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第1张

峰会将进一步探讨区块链在与其它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之后,如何通过打造可信数字底座,保护数据隐私,挖掘数据价值,赋能和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峰会开始前,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团队围绕“区块链如何赋能数字化转型”这一问题,撰写系列行业研究报告,深度解读在新基建和数字化迁徙背景下,区块链如何与其它技术融合发展,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应有的作用。

本文作者:王普玉 校对:邹传伟

根据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国信院)与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信联)给出的定义,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深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打造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围绕数字化转型,本文将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从企业层面,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第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数字化转型中有什么作用?第三、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能提供什么?

数字化转型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依靠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以及长期积累的品牌形象来维持市场竞争力,但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人力成本上涨,以及国际贸易形势不明朗及疫情影响导致的市场发展受阻,让企业原有竞争优势正在消失,处于价值链最底层的工业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该如何走出困境?目前主要从两方面破冰,第一种是降低运营成本继续保持价格优势;第二种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市场销售来提升利润。

在讨论运营成本前,我们引入两组概念,第一组是供应链模式:供给推动式和需求拉动式;第二组是四大利润源。

1、供应链模式

供给推动式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预测数据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及销售;

而需求拉动式是指企业根据市场订单,按需进行快速响应,通过高效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来满足产品生产及供应。

2、四大利润源

市场永远在追求着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质量。在价格控制方面,如表1所示,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控制原材料成本、扩大规模效应获取利润。当第一利润源触及上限时,开始了第二利润源,通过精益管理提升企业内工作效率及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来降低用工成本。在新的利润源再次进入上限时,人们发现物流成本占据企业总运营成本的30%,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第三利润源。

表1 四大利润源对比

前三个利润源均是围绕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来增加收益,但当企业内部运营成本节省达到上限时,人们注意到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的运营管理问题。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产品进入市场前,需要供应链上多个公司的共同配合,其中任何一家企业的高运营成本都会导致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这会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竞争力。于是围绕着供应链信息集成及信息共享开始了新一轮的降成本浪潮,被称为第四利润源。

如表1所示,从第一到第四利润源,每一阶段都有各种系统在信息处理、存储和管理中的支撑,例如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ERP,仓储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等。

在经历了四个利润源后,未来新的利润源又在哪里?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都在尝试寻找答案,例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郝皓教授在2015年提出将逆向物流作为第五利润源,通过逆向物流实现产品再销售、再利用、再循环和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有企业认为以需求拉动式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将成为第五利润源。以上说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准确,本文认为,真正的第五利润源已经在路上,即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过去十几年,技术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包括新零售、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但上游工业领域却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运作模式,无论是逆向物流发展带动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还是C2M定制化商业模式,都需要依赖于各环节的快速响应,对企业数字化管理要求高。因此,无论是企业对新利润源挖掘的需要,还是市场端的需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不同于前四个利润源的相互独立,第五利润源是应用新技术重新赋予第一、二、三、四利润源全新的生命,同时由数据驱动的创新商业模式将大量出现。因此,第五利润源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也能够提高主动盈利能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

1、工业互联网平台之第一利润源

IT与OT的融合,实现人、机、物、料、法、环的数据实时采集及传输,能够做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再应用A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巡检、智能质检、智能故障预测、智能参数调优、智能耗能优化、智能设备运维、智能盘点等,能提高生产作业效率、降低成本,从单机智能升级为系统智能。

2、工业互联网平台之第二利润源

传统制造业的管理一直围绕着人,产品从0到1的过程,依靠人力难以实现或实现效率低的工作,可以使用机械设备替代,而经过工业革命和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出现了大量节省人力的机械设备和 *** 作系统(MRP、MRPII、MES等),让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有滞后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其本质依然围绕人的经验和人的现场 *** 作。而工业互联网能够赋予第二利润源全新的角色,从运营管理中解放人的执行任务,例如质检、故障排查等工作通过AI和大数据分析实现运营智能化管理。在执行人员减少后,企业需要更多创新者,让企业创新发展迭代速度更快。其次,随着人的经验积累转换为知识图谱,将经验和知识域可视化,指导人工智能算法迭代和决策制定。

3、工业互联网之第三利润源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物流发展走在比较靠前,经历了人工物流、机械物流、自动化物流到现在智能物流,物流的管理效率和成本得到了极大改善。例如运输管理,从早期货物运输监控数据需要依赖于运输工具挂靠点的数据回传及汇总,到现在能够通过GPS、RFID、各类传感器,实时掌握运输途中货物的温湿度、地理位置和件数等信息,能够根据运输目的地和实时交通拥堵情况对运输线路规划等。受技术、资本等各方面影响,目前智能物流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发展迅速,而工业企业物流发展较为缓慢,大多仍处于机械物流和自动化物流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快速升级转型,降低系统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IaaS、PaaS、SaaS等平台能够减少系统从0到1开发时间,实现快速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升级。

4、工业互联网之第四利润源

供应链集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合作、降低供应链成本以及库存牛鞭效应[1],但无论企业内部供应链还是 社会 供应链,遗留了一个对多方协作卡脖子的问题,即数据孤岛问题。前面我们介绍第一到第四利润源,提到了MRP、MRPII、ERP、SAP、MES、SCM等系统,每个系统如同孤立的数据烟囱,对协作效率有着极大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现有EDI数据孤岛打通方案成本高,中小企业难以负担;第二、涉及供需多方协作时,彼此缺乏信任,不愿将企业内部数据共享给外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多种数据采集及处理解决方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无阻碍流转。在数据使用中,通过隐私计算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合理授权,让数据可用不可见,解决数据共享的后顾之忧。

5、工业互联网平台之第五利润源

在数字化10阶段,属于人适应系统;而进入数字化20阶段,适应公司现有作业模式的定制化软件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数字化转型10和20阶段的对比

因此,从技术角度,平台如何让企业快速及高效地完成定制化软件的开发,这将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市场现有产品看,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能够让工业企业方便地利用平台提供商现成的低代码、甚至零代码工具完成系统开发,实现“人人都能做开发者”,即解决“技术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技术,开发的系统不好用”问题。未来低代码(或零代码)开发工具如同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平台把各类接口做成图形界面,让不懂代码开发的人,通过图标拖拉的方式,开发自己需要的软件来减少低效率的重复工作。员工从原来被动执行者变为创新者,参与进从上到下的数字化改革中,用工具真正方便业务人员工作。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

社会 经济分为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中心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用数字化技术替代信息化技术解决的是生产领域问题,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解决的是流通领域的数据信任问题,但流通领域数据又会影响到生产领域的产品研发、产品质量管理等。

1、降低信任成本

商业模式正在从单边(规模效应)走向双边(网络效应),进入数字化时代后走向多边平台(生态效应)。中心化方式似乎也能够解决信任问题,但中心化模式下的信任主要依靠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背书,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例如,国际贸易买卖双方不信任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背书使用信用证服务解决付款问题;为满足银行要求,双方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来满足信用证条款,效率非常低下且成本高昂。但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将真实数据从源头上链,保证数据安全、可信以及不可篡改。交易前,买卖双方拥有彼此过往真实的交易记录,以及产品的生产信息,这些信息是否会有助于降低交易的撮合成本?在交易过程中,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一旦达成某个约定即可自动完成付款,这将会极大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尤其进入多边平台,如果仍然使用中心化的信用证明体系,将无法构筑生态建设的护城河——信任。

2、重新定义协作关系

供应链多方合作,中心化的共识机制和治理方案更多体现在合同层面,但无法将彼此的利益真正绑定,较难促进生态的良性发展。但在去中心化解决方案中,参与方将资产以token或积分形式置于链上,从技术上实现多方利益绑定,一旦任何一方做出有损生态建设的行为,将会影响token或积分价值,这会影响联盟链上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在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联盟中每个参与者都会积极维护生态利益,因为这也等同于维护着自己的利益。

3、可信数据流转

在产品研发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流通数据需要工业企业从下游多个合作商处获取。而传统技术下难以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在分布认知工业互联网中,隐私计算能够做到多方数据可用不可见,保证数据安全及合规。此外,根据数据贡献量给与合作商token或积分奖励,鼓励多方数据共享及流转。未来数据交易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多合规的形式,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信托、数据银行等模式。

4、保证数据安全

传统模式下,工业企业依靠于物理隔离实现厂内数据与外界的隔离,但在OT与IT融合下物理隔离屏障被打破,如何保证数据出本地后的安全则需要依靠多方共同努力。在设备通信中,需要做好设备身份认证管理,防止数据被攻击,而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设备公私钥实现匿名管理,有效降低攻击风险。在数据存储中,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即使单点攻击也无法让攻击者获取完整数据。

5、赋能商业模式创新

可信数据将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时代,每个组织的商业角色有可能会发生改变。传统商业模式下(供给推动模式),信息是非常碎片化的,供应链上不同参与者都拥有一部分产品相关的碎片数据,用这些不完整的数据去做产品升级、客户服务,难以达到最佳目的。但技术发展的今天,市场开始根据消费习惯、消费特征等因素挖掘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制造方式也从M2C进入C2M时代,这些都需要有更多完整、可信、合规的数据,例如,电动 汽车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1000km续航的电池,通过区块链技术,用户授权驾驶数据给电动 汽车 公司,为其配置最合适、性价比最优的电池。再比如, 汽车 保险不再以车辆价值、出险次数等作为保险费用收取的单一指标,未来可能会基于可信里程数据进行保险费用收取。除商业模式的变化,每个组织的商业角色也可能会发生变化,电动 汽车 生产厂商,角色也将从生产商转变为服务商,以蔚来 汽车 为例的车电分离模式,以租代售模式,让 汽车 生产厂商的业务延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这些模式创新仅仅是数字化时代的开始。


过去,家电厂商总是会说"得渠道者得天下"。如今,家电厂商肯定会说"得物流商者得天下"。近年来,京东家电在家电零售市场的崛起,京东物流体系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京东更是将电商网店的战火烧向了物流行业。


荀玉||撰稿


京东与阿里的争夺战,从电商网店平台打到了物流行业竞争。近日,京东通知商家,由于京东开放平台与多家物流服务承运商的合同陆续到期,为了保障订单履约及运营稳定安全,提醒商家在2020年8月31日之后,申通等物流服务承运商可能无法在系统发货列表中选择,相关物流跟踪信息也将无法在京东平台展示,建议商家进行物流服务承运商切换。


表面看,京东禁用申通的原因是合同到期,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官方的说法,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阿里成为申通快递的大股东,而京东物流想入驻阿里旗下电商平台的合作需求得不到回应,有违"公平、对等、共赢"的合作原则,只能暂停与申通的合作。


显然,按照京东的说法,阿里拒绝京东物流接入,京东也干脆停用阿里系物流。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当然,这也符合商业的规律。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7月阿里巴巴以467亿元的价格收购德殷德润49%的股权。德殷德润为申通快递第一大股东,持有申通快递2990%的股权。从而阿里间接持有申通快递1465%的股权。同年7月,阿里又与申通股东签署购股选择权协议--在三年有效期内,阿里巴巴可以要求购买一部分申通股东的股权,或部分申通股份。


尽管阿里并非申通的控股股东,但申通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了"猫狗大战"的炮灰。因为,这些年阿里与京东两大电商巨头的竞争,有目共睹。此次互联网公司的物流之争,本质上正是电商巨头之间的较量。电商平台在建立行业竞争壁垒的过程中,物流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延伸为快递行业之间的竞争。京东与申通的火药味,也在揭示着快递公司"站队"明显,竞争激烈的残酷现实。


目前,阿里系"四通一达"对抗京东、顺丰,暂时形成了快递行业的短暂平衡,而一旦其中有一方势力壮大,势必会对其他方造成威胁。


近年来,阿里通过打造菜鸟网络,联络起全国的物流公司,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集齐了"四通一达"5家传统快递上市公司,建立起很高的物流联盟壁垒。与此同时,京东也积极拓展其物流领域帝国。除了拥有快递、供应链、冷链等多种服务的京东物流,京东还针对电商小件创立了加盟制的快递品牌--众邮快递。


在京东高歌进军物流、快递的征程中,阿里无疑是最大的阻碍,两者的物流之战早已一触即发。阿里不同意京东物流入驻淘宝,涉及到的不只是物流,还有关键的用户数据。而随着阿里在物流领域的投资和布局,市场上的物流公司逐渐被阿里收入麾下,京东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京东不得不封杀申通。从2017年开始,京东就已经开始封杀其他物流公司,圆通、EMS、百世、德邦等一系列快递公司。苏宁收购天天快递之后,天天快递也被京东列入封杀名单。因此,京东此次停用申通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京东来说,阿里是否是申通的大股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阿里系物流在日益壮大,已经触碰了京东物流的护城河。


物流和电商是相融共生的关系,阿里和京东的竞争不在物流领域,本质上是在物流网络形成以后,获取潜在电商市场的新用户,这也是当下流量见顶之时,电商平台不得不通过物流开启流量争夺的第二战场。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竞争也是有度的,无论是电商还是物流,本质上还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果企业仅仅以利益为目的,即使赢得了战场,但失去了"民心",最终也只能走下坡路!


====

====

哈哈哈,你这个说法很有趣了。,但也并没有看到有官方的说法这么讲。其实,我本人也同样认为平安科技发展至今,是完全可以在金融、互联网、科技这三大领域领都可以分得一杯羹的。
首先,平安科技有强大的平安金融帝国做靠背;其次,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智能认知是四大核心科技;而平安近年来也一直在强调要做生态圈,目前平安科技业务覆盖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像这种在集团内部就可形成跨产业的生态协同互联的公司,当然也就等于拥有了独树一帜的优势,市场潜力不可谓无限啊。

京东物流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申请。这标志着京东物流正式启动IPO,成为继京东健康、京东科技之后,京东集团旗下进行IPO的第三家子公司。其实,关于京东物流IPO的传闻已经不下4次,因为作为京东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京东物流应当早就具备上市条件了。这次递交招股书终于让靴子落地,对京东物流员工及团队、上下游客户,带来了一个明确的预期。

据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本次IPO的联席保荐人包括美国银行、高盛、海通国际等。此前有报道称,京东物流估值可能达到400亿美元。当然,对京东物流的估值,不仅要从京东物流的硬实力进行估算,同时,在口碑以及体验等无法量化的层面,也需要资本市场在一定维度上作为参考。

硬件已成规模,盈利已经不远

自京东自建物流以来,京东物流建立了包含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及跨境网络在内的高度协同的数字化六大网络,服务范围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

截至2020年三季度,京东物流已在全国运营了超过800个仓库,包含云仓在内,运营管理的仓储总面积约为200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了30座大型智能物流园区“亚洲一号”;目前,京东物流员工25万人,其中仓储、快递、客服等一线员工超过24万。

正是凭借十几年在物流上的持续投入,才形成了如此规模的京东物流,让京东差异化突围成功,建立了强大的护城河。如果说,京东之所以成为京东,与其他电商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京东有物流,而且是自建物流。

这也让京东有能力在服务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力,能带来更多的创新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当然,物流是重资产业务,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是外界对京东自建物流产生质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从2007年开始,京东物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8年才实现盈亏平衡,规模化效应开始显现。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2020年京东物流前三季度收入达到495亿元,同比增长432%,这一数字在2018年和2019年全年分别为379亿元和498亿元,保持稳定增长。

而且,京东物流拟将全球发售募集资金用于升级和扩展物流网络、开发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相关的先进技术,及扩展解决方案的广度与深度、深耕现有客户、吸引潜在客户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京东物流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将自身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与能力向外输出,来解决供应链上的问题。

在向外赋能外,京东物流的上市会让京东的生态布局更加完整。早前,京东科技、京东工业品、达达等业务就已经达到了独角兽的级别,京东物流的上市又让京东的独角兽阵营新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京东的生态体系逐渐完善,也能增加京东在市场中整体地位的提升。

软实力已成竞争不可或缺的一环

早年刘强东力排众议自建物流,耗资巨大的重资产模式曾在业内引发巨大争议。如今,京东物流的优质服务成为了京东的护城河,也成为了业界的标杆。

比如,211限时达的时效塑造了新的用户体验,在2020年,京东物流助力约90%的京东线上零售订单实现当日或次日达,提升了京东的品牌度。京东物流成为京东平台用户的“刚需”,也是京东B2C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同时,极速达、京准达、夜间配等时效服务更是完善了京东业务,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可以说,京东物流是京东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除了这些时效服务,京东物流真切地从用户需求出发,将自身服务尽量触达各种场景。比如,连续九年的“春节不打烊”,让用户在春节期间也能享受平时的服务体验。

相较于其他物流公司,除了顺丰以外,通达系的物流公司在春节期间基本处于休假状态,年前网购的商品也得到假期后才会发货,让整个服务体验大打折扣。

此外,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京东物流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不但第一时间为武汉地区输送抗疫医疗物资,而且在全国运力基本停滞的情况下依然全力运营,也让京东物流的口碑与用户体验再上一个层次。在过去的一年,京东新增用户中有80%来自下沉市场,这就足以说明京东优质产品与服务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

在服务C端外,京东物流在B端也有了十足的业绩增长,据2020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的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超73%。其中,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已经超过43%,实现在2022年超过50%的目标难度不大。

可以说,京东物流在软实力上,一方面为用户带来了优质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在B端,京东物流将进一步加强和定制行业解决方案,解决行业痛点。

科技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进入智慧物流时代,京东物流也在不断打造科技品牌,将将创新科技和多元场景有机结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软硬件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强化第二增长曲线。

据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募集资金将开发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相关的先进技术,而且在近期的投入上也确实能看出京东物流对于技术的重视程度。

在资金投入上,2018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1个季度内,京东物流累计技术投入达到46亿,在总收入中的平均占比达到34%,呈不断增长趋势。

在技术投入上,将持续强化技术方面的长期竞争力,包括硬件、软件和算法,以及人工智能、5G、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技术的应用。到2020年底,京东物流已经拥有及正在申请的技术专利和计算机软件版权超过4400项,其中与自动化和无人技术相关的超过2500项。

在技术应用上,京东物流建成了首个全流程无人仓以及首个5G物流园区,率先实现快递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这些技术上的投入让京东自营的超五百万个SKU的库存周转天数降低至34天,履约费用率将至65%。可见,科技对于京东物流的意义,不仅是带来了降本增效,同时为京东自身与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以创新形式来服务更多的场景。

作为京东最大的独角兽,京东物流的上市将为京东完善整个生态体系带来更多的助推作用,在资本市场形成强劲的竞争力。同时,对整个行业来说,京东物流也会带来格局的变化以及行业标准的进一步提升,促进整个社会物流的降本增效。

亚马逊公司成立于1994 年,最早从线上销售图书起家,逐步成为电商零售平台。而目前亚马逊公司的业务包括:零售业务(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店都有)、硬件生产、云计算服务、内容生产和物流服务、云计算、物联网协同发展的完整生态圈。亚马逊已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互联网 科技 企业,目前亚马逊的市值高达 16万亿美元 ,除了苹果公司外它是第二家市值过万亿美元的公司,亚马逊的市值为什么可以过万亿美元呢?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理解亚马逊的为什么这么值钱,我们从它的 6大业务板块 来给大家进行分析:

一、亚马逊的电商及物流等业务

大家都知道亚马逊以线上卖书起家,通过低价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用户,逐步在美国零售市场抢占了市场份额。此后亚马逊不断地扩充商品品类成为了一家线上电商平台。同时亚马逊延伸打造了第三方卖家平台 Marketplace,使其产品广度更加丰富,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用户和流量。

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亚马逊打造了自有物流体系,来提升用户体验。目前亚马逊在全球已经建立 14 大站点,全球运营中心超过 100 个。从亚马逊仓储面积以及仓储个数的全球分布来看,目前亚马逊已经进入全球 21 个国家。



二、自有品牌业务

亚马逊的第一款自有硬件产品Kindle于2007年推出,开启了亚马逊公司自有品牌的发展道路。作为一家零售商推出自有品牌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复购率和毛利率,随后又分别推出了不同品类的自有品牌,目前亚马逊主流的几大自有品牌分别包括以下几种:AmazonBasics、Echo、Fire TV、 Kindle、Amazon Elements,其主要分布在快消品、电子产品、个人护理等领域。自有品牌的发展为亚马逊公司的电商业务贡献了利润,同时也构建了竞争优势。



三、亚马逊布局新零售,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

大家知道新零售是咱们中国的阿里巴巴公司的马云于2016年提出来的,随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开始了布局新零售,同时线下零售业、各种品牌商都开始重视新零售业务。而美国的亚马逊公司其实也在布局新零售业务,推进线上线下融合。

1、亚马逊推出 Amazon Go 开启无人零售模式

首先亚马逊公司开设了数家 Amazon Go 线下无人零售商店,利用技术改变零售业。Amazon Go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认顾客身份,并将这些数据最终将传输到结算系统,顾客选购完毕直接离店,系统直接从用户的亚马逊账户扣费,实现即取即走。通过技术方式解决了线下收银排队的问题,提升了顾客的购物体验。这种用户体验方式的提升依靠的是亚马逊强大的 AI 技术,以及亚马逊云技术为数据传输提供的支持。




2、亚马逊收购线下实体零售


2017年亚马逊公司收购了连锁超市Whole Foods,开始走向线下实体零售。亚马逊把所收购的Whole Foods的自有品牌放至线上,线上用户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了解之后,再到线下实体店购买。同时从2018年开始,亚马逊公司开始把Whole Foods线下实体店当仓库,尝试推广两小时配送服务,用户在线下单即可在两小时内收到自己选购的生鲜产品。2020年疫情期间,亚马逊也是通过线下网点开展配送业务。


四、亚马逊的金融业务


亚马逊公司从2007年开始布局金融服务业务,亚马逊的金融发展主要围绕其电商业务,着力于进一步增加用户黏性和活跃度,降低用户交易成本。除了在支付领域重点深入外,亚马逊还广泛涉足现金、信贷、保险和抵押贷款领域,目前已经形成支付、现金和信贷三大支柱业务为主,不断扩展新业务的体系,同时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亚马逊生态系统中重要环节。



五、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AWS

亚马逊于2006年正式推出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同时也是最早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之一。最初AWS用于亚马逊自身的网上购物平台的存储、计算资源,然后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步把系统的闲置资源打包出售给企业。2010年以来AWS收入增长迅速,随着AWS收入占比稳步提升,贡献超过一半的营业利润,成为亚马逊的明星业务。

目前亚马逊公司的AWS业务遍及全球18个区域,可用区数量达55 个,亚马逊的AWS全球云服务器市场份额已达51%成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器运营商。



六、亚马逊公司的物联网业务

亚马逊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在保持云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的同时,于 2015年10月推出了基于AWS 的物联网平台,取名为 AWS IoT。AWS IoT 是一个服务平台,这是亚马逊在云市场以外开辟出新的业务增长点,亚马逊在云市场的固有优势将成为未来AWS IoT产业蓬勃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亚马逊的六大业务板块可以看出,亚马逊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数字商业帝国,在某种程度上很像咱们中国阿里巴巴与京东的集合体,其实目前阿里巴巴加上京东的市值也赶不上亚马逊公司。同时亚马逊的飞轮效应让它从电商业务到物流业务再到云计算以及未来的物联网的布局,不断地构建自己公司的护城河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化商业帝国,同时也成为了一家商业生态公司,所以这样的公司市值超过万亿美元也是无可厚非的。


业务概述

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业务聚焦于综合安防、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构建开放合作生态,为公共服务领域用户、企事业用户和中小企业用户提供服务,致力于构筑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智慧城市和数字化企业。

近三年主要财务




行业分析

(1)传统综合安防需求继续增长

安全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持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国政府、企业和家庭对安全的投入还将继续提升,传统综合安防业务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2)智慧业务需求涌现

泛在智能带来的机会已经非常清晰,但智能应用碎片化需求落地困难的问题仍是掣肘;另一方面,更多低成本的技术方案在芯片、算法、软件端持续迭代演进,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化标杆项目不断落地并产生示范效应,智能化大规模落地的时代逐渐到来。

(3)海外市场的非市场干扰因素增加,挑战增加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合关系,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司在该国家和地区的生存环境,海外市场的非市场干扰因素增加,不确定性风险继续提升。

海康威视的行业地位分析

在综合安防领域,根据Omdia报告,海康威视连续8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拥有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241%。在a&s《安全自动化》公布的“全球安防50强”榜单中,海康威视连续4年蝉联第一位。

在大数据服务领域,海康威视打造物信融合数据平台,为多个行业提供“多网汇聚、跨域融合”的大数据汇聚、治理和挖掘服务。

在智慧业务领域,海康威视深耕行业智慧化业务,深度服务于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企业、智慧社区等行业。

核心竞争力分析

1、持续研发投入,加强软硬件研发和底层技术层面的竞争力

2016年以来,海康威视更加注重软硬融合、协同发展,以市场需求的快速转化为导向,以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式为基础,建立了面向多个行业和多个研发团队的统一软件研发体系。统一软件研发体系的核心是它统一软件技术架构。2019年,统一软件技术架构的优势逐步体现,支持了行业应用的快速开发和迭代,发挥了软件复用的价值,提升了软件之间的兼容性。

2、持续优化改善,打造自主可控的d性供应能力

经过多年的规模化投入和持续改善,它已打造了一个与自身业务相匹配的供应链体系,包括自主生产与外包生产相结合的供应能力,来平衡交付d性和生产效率;强调高水平的运作协调机制和IT系统管理水平,来实现物料的高效准确的预测和管理、以及灵活有效的计划协调和生产排产。

3、聚焦业务变化,增进业务适配的组织能力

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海康威视在国内搭建了以城市为重心的营销和服务体系,同时辅之以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的投入,通过SMBG的海康云商平台,以庞大的线下合作伙伴体系为依托,加强经销商线上线下的统一支撑,为合作伙伴打通服务渠道。在海外,海康威视以国家为重心搭建营销和服务体系,持续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分销渠道,通过优化经销商队伍,不断巩固和扩大业务辐射范围,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行业、各类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4、持续优化完善,提升人才发展能力

它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把人才聘用、职务升降、培养发展、薪酬待遇相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高管面对面”、“经理人对话”、“人文大讲堂”、“读书会”等各种丰富的活动,营造平等开放、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帮助员工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5、持续建设规范,完善体系保障能力

海康威视持续投入资源,加强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安全研发管理体系、合规体系等,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研发投入分析

2019年海康威视新增授权专利 1339份(其中发明专利243件、实用新型417件、外观专利679件),新增软件著作权161份;截止2019年底,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119件(其中发明专利755件、实用新型1147件、外观专利2217件),拥有软件著作权1042份。



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分析

海康威视以“云边融合”理念引领安防行业发展,极大推动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融合应用;海康威视提出“物信融合”架构,通过将物联感知数据与信息系统数据有机融合实现大数据平台的能力倍增;海康威视秉承“数智融合”理念,将AI与感知大数据结合实现感知智能,将AI与多维大数据结合实现认知智能;海康威视坚持“软硬融合”路线,做最好的硬件产品,做与硬件融合最好的软件产品,依托软硬件产品构筑解决方案优势。

云边融合,感知技术创新支持智能物联

海康威视于2017年10月发布AI Cloud,提出“云边融合”计算架构,以“边缘感知、按需汇聚、多层认知、分级应用”为主要技术特征,成为业界普遍接受的智能物联网体系架构


通过AI Cloud的提出、相关产品发布以及在各行业的大范围应用落地,海康威视走出了从单一传感器(视频)到多维传感器、从非智能传感器到智能传感器、从传感器产品到三层架构智能物联网络的发展路径,从视频监控厂家发展成为智能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物信融合,数据技术创新支持数据服务

2019年3月,海康威视提出“物信融合”数据架构,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首次阐明智能物联网与信息网之间规模化、体系化数据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发布物信融合数据平台。


通过物信融合数据平台,海康威视实现了从单纯提供数据采集服务向进一步提供数据治理与应用服务、从单纯提供智能物联网数据服务向跨越智能物联网和信息网提供数据服务的转变,成为一家拥有自身技术优势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数智融合,人工智能创新支持智慧业务

进入2020年,海康威视提出智慧城市“数智底座”,将多年来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积累融汇为对智慧行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技术底座。


“数智底座”的推出,标志着海康威视依托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能力,将感知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将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从关注产品向关注系统拓展,从关注技术向关注业务拓展,从关注单一业务向关注多行业业务拓展,通过开放平台构建合作生态,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智慧行业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软硬融合,统一研发体系支持产品创新

自成立以来,海康威视建立了行业领先的硬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为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建立了护城河。2016年以来,海康威视注重软硬融合、协同发展,以市场需求的快速转化为导向,以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式为基础,建立了面向全公司多个行业和多个研发团队的统一软件研发体系。统一软件研发体系的核心是公司统一软件技术架构。2019年,统一软件技术架构的优势逐步体现,支持了行业应用的快速开发和迭代,发挥了软件复用的价值,提升了软件之间的兼容性。

统一研发体系

海康威视利用软件组件化技术来解决软件难以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制定软件产品开发和管理规范,使软件达到一致性要求。全体研发团队可以基于统一的软件构架,背对背地开展协同开发,在平台、接口和风格上保持一致,并可快速集成。

在统一研发体系下,软件和硬件产品的设计、生产实现了更紧密的协同和融合。很多软硬件产品做到“同设计、同开发、同部署”,硬件设计时就考虑了相应的软件接入驱动开发和应用功能开发,应用软件开发时就呼应了相关硬件的支撑要求,从而避免了“硬件等软件”或“软件等硬件”的情况发生。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请投资者谨慎投资。

牛年牛事多。近日,京东物流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申请,虽然有资本对赌的背景,但在牛年开年之际就公布招股书,对京东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好兆头。

京东物流是京东集团旗下进行IPO的第三家子公司,另外两家分别是2020年9月在科创板提交招股书的京东数科,2020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的京东 健康 。

京东物流自2017年独立运营以来,首次融资记录是在2018年2月,25亿美元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招商局集团、腾讯等多家机构。这笔融资背后的上市对赌协议,要求京东物流必须在三年内完成上市,最后期限是2021年3月。

如今,京东物流向港交所递交招股申请,虽是按部就班的程序所然,但也是京东物流的自身成绩所致。一路走来,虽然一直顶着亏损的帽子,不如顺丰那样体积庞大,但京东物流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更好体验这一初心,不断推进其物流布局,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应用,其发展之势已不可小觑,主要有一快、一增、一降的特点。究其原因,既有京东在物流行业布局早的原因,更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理念在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物流这样的重资产行业,很多互联网大佬都望而却步,因为物流的仓储、车辆、人员等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旦资金出现流动性风险,甚至会拖垮电商的主业。京东物流连续亏损十几年,引发外界纷纷质疑,但京东不为所动,咬牙坚持,不断优化运营,不断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助力下,其物流规模体系不断加强。

京东物流已经建立了高度协同的六大网络,分别是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和跨境网络,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运营800多个仓库,总管理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包括云仓生态平台管理的面积),已在全国18个城市运营28个“亚洲一号”大型智能库(含一个上海无人仓),覆盖几乎中国所有地区、城镇及人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正是在这样的物流规模基础上,京东有了深化服务的能力底气。在此次招股说明书中,京东物流将自己定位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以此与同行形成定位上的差异化竞争,在具体业务上施行“仓配一体化服务”,努力在仓储及配送服务、大件物品物流服务、物流 科技 服务等业务上,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从实际表现来看,京东物流正在努力朝其所定位的方向前进。从2020年第三季度单季对比来看,市值5000亿之上的顺丰速运业务收入规模是京东物流三倍之多,但在增速上,市值在500亿以下的京东物流及其他服务营收增速73%,远超顺丰的3404%。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可否认,京东物流收入增速,也得益于其物流技术理念的不断创新。

在2020年11月举办的京东全球 科技 探索 者大会上,京东首次对外阐释了“京东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这一全新理念,将以数智化技术连接和优化 社会 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旨在构建新型基础设施,通过自身数字化能力,降低 社会 成本,提升 社会 各行各业的运行效率。

此前,京东物流大力倡导和践行的“5G智能物流园区”理念,随着5G创新技术在北京亚洲一号率先建成,其高智能、自决策、一体化,推动所有人、机、车、设备的一体互联,包括自动驾驶、自动分拣、自动巡检、人机交互的整体调度及管理,不仅搭建了5G技术在智能物流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在快递投送运行效率上也得到显著提升,客户的感觉就是京东物流“更快更好”,这样的体验让京东物流收获许多回头客,其自身的“私域流量”得以巩固并持续扩大,促进其收入增速。

尝到技术甜头的京东物流并未止步,2021年1月26日,京东物流RFID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在重庆渝北大件自动化仓全面应用,此后该项技术将在亚洲一号在内的上百个大件仓推广应用。这标志着京东物流在“以简驭繁”理念的引导下,在大件仓储自动化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能够使仓内盘点效率提升10倍以上,复核效率提升5倍以上,仓库运营的整体效能将增长300%,从以前的“人等快递”,到现在的“快递等人”,这种运行上的效率提升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其收入的增速。

早在递交招股书之前的2019年,京东物流就正式提出“供应链产业平台(OPDS)”,面向不同属性的产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积极推动供应链对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与技术赋能。2020年初,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公司内部信中重新定义了京东集团,即从“以零售为基础的 科技 服务公司”到“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可见技术服务在京东的战略地位。

在此基础上,2021年1月,京东发布了《技术重构 社会 供应链—未来 科技 趋势白皮书》,可以看作是其对未来物流的总体筹划和战略前瞻: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自主系统、下一代计算是推动5D属性,即Deep Tech(深度技术)、Deep Connectivity(深度链接)、Deep Data(深度数据)、Deep Intelligence(深度智能)和Deep Purposes(深远目的)实现的关键技术,在这五项关键技术上,京东将用数字化、智能化的影响力从产业端全面辐射整个 社会 发展,通过连接数智化技术与产业,打通供应链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构建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网络。

总的来看,从2018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1个季度,京东物流累计技术投入达到46亿,在总收入中的平均占比达到34%,不仅领先于同行,而且其技术投入呈不断增长趋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拥有超过4400项专利及计算机软件版权(含申请中),其中超过2500项涉及自动化和无人技术,广泛涉及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等物流全环节,包含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动驾驶、编队运行、视觉分析、语音交互等在内,已经得到大量应用。2021年,京东物流依靠自主研发的无人仓算法应用,入围全球算法应用最高奖——弗兰兹·厄德曼奖。

在技术实践方面,京东物流用自有的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及订单管理系统(OMS),支持客户的供应链数字化。京东物流有首个全流程无人仓以及首个5G物流园区,已实现快递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运营着28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充分展示其“智慧物流”的京东特色。如其最新建设的郑州亚洲一号,依托5G、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设备等技术,分拣效率实现了5倍提升,日均处理订单量高达百万级别。自2016年起,京东物流逐步完成了智能快递车在封闭园区、 社会 化道路、规模化组队运营的三步走路线,不断刷新着客户的物流新体验。在2020年疫情期间,京东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的隐形优势迅速得到了放大,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快速调动物资,第一时间配送至前线。这是同行的短板,却是京东物流最大的护城河。

独木不成林。京东物流深明此理,除了不断加深自身的技术属性之外,京东物流还注重扶植帮手、提携“盟友”,在技术赋能整个供应链的同时,京东物流与中国及全球各行业合作伙伴,搭建了协同共生的开放式供应链解决方案平台,进行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跨境及冷链服务上的能力互补,满足客户需求。

2018年1月,京东领投了马路创新公司的6000万元A轮融资,该公司是一家智能仓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深耕机器人、AI、大数据、算法IoT等底层技术与核心模块的研发工作,陆续推出多款AMR/AMR产品及软件系统,有力促进了京东物流的供应链深化。同时,京东投资的达达在“短途配送众包平台+即时零售”方面也表现凸出。在这些“小弟”的帮衬下,京东物流冲击股市的信心更足。

此外,京东物流创新推出的云仓模式,将自身的管理系统、规划能力、运营标准、行业经验进行云端开放,让其他中小物流企业也能充分享受京东物流的技术、标准和品牌,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运营1400多个云仓,在国际物流服务方面,通过与国际及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京东物流已触达超过220个国家及地区。这种开放的技术胸怀,构建了富有京东特色的物流生态,不仅促进其自身的影响力提升,也加速其供应链触角的不断蔓延覆盖。

目前,京东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已在零售、 健康 、物流、金融、城市五大场景的技术赋能中取得初步应用效果。其中,在 健康 领域,数智化 社会 医疗 健康 供应链已将医药供应链、互联网医疗、 健康 管理、智慧医疗等业务板块有效链接。

近年来,尽管一些物流企业相继加大技术投入,但京东物流因为布局更早、技术及资本投入更大,因此优势也更明显。京东物流基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底层技术,正在持续提升自身在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方面的能力,一方面通过自动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智能快递车等,在仓储、运输、分拣及配送等环节大大提升效率,另一方面还自主研发了仓储、运输及订单管理系统等,支持客户供应链的全面数字化。京东物流通过“智能大脑”,在销售预测、商品配送规划及供应链网络优化等领域实现决策,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客户体验。

京东在技术上的重视与投入程度,是京东物流亏损出现断崖式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产生的亏损净额为1170万元,而2018年、2019年全年产生的亏损净额分别为28亿元和22亿元。从二十多亿到一千万出头,这种断崖式下降,也让京东物流进一步认识到新技术的巨大作用。

尽管有分析认为,京东物流亏损降低是因为京东员工福利开支占比逐年降低,相关数据指出,2018年该项成本占比451%,2019年占比395%,2020年前三季度占比361%,此外还有大量外部订单涌入带来的“飞轮效应”,这些都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亏损。

但京东物流仍然坚持通过物流网络优化和技术驱动带来的强大运营效率和优异服务质量,为客户的供应链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效率提升,比如加快存货周转、减少配送时间,同时通过提供销售预测及其他智能决策,帮助客户实现业务增长。在过去的10余年间,京东物流在助力京东集团服务4亿多消费者的同时,通过800多个仓库把自营的数百万个SKU的库存周转天数降低至34天,履约费用率降至65%,约90%的京东线上零售订单能够实现当日及、次日达,打造了全球物流 科技 创新的最佳案例。在京东物流看来,这种围绕客户的技术服务也是其亏损降低的原因之一。

据此次京东物流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在技术投资上,京东物流将持续强化技术方面的长期竞争力,包括硬件、软件和算法,以及5G、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技术的应用。其中,智能化是京东物流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无人仓库、无人机、无人车、智能配送机器人等,意图通过技术视角,进一步解决物流行业痛点,提升整体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曾对自建物流持怀疑态度的马云曾说过,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价值观。如今,京东物流似乎更快实现了这句话,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的加持下,不仅向外界证明自建物流是可行的,也让坚守物流十几年的京东人感到欣慰。未来随着技术的蓬勃发展,京东物流将给大众提供一个更为智能自动便捷的物流,以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构建起智能物流体系,必将更为深入全面地融入大众生活。

文:赵长春 / 数据猿

因为北纬科技根据证券之星行业相对比较显示北纬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公司简介北京北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纬通信科技 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致力于提供先进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集成商。公司于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它是一家较早进入中国a股市场的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北纬科技是北京市认可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安全体系架构,公司自主开发了私有PAAS平台和海量数据处理平台。

1作为一个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服务,公司已经组建了一个有竞争力的技术能力和专业团队在R & D,营销,生产经营内容,关注移动互联网服务的R & D和 *** 作和系统产品,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北纬科技于2013年12月获得工信部批准的首批移动通信转售服务试点企业资质,并于2019年4月正式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近年来,北纬科技成功从移动增值服务企业转型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布局移动互联网多个垂直领域,先后开展手机游戏虚拟运营商、物联网连接的爆炸式增长和5g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和其他业务受益。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加大物联网产业布局,积极迎接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 美国时间。
2北纬科技专注于主营业务,先后涉足移动互联网风险投资和移动互联网行业 先后在杭州漳盟、北京清友投资成功 打造南京北纬移动互联网产业 工业园区。在5g时代,北纬科技将继续专注于价值创造,坚持可持续发展,围绕物联网、手机游戏、手机转售三大核心业务打造差异化核心 以竞争力为经营战略,注重新技术、新业务 拥有全新的模式,拥有专业的技术开发和运营团队 团队、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友好的行业伙伴关系和资本运营平台致力于成为上市公司 它是一家领先的互联网企业。 主营业务:移动增值及工业应用、移动游戏、移动互联网 网络工业园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2447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