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共享单车即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时代》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分布式云端,将所有的东西都互联起来。”其作者马切伊认为,物联网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它以不同的形式以及存在了10年以上的时间。
连接带来了时代的需求的变化,当世界上有十亿网民的时候,Facebook就自然的出现了。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过去25年里的科技企业,你就会发现变化一直在发生。
每隔3-7年,企业就必须对它们进行重塑。那些错过了一次技术转型的公司如果能迎头赶上的话,那么还有可能重新恢复过来。而那些错过了两次技术转型的公司,则有可能已经消失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查看一下50年前标准普尔500强公司的名单,如果统计无误的话,截止到2017年,只有19%的企业现在依然存在。
当我们在网络上看着90后“佛系”“中年人”的话题捧腹大笑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看到这背后透露着的真正原因是:90后们生活在“变的太快”的世界里,太多学习工作生活里的问题他的上一辈甚至前一代人都没有遇到过,他们的迷茫那么大,以至于有些人认为:至于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正解”。
而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扩展的更大一些,无论我们的真实年龄如何,我们都注定属于将遭遇革命性变革的一代人。这也正是马切伊克兰兹(Maciej Kranz)将每一个商业领域正经历“革命性变革”的这一代人叫做“物联网一代”的原因。
什么是物联网?
一个相对繁琐的解释是: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互联网的终端是计算机(PC、服务器),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都是计算机和网络中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没有涉及任何其他的终端。而未来,所有物和物之间都可以实现互联。物联网能够让互联网连接对象使用嵌入式传感器进行数据收集和交换的网络,汽车,厨房电器,甚至心脏监视器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连接。随着物联网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更多的电子设备将加入物联网的阵营。
而在《物联网时代》中,物联网有一个更为简单明了的定义,它是“通过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分布式云端,将所有的东西都互联起来。”其作者马切伊·克兰兹是全球物联网专家,思科公司战略创新集团副总裁。在本书中,他基于思科的工作视野和在全球物联网行业一线的长期实践经验,从数十个他参与实施的物联网案例中,总结出4种已经获得验证的、可以快速回报的场景。顺带提一下,思科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物联网。
总的来看,物联网的本质还是互联网,只不过终端不再是计算机(PC、服务器),而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配套的传感器。在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单从学科上分解来看的话,它涉及到通信,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化控制,电路系统,信息融合,无线自组织网络,MEMS传感器设计等等。
可以说,这是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人类服务的计算机呈现出各种形态,如穿戴设备、环境监控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等。只要有硬件或产品连上网,发生数据交互,就叫物联网。实际上,大数据概念最早的提出,也是因为物联网的兴起,传感器接入网络之后,大大增加了可以挖掘的数据量,网络上的数据不但包括社交网络这种来自用户的数据,还有了来自物理世界的数据。
物联网发展速度为什么这么慢?
正如马切伊在他的书中提到的那样,物联网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它以不同的形式以及存在了10年以上的时间。
它的本质便是上个世纪学术界开始兴起传感器网络、自组织及多跳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d-hoc network,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RFID在智能物流上的应用只是最为基本的应用场景,当前的研究远比这个更为复杂。但是,受限于应用场景和技术实现的瓶颈,物联网的发展,其实无法像互联网那样爆发。
首先,现阶段的物联网应用基本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需求性并没有那么强,如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智能硬件叫好不叫座的根本性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商业上也不会出现滴滴打车那样的持续性投入,这又反向钳制了这一技术的商业化发展。
其次,物联网技术上还有很多没有突破。最大的技术瓶颈可能在MEMS传感器的性能和无线传感网的设计实现上。
再有,就是目前在应用上还找不到突破。目前比较活的也就是智能硬件,无人机,工业物联网这块。但是离人类和互联网形成的应用需求还无法相比,目前还没出现。
最终,物联网应用的制约因素还是能源,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扩展一直在等待电池技术的突破。所以,目前来说物联网首先会在那些对能量要求不是很高的方向首先取得突破,比如智能硬件和工业设备上。
总之,物联网的方向毋庸置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当前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还有待发展,因此看起来发展缓慢,甚至就是停滞,学术和商业界都在等待一个颠覆性应用可以让“物联网”来一次诈尸。
共享单车中的物联网技术
完全可以想象,物联网的技术前景是广阔的。
实际上,2016年底兴起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成功的物联网商业化作品。
看似简单的单车使用过程,包括了物联网技术,人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自动控制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但是整体的技术实现并不复杂,并没有涉及到什么创新黑科技。
首先,一辆单车需要以下几样设备参与运作:
•单车上面的智能锁(这个是核心关键,包括了GPS定位模块,GPRS通讯模块,主控芯片,电控锁模块等)
•用户手中的手机和APP
•单车提供商的云服务器(平台)
关键的环节在于单车和云服务器之间的通讯,采用的是老旧的GPRS技术。为什么要用这种落后的2G技术呢? 不使用LTE呢?答案很简单: 省钱省电覆盖好。
共享单车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也能很好的克服我们之前说的物联网现存的耗能的问题。它对网络的要求并不是大数据量(它只需要很少很小的几条消息),而且它不需要速度很快(几秒钟的时延,完全可以忍受),它需要很低的功耗和很长的待机时间。
早期阶段,共享单车甚至依靠短信和云服务器进行通信,所以等待解锁的时间比较久,大约需要6-10秒。
还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有没有人遇到过。我曾经用过一次支付宝旗下集成的一款市面上不太流行的单车品牌,扫码之后,手机提示我:锁没电了。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单车的锁需要电!?
当然,正因为共享单车智能锁有这么多模块,所以它当然要耗电的。
为什么早期的单车骑起来特别累?除了一些材料和工学设计的原因,也是因为:你在充当人肉发电机。后来,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开始流行太阳能充电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单车装上了太阳能发电板(如下图)。
经过过去一年半的迭代和升级,现在市面上所有的单车使用体验相比最早的那一批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近些年上市的一些空气净化器,穿戴设备以及家庭环境监控设备也已经完成了一代代的自我迭代和进化,在目前的消费场景下,服务着千家万户,这正是物联网技术未来商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何顺势借力风口,成为一名成功的物联网创业者或者职场精英?
BI Intelligence 预计:到 2020 年,地球上将有超过 240 亿的物联网设备,约为人均 4 台,当我们接近这个阶段时,60 亿美元将流入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应用程序开发,设备硬件,系统集成,数据存储等。然而这些投资在 2025 年将产生 13 万亿美元的效益。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的,基于一些目前无法攻关的技术难题,它的商业前景也是复杂的,特别是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创业者大部分都是小公司,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一旦市场成熟,目前的互联网大鳄公司都可以迅速投入数倍于你的资金,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模仿你,超过你,压垮你。
而且,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也已经有多家物联网平台已经初具规模,比如Amazon Web 服务、Microsoft Azure、ThingWorx 物联网平台、IBM 的沃森、思科物联网云连接、Salesforce IoT 云、Oracle 集成云以及 GE Predix。
因此,物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应该处理好两个问题。
首先,科技行业想突破垄断,对于微软和IBM这样的大企业而言,是技术积累。对于我们这样的个人或小团队而言,最好的方法是缩小目标客户群体,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领域或者攻关一项技术去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主动缩小目标客群的好处就是大企业不容易来抢市场,而你我们相对容易找到目标客户,最终说服他们买你的产品。
其次,以热门概念 *** 作以达到融资目的,而从不关心成本和收入是最错误的做法。
总结来看,就是组建一个相对小型的团队来维护一款小产品或者一个项目,这样可能反而容易成功,比如团队或项目被大公司收购。
如果你只是想成为一个工作体面收入又高的技术工作者和相关从业者,有一条相对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借鉴:学Java,去一家当地比较有名的计算机类企业应聘;取得一定成绩后,跳槽至国内一线物联网公司;3-5年后,有机会跳槽去国际一线企业在华公司应聘,如前面所说的这几个大型的物联网平台。如果在继续在里面服务几年,等到物联网技术真正实现商业化爆炸的那一天,你绝对已经可以斩钉截铁向别人介绍说:你好,我是物联网行业的资深行业顾问!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物联网时代》作者马切伊先生一样。
就算不完全复制这条路,普通人想要搭上物联网这班车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物联网的范围其实极其广泛。无论是大数据分析师、GPS定位还是井下探测,都可以算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只不过,程序猿是物联网现阶段发展时期,需求最大平均工资最高的工种而已。
以上由物联传媒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胶东半岛北部沿岸7000年以来的植被
演化与气候变化①
李 强 马俊红 赵 济
胶东半岛北部沿岸包括蓬莱县城至成山头沿岸地区及庙岛群岛。胶东半岛地处华北地区最东部,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半岛北岸受海陆轮廊和地形的影响,较之半岛南岸冬季风强于夏季风,气候略偏凉偏干。
孢粉组合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植物群的变化,植物对环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因此,孢粉分析是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变化的有效方法。本文拟通过对胶东半岛北部沿岸三个钻孔样品系统的孢粉分析,研究这一地区植被演化的基本过程,以揭示古气候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
一、钻孔地层简述
胶东半岛属基岩港湾海岸,只在滨岸狭小的海积——冲积平原和海湾泻湖内分布有海相沉积地层。为取得沉积样品在半岛北岸设置了三个钻孔(图1),它们是小海钻孔、北王绪钻孔和月牙湾钻孔。
(一)小海钻孔(图2-a)
小海钻孔位于威海与成山头之间的小海泻湖内。这是一仍在发育的泻湖,通过长约11km开口向北的狭长水道与海水沟通。钻孔深51m,地层自上而下为:
(1)灰棕色淤泥,含大量苇根,厚025m。
(2)黑色淤泥,含大量苇根,厚016m。
(3)黑灰色粉砂质淤泥,向下变黑色,含苇根和植物碎屑,厚059m。
(4)黑灰色、黑色砂质淤泥互层,含少量植物碎屑,厚075m。
(5)黑色砂质淤泥,向下变为灰黑色,厚085m。
(6)暗灰绿色淤泥,下部为灰绿色砂质淤泥,含大量植物碎屑,有螺、贝壳碎屑,厚064m。
(7)灰棕色淤泥,下部为砂质淤泥,含大量贝壳、螺壳碎屑,厚043m。
(8)灰绿色淤泥,夹砂质淤泥薄层,贝壳、螺壳碎屑向下逐渐增多,含植物碎屑,厚150m。
据钻孔底部14C年龄4790±90aBP,小海钻孔是一套5000年以来的细颗粒为主的泻湖相沉积。
(二)北王绪钻孔(图2-b)
北王绪钻孔位于蓬莱县北王绪村滨海平原上,地表高于现今海面7m,钻孔深387m,地层自上而下为:
①棕、棕色砂,含有小砾石,结构松散,厚约1m。
②黑色中粗砂,夹锈红色砂层,向下含水量增加,厚042m。
③灰绿色、灰棕色中粗砂互层,向下粘粒增多,含贝壳、螺壳碎屑,厚085m。
④黑灰色粉细砂,含贝壳、螺壳碎屑,厚017m。
⑤灰绿色砂质粉砂,夹黑灰色砂质淤泥层,含贝壳、螺壳碎屑,厚068m。
⑥灰绿色砂质淤泥,含贝壳、螺壳碎屑,厚060m。
⑦灰绿色粘土,含贝壳、螺壳碎屑,厚020m。据钻孔14C年龄,北王绪钻孔下部为6500aBP—5000aBP以来的泻湖相沉积,5000aBP以来泻湖逐渐郁闭,为湖沼相沉积,最终泻湖被掩埋,沉积以海相砂坝砂层、陆相冲积砂层为主。
(三)月牙湾钻孔(图2—c)
月牙湾钻孔位于北长山岛月牙湾内路旁未填充的人工洼地,钻孔地表周边有076m的现代沉积物,其上至路面为13m厚的夹有砾石层的堆积物。钻孔深445m,地层自上而下为:
①粉砂,厚026m。
②亚粘土,含螺壳,厚022m。
③灰绿色粉砂,含螺壳及植物残体,厚013m。
④黄绿色淤泥,下部为砂质淤泥,中间夹灰白色粉细砂薄层,含植物残体,厚050m。
⑤灰棕色淤泥,含较完整螺壳及贝壳碎屑,少量植物残体,厚028m。
⑥灰绿色粉砂,含大量螺壳及贝壳碎屑,厚076m。
⑦灰绿色淤泥,夹灰绿色粉砂薄层,含大量螺壳及贝壳碎屑,厚058m。
⑧黑棕色粉砂,螺壳及贝壳碎屑减少,厚047m。
⑨灰绿色粉细砂,向下为粉砂,含少量螺壳贝壳碎屑,厚044m。
⑩灰绿色粉砂质淤泥,含少量螺壳、贝壳碎屑,厚093m。
月牙湾钻孔底部14C年龄为7035±95aBP,表层14C年龄为3585±80aBP,这是一套距今3000—7000年的泻湖相沉积。
二、孢粉谱分析
(一)小海钻孔孢粉谱(图3)
小海钻孔孢粉含量丰富,共鉴定出64个科属的植物。乔木花粉以松属、栎属为主,其次有桦属、榆属、鹅耳枥属、桤木属等。草本及灌木花粉主要有蒿属、香蒲属、藜科、禾本科等。孢子有里白属、水龙骨科及硅藻、环纹藻、刺球藻等。
依据孢粉类型组合及含量变化,小海钻孔孢粉谱中可分出三个带:
带Ⅰ(深 510—270m)孢粉组合为栎-松-蒿-藜。其中乔木花粉平均占434%,以栎属、松属为主,兼有多种阔叶树花粉。松属自下而上由16%增加到 197%,栎属则由267%减少到174%。草本及灌木花粉略多于乔木花粉,平均为473%,以旱生盐生的蒿属、藜科为主。本带下部多湿生、中生的草本花粉各类孢子,如香蒲属、莎草科、水龙骨科、刺球藻、环纹藻。
带Ⅱ(深270—090m)孢粉组组合为松-蒿-藜-水龙骨。带中以草本及灌木花粉为主,平均占516%,主要为蒿属、藜科和禾本科植物。乔木花粉自下而上逐渐减少,平均只占359%,其中以松属为主,阔叶树花粉极少。孢子在带中呈增加趋势,以水龙骨科、里白属为主。
带Ⅲ(深090—0m)孢粉组合为松-禾本科-香蒲-蒿。草木及灌木花粉继续增加,达584%,以香蒲属、禾本科、蒿属为主。乔木花粉减至326%,松属占绝对优势,其它种属少见。
小海钻孔孢粉组合分带性反映本区植被类型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结合钻孔地层14C年龄,第一阶段为5000aBP—2500aBP,以松栎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及旱生、盐生草本为主的滨岸草原,第二阶段为2500aBP—1600aBP,以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滨岸草原,第三阶段为1600aBP。目前,森林面积缩小,为针叶林、滨岸草本沼泽及草甸。
(二)北王绪钻孔孢粉谱(图4)
北王绪钻孔共鉴定出40科属的植物花粉,乔木花粉以栎属、松属为主,次为桦属、栗属、胡桃属。草本及灌木花粉以蒿属、藜科、禾本科为主,次为菊科、麻黄属、毛莨科、莎草科。孢子主要为卷柏属和水龙骨科。
北王绪钻孔孢粉谱中可划出三个带和两个亚带:
带Ⅰ(深 387—223m)孢粉组合为栎-松-蒿-藜。乔木花粉平均占38%,其中松属含量为115%,栎属略多于松属,为156%。自下而上松属逐渐增加,栎属、桦属逐渐减少。草本及灌木花粉占578%,以旱生盐生的蒿属、藜科为主。本带下部多湿生、中生的香蒲属、毛莨科、莎草科等。
带Ⅱ(深223—111m)与带Ⅰ相比,乔木花粉继续减少,以松属为主,栎属含量较少,草本及灌木花粉仍以旱生盐生科属为主。本带又可分出两个亚带:
带Ⅱ1(深223—161m)孢粉组合为松-蒿-藜-栎。乔木花粉只占30%,松属为184%,栎属6%,桦属11%。草本及灌木花粉以蒿属、藜科为主,旱生中生的菊科、莎草科逐渐增多。
带Ⅱ2(深161—111m)孢粉组合为松-蒿-藜-卷柏。乔木花粉减至20%以下,松属占6%,阔叶树花粉极少。草本及灌木花粉以藜科、蒿属为主,旱生的禾本科、菊科、麻黄属含量大增。孢子种类、含量也逐渐增加,主要为卷柏属、水龙骨科、水龙骨属及膜蕨属。
带Ⅲ(深111—056m)孢粉组合为松-桦-藜-卷柏。乔木花粉含量有所回升,约占20%,仍以松属为主,出现少量桦属。卷柏属孢子约占10%左右。
北王绪钻孔孢粉组合分带规律表明本区植被类型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对应于钻孔地层14C 年龄揭示的6435±95aBP—5165±90aBP一段,为以松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及广大的的草原、滨岸草本沼泽,第二阶段为以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及滨岸草原,第三阶段为针叶林、草原,第四阶段为松桦林及滨岸草原。根据钻孔地层沉积速率推测,并对比小海钻孔孢粉带谱,第二阶段对应的时间为 5000aBP—2500aBP,第三阶段为2500aB-P—1600aBP,第四阶段为1600aBP—至今。
(三)月牙湾钻孔孢粉谱(图5)
月牙湾钻孔共鉴定出47个科属的植物花粉,乔木花粉以栎属、松属为主,次为榆属、桦属、鹅耳枥属、胡桃属,草本及灌木花粉以蒿属占优势,次为禾本科、藜科、香蒲属、莎草科等,孢子主要为水龙骨科,次为卷柏属。
月牙湾钻孔孢粉谱可以分出三个带及两个亚带:
带Ⅰ(深445—250m)带中乔木花粉占优势,平均含量达50%以上,包括两个亚带:
带Ⅰ1(深 445—403m)孢粉组合为栎-榆-香蒲-水龙骨科。自下而上植物科属由8种上升为15种,乔木花粉中栎属含量由12%增加到64%,榆属由7%上升至14%,表现出植被类型增多、阔叶树花粉增加的特征。草本及灌木花粉以湿生、水生的科属为主,香蒲占20%以上,蒿属约占10%。
带Ⅰ2(深403—250m)孢粉组合为栎-榆-蒿-香蒲。乔木花粉中仍以栎属、榆属为主,松属开始出现,含量较少。自下而上松属、桦属逐渐增多,榆属逐渐减少。草本及灌木花粉以湿生、中生的科属为主。
带Ⅱ(深250—146m)孢粉组合为栎-松-桦-蒿。乔木花粉含量达到80%,其中栎属仍占主要地位,含量为465%,松属、桦属含量大增,分别达到258%和72%。草本及灌木花粉以旱生、中生的蒿属、禾本科、藜科为主,湿生成分较少。
带Ⅲ(深146-050m)孢粉组合为松-栎-蒿-藜。本带以草本灌木花粉为主,平均含量70%,主要为蒿属、藜科、禾本科、麻黄属等旱生植物。乔木花粉含量大减,以松属为主。孢子含量增加,达5%-20%,以水龙骨科、卷柏属为主。
月牙湾钻孔孢粉组合分带特征揭示本区植被类型变化的阶段性明显,第一阶段对应于钻孔地层14C 定年的7035±95aBP—4570±90aBP时段,为以栎为主的阔叶林及滨岸草本沼泽,植被逐渐增多,并走向繁盛。第二阶段针叶树逐渐增多,为以栎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及滨岸草原,第三阶段为以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及滨岸草原。二、三阶段大致对应于4570±90aBP—3585±80aBP时段。
综合上述钻孔孢粉组合特征,并参考各钻孔地层14C年龄,胶东半岛北部沿岸7000年来共有5个孢粉组合带,自下而上为:
Ⅰ:栎-榆-香蒲-水龙骨孢粉带,距今7000-6500年,以月牙湾钻孔Ⅰ1孢粉亚带为代表。
Ⅱ:栎-榆-蒿-香蒲或栎-松-蒿-藜孢粉带,距今6500—5000年,以月牙湾钻孔Ⅰ2孢粉亚带和北王绪钻孔的Ⅰ孢粉带为代表。
Ⅲ:栎-松-蒿-藜孢粉带,距今5000-2500年,以月牙湾钻孔的Ⅱ、Ⅲ孢粉带和北王绪的Ⅱ1孢粉亚带、小海钻孔的Ⅰ孢粉带为代表。
Ⅳ:松-蒿-藜-卷柏孢粉带,距今2500—1600年,以北王绪钻孔的Ⅱ2孢粉亚带和小海钻孔的Ⅱ孢粉带为代表。
Ⅴ:松-桦-藜-卷柏或松-禾本-香蒲-蒿孢粉带,距今1600年至今,以北王绪钻孔的Ⅲ孢粉带及小海钻孔的Ⅲ孢粉带为代表。
三、植被演化与气候变化
流水和风是孢粉传播的主要载体。胶东半岛河流多源自半岛的低山丘陵,流程较短,它携带的孢粉多是由半岛上生长的植被产生的;半岛北部沿岸受夏季风影响小,虽处于冬季风的迎风面,但偏北风吹到这里经过了渤海、黄海,它携带的大陆孢粉难以到达半岛。因此,半岛孢粉以本地成分为主,北部沿岸各钻孔孢粉分析能够反映本区植被演化和气候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对应于前述的五个孢粉带,本区7000年来植被和气候演化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7000aBP—6500aBP,植物种属、数量逐渐增加,森林面积逐渐扩大,以阔叶栎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滨岸草原逐步形成。这一时期阔叶树大量增加,林下和滨岸多喜湿的草本植物反映气候逐渐变暖,温和略湿。
第二阶段:6500aBP —5000aBP,以阔叶栎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滨岸草本沼泽或滨岸草原生长繁盛。这一时期的植被特征及各钻孔中均有少量喜暖湿的南方树种,如:漆树、榉树和胡桃等的花粉出现,反映当时胶东半岛北部沿岸的气候特征类似于现今淮河流城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4℃,高于现今2℃,气候温暖湿润。
第三阶段:5000aBP—2500aBP,以栎松共同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向以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过渡。这一时期松和旱生盐生草本植物增多反映气候趋向凉干,温和略干。
第四阶段:2500aBP—1600aBP,以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滨岸草原。这一阶段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以旱生的蒿藜为主,乔木以松为主,阔叶树极少的植被特征反映气候更趋于干燥,表现为温凉干燥的特点。
第五阶段:1600aBP以来,针叶林-滨岸草本沼泽及草原。这一阶段湿生草本和桦树的出现反映气候有小幅度的变暖、变湿,表现为温和略干的特点。
胶东半岛北部沿岸7000年来气候变化过程揭示出:
1本区6500aBP—5000aBP 气候变化与我国东部沿海同期的气候变化有很大的一致性。其时,辽南年均温高于现今2—3℃〔2〕,黄海高3℃左右〔3〕,渤海湾高2—3℃[6],青岛地区高2—3℃〔1〕。
2 本区5000aBP以来气候趋向干旱化,而胶南沿岸的青岛地区晚全新世气候为温凉略湿,两者间存在的差异与胶东半岛现代气候特征是吻合的,北部沿岸气候干燥与其所处位置、海陆轮廓和地形等因素有关。同时,华北地区是古文化的发祥地,胶东半岛地处华北地区最东端,依山傍水的环境及北部沿岸厚层的黄土、与辽东便利的联系均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条件,北部沿岸许多剖面中形成于4000—5000aBP的古文化层反映本区5000aBP以来就开始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气候趋向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结 论
1胶东半岛北部沿岸7000年来植被演化、气候变化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2胶东半岛北部沿岸现代植被为暖温带赤松麻栎林,北部沿岸7000年来孢粉组合带中乔木始终以松栎为主的特征说明现代植被特征7000aBP以前就已形成,7000年以来植被演化以植物群内部波动交替为特征。
3胶东半岛北部沿岸5000年来气候趋向干旱,这一特点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有关,也是气候自身演化发展的结果,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致谢文中小海、月牙湾钻孔的孢粉鉴定由本系孢粉室绛廷梅老师等完成。北王绪钻孔孢粉鉴定由中科院地质所周昆叔先生完成。14C测年数据由本系14C实验室郑良美老师等提供。本系徐振溥老师、李容全老师、邱维理老师、贾铁飞同学及烟台师院的杨志荣、张振克、杨运恒老师等均参加了野外采样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根据物联网的以上特征,结合信息科学的观点,围绕信息的流动过程,可以归纳出物联网处理信息的功能:
(1)获取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的感知、识别,信息的感知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觉和敏感;信息的识别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状态用一定方式表示出来。
(2)传送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发送、传输、接收等环节,最后把获取的事物状态信息及其变化的方式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的任务,这就是常说的通信过程。
(3)处理信息的功能。是指信息的加工过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实际是制定决策的过程。
(4)施效信息的功能。指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对象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方式,始终使对象处于预先设计的状态。
据我所知,切尔诺夫并没有绿色线皮。切尔诺夫是指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市,这个城市在1986年发生了严重的核事故,导致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这个事件对当地人民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个事件与绿色线皮有关。绿色线皮是一种神秘的生物,据说它曾经出现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有些人声称,这种生物是从外星球来的,但是这个说法一直没有被证实。绿色线皮的外形让人联想到一条蛇,它有着绿色的皮肤和奇怪的线条,但是这个生物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个谜团。
总之,切尔诺夫和绿色线皮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切尔诺夫是一个真实的地方,而绿色线皮则是一个传说中的神秘生物。
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
2、企业竞争: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主。根据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企业在各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有所布局。
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位居第二和第三,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华股份、阿里云、联通数科物联网、科大讯飞、神州控股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