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传感器和物联传感器的区别?

工业传感器和物联传感器的区别?,第1张

工业传感器和物联传感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场景和功能特点。

工业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制造领域,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振动等物理量的测量和监控。工业传感器通常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耐用性和高抗干扰性等特点,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

物联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通过感知和采集环境信息,实现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决策。物联传感器通常具有低功耗、小尺寸、低成本等特点,能够适应广泛的物联网应用场景。

因此,工业传感器和物联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要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特点进行不同的优化和调整。

工业传感器和物联传感器的应用场景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场景比较:

工业生产过程监测:工业传感器通常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监测、温度、湿度、压力、液位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工业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而物联传感器则可以集成多种传感器,包括环境传感器、生产设备传感器、能源传感器等,实现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建筑智能化控制:工业传感器可用于建筑安全监测、门禁控制、灯光控制、温湿度控制等,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舒适性。而物联传感器则可以通过智能家居平台,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家庭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环境监测:工业传感器可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气象监测等方面,确保环境的质量和安全。而物联传感器则可用于城市智能化管理,包括交通指挥、公共设施管理、垃圾分类等,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监测:工业传感器可用于农业生产中土壤湿度监测、气象监测、温度监测等方面,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高效。而物联传感器则可用于智能农业管理,包括农作物生长监测、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产量。

总之,工业传感器和物联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各有侧重,具体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智能传感器得到广泛关注

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等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是集传感单元、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

在安装使用过程、使用过程、工作状态下、数据采集后的不同阶段,智能传感器具备例如自主校零、数据采集及自主分析、决策处理等智能化功能。此外,智能传感器还具备通过电池及太阳能等辅助供电方式,实现无人值守应用,大数据分析数据采集产品中的自学习功能等。

按制造技术,智能传感器可分为微机电系统(MEM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光谱学三大类。1998年,霍尼韦尔推出全球首个智能传感器—ST3000系列压力传感器;20世纪90年代,随着智能化测量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具备了自诊断、记忆与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2000年,MEMS技术开始大规模使用,推动了传感器的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2010年,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制造兴起,智能传感器得到广泛关注。

全球智能传感器渗透率不断提升

根据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传感器市场规模计算智能化渗透率,2018-2020年,全球传感器智能化渗透率不断提升,2020年,全球传感器智能化渗透率达2229%。

预计需求大幅增长,至2026年市场规模近800亿美元

智能传感器的重点下游应用领域分别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和医疗电子,其中,消费电子领域市场规模最大,占据总量的2/3,其次为汽车电子领域。综合市场规模的大小以及增长速度两方面考虑,发展较快的新兴应用如指纹识别和智能驾驶将成为智能传感器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初步发展的新兴应用如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医疗器械。

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8-2020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呈上升态势。2020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358亿美元。

物联网的发展对传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感器朝着高精度、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由于智能传感器可获取可靠并准确的信息,在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慧医疗等领域,对智能传感器的需求大幅增长。

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预测,2020-2027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143%,预计至2026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接近800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趋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工厂企业需要找到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以缓解昂贵的劳动力成本和应对快速更新的产品需求。而工业40模式的出现,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物联网连接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再到交付和进入客户家中,整个过程都能可视化管理。

这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场景,物联网为整个制造过程搭建了桥梁,创造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制造环境。原料供应商知道何时应该发货,制造商知道如何保证产品质量,每个客户反馈的信息让厂商获得对产品和市场新的认识,物联网解决了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之间信息隔断的问题,智能工厂将制造业服务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未来,物联网将给制造业带来巨大的价值,潜在价值可能会达数十万亿美元。据估计,在未来五年内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市场到2020年将接近700亿美元。巨大的应用场景包括 汽车 和运输、采矿、电子、化工、制药、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那么,在新的制造场景将会怎样变化,工厂企业又将如何迎接趋势?

制造业供应链的变革

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如此之快,对于传统的制造业无疑是一大难题。客户实时期望不断上升,供应链越来越复杂,通过人力分析或者落后的工具去管理控制制造过程,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而智能工厂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采集的大量实时数据,再基于云端高算力服务器的分析,以及创造更灵活的生产流程来跟上客户需求的步伐。

智能制造的模式与传统制造完全不同,依托于先进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工厂可以进行按需生产,从世界各地供应商采购原料,避免了大量库存的风险,并通过社交媒体管理客户反馈,实现个性化的制造,达到更快、更灵活、更高效的产品交付水平。

得益于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为工厂带来了新的能力,虽然升级智能工厂并不是必要的,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事。利用优化的供应链,不仅可以减少交货时间和成本,同时基于市场信息的掌握,还可以减少生产过程缺陷产品数量。

产品质量保持一致性

过去的制造业,当工厂收到车间信息或者从客户调查到数据的时候,产品已经进入了客户群体,也就是损害已经产生了,给用户留下了低质量的印象。而新的制造模式,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允许工厂企业实时收集到传输数据,可以及时洞察到问题所在,并在产品造成严重问题之前进行更改。

未来的产品将放置智能传感器,这些感知零件将能够确保每件产品一致性的质量水平,无论是电子消费品、家用电器还是工业类设备,传感器能够将产品的异常数据汇报给厂家,然后工厂提供更准时的售后服务。还有,工厂可以从数据中分析产品的不足,在下一件产品上进行优化,最终能够更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

这种方式避免了客户投诉和公司品牌的损害,同时可能为公司节省巨大的成本。过去, 汽车 产品重大问题发生后,大量召回的事件屡见不鲜,不仅导致公司品牌影响力的下跌,还要负出沉重的金钱代价。

物联网连接制造过程的好处在于,一旦发现问题或者缺陷,可以在错误产生严重后果之前及时进行自我修复。尤其在人工智能突破的今天,可以快速分析出存在的隐患,以近乎实时的速度完成生产质量的管控,并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更少的损失。

预测性维护的重要价值

工厂生产线意外停机事件和计划外的维护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每一台设备和机器都不可能保持不出问题,但停机在计划之外发生,不仅让公司蒙受生产损失的打击,同时也拖低了生产效率。在成本越来越贵的今天,这种意外停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去检查维修,并要支付巨额金钱,对于中小企业更是无法承受的。

在工业40的模式里,有一种预测性维护的方法,通过在智能工厂中生产设备上放置各种传感器,从而能够实时自动监测机器磨损的情况。再借用于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准确跟踪零件和机器的更换时间。

预测性维护有助于在错误发生之前安排更换设备部件,而且可以安排合理的更换时间,例如在机器闲置的时段,就不会占用生产时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生产线的效率,同时提高了工厂整体敏捷性。

如何构建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已经有一些优秀的案例,例如全球大型制造商包括通用电气、西门子、霍尼韦尔、三菱电机、罗克韦尔自动化、施耐德电气、通用动力等都在尝试新的制造模式。不过,升级智能工厂要结合自身的需要和环境特点,不同的企业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其想要的效果。

通常企业转型有几个目标方向,例如缓解决劳动力成本,降低工厂的整体成本;提升生产线的效率,将产品的交付时间缩短;增加工厂的灵活性,以便于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等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制造完善的升级方案。

首先要构建物联网将传感器、电机、开关和其他各种小工具联网,工业40时代的智能工厂包括生产线、机器人、物联网、远程自动化等内容。此外,还涉及到生产网络和定制生产系统、产品的虚拟规划以及生产和远程维护等。

智能传感器网络化的意义如下。智能传感技术是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先行技术,作为前端感知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智能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智能传感器作为广泛地系统前端感知器件,既可以助推传统产业的升级,如传统工业的升级、传统家电的智能化升级。又可以对创新进行推动。

地址都是正确的,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物联网传感器、控制器、移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几大领域都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凭借在物体感知、控制等领域的综合优势,公司已经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领跑者。
目前,我们的智能家居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多个重点项目,成为世界各地多个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 我们以让人们感知真实的世界为愿景,运用各类传感器,帮助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们更加直接、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消除各种信息偏差。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及各种地质灾害,我们通过领先的低碳无线物联网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用绿色环保的方式创造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维护人类的长远发展和安全。
2015年3月10日公司以“推动者”身份加入物联网最重要的国际联盟之一ZigBee联盟,成为该联盟继飞利浦、罗格朗、施耐德等公司后的全球第12位董事会成员,参与全球物联网以及智能家居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2009年,无锡成立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2019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成为无锡靓丽的名片。随着过去10年间物联网硬件成本不断下降,行业门槛降低,同时伴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能力显著提升等因素,物联网连接数迅速增长,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物联网产业在经历了概念驱动、示范应用引领之后,已经全面爆发。

5G 网络助力物联网深入发展

物联网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正在成为互联网之后又一个产业竞争制高点。而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加速迭代和演进,又推动物联网迎来规模化发展的窗口期和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机遇期。

“未来5G应用的80%将是物联网。目前,中国5G商用步伐加快,超百万的窄带物联网基站实现商用,连接数达15亿,并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窄带物联网网络。”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在2019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上表示。

5G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5G为原点,随着其进一步商用,物联世界将极大丰富。依托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以及每平方公里上百万的连接数量,可有效支撑车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智能设备的即时海量连接,这也是物联网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节点。

新应用层出不穷

物联网用途广泛,既助力行业发展,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展示了许多热点应用。中国电信的“5G+8K”超高清视频直播、中国移动的“5G+智能制造”模拟工厂、中国联通的5G远程医疗急救系统,吸引大批观众驻足体验。“WIoT-PARK”(物联网公园)沉浸式互动体验展区首次亮相,带来VR看无锡、5G直播、VR蹦极、罗森智慧超市、5G未来餐厅、大 健康 体检中心等多项体验展览。

5G+ 车联网

车联网通过把车和车、车和行人、车和基础设施、车和云端、车和交通指挥中心相连,将目的地周边地区的交通实时状况更准确及时地告知驾驶人,有效提升出行效率。

在博览中心B馆门口,有不少观战排队体验车联网公交。20分钟的车程,体验者感受了道路拥堵标识预警、人行道减速、行人盲区检测、路口碰撞预测等辅助驾驶功能。此外,5G无人驾驶体验区域内的自动配送物流车、自动清扫车和5G远程驾驶也吸引了众人驻足观看。

5G+ 医疗

中国移动展示的5G远程医疗系统和5G急救车模型,让参会者更直观地感受到“看病”与“治病”的变化。远程实时动态心电系统、胸痛中心急救管理系统、手持B超等物联网医疗设备摆满了展台。通过医院工作后台、监测及治疗设备、用户 APP ,医生可打破地域限制,实时获取病患的心电、血压、血氧、脉搏等信息,及时出具诊疗方案。今年5月,江苏移动就与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分别签署了5G智慧医疗战略合作协议,5G急救车就是合作重点之一。5G急救车能将患者的体征、病情评估图像等信息以毫秒级速度传送至医院,同步交互高清音视频,可有效缩短院内急救响应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大生机。

5G+ 工业

在中兴通讯展区,其5G+工业园区方案利用覆盖园区的泛5G网络,实现园区内生产设备、表计、摄像头、无人机、机器人等的泛在连接,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对它们进行统一管理;同时通过工单系统对园区内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工业园区的可视化综合管控。

在5G+工业机器视觉方案中,高清摄像头在工业现场采集高清视频信号,通过5G网络传输到边缘侧进行机器视觉分析,在MEC进行边缘侧实时控制。机器视觉方案在工业现场有大量应用。如,在轮毂淬火过程中,通过高清摄像头进行轮毂淬火的视频采集,利用机器视觉分析轮毂颜色变化来判断温度是否满足淬火质量要求,实现机器视觉检测-成品质量判断-工业设备调整的闭环控制流程。

5G+ 教育

中国联通利用5G+VR,可提供网络、平台、内容及终端的全套解决方案。 结合 网络层的关键技术、平台层的分布式部署及多场景访问能力、内容层的全学科优质资源,以及终端层的多终端访问,中国联通可以为学习者打造高度开发、可交互、沉浸式的三维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教育部倡导的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教学要求。

共谋物联网发展良策

物联网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 社会 、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具有显著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但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

物联网无处不在的连接打破了传统的网络边界,5G、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应用,又加剧了物联网的安全风险。当前,物联网设备基数庞大,但安全防护普遍脆弱,物联网被攻击事件屡屡发生,造成设备被控制、用户隐私 泄露 、数据被窃取,甚至造成影响基础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等严重后果。保证安全已成为物联网行业 健康 发展的前提。

在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信息安全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探讨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实践与发展。专家指出,当前物联网还需面对3个挑战。首先,自主创新上,核心技术虽有一定发展,但受制于人现状并未根本改变,攻坚克难之路仍任重道远。其次,安全可控上,国外物联网产品虽技术领先,但预置后门现象频现,安全防范之事需常抓不懈。最后,安全生态上,国内物联网生态虽日渐完善,但部分关键要素仍握于美西方,根治痛症之需仍迫在眉睫。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委员会副 主任 黄殿中表示:“物联网承载 科技 兴国战略与网络强国梦想,我们需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安全和生态体系构建的升级转型;实现由‘分块布局’向‘生态体系’转型;实现由‘受制于人’向‘自主发展’转型;实现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型。”

物联网如何改变世界?王志军表示,中国正进行新一轮物联网发展布局,将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传输、智能信息处理、 *** 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从根本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应用先行,我国将通过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标志性的应用场景示范推进产业落地,以及重点支持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加快部署,强化产需对接,实现规模发展。

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运营商在万物智联时代将肩负新使命,创造新价值。中国联通总经理李国华表示,首先,运营商将广泛部署5G基础设施,构建广覆盖、高性能的网络,实现全程全网;其次,运营商将是垂直行业的赋能者,与不同垂直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深入,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普惠性服务;再次,为实现资源优化与价值重构,运营商将设计并实践新型商业模式,寻求合作共赢,成为商业模式的 探索 者;最后,“融合”将是万物智联时代的基调,运营商将更多承担生态建设驱动者的角色,与产业各方一道构建生态圈,实现共享发展。

END

作者:孟月

责编/版式:王禹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310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