役。不久,被贼兵打败,投奔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与田楷一同防御袁绍,因功被封为平原县令、平原相。
194年,曹 *** 攻打陶谦,陶谦求救于田楷,田楷带同刘备一起前往相救并击退曹军,陶谦特意送四千丹杨兵给刘备,刘备便依附陶谦,屯于小沛,并被表为豫州刺史。194年,陶谦病死,麋竺、陈登迎刘备入主徐州。后被朝廷拜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195年,被曹 *** 打败的吕布来投,刘备准他屯于小沛。
第二年,袁术攻打刘备,刘备迎击,但吕布乘机偷袭下邳,刘备惟有改驻海西,途中打败了杨奉、韩暹、冠徐、扬闲等人。后来吕布迎回刘备,还其妻子,准他屯小沛,不久又聚合万余兵。吕布感到危险,出兵攻打小沛,刘备败走,投奔曹 *** 。后曾想再占回小沛,但被高顺所败。198年,刘备跟随曹 *** 成功消灭吕布。后还许昌,刘备被表为左将军,曹 *** 对其礼遇有嘉,出则同车,坐则同席。
汉献帝因不满曹 *** ,令其岳父董承带诏要诛杀曹 *** ,刘备也加入行动,日常在家种菜,减小曹 *** 的压力。一日,曹 *** 宴请刘备,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 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听后,吓得筷子也跌了,此时刚好打雷,刘备便对曹 *** 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不久,在南方失利的袁术想北投袁绍,曹 *** 便派刘备攻击袁术,但军未到,袁术已病死。
199年,刘备乘机占据下邳,并杀死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自己回守小沛,一方面派遣孙干与袁绍连合,并再连同多个地方势力起兵反曹。曹 *** 曾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但不成功。200年,董承事败被杀,曹 *** 东征刘备,刘备大败,曹 *** 虏获刘备妻子,及生擒关羽。
刘备逃至青州,青州刺史袁谭亲自迎接,并报知袁绍,袁绍也亲到邺城外迎接。待了一个多月后,以前的部下又重新聚会。不久,曹 *** 与袁绍于发生战争,汝南黄巾余军刘辟等向应袁绍叛曹。袁绍便派刘备率军与刘辟会合。曹 *** 派曹仁攻打汝南,刘备惟有还军袁绍。刘备正想离开袁绍,便说服袁绍应南连刘表。袁绍派刘备再到汝南与龚都会合。曹 *** 再派蔡阳攻击刘备,为刘备所杀。
201年,于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的曹 *** 南攻汝南,刘备败走弃城,并派麋竺、孙干与刘表会面,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准他屯于新野。刘表虽礼待刘备,但对其有所顾忌,而且刘备与荆州很多豪杰结交,所以对他不甚信用,也不接受其北伐意见。202年,曹将夏侯敦、于禁等南侵至博望,相方对持,刘备设下伏兵,火烧自营伪退,夏侯敦敦等追杀,为伏兵所破。
207年,三顾草芦请得诸葛亮加入,得出隆中对的战略方针。208年,曹 *** 南下,8月刘表病卒, 次子刘琮即位,遣使曹 *** 投降。刘备知道曹 *** 南下后,弃新野南逃。刘琮的人马及荆州人都跟随刘备南逃,到达当阳时,已集十余万人,辎重数千辆,一日只能走十余里,便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先走,到江陵会合。曹 *** 怕刘备先占领江陵,派五千精骑追赶,两军于当阳的长坂遇上,刘备弃妻子先逃,与大军失散,幸而于汉津遇上关羽船队,与刘表长子刘琦的万余人,一起逃到夏口。刚好鲁肃来探听消息,刘备便派诸葛亮出使孙权,与孙权结盟,并与孙权将领周瑜、程普的部队战于乌林,大破敌军。
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又征荆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雷绪也率部曲数万口人投效。后刘琦病死,诸将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孙权也将其妹嫁给刘备。211年,益州牧刘璋为防卫曹 *** 进攻益州,接受张松建议,邀请刘备入蜀帮忙。派法正带四千人及巨款送给刘备,刘备便亲自率军入蜀。到达涪城,刘璋亲自出迎。张松、法正及庞统都提议刘备可乘机杀了刘璋,但刘备不从。刘璋推刘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璋配给刘备士兵,令他攻击张鲁,但刘备却未有出兵,而是收买民心。
212年,刘备要求刘璋借兵、借粮还军荆州,援助孙权,但刘璋只给他一半。而刘璋又发现部下张松私通刘备取蜀,双方决裂。刘备斩杀杨怀,进逼刘璋,刘�、冷苞、张任、邓贤等坚守涪城对抗刘备,但被攻克。攻至绵竹关,守将李严投降。214年,于雒城被刘循挡攻势,战事长达一年,幸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军入蜀援助,最终刘璋投降,刘备成为蜀主。215年,孙刘开始争夺荆州,最后决定将其平分,但双方关系已经恶化。
217年,刘备率军北上,并于219年夏天,占据汉中,自称汉中王,同时占领上庸。同一年冬天,关羽被孙权所杀,相方正式决裂。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刘备也于第二年自立为帝,建立蜀汉。221年,刘备称为关羽报仇,发兵东吴,但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打败,最终撤退到白帝城,托孤于李严与诸葛亮。于223年4月病死,谥号为昭烈帝,5月,将尸首由永安运返成都,八月下葬。
刘备现有两个坟墓。一个是成都市武侯祠内的惠陵;另一处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
特征
刘备身高七尺五寸(172cm),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小胡须,就此曾被刘璋时官吏张裕取笑。为人不太爱说话,喜怒不形于色,不甚爱读书,喜玩狗马、听音乐、穿美衣服、与豪杰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有说曾因其仁德而感动了一位刺客,放弃杀死自己。
少时的刘备已梦想有日能坐天子的车。刘备虽然有仁德,但他也是有一个野心的群雄。如刘备住在荆州数年,一次与刘表饮酒时,到厕所时见髀里肉生,感叹自己早年征战四处、身不离鞍,但现在征战不在,髀里肉生,感触落泪。更多次建议刘表北伐,但刘表都不接受。
家庭
祖父
刘雄,被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父
刘弘,东汉末年官吏。
妻
昭烈皇后,甘氏,沛人,刘禅生母,曾于长阪被困,幸得赵云解救。后病死,谥皇思夫人,后再追谥昭烈皇后,与刘备合葬。
麋夫人,麋竺之妹,于刘备在豫州落难时,麋竺将她嫁给刘备。
孙夫人,孙权之妹,与刘备结为政治婚姻,后刘备入蜀,孙权接回她,再无记录。
穆皇后,吴氏,吴壹之妹,刘备入蜀后纳为夫人,后为汉中王后。刘禅即位时,尊她为皇太后,称长乐宫。延熙八年病死,与刘备合葬。
子
刘封,刘备养子。本姓冠,后因不援助关羽而令他被擒杀,刘备将他问罪,赐死。
刘禅,刘备长子。后登上皇位。
刘永,刘备次子。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与刘禅宠臣黄皓不和,被刘禅疏远。后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刘理,刘备三子。先为梁王,后封为安平王。早卒,谥为悼王。
孙
刘璇,刘禅长子,十五岁被立为太子,蜀亡后,钟会在成都作乱,被乱兵杀害。
刘瑶,刘禅二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刘琮,刘禅三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刘瓒,刘禅四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刘谌,刘禅五子,北地王,反对谯周降魏的提议,被刘禅逐出宫,蜀亡后自杀。
刘恂,刘禅六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刘璩,刘禅七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刘胤,刘理长子,封为哀王。十九岁卒。
刘辑,刘理次子,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乡侯。
曾孙
刘承,刘胤之子,封为殇王,二十岁卒。
刘玄,刘永之孙,蜀亡后投降,避过永嘉之乱,居于四川成都。
评价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元:“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曹 ***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 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赵戬:“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 *** 者。”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钟会:“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昭烈皇帝:“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干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诸葛亮上表刘禅:“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三国志先主传》中对刘备的描述:
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语录:
刘备脱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安身守命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曹以急,吾以宽; *** 以暴,吾以仁; *** 以谲,吾以忠:每与曹相反,事乃可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