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还值得做吗?有发展前景吗?

医疗行业还值得做吗?有发展前景吗?,第1张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迈瑞医疗(300760)、华大基因(300676)、迪安诊断(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鱼跃医疗(002223)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医疗器械企业占比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2021年3月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

2、产业链剖析

医疗器械行业技术进步、企业成长和市场扩展等都与上下游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游行业的科技进步将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的技术走向。医疗器械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零组件制造,涉及的行业有电子元件、原材料、软件系统、新兴技术等领域。其中电子元件行业为大型医疗设备提供电子元件、电路板、芯片等电子零部件;原材料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设备生产提供特殊材料等。国家的基础工业如橡胶、塑料、电子、钢铁、紧固件、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加工制造能力决定了医疗器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成本。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也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医疗器械行业的中游行业为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的相关行业。

医疗器械的下游产业是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卫生行业是为全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要素、活动和关系的总和,其最重要的基本功能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障全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运行主体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计划生育机构、爱国卫生运动机构以及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是各级各类医院。

在行业上游领域,代表企业主要有水晶光电、住友瑞科、卫宁健康、乐普医疗等企业,中游企业主要有美敦力、雅培等国际企业和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国内企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验/体检机构等。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在高治疗发展阶段

在2000年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50年代~60年代的改造调整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有较大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00-2015年期间,我国医改政策导致卫生机构需进行器材和设备的更换以及补充,刺激了我国中低端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增长。但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被进口产品占领。在2015年后,我国医疗器械创新政策频出,头部企业积极布局,创新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此外,为加速国产化替代,我国颁发了相关政策;个别省份像是江苏省等更是禁止进口产品在公立机构中进行招标。

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医疗设备占比近60%,整体国产替代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国产替代发展相对较弱,尤其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程度整体相对较低,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洼地”,相关细分产品发展现状如下:

注:满分★★★★★,☆为半星。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占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游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最大比重,达到5533亿元,占比5991%。

2、高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近1500亿元

由于目前行业并没有对高值医疗器械的准确定义,广义上高值医疗器械为全部高价格的医疗器械,前瞻则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中的定义将狭义的高值医用器械定义为一般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医疗耗材。

受益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保持着稳步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1305亿元,受疫情影响仅同比小幅增长374%。随着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技术革新及产业链成熟,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持续上升,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接近1500亿元,同比上升1203%。

3、低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超1100亿元

低值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普遍应用的价值较低的一次性医用材料,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引流袋、引流管、留置针、无菌手套、手术缝线、手术缝针、手术刀片、纱布、棉签、医用口罩等。

受疫情全球范围蔓延的影响,2020年低值医疗耗材市场,尤其是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控耗材,短时间内需求呈十倍以上爆发。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2020年我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970亿元,同比增长2597%。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低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近1200亿元,同比上升2109%。

4、医疗设备:2021年市场规模超5500亿元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医用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全国乃至全球以监护仪、呼吸机、ECMO为代表的医用设备销售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4556亿元,同比增长2652%。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5500亿元,同比上升2144%。

5、IVD(体外诊断):2021年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IVD(体外诊断),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从狭义上讲,体外诊断产业主要指体外诊断相关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体外诊断仪器设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体外检测带入了民众的视野。疫情爆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需求暴增。国家药监局针对核酸检测试剂盒开辟了快速审批通道,不少产品快速上市,体外诊断企业业绩也随之“一飞冲天”。在疫情的催化下,我国体外诊断行业飞速发展。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2020年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达890亿元,同比增长2430%。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1000亿元,同比上升1973%。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分布最多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有28954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湖北、上海、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其中,广东共有5221家企业,江苏共有3580家。

2、企业竞争: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528亿元,约占整个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27%。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仍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当下,迈瑞医疗、英科医疗、乐普医疗、东方生物、新华医疗的营业收入在上市企业当中为TOP5。其中,迈瑞医疗在上市企业规模的市场份额约为10%,在整个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3%。

注:左边是在上市企业规模中的市场份额,右边是在整个市场规模的市场份额。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2027年市场规模或超2万亿

医疗器械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未来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持续上升。

基于此,前瞻估测202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8%。

2、主要有四大发展趋势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起步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一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与优化、医改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不断凸显、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促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歌猛进的医疗器械市场,在兼具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医疗巨头的青昧下,行业竞争激烈,机会与挑战并存,未来中国医疗器械或有以下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好几年前,要是购车预算不多而只想买辆车来代步的话,国产车会是最适合的选择,原因无他,就是价格便宜配置丰富。当然有很多人宁愿花多点钱去买合资车,因为他们觉得国产车的质量不行,而合资车不仅质量好还保值。确实,以前的国产车会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但现在时代变了,自主品牌的实力越来越强,也有很多产品力很强的车子甚至还有世界领先的技术,还有些车企还已经在走起高端豪华路线了。以前的国产车你爱理不理,现在贵得不是一般人高攀得起。今天老司机就来盘点几款动辄要卖50万的国产车。

机甲龙新车指导价:4880万

老司机辣评:这台车在广州车展上攒足了人气和眼球,新车预订价为488万元,全球限量101台,还在宣布预订开始后35小时就都被订完了,所以这台车当时也炸了一下,当然同时也有很多不好听的评价。就这像美术生毕业展的作品卖488万元,按理会直接劝退99%的人,但几个小时就被订光了,说明它还是有点亮点的,当然不排除有内部人员订购的嫌疑,但还是会有“人帅钱多”的朋友选择相信它的。

老司机觉得外观造型不会是最终版,所以就不多说了,说说配置跟性能吧。像米其林高性能轮胎、Brembo四活塞卡钳、大尺寸制动盘全部都被安排上,内饰方面有Nappa真皮座椅、Alcantara高级材质、座椅16向电动调节、8点式理疗气动按摩及加热通风等功能。更牛的是据说机甲龙还有7屏交互技术,这就是“屏多多”?新车将采用达芬奇架构,NPU算力高达400TOPS,CPU算力高达440K DMIPS,还能实现5G和WIFI技术,支持智能座舱、V2X、IOT(物联网)等智能互联应用场景。将拥有7颗800万超高清摄像头、4颗环视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个独立高精度定位单元等38个智能化感知元件组成超智能感知系统,是全球首款搭载四颗激光雷达的车型,听上去也值钱对吧?

动力方面将搭载前后永磁电机,最大功率405kW(551马力),峰值扭矩750牛·米,百公里加速37秒。搭载115kWh的大禹电池组,CLTC工况下最大续航里程802km,还可使用800V/480kW超充,可在10分钟内增加续航401km。现在还没看到量产车,吹捧的就先看看就好。

蔚来ES8新车指导价:4680-6240万

老司机辣评:超5米的车身加上超3米的轴距,妥妥的主流中大型SUV尺寸。车内主要由98英寸全液晶仪表盘+113英寸中控屏来营造科技氛围。蔚来ES8车内基本由软性皮质包裹覆盖,整体车内的质感很不错,同时还有NOMI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助手,可玩性也挺高的。标配带主副驾驶位电动调节和前排座椅加热的真皮座椅,还标配了独具特色的女王副驾,支持6 /7座可选,就整体的用料、配置和做工来说,先把30万的价值造出来了,还有10多万的价值呢?全系采用前后双电机,全系车型的动力一致,总功率均为400kW(544Ps),可以做到49秒的零百加速成绩,这里又值几万元。

最后也是老司机觉得蔚来最值钱的地方,就是它的服务,简单描述,服务无忧是集保险、保养和维修为一体的服务打包产品,早在2018年第一款产品出世时,蔚来就推出了服务无忧10版本,不过后来多次升级后,这个服务无忧就变得性价比没有以前高了,毕竟人家要赚钱的对吧。而按蔚来高管的说法,他家的充电桩是国内做的最好的,没有之一。因为蔚来的桩是为所有品牌的用户服务的,非蔚来用户占到了77%。还有就是预计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推出大电池临时换成小电池的“降级”换电服务,蔚来的考量是,有的用户家里好几部车,平时用电车做市区代步,长途则首选油车,这样的话小容量电池包就够用了。说实话,蔚来的服务确实不错,但车子还能更好。

高合HiPhi X新车指导价:5700-8000万

老司机辣评:这款造车新势力的SUV为啥敢卖这么贵?老司机说说几点吧。首先从造型来看,高合HiPhi X的设计就很显贵:对开车门、鸥翼式开启的后排车窗等等,较强的跨界风格,夸张的车头和车尾造型均搭载了可编程的智能灯组,具有较强的科技感。长宽高达到了5200/2062/1618mm,轴距3150mm,在外观尺寸方面达到了顶级豪华车的水平。不仅设计炫,车门打开方式看着更贵,具体有哪些开门方式,官方已经给出了各种上车的正确姿势了。

内饰同样是它敢卖的贵的地方,中控三块大屏、5G网络、L3自动驾驶能力、HiPhi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主动式人工智能出行伙伴HiPhiGo、半苯胺真皮座椅(全车)、英国之宝17喇叭、车载冰箱、CDC连续阻尼可调减振系统等等等等,这配置丰富到车主也得用几天才能全背熟。觉得这些配置不值这个价?就以半苯胺真皮座椅为例,人家说是用上好牛皮加工60天以上,比普通的真皮更加有细腻感,而且通风性也好,就这听上去就很值钱,然后一大推听上去很值钱的配置叠加一起,你就会觉得它值这个价。

动力部分搭载的双电机总功率达到了440kW,总扭矩达到了820牛·米,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大部分V8内燃机,零百公里加速时间39秒,就冲这加速时间又能值几万元了。可惜就是它的电池总容量为97度,NEDC纯电续航里程为550km,也不像蔚来那样提供换电服务,续航就成为这台车的短板之一了。炫酷的设计、配置、强劲的性能以及各种售后承诺,加上人家这个品牌要走的是高端路线,卖这么贵也可以理解呀。

红旗E-HS9新车指导价:5098-7798万

老司机辣评:被网友调侃为“中国版库里南”,不管你是汽车相关工作者还是消费者,都会被它那霸气的外观吸引过去多看两眼。红旗E-HS9虽然是一台SUV,但其实它的定位是商务接待,因为买家其实不需要了解它有哪些卖点,只要知道这台车挂的是红旗标,设计够霸气,能充当排面就行了。

而事实上目前所有的大型纯电SUV都不适合家用,今天就以红旗E-HS9举例说明吧。首先车很重,红旗E-HS9顶配的整备质量已经去到26吨,99kWh的电量只够它续航510km。然后就是因为设计问题,风阻很大,这就意味着高速行驶时续航掉得更快。不跑高速吧,52米的车你确定通勤会方便么?然后车上又有很多电子配置,一上车就啥都用起来,一边坐车一边享受的话这续航跟流水似的掉。还有消息称E-HS9在挪威的起售价格为619900挪威克朗(约合467万人民币),这波出口比国内还便宜的 *** 作,也让国人吐槽。

红旗E-HS9是目前最便宜的大型SUV,没有之一,看看上文提到的高合HiPhiX中大型SUV都能卖到八十万,为什么续航同样有500多公里的红旗E-HS9就不能卖个六七十万?难道华人运通的品牌价值已经超过了红旗?不能够吧?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向,你是不是觉得红旗E-HS9没那么贵呢?反正就是我不是它的目标消费客户,有钱人的世界我不懂。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快上车G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迈瑞医疗(300760)、华大基因(300676)、迪安诊断(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鱼跃医疗(002223)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医疗器械企业占比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2021年3月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

2、产业链剖析

医疗器械行业技术进步、企业成长和市场扩展等都与上下游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游行业的科技进步将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的技术走向。医疗器械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零组件制造,涉及的行业有电子元件、原材料、软件系统、新兴技术等领域。其中电子元件行业为大型医疗设备提供电子元件、电路板、芯片等电子零部件;原材料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设备生产提供特殊材料等。国家的基础工业如橡胶、塑料、电子、钢铁、紧固件、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加工制造能力决定了医疗器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成本。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也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医疗器械行业的中游行业为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的相关行业。

医疗器械的下游产业是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卫生行业是为全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要素、活动和关系的总和,其最重要的基本功能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障全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运行主体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计划生育机构、爱国卫生运动机构以及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是各级各类医院。

在行业上游领域,代表企业主要有水晶光电、住友瑞科、卫宁健康、乐普医疗等企业,中游企业主要有美敦力、雅培等国际企业和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国内企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验/体检机构等。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在高治疗发展阶段

在2000年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50年代~60年代的改造调整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有较大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00-2015年期间,我国医改政策导致卫生机构需进行器材和设备的更换以及补充,刺激了我国中低端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增长。但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被进口产品占领。在2015年后,我国医疗器械创新政策频出,头部企业积极布局,创新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此外,为加速国产化替代,我国颁发了相关政策;个别省份像是江苏省等更是禁止进口产品在公立机构中进行招标。

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医疗设备占比近60%,整体国产替代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国产替代发展相对较弱,尤其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程度整体相对较低,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洼地”,相关细分产品发展现状如下:

注:满分★★★★★,☆为半星。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占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游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最大比重,达到5533亿元,占比5991%。

2、高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近1500亿元

由于目前行业并没有对高值医疗器械的准确定义,广义上高值医疗器械为全部高价格的医疗器械,前瞻则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中的定义将狭义的高值医用器械定义为一般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医疗耗材。

受益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保持着稳步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1305亿元,受疫情影响仅同比小幅增长374%。随着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技术革新及产业链成熟,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持续上升,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接近1500亿元,同比上升1203%。

3、低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超1100亿元

低值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普遍应用的价值较低的一次性医用材料,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引流袋、引流管、留置针、无菌手套、手术缝线、手术缝针、手术刀片、纱布、棉签、医用口罩等。

受疫情全球范围蔓延的影响,2020年低值医疗耗材市场,尤其是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控耗材,短时间内需求呈十倍以上爆发。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2020年我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970亿元,同比增长2597%。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低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近1200亿元,同比上升2109%。

4、医疗设备:2021年市场规模超5500亿元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医用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全国乃至全球以监护仪、呼吸机、ECMO为代表的医用设备销售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4556亿元,同比增长2652%。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5500亿元,同比上升2144%。

5、IVD(体外诊断):2021年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IVD(体外诊断),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从狭义上讲,体外诊断产业主要指体外诊断相关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体外诊断仪器设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体外检测带入了民众的视野。疫情爆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需求暴增。国家药监局针对核酸检测试剂盒开辟了快速审批通道,不少产品快速上市,体外诊断企业业绩也随之“一飞冲天”。在疫情的催化下,我国体外诊断行业飞速发展。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2020年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达890亿元,同比增长2430%。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1000亿元,同比上升1973%。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分布最多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有28954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湖北、上海、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其中,广东共有5221家企业,江苏共有3580家。

2、企业竞争: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528亿元,约占整个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27%。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仍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当下,迈瑞医疗、英科医疗、乐普医疗、东方生物、新华医疗的营业收入在上市企业当中为TOP5。其中,迈瑞医疗在上市企业规模的市场份额约为10%,在整个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3%。

注:左边是在上市企业规模中的市场份额,右边是在整个市场规模的市场份额。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2027年市场规模或超2万亿

医疗器械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未来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持续上升。

基于此,前瞻估测202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8%。

2、主要有四大发展趋势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起步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一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与优化、医改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不断凸显、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促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歌猛进的医疗器械市场,在兼具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医疗巨头的青昧下,行业竞争激烈,机会与挑战并存,未来中国医疗器械或有以下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小鹏P7做到了L3级自动驾驶,为了做到整车智能,车外共有感知器30个,其中12个是超声波、5个毫米波、13个摄像头,相当于有30个车外探测系统,之间进行互补。我们经常开车的都知道摄象头在雨天、阴天肯定是视觉较差一点,那么毫米波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通过这三个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能把车外感知,准确的做到识别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是什么样的距离,再通过整个算法系统能够做好整车平滑的相应控制。

苏宁易购是一个全方位的新体系快递。

苏宁易购有自己的物流体系,他们的自营品是用的苏宁快递,非自营的是各商家自己发的各品牌快递。

苏宁快递是苏宁云商自己成立的物流体系,为了更好、更快、更方便为顾客服务,免去了第三方快递的麻烦,从而更快的送货到顾客手中。服务覆盖全国大多数地区。苏宁申请的快递经营范围为国内快递业务,经营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苏州、无锡、武汉等11个主要城市。

扩展资料:

苏宁物流始于1990年,早期主要为苏宁提供物流服务,2012年苏宁物流从苏宁的内部服务体系中剥离出来,转型成为第三方物流公司,2015年1月12日,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2015年春季部署会上宣布成立苏宁物流集团,加速物流业务板块产业化发展、独立化运营的能力。

苏宁物流目前业务涉及供应物流、仓配物流、揽件速递、冷链物流及跨境物流,后续还将继续扩大开展农村电商。2018年,苏宁物流发布了“团聚计划”,在今年春节企业将在43城市设立100座爱心驿站,组织值班的快递员和家属一起过年,率先打响了春节快递不打烊服务。

参考资料:

苏宁物流_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3115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