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联网

什么是物联网,第1张

物联网(英语:InternetofThings,缩写IoT)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指嵌入式物理设备,如:汽车、家用电器等,具有计算机化系统,如软件、传感器等,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在这项技术中,每一个设备都能自动工作,根据环境变化自动响应,与其他或多个设备交换数据,不需要人为参与。整个系统由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的完美结合而构建。物联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人们节省金钱和时间。

物联网包括智能手机、耳机、汽车、灯泡、冰箱、咖啡机、安全系统、警报系统还有许多其他家庭和移动设备。

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索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类似自动化 *** 控系统,同时透过收集这些小事的数据。

最后可以聚集成大数据,包含重新设计道路以减少车祸、都市更新、灾害预测与犯罪防治、流行病控制等等社会的重大改变,实现物和物相联。

扩展资料:

一、应用领域

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电力、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能建筑、智能水务、商业智能、智能工业、平安城市

二、应用案例

1、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器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无锡传感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2、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3、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

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物联网

-物联网概念

一、IoT,IoE分别是什么意思?

1、IoT

物联网(英语: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而由于每个人周围的设备可以达到一千至五千个,所以物联网可能要包含500兆至一千兆个物体。

2、IoE

万物互联(英语:Internet of Everything,缩写IoE)定义为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万物互联将信息转化为行动,给企业,个人和国家创造新的功能,并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

万物互联的核心概念是任何设备、事物都能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在网络中彼此之间进行通讯。

二、IoT和IoE的区别在哪里

1、从IoT和IoE对象的不同区分

万物联网(IoE)包含了四个重要要素,是人、流程、数据和对象,

然而物联网(IoT)只注重于对象这项元素。

2、IoT和IoE之间的关系作用区分

万物联网对物联网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功能以改善商业和产业的成果,最终将透过促进物联网的进步来使人们有更美好的生活型态。

扩展资料

1、物联网的提出

Peter T Lewis 在1985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比尔·盖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互联。

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

1999年,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上Auto-ID公司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5年11月17日,世界信息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指出“物联网”时代的来临。

2、万物互联的提出

IoE由科技先驱和3Com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罗伯特·梅特卡夫认为,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呈正比。从本质上讲,网络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使得万物互联,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万物互联

百度百科-物联网

物联网——我们将去往何方

展望未来,每一个“物”都是挂在网络上的。这个所谓的“物联网”会导致一系列的变革,包括我们如何与环境共处,更重要的是,包括我们如何过生活。

这个万物联网的想法并不新鲜,但是它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在2008年,当联网的物的数量超过联网的人的数量的时候,物联网就形成了。

技术空想者们已经把物联网描绘成一个美好的东西,认为它能够带来数不清的好处。受益于日益增长的万物互联的公司们也非常支持这些技术空想者们。

通用连接、传感器、计算机是可以收集、分析、利用特定数据的。正因如此,它们将改善健康和食品制造。间接的,它们也许可以减轻贫困。

另一方面,怀疑论者认为,物联网带来的危害有两个:一是越来越多的东西联网所带来的固有危害,另一个是我们越来越依赖于物联网。

问题是,互联网到底能不能支撑如此大数量的物联网,并且,这些联网的物(包括网络本身)如果保证安全、隐私和保险。

1 到底有多少无联网?

今天,有90亿设备联网。到2020年,这个数字会增长到240亿,还有些评估认为这个数字是1000亿。

与此同时,网络上传输的由机器产生的数据,将让网络上传输的由人类产生的数据相形见绌。

实际上,上述提到的数据交流,大部分都是机器之间的对话。再说,思科预计,截至到今年年底,20个典型的家庭产生的数据流量会超过整个网络在2008年的数据流量。

2 我们连接什么?

物联网并不只与那些直接联网的设备相关。传感器与类似RFID 标签的标识符,也通过手机、RFID 阅读器或联网基站等等媒介,提供数据。

这意味着,一个被RFID 标记的麦片盒子可以被认为是联网的。理论上,RFID 可以和其它传感器联合使用,用以记录特定的盒装麦片的生命周期。包括记录这盒麦片何时被生产出来,如何被运输,何时被吃完。

令人鼓舞的是,荷兰的一家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种测量牛的重要迹象、运动、相互关系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会为每头牛每年传输大概200MB 的数据,农民用这些数据监控牛群的健康和安乐。

家里和车上的传感器变得普遍了。一个现代的汽车可能有大概200个传感器,从引擎状态到胎压都可以测量。汽车上联网的计算机可以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

上述这些数据可以传到网络上,而且,不仅司机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公司(或伙伴)也可以代表司机拥有或 *** 作这些数据。传感器的数据不仅能够用于发现问题,而且能为汽车的使用提供统计数据。

捆绑上实时人工智能,汽车的网络可以为司机提供反馈和建议,比如:能够利用网络规划路线。

3 健康相关的传感器

传感器不仅能用在汽车上和房子里。还有很多设备可以监控血压、心率、荷尔蒙水平、血液成分,之类的。

现在,传感器可以直接联网或者连上手机,并利用云存储进行监控和分析。加之,预测2014年的可穿戴式无线传感器的数量大约是4亿。

4 收获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下述经历:电脑或者手机不让你完成基础工作,比如不让你连接无线网。在这种情况下,由技术驱动的乌托邦世界就很难成立了,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数十亿为了改

善人类生活而进行无缝通话与 *** 控万物的设备。

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黑莓信息网络最近主要的故障为大家提了一个醒:虽然我们认为用于传送信息的网络是鲁棒的、容错的,但是,事实上,即便是很简单地在单个手机之间利用网络传送信息也是有可能出错的。

美国网件公司的生活方式类调查最近表示,在澳大利亚,有18万可联网设备并未进行联网。上述设备包括电视机、游戏控制台,以及音乐和媒体播放器。

然而,从这份报告中无法明确得知,设备未联网是因为联网技术性困难,还是简单地因为设备所有者不知道或不关心这些设备能否联网。很明确的是,物联网的增长和维持不能依赖于普通消费者实现连通和维护。

一个发表在经济学家最重要部分的博客发布了在物联网世界的基础、隐私和惨重失误的危害。也许,熊皮特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谁来结束拥有和控制物联网的数据。(涉及到隐私、数据开放、数据商品化,等等问题。)

我们马上就到达一个临界点了,在这个临界点上,搜集的数据可以如期实现改变人类生活的功能。物联网带来的隐私问题将使我们在巨型社交网站上的互动受到冲击,比如,因为比较,使得脸谱网显得微不足道。(即,人们一般在朋友圈内发表自己美好的一面,但是一旦隐私被泄露,别人就不会再关注其他人的美好的一面。)

最近有一场关于德国政府通过间谍软件监控市民的风波,预示了通过控制联网可以获取大量信息。

物联网最终会实现让个人和社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虽然,商家会来争夺利益,包括提高的效率、安全性和健康,这些需要通过保护措施和控制力来进行平衡。

大量链接的行为准则已经在开发了。

是谁最早翻译的无处可考。
Internet of Things 也叫 Internet of Objects,就是把不同类型编码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或其他传感器等设备将其所有信息采集起来,从而实现所有物品的关联,并可进行定位、追踪、监管等的网络

The number of devices on the Internet exceeded the number of people on the Internet in 2008, and is estimated to reach 50 billion in 2020 A wide-ranging Internet of Things (IOT) ecosystem is emerging to support the process of connecting real-world objects like buildings, roads,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human bodies to the Internet via sensors and microprocessor chips that record and transmit data such as sound waves, temperature, movement, and other variables The explosion in Internet-connected sensors means that new classes of technical capability and application are being created More granular 24/7 quantified monitoring is leading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worlds encountered by humans New data literacy behaviors such as correlation assessment, anomaly detection, and high-frequency data processing are developing as humans adapt to the different kinds of data flows enabled by the IOT The IOT ecosystem has four critical functional steps: data creation, information generation, meaning-making, and action-taking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current and rapidly emerging ecosystem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译文:
在2018,互联网设备的数量超过了互联网网民的数量, 据预测,到2020年,互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500亿。 互联网生态系统开始形成,以支持现实世界的实物,例如建筑、道路、家具、以及通过传感器和微芯片将人体和互联网连,这些传感器和微芯片可以传送和记录声波,温度、和其他变量。 将互联网和实物通过传感器连接的技术的普及,意味着人类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创新。 更多的颗粒状的可以全天候检测的传感设备让人类对可以接触的外部和内容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得益于物联网,随着人类开始适应各种数据流,新的数据素养行为,例如关联性评估、异常检测、高频数据处理,也开始发展起来。 IOT物联网生态系统有四个重要的功能因素: 数据产生,信息产生,意义创造,行为产生。 本文综合介绍了目前快速发展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245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