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第1张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

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

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

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扩展资料:


圆明园是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

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败走。法军首先展开抢劫行动,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

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

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脂溢性皮炎,是大家经常听说的皮肤病,其病程漫长,脂溢性皮炎并没有具体年龄上的区别,大人小孩都会患病,脂溢性皮炎带来的危害是不能忽视的,治疗脂溢性皮炎,大家在平时吃的东西也要注意,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食物不容易消化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引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治疗上常用唁立康 (唁同炎),针对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症状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一天两次坚持治疗祝你健康。

|
|
|

不论你是住在东北牡丹江畔,还是生长于珠江流域,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中,黄河才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就算你从来没有见过黄河长啥样,也一定听过《龙的传人》这首歌里唱:“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这条汹涌澎湃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却从来都不是“良母”,历史上的不断改道和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无数次毁灭性的灾难。

黄河自古多洪灾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洪水并不一定会造成洪灾,尤其是在古代,地广人稀的水系附近即便发生了洪水,也不会有多大的伤亡和损失。

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斗争历史,有和谐共处,也有剑拔弩张。随着华夏文明在黄河流域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和不断膨胀的人口遇到洪水时,无意外的会发展为洪灾。

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在1946年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泛滥多达1593次,平均每三年就要决口两次,大改道26次,而每一次的决口和改道背后都是数以万计的生灵涂炭。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洪泛频率 / 数据来自《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泛洪与河道变迁》

两汉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所谓繁荣期必定有大规模的人类活动。

以“善淤”著称的黄河在彼时还不叫“黄河”,而是被称作“大河”。黄河大量含沙其实是从唐朝开始的,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时间内黄土高原都以半农半牧业为主,仅在秦始皇和西汉时期有过大规模的开垦行动。

西汉政权稳定之后,整个社会百废待兴,势必要大兴土木。而除去气候变化的因素,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牛耕和铁农具的推广应用不仅改变了曾经畜牧射猎的生产方式,还对水利灌溉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对黄河水系的开发程度越来越高,让黄河流域成为当时最富庶的地区,但同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洪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也越来越大。

清朝毕沅所绘的汉长乐未央宫图,规模宏大 / Wikipedia

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恒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时黄河曾发大水,“漂害人庶数十万户”。

为了解决水患问题,在积攒了前朝经验的基础上,东汉鼎盛时期的王景曾对黄河河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治理,不仅稳固了河堤,还扩大了河床行洪的能力。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随后的八百年内黄河都处于“安流”的状态,少有大型水灾发生。

然而从中国历史的朝代更迭来看,黄河流域一直处在衰落-战乱-重建-繁荣-衰落的循环中,每一轮新的繁荣对大自然而言都是新一轮的灾难。在汉文化的农耕文明越来越向南转移的时候,积攒了几百年的泥沙也终逐渐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

到了明清时期,黄河更加频繁的发生决口和改道现象。由于统计方法不同,各文献中关于黄河决口和改道的数据也不一致。

根据《明清治河概论》的说法,仅在明朝存在的277年内,黄河决口和改道的次数就达到了惊人的456次,平均七个月就会发生一次。而据《中国水利史》的统计,明代黄河决口301次,漫溢138次,迁徙15次。

不同的统计数据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明清时期的黄河泛滥

虽然数据不尽相同,但都可以看出明清时期黄河水患非常严重。1994年发表在《灾害学》上的一篇研究显示,明朝277年间,陆续有多达709万人因为洪涝灾害死亡。

黄河水灾在夺走了百万生命的同时,还造成的大量的流民逃难和人口迁徙,形成“大灾大潮,小灾小潮”的人口流动局面。在明代全国六千余万的在籍人口中,有大约十分之一成为了流民,不仅居无定所流浪异乡,更是饥荒遍地,饿死无数。

受害最深当属河南省和如今的苏北地区。在明朝前期,河南、山东和南直隶地区72%的水患都发生在河南省境内,而后期水患则基本发生在南直隶。

天灾背后必有人祸

水患如此严重,明清政府不得不在黄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也就是所谓的“河工”。

这种用柳枝、芦苇、秸秆和石料搭建起来的河工很多都是在灾难发生之后才修建起来,属于救灾的举措而不是预防性的修建。而黄河真的决口漫堤时,这种应急性的河工图的是快,修起来快,见效也快,顾不上工程到底合不合理、抢修的河工能够撑多久。如此一来,反而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修的快塌的也快。

明代黄运地区河工时间分布 / 数据来自《工程、环境、社会: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及其影响研究》

水利工程一般规模较大,这就需要大量的“夫役”来完成工作。夫役主要从黄河沿线的百姓和无家可归的流民中征派,人手不够的话还有军队和罪犯可以差遣。

最悲惨的大概就是黄河沿线的百姓了,生活本就十分艰难困苦,还要上缴自家用来烧饭取暖的秸秆充当河工物料,发水时自己又不得不走上前线充当廉价劳动力。

巨大的工作量只能换来一点微薄的报酬,往往还会被上级层层盘剥,到手的更少,有时候做一天工挣的钱连吃饭都不够。

使用柳、草、土卷柬而成的卷埽,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既可护岸又有减缓环流淘底作用 / Google

根据清朝《沿河民困四事疏》中对夫役薪资的介绍,当时在河南本省运送河工物料的夫役尚且有“脚价银五分”,而河南协助千里之外的江南地区物料时,夫役却只能领到“四分五厘”。

修筑河工的夫役不仅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还经常会被派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工作。巨大的工作量需要没日没夜的赶工,更不用说修筑河工本来就是高危工作,在工作中被累死、淹死、寒冬被冻死的夫役不在少数,能活着回家已经是万幸,没能活着回去的,只有尸身顺着河水向东去了。

运土修堤的夫役 / 《山东黄河志》,1988年版

清代河工经费来源主要由户部拨款、各省征收河银、商捐和摊派,底层的农民也在征收之列,到乾隆中期时才改为户部全额拨款,这也让本来不算太高的河工经费一路上扬。

清朝年均河工支出约400万两,占到了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10%之多,而嘉道年间支出更是高达800万两,比例占到了20%。

夫役们拿命修建的河工却不一定能保住家乡父老的性命,因为巨额的财政支出并没有都用来修建水利工程,绝大部分都被贪污和浪费。

清朝文官主管物料,武官主管土方工程,所以从征买物料、运送物料到河工修建,每一个环节对起了贪念的官员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肥肉。

人们熟悉的贪官和珅 / Wikipedia

《豫河续志》中就讲到过官员们如何贪腐的故事:文官在采购物料的时候,市价只要每斤一文的秸秆,他们都会虚报个五六倍,最后报销下来,钱都进了自己的口袋。

这种普遍性的贪污到底有多夸张呢?以嘉道年间河南地区为例,每年的河工经费高达300-400万两,占到了整个河工经费的一半,但是最终实际用于水利工程修建的只有20%左右。

施工经费被挪用势必要压缩工程开支,偷工减料就不奇怪了。大量的豆腐渣河工肯定无法挡住汹涌的黄河水,一旦决口,只有老百姓的浮尸遍野和官老爷新的发财机会。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饱受灾害困扰难以为生的人甚至开始吃人。其中黄河附近五省(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山西)出现食人现象多达1252县次,占全国的7393%。

明清时期灾荒食人分省情况 / 数据来自《明清时期灾荒食人现象研究》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正是由于大河天堑,洪水无情的特点,黄河也常常被当做战场上的大杀器。作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中地区和黄河下游平原战事频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交战时就已经开始使用黄河作为进攻或者防御的武器,比如公元前332年,齐国和魏国联合攻打赵国,赵国就开堤放水,逼迫齐魏退兵。

不过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不常随人愿,一不小心可能就会用错地方。明末李自成强攻开封数次不成功,而河南巡抚高名衡为了击退李自成大军,决定挖开黄河大堤来个大水漫灌。结果没想到河水半路决口,反而淹了开封城,城内37万居民淹死了34万之多,无疑给气数将尽的明朝又打了一针催化剂。

黄河历次改道示意图 / Stevenliuyi, Wikipedia

以军事为目的的断堤决河在中国历史中屡见不鲜,也经常死伤惨重。但对整个黄河流域而言,大部分的军事决河都属于局部地区的小打小闹,对地貌环境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唯有1128年和1938年的两次决堤,对黄淮平原的地理状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128年的决口导致了“黄河夺淮”现象的发生,虽然历史上淮河多次为黄河所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两河都相安无事。然而时值金兵大举入侵北宋,为了抵御南下的侵略者,东京留守杜充在如今的河南滑县附近人为决开黄河大堤,造成黄河改道,形成洪泽湖。黄河也从过去的北入渤海,改由南入黄海。直至明朝潘季驯治河前,黄河下游频繁改道和决口,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的安全。

花园口决堤后逃难的民众 / Wikipedia

第二次人为大决口发生在1938年,也称作“花园口惨案”。当时正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挡日军沿着黄河西进,决定在花园口黄河南岸炸开堤坝,并声称是日军轰炸所致。这次决口让黄河泛滥八年,河南、安徽、江苏3省44个县市受灾,32%的耕地被大水淹没,形成了如今所谓的“黄泛区”。

根据统计,“黄泛区”三省在1938年至1949年间,因洪水死亡的人数超过了80万,仅河南一省就有超过32万人丧生。此外还有391万人外逃,沦为难民,接近当时三省人口的20%。

黄河决口后形势图 / Google

这条母亲河,见证了黄河沿岸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如果说有什么没变,大概只有河边人民的苦难。

参考文献:

[1] 陈岭 明清时期灾荒食人现象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 段伟 两汉水灾及政府治河, 赈恤措施[D] 首都师范大学, 2002

[3] 范颖, 潘林, 陈诗越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洪泛与河道变迁[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34(4): 6-10

[4] 李德楠 工程· 环境· 社会: 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及其影响研究[D] 复旦大学, 2008

[5] 任美锷 黄河: 我们的母亲河[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6] 孙玲 明代黄河灾害与河神信仰[D] 青海师范大学, 2013

[7] 张宗祜 九曲黄河万里沙: 黄河与黄土高原[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8] Muscolino S M The Ecology of War In China: Henan Province, the Yellow River, and Beyond, 1938-1950[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收起

一八六零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一空,并放火焚烧。圆明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锦缎、毡毯、周商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水晶、琥珀、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等等。圆明园遭洗劫后,大量旷世瑰宝流落海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也都藏有圆明园珍贵文物。
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中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女史箴图》,系中国古代卷轴画的稀世珍品。目前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三万余件。收藏在英国伦敦另一座著名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巴特博物馆内的圆明园艺术作品亦为数不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玻璃画《皇帝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画中的皇帝很可能是嘉靖皇帝。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
美国很多博物馆也是有圆明园文物。梁启超於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五月前往美国纽约博物馆参观,惊讶地发现这里收藏“中国宫内器物最多”。他认为其中一半是圆明园的珍品,而另一半是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时从北京皇宫中掠来的。这些艺术珍品中有咸丰皇帝所用的怀表,据说是俄罗斯皇室赠送的,其雕镂之精巧,殆无伦比。表大不过径寸,其外壳两裸体美人倚肩於瀑布之上,两鸟浴於瀑布之下,表机动则瀑布飞沫诚其工也。”此外还有“雕玉物品,古近瓷器几数百事,并一龛,不胜枚举。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由中透绿,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之”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丰如意。臣吴敬恭进”。当年它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又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都会博物馆。
收入於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内的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画中的青年时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干隆一生祗看过三次,即绘制完成之时、七十岁时和他退位之际。可见乾隆对这幅画的珍视。
《永乐大典》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康熙玉如意
《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四库全书》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现有3万多件。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1、景泰蓝麒麟

景泰蓝麒麟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景泰蓝”这个名字是一般俗称的名字,学术上的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

景泰蓝麒麟是清朝时期的珐琅器,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2015年3月1日清晨6点遭窃,下落未明。

2、龙首,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原本是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铸造于清朝乾隆年间。资料显示,该系列兽首均由宫廷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宫廷匠师制作。

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并火烧圆明园,自此,十二兽首铜像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海外流落历史。

3、猪首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流失海外143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之一的猪首铜像,2004年03月17日下午乘专机由北京顺利抵达广州白云机场。21日起它将免费供羊城市民参观。

4、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

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5、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2011-02-22 15:49 
七字辈排行:   
湖南宁乡李氏字辈:“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
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湖南沅江李氏字辈:“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湖南上湘李氏字辈:“志必仁本政文仲湖廷钦就可世宗树德景先正存心学大贤忠良维国祚孝友作家傅积善徵余庆修身华福缘昌隆符泰运兴发定科联”。 
  湖南中湘李氏字辈:“序茂廷溪峰宇文元大邦世绍光宗泽家声裕楚湘志笃贤儒道心怀孔孟乡俊显昭潭士伦常正益昌”。 
  江苏南京李氏字辈:“太干福寿荣禄祥智英宗元孚恒丰俭裕孝顺谦恭纯诚恺悌宣慈惠和明允笃敬纯厚为良德振兴必有成笃敬儒行名贤经师瑞徵家庆善培迈基人文蔚起功纪鼎彝长承祖佑百世傅之”。 
  李先念家族字辈:“玉树承先绪孚全升义泰”。   江苏京江李氏字辈:“福泽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江苏高桥李氏字辈:“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江苏三桥李氏字辈:“远世思明德昌时衍令谟彦奇蕃克绍昭朗盛宏敷”。   湖北随州李氏字辈:“洪为祖德永世群方传佳友本”。 
  湖北京山李氏字辈:“学义忠礼士国正万方永福德承前泽诗书启后昆”。   湖北荆门李氏字辈:“以文常会友维德能辅仁孝亦传家本”。   湖北广水李氏字辈:“(长)龙凤呈祥帮家志国”。 
  浙江尖山李氏字辈:“思志单名廷单名世国春天地元光大文章昭著景运肇开祖德崇长贤才佑启先猷式守敦笃彝伦和敬锺祥家声永振远怀前哲高亮恢宏克裕贻谋道明礼顺达仁由义慎诏后昆世颂清芬丕承骏泽”。 
  浙江金华李氏字辈:“成震泰可忠茂礼志倚谟葵普光曾愿启信怡云建慈昂济得信端恭良壬拱华进敬尚瑷文胜长魁顺记余贵厚忠共盛福献成元处宗秀继忠皋绪绍缵维纲绮纾绸致”。   浙江慈溪李氏字辈:“季安仁伟信义俨侦佳贵显承思宠忠良远益昌宏能思继绪奕裔永芬芳久大家声振绵延祖德长椒聊蕃百世荣富集千祥”。 
  福建东山李氏字辈:“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福建城福李氏字辈:“珑庭文成甫乡仁新志仕山本宗春继龙中日之可登大任世际明良原善其修催德斯昌敬心恒存天锡福光荣行裕嗣万年永长”。 
  福建安溪李氏字辈:“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云南滕冲叠水河李氏字辈:“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云南滕冲青乔李氏字辈:“自维天端立家其显根本中承希性有炳成生庆文”。 
  云南曲靖李氏字辈:“福本迎国光仙朴平鹏扬春芬崇根茂德永济朝唐居家承孝友盛世选忠良克昌纯祖武鸿文绍宗繁”。 
  山东高密李氏字辈:“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   山东商河李氏字辈:“清澍孝友仁广官发贤良德敬尊守久朝先辰继长”。   山东南郭李氏字辈: 
   原派:“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朝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湛公长房新派:“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湛公二房新派:“谷琰宣闳伯居均元必宽本沅理春家恢宏学时逢泰”。   四川广安李氏字辈:“应大光明远含春”。 
  四川盐亭李氏字辈:“世庆友廷仲兴朝永国正全元天佑吉美盛邦作长才显运时泰着善万代昌明良相遇合光华定大纲”。 
  四川巫山、巫溪李氏字辈:“天启如龙象祖功宗德长尽忠传孝友家世衍书香”。   甘肃陇西李氏字辈: 
   原派:“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亯叙傅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新派:“荣祖显宗大德永福左昭右穆至道崇仁”。 
  江西井岗李氏字辈:“秀公九族亲甲第冠千军石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宗祖富贵远傅名道德辉先泽诗书裕哲昆文章称寿世学业建经纶”。 
  江西建昌李氏字辈:“辂德宝弼岑林松荣义乾朝集千端可夫亭文本处如吉士春韶淑近日开正大光明显忠厚传家鸿儒”。 
  重庆奉节李氏字辈:“居世成善国秦楚正光华文明朝尽应道德永传家”。 
  重庆龙河李氏字辈:“兴元铎镜钢锦铃铖文东荣秦兰芳茂馨鸣搤劳有能用荣受志忠轰秉元汝御衡茂”。 
  陕西曲江李氏字辈:“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河北高邑李氏字辈:“发荣从晋钟秀在高世继昌盛光裕永昭”。 
  岩田李氏排行字辈:“仁信兴邦本忠诚忠具辉高实从正发滋赞美明颀俊秀潜龙跃簪缨起凤飞诗书光德业文采焕珠玑”。 
  云湖李氏前编字辈:“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李氏列李观脉字辈:“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 
  李氏列李金脉字辈:“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 
  李氏陇西堂一支字辈:“国正添必茂高腾秀(品)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李氏陇西堂一支字辈: 
   原派:“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卽林傅均”。 
   黑山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    井山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 
   改正派:“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蠨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观左有富有庆安平”。   李氏万叶堂一支字辈:“天正启贤远傅宗系大显家声孝思维德”。 
  李氏锦潇堂一支字辈:“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李氏叙乐堂一支字辈:“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孝友傅家学诗书显
国长”。 
  李氏近房一支字辈:“崇成如永延长维世洪熙光文肇启文明万国咸宁进德修业云龙风虎刚健中丄得主有常承天时行含章可贞敬义立并方大”。 
  李氏丰鉴堂一支字辈:“皋陶伯馨思成理徽利贞吕祖彤德酋孙硕宗乾耳宗同兑清烙洪翼族敢禹承先长宗君况本次公轨隆艾雍柔弇昶暠欢重耳熙天锡虎昺润世民恪”。   李氏衍庆堂一支字辈: 
   偶公股前派:“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彰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    贤公股前派:“才文寿炒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 
   偶贤两支合汀后派:“忠义开鸿绪龙族著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李氏一支字辈:“永远纯良富贵吉祥发源道学诗书绪长谨遵先训佑启寿康声名显达绍美周唐”。 
  李氏一支字辈:“笃志承先怿同心翼后贤见龙徵瑞兆科甲必集联”。

《爵迹》人物实力排名前三:银尘、麒零、幽冥

1、银尘

魂兽:雪刺(第二魂兽,第一魂兽丢失)

魂兽形态:蝎子

魂器:细长刺剑(无限)

天赋:无限魂器,无限魂兽。可以用自己的魂力方式去影响其他的魂器,从而自由使用它们,因为魂器是魂兽的第二寄居所,所以也等同于拥有了无限的魂兽,是其他王爵都不知晓的天赋。

2、麒零

魂兽:苍雪之牙(第一魂兽)

魂兽形态:银白色有翼狮子

魂器:半刃巨剑(一把古代断剑)

天赋:无限魂兽魂器同调

小村里长大的平凡少年,单纯善良,有时候有点脱线。遇到银尘后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获得了自己的魂兽和魂器,并且他在魂冢取得的魂器,像是藏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3、幽冥

魂兽:诸神黄昏

魂兽形态:蜈蚣

魂器:死灵镜面

天赋:依靠摧毁魂兽和魂术师的爵印,吸收对方的灵魂回路,从而使得自己超越魂力巅峰。

巜圆明园的毁了灭》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离骚经》和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浮雕、十二生肖铜像等历史文物被盗。

列举如下:

1、《女史箴图》

《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2、《洛神赋图》

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此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3、《离骚经》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所作浪漫主义抒情长诗《离骚》,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4、十二生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5、洛阳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浮雕

《帝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后被盗卖至国外。现其中之《北魏孝文帝礼佛图》藏于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的毁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3025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