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考〕 岚斋录:“唐 张搏自湖州刺史移苏州,于堂前大植木兰花,当盛开时,燕郡中诗客,即席赋之。陆龟蒙后至,张连酌浮白,龟蒙径醉,强执笔题两句云:‘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颓然醉倒。搏命他客续之,皆莫能详其意。既而龟蒙稍醒,援笔卒其章曰:‘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遂为一时绝唱。”欧阳炯词遂有“今年却忆去年春,同在木兰花下醉”之句,因以[木兰花]为调名。顾此称“减字”者,在词调中固有此法,所谓“偷声”,所谓“减字”,俱于原有腔调有所减省也。[木兰花]本有五十二、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四体,本调只四十四字,以示较原调字数为减,故曰[减字木兰花]或简称曰[减兰]。有以本调为吕岩所作者,特词人假托神仙以炫奇耳。
〔作法〕 本谓四十四字。首句四字起仄韵,句法与[诉衷情]后半第五句同。第一、三字平仄不拘。次句七字,与[忆江南]第三句同。第三句四字,换用平韵,句法与[诉衷情]后半末句同。第四句七字,句法与[忆王孙]第二、三、五句均同。后阕句法与前阕无异,惟又换两韵耳。
赏析
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禅机。词前有小序,来介绍这种创作背景。
“双龙对起”,起笔峭拔。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烟雨中飞腾。词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风雨中翻腾。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极易使人产生烟雨的错觉,故此语似奇幻实真切。
“疏影”句写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个和尚,躺浓荫下的竹床上,正沉睡。意境悠然,引人神往。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一点声响都会特别明显。
作者接下来写: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此处实乃以动衬静,喜鹊争噪并没有破坏清幽之境,因为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
最后一句写景细致入微,静妙传神。只见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近,安然无声。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好一个物我两忘的恬淡世界!读来只觉禅意涤胸。
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对立意象的互生共振。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阳刚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其次是动与静的对立,“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静态成对比。鹊的“噪”和凌霄花无言的“下”形成对比。就是这种对立的和谐之中,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貌似没有!这是一首感慨时事的作品,大家赞美他的词是“词史”。关于词史之说是谭献提出来的;谭献是常州词派张惠言词学的重要传人之一。他说:“诗有史,词亦有史。”因为从清朝早年的词就跟时代结合了密切的关系。这是清代词学家从词的美感和特质,在词里边所反映的时代关怀的一种反省和体会。而在创作上实践的就是蒋春霖。 “泊秦淮雨霁,又灯火、送归船”,我停泊这艘船在秦淮的岸边,刚刚雨过天晴。两岸的灯火和船上的灯火送我这正要还乡的归人的船。我眼中看到的是什么呢?“正树拥云昏”,树的周围好像被云彩拥抱着,是那么昏暗的一片。“星垂野阔”,旷野很广阔,就感觉星星的位置更是低垂。“暝色浮天”,天慢慢的黑下来了,那昏暗的暝色从水面上直弥漫到天边。“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船泊在长满芦苇的江边,夜晚潮水的声音突然一阵高起来了。在江上水波的中心有一圈一圈的光晕。这圆圆月亮的影子照在江心,随波摇荡。“梦醒谁歌楚些?”我在船上一梦醒来是谁在唱着哀伤的《楚辞》呢?“泠泠霜激哀弦”,我好像听到江面上传来哀伤悲凉的琴声;古人说湘灵鼓瑟。在秋夜里听到这么凄凉,在寒冷的秋霜中的激越的琴声。 “婵娟,不语对愁眠。”月亮静静无言的照着我一个人,能和我相语的只有无边的枯寂忧愁和难以成眠的漫漫长夜。“往事恨难捐”,北固山就在镇江旁边,所以他指的往事,特别指的就是道光二十二年(西元一八四二年)六月十四日英军攻陷镇江的事。英舰八十馀艘长驱直入,在六月二十九日到达南京下关的江面,七月二十四日就订立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个人认为这个往事既有国家悲慨屈辱的往事,也有他自己平生不得志的往事。面对着天上的一轮明月有多少往事难忘?有多少旧恨难除?“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他说你看这么广阔无尽的南徐平野,看这么苍茫的北固高山。“如此山川!”这里面有很多感慨。我们国家有这么美好的山川,但为什么也有这么多的战乱?为什么遭遇到这么多列强的侵略?而在现在的列强侵略之下: “钩连,更无铁锁”,古人说如果要攻打长江,只要在长江的江面上横锁住长锁链,江北的人就攻打不过来了。“钩连,更无铁锁”,语出唐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千寻”,古代一寻为八尺,此言其长。东吴用了长链横住了江面,但是王濬用麻油作火炬融断了铁锁,这千寻的铁锁全沉到江底,而东吴就投降败亡了。蒋春霖的意思是说:本来我们以为在长江天堑上横上铁锁敌人就攻不过来了,但是现在我们有什么国防呢?不用说晋朝攻打东吴的时候铁锁尚且被烧断了;现在的满清连不可恃的铁锁也没有,那只好让敌人: “任排空、樯橹自回旋”“樯”是船帆,“橹”是船桨。任凭敌人的军舰;而这敌人的军舰还不是我们古代的樯橹,人家是机器马力十足的坚船利炮。任凭敌人的军舰在我们的长江上回旋驰骋,激浪排空。而我们呢?只有:“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鱼龙”一句,可使我们联想到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杜甫是慨叹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家之多难,而朝廷却一无作为与对策,因而引起了对故国的无限怀思与悲慨。蒋春霖也有同样的悲慨,但词人的悲慨伤心,对时势又有何实际帮助呢?只不过把一片伤心都付与秋江上的茫茫烟霭而已。这首词写得极为沉郁,是蒋春霖的一首代表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