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语文试卷及答案,第1张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和检测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北京市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市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阅读材料一,完成1-3题。

材料一

媒体媒介形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习惯、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推进,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快节奏、高效率成为新型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不得不使人们时时保持一种待命状态。搜索引qíng 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带来冲击,譬如,上网搜索成为不少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记忆策略也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其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恶搞、嘲讽、质疑权威成为新媒体中一种常见的内容风格,并且能够迅速得到追捧和传播。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正在从不同方面质疑传统话语权威,解构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但是同时新媒体也通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当然,传播渠道的急速扩展,也必然造成冗杂、无效的信息充斥传输媒介,降低人们参与的热情。

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人与物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常见。互联网即时通讯、视频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物——人”的互动,手机、电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体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同时,要注意技术所带来的新的权利的不平等。技术的发展并不一定带来人的权利的延伸,个人权利的保证与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以及其获取技术的难易程度相关。“技术上和理论上的平等,绝不意味着参与者事实上的平等。”

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收获就是表达渠道的扩展,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递。但是渠道的扩展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仅仅是能够表达,成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同时,渠道的多元,要求传播内容的丰富和高质量,而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问题。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向精神的泯灭。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jué 择和妥善处理。

1、给拼音写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3分)

引qíng jué择 冗 杂

2、对材料一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但增加了人们的记忆负担。

B媒体新的传播方式、内容风格,冲击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并且改变了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

C媒体新各项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更加便利。

D媒体形态的多元化,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渠道,都获得了社会参与的权利。

3、新媒体的发展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一内容进行简要概括。(4分)

阅读材料二,完成4-5题。

材料二

麦克卢汉在研究广告时发现,信息时代的生产中,商品本身越来越具有信息的性质,成本中相当部分用于广告预算。商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质量,并且越来越取决于它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

以旅行为例,旅行的过程与其说是在欣赏新的环境,不如说是在寻找已经在媒介里获得的想象,用实物来验证自己想象中的符号。于是“世界本身成为一个博物馆,馆中的藏品是在别的媒介里曾经见过的”。

这些吉光片羽的论述,提出了电子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的世界被符号化了,我们所接触的不再是世界本身,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比如一双耐克的球鞋,在我们眼中,它并不只是一双鞋,那个商标让我们联系到乔丹、美国、潮流——当然,它的价格也会比一般的国产球鞋贵很多,尽管它们很可能就出自于同一家工厂。我们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世界——一个建构的品牌故事。麦克卢汉提出:“技术最明显的封闭作用,是创造需求。”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进一步发挥了麦克卢汉这一思想。他提出,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拟像的世界,真与假很难区分。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比如我们看到的体育比赛中的慢镜头,它并不是人眼在现场所看到的场面,而是一个对现实的拟仿,但是我们会认为它比真实的过程更加真实。这种拟像已经变得比真实还要逼真的现象,他将其称为“超真实”。《黑客帝国》就是按照这种哲学理念创作的。人们以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实只不过是身上插着无数导管生活在营养液里,但是这个想象中的“母体”真实得让人流连忘返,甚至不愿面对痛苦的现实。

4、根据“材料二”,没有充分体现电子媒介时代符号化特征的一项是(2分)

A年轻人排队购买新款苹果手机 B人们到早市购买农民自产的蔬菜水果

C文化学者登泰山 D人们规划华东五市精品线路游

5、试再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解说文中鲍德里亚的观点。(4分)

阅读材料三,完成6-7题。

材料三

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体的认同。在此意义上,媒介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经。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教堂来实现。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国外的研究表明,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中,儿童要观看长达5000小时的电视节目,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时间大约18000小时,而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有12000小时。媒介以其无处不在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介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媒介被称为“第二课堂”,一方面边缘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对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媒介与信息的结合导致信息的极大丰富。面对不可确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众本身媒介素养以自救。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与青少年研究(1929—1932)已经开始关注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英国开展了与媒介相关的课程,是全球推行媒介教育最早的国家。1933年,英国文学批评家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在《文化和环境:培养批评意识》一书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是在推销“低水平的满足”,这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少年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澳大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抵制西欧和好莱坞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过法令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12年级教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国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电视技巧为切入点,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并逐渐纳入教育体制。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界从1994年起,将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提上日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即是培养公众对大众媒介动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识,致力于对大众媒体商业和宣传手段、技巧进行公开揭示,以此来匡时救弊。因为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信息系统,并非完全自足自为,而是组织的产物,有自身的利益诉求。随着人们对媒介功能和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已经由单纯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渐扩展到增强对媒介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提高的层面,即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从国外的研究可以看出,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中,儿童成长过程中,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超过了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

B被称为“第二课堂”的媒介对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削弱了家庭的教育功能,就是影响之一。

C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是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普及流行文化、推销“低水平的满足”导致的。

D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已经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单纯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逐渐扩展到提高媒介的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的层面。

7 你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回答。(6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5题

岳阳楼诗集序

宋 滕子京

东南之国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环占五湖,均视八百里;据湖面势,惟巴陵最胜。濒岸风物,日有万态,虽渔樵云鸟,栖隐出没同一光影中,惟岳阳楼,最绝。古今才人巨公,登临寄傲,流叹声藻,散要编简,或传颂于人口者,才不过一二,惟唐相张燕公文字最著。询之耆旧,则曰:“楼得名,始命于公矣!”即指导往迹,参傅①其说,皆略而不书。

顷罗三国,兹实战冲,镇守者间有贤杰,非尚智力则任权术;处清境,殆距炉炭,岂暇优游坐啸,摅发清蕴哉六朝通三百三十七年,惟颜延年、阴子铿见于章句,馀皆寂寥无闻。李唐恢宇,享祚甚宏远。岳去长安犹僻在,当时名辈出能至此者,率自迁谪而来,故所属篇类,多离骚叹惋之意。然于徘徊幽觉,未尝出盈厌之语,殊俗移人,果如是乎!

天宝中,苏源明刺东明,因石潴仿佛遐致,号小洞庭。芳晨良夜,以为留客宴喜之地。每冠盖盛集,酒行思怿,苏必雅吟自放,四顾赓唱,雕词丽句,传颂不泯。粤自元和五年,令狐楚节制汶上,相去方八十载,咨考故处,已茫然无得矣!

既叹而愤,乃引金石以永好事之意,切寻古人旷怀高韵,缅慕天末,泻千里于一局之水,使彼时风月独异于他郡,所乐也犹如此。后贤惜其遗音逸事,孜孜重显之,盖于赏情爱景之心,无少负也。况仆忝宰于今,旦暮为湖山主事,弗虑乎一旦众作与桡栋同沦委,则后之议我者,以为何如亦将恐风月仇人不浅矣!遂用崇新基址。遍索墙堵间,及本朝诸公歌诗古赋,纪以时代,次以岁月,不以官爵贵贱为升降,俾馋石②置于南北二壁中,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然历世寝远,必多遗难备,直以所存者笔之。如其删繁撷英,请俟来者焉!

注:①参傅:参考验证 ②馋石:石头的一种

8、选出成语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4分)

①兹实战冲( )

A横冲直撞 B一飞冲天 C大盈若冲 D首当其冲

②必多遗难备( )

A有备无患 B关怀备至 C求全责备 D德才兼备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询之耆旧 耆旧:年高望重 B 每冠盖盛集 冠盖:代指官吏

C 况仆忝宰于今 忝宰:主宰掌控 D 与桡栋同沦委 沦委:沉没湮灭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为诗集序,与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同一体裁。

B作者认为古代登临岳阳楼的名辈,多希望像屈原一样写出《离骚》。

C对于古人旷达的胸怀和高远的情致,滕子京充满了缅怀仰慕之意。

D作者收集的诗文,除古时才人巨公的章句,也有同代名人的作品。

11、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序号填空。(3分)

第一段中的张燕公即张说,唐代人,因玄宗时被封为燕国公而称之,这反映出我国古代的称谓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中,可以称呼人,如李白又称李太白;可以称呼人,如韩愈又称韩昌黎;可以 称呼人,如柳永又名柳屯田。

①官职 ②字号 ③郡望

A 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12、阅读下面文字并完成填空。(8分)

①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多少文人墨客对此一往情深,留下诗文对联灿若星辰,其中有一副对联如下: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予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对联中的“杜少陵五言绝唱”指的是 的 ;“范希文两字关情”指的是

的《岳阳楼记》中的 二字。

②岳阳楼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三大名楼皆有文人雅士撰文作诗,佳句迭出。如王勃的《》中的“ ,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岳阳楼记》中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13、第四段中的“闻韶忘味”由《论语·述而》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简化而来,《韶》为一种音乐,孔子认为其至善至美,有太和之气。我国的不少诗文也都善于借助音乐来表情达意,如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达到高潮的两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 ”;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泣孤舟之嫠妇”。(2分)

14、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

15、阅读第四段,简要概括作者编辑《岳阳楼诗集》的原因。(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8题。

房兵曹胡马①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②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兵曹:参与军事的小官。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己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59年,当时作者流落秦州。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兵曹胡马》是杜甫看到房兵曹的胡马时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胡马的赞颂之情。

B《房兵曹胡马》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C《病马》颈联两句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病马》这两首诗通过对马的吟咏,反映了杜甫青年和晚年两个时期的不同心态。

17“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下列诗句没有体现诗人这一主题的两项是(4分)

A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C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E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18有人评价杜甫咏物诗“超越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界”,请从《房兵曹胡马》《病马》中选择一首,分析作者对马的吟咏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5分)

19 背诵阅读积累。(6分)

古人爱马,在其文学创作中也出现了很多名马。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后来曹 *** 又将此马馈赠给了关羽;刘备的;《西游记》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坐骑。“马”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常常表达奔腾、追求、漂泊之意。比如屈原《国殇》中的“ ,援玉枹兮击鸣鼓。”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

古道秋风

王剑冰

①秋天多雾,也多风。豫西的山原高低起伏,沟壑遍野,为风提供了辗转腾挪的条件。风从那些沟壑里一点点踅起,到高处集中,形成队伍便在原上横冲直撞,a带动起所有能带动的东西一起狂欢。收割后的细碎的庄稼和树叶漫天飞舞。有些沙土打在脸上,麻梭梭的疼。风带动不起那些树枝电线,它们便无休地纠缠着,发出尖利的嘶鸣。

②一条河在原上出现,这是一道裂谷。河经流了许多岁月,现在变得细小舒缓。旋着的叶子,旋到这里忽而栽下,会同浑黄的野草顺着河谷跑。

③再往前走,便见到了凌厉而险峻的古道。这是一片猛然凸起的山峡,由于时间的久远,无法理解古道为何不设在我们来时的山原地带。山石是那么坚硬,能够感觉那是一种硬性的穿越,两边狭窄之处,必是经过了人力的凿斫。不规整的峡谷间,出现了深深的车辙,那是铁轮碾压的痕迹,并不是归顺地统一在一处,最深的车辙两边,仍有辙印交错,说明通过时的紧张与慌乱。这么多,这么深的印记,令人惊心。

④四周全是茅草,有的能够叫上名字,更多的叫不出名字。长长的白芦,随着风乱摇,如群舞的小妖。也是,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乱草,这条古道,早就找到了。我们找了位不远的当地人做向导。说不远,也有一定距离了。那是石壕村来的,对,就是杜甫写《石壕吏》的石壕村。从村子到这里的路上,还都是大片的黄土地。b起起伏伏的黄土地,早被人收割过、深翻过、平整过了,麦种已经播进了土地的内部,再一场秋雨扫过,它们就会钻出地面,c将大地绣满莹莹的锦缎。有的地块,还有人在忙碌,不知道忙些什么,农家不会让地荒掉,他们总是在忙着。田地四周有树,高高低低。纷乱浓密的地方,就是村庄。在豫西这片地方,你会惊奇地发现,顺着山原排下来,竟然有那么多的柿子树。从地坑院出来,与地面齐平的屋顶上已经有人在晒柿子,从高空往下看,会以为是晾晒的一块块红被子。田野里的柿子树,雾气缠绕其间,越是靠近,越能看到一串串小灯笼似的红柿子。早晨的太阳,顺着山原升起,光线一层层打在上面,那些树就一层层地绚烂。

⑤这些田地和山村,不知接纳了多少漫漫古道的旅人。

⑥d秋风吹拂,荒草摇动。古道从黄河与小秦岭之间逶迤而出,一直朝向了西部更为深远的山谷。这段古道就是崤函古道,过去苍莽四百里,连接着洛阳与长安。唐太宗曾有诗:“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崤就是崤山,秦岭末端的绝险之地。《秦晋崤之战》写到的主战场,离此不远。秦人袭郑不成,从这条古道回返进入崤山,遭受了不义之师的灭顶之灾。函是函谷关,就在前面。这么一想,眼前立时旌旗猎猎,车轮滚滚,人吼马啸,风烟弥漫。如此,骑牛的老子,是从这里衣袂飘飘走向函谷关的吗满腹经纶的老子,走了一路,或许是看破了,悟透了,所以经过这里,在函谷关一气写下了《道德经》,那是另一条闪现着风、阳光与高山的古道。想必,秦始皇东巡的车辇,一次次隆隆驶过这个山峡,可以想见坐在车里的滋味并不好受。没有一种信心十足的理由,谁也不会冒如此风险和艰难去长途跋涉。还有诗人杜甫,在一个纷乱的年月,暮投石壕村,经历了有吏夜捉人的事件,也是穿过这条古道,磕磕绊绊,e一脸风尘,满怀心绪,“三吏三别”,激涌而出。

⑦多少人物、多少朝代过去,只剩下了累累痕迹。

⑧有人在那些草里忙着采集、照相,欢闹着,追逐着,他们或许很少看到这么荒凉的地方,这么原始的所在。也正是这种荒凉和原始,构成了罕奇的景象。

⑨晨阳的淡黄光线里,起伏的原上渐渐托出一个人影,走得近了,看清是一个女孩,手里拉着箱子。而后又有一辆农用车慢慢爬上来,车上依旧是年轻人。一定是农忙之后,出外打工的农家孩子。

⑩太阳越升越高,雾气全消,眼前一片辽阔。攀上古道边上的山峰,看见了越来越多的群山。头发和衣衫掀动,心襟也被风吹荡起来。

《光明日报》2015116

20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渲染了苍茫萧瑟的环境特点,为古道的出场作了有力的烘托。

B第⑤段是个过渡段,由眼前所见之景转入对渺远历史的思索,结构谨严。

C第⑥段作者引用了唐太宗的诗,吊古伤今,使文章平添了几分沉重之感。

D作者感慨人物、朝代被时间冲洗成陈迹,饱含着对时间的思索。

21 对文章划线句修辞手法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Aa句运用了拟人修辞,将风人格化,生动写出秋风无拘无束的纵横之态和强劲有力的气势。

Bb句运用了排比修辞,富有条理,写出了农民的忙碌与勤劳,在萧瑟的环境中凸显了生机。

Cc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秋雨将大地绣成绿色锦缎的景象,表现了秋雨滋养生命的动态过程。

Dd句和e句都运用了对偶修辞,音节整齐匀称,表意凝练集中,让语言具有典雅之美。

22第⑥段中“老子经过函谷关并写下《道德经》”的材料有何作用(5分)

23请结合文章,分条概述⑧段“罕奇的景象”包括哪些内容。(3分)

24有读者认为应删掉文中的第⑨段,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自古以来,人类总喜欢将植物某些特征表现人的精神品格。请选择一种植物来表现一位名人(或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格。

(2)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微妙的联系,例如:中、正、和、美、信、众、闷、爱、谐……请选择你钟情的某一汉字,展开遐思,抒发情感。

(3)曾有教授强烈呼吁,中学语文课本应删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原因是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成长。请你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1)英国大哲学家罗素也认为,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几乎都出自有闲阶层,为此,他写了《闲散颂》。空白和闲散并不等于零,但家长和老师总是试图填满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所有空白。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认识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新传媒时代,电视、网络、微信朋友圈构建了一个立体的信息网,周国平曾说:电视网络潮水般的信息,没有一条真正解决你的问题,用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一句诗来说,就是“到处都是水,但没有一滴能解渴。”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1)他在村口遇到了一条冻僵( )了的蛇。
(2)我因为怜mǐn 恶人,才受到如此的恶报啊!
(3)妻子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 ),后huàn 无穷。
(4)“别lūo sūo 了,”魔鬼说道,“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坟墓 拮据 庇护 荣华富贵 B桅杆 堡垒 妨范 乔装打扮
C 原委 屠宰 匹配 笑逐颜开 D规矩 倒霉 高耸 张牙舞爪
3 填空。(7分)
(1)《农夫和蛇(两则)》选自 ,伊索, (国)寓言作家。
(2)《一千零一夜》又名 ,是 民间故事。
(3)仙佛本是慈悲种, 。
(4) ,你无法摆脱自己的困境。
(5)这种忘恩负义的禽兽,你不杀死它, 。讲究仁慈而变成蠢材,不算是真正的君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故事。
B天空中飞扬的尘沙污染了路上行人的衣服。
C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作了介绍。
5(2010•江苏泰州)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4分)
A.“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放暑假了,我一定会带你去参观世博园。”
B.江苏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C.开辟我国海洋事业新局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法》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D.墨西哥湾油井泄漏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成熟技术的保障呢,还是由于缺乏风险忧患意识呢?
6.(2010•湖南湘潭)中考结束后,小明和同学小强乘火车去上海看世博会。(5分)
(1)在火车上,他俩和邻座的一位老大爷聊起了各自的家乡。
小明对老爷爷说:“ 。”
小明说完,老爷爷微笑着点点头:“嗯,看来你们家乡的确很美,很有特色,有机会真想去你们那儿看看。你刚才的介绍也很有文采嘛。不错! 不错!”
(2)到了上海,他们在××宾馆318房间住下。为了便于父母跟自己联系,小明用房间的电话拨通爸爸的手机,说:“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寓言,完成7-12题。(23分)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妄自尊大。
7解释下列词语。(6分)
(1)凡人: (2)庇护:
(3)虚荣:
8故事中的三问三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为什么?(4分)
9“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
。(3分)
10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手法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
。(4分)
11故事的结局不屑赫尔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应是
。(3分)
1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8题。(19分)
地球上还剩一个鸡蛋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
从一百年前起,鸡家族的有识之士就试图摆脱鸡家族的困境。但每次行动都以鸡的失败告终。人类大获全胜,还不断完善着吃鸡的艺术:现代化养鸡场、填鸡、肯德鸡、扒鸡、烧鸡等等,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还不算,鸡被人类吃得最多,可人类却发明出“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成语嫁祸于黄鼠狼,鸡们确实咽不下这口气。
鸡王决定在本世纪末之前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他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让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位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类中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一些的幕僚说,他曾经发明过鸡瘟,但被人类用药物治住了。
“有道理。”鸡王点头,示意这位幕僚继续往下说。
“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准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幕僚建议。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这可是断子绝孙的举动呀。
“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新的鸡出生,光这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幕僚说。
鸡王点点头。
五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将吃一只少一只,最终灭绝。人们将不再有鸡肉吃,不再有鸡蛋吃。
科学家们想尽一切办法动员母鸡们恢复下蛋,什么音乐刺激法,红外线紫外线这线那线照射啦,遗憾的是母鸡们不为所动,不管科学家们想出什么绝活儿,她们就是不下蛋。
人类专门为此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贵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进珍贵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时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科学家们研制的延长鸡的寿命的药物刚一问世就被抢购一空。有几个国家的国旗上出现了鸡的图案,经营炸鸡的快餐店统统倒闭,老板不是跳楼就是离婚,这一切都因为母鸡不下蛋了。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之多。这个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的圣旨的,当时她正在下蛋,想把这个蛋退回到肚子里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的鸡蛋的母亲。
她因此身价百倍,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把最好的食物给她吃,为她建造了超豪华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上。
鸡王的臣民们不再被人类杀戮,不再供人类食用,人类视他们为珍宝。鸡王满意了。
那个惟一的鸡蛋的母亲的显赫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成员的注意,他们羡慕她嫉妒她。
同样是鸡,为什么她住的房子比同类的好?为什么她的食谱比同类的高级?为什么她能上电视还享有鸡皇后的称号?就因为她生了地球上最后一个鸡蛋!
没人甘心比同类活得差。
于是,在一个上午,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她公然下了一个蛋。。
这只母鸡立刻成为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立即超过了那只“鸡皇后”。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第三个鸡蛋__ 了。
第四个鸡蛋__ 了。
第五个鸡蛋__ 了。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他连降圣旨制止母鸡们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
所有的母鸡都想当鸡皇后,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活得好,她们玩命地下蛋。
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
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
没人牵着鸡逛公园了。
鸡王想再发一道不下蛋的圣旨,幕僚进谏劝住了他。幕僚告诉鸡王,人类已经有了对付鸡不下蛋的办法:他们留出了一个鸡蛋,只要鸡们再不下蛋,他们就拼命抬举这个鸡蛋和它的妈妈。
鸡家族算是没有出头之日了。鸡王哀叹。
13、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在文中出现的成语。(4分)
(1)( ):明白事理的人。
(2)( ):学问、技术等达到纯熟完美地步。
(3)( ):形容地位、声誉等下降很厉害。
(4)( ):形容物品极其贵重。
14、“这一切都因为母鸡不下蛋了”中的“这一切’指的是什么?(2分)
15、文中有三条横线,请在它们上面分别填上三个同义词。(3分)
16、文章写到倒数第 3自然段,情节已经很完整了。如果把倒数第 2自然段删除,可不可以?为什么?(4分)
17、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18、判断下列表述的对错。(4分)
(l)鸡家族齐心协力是有机会摆脱困境的。( )
(2)本文讽刺了那些因顾及私利而遭致更大损失的行为。( )
(3)本文中心是再狡猾的动物也必将败在人类面前。( )
(4)本文中心可这样概括:“物以稀为贵。”( )
三、创新写作。(50分)
19(2010•河南省中考)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身边的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谈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路边长看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姑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已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怍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一、1(1)jiāng (2)悯 (3)jiū chán 患 (4)啰唆
2 B 点拨“妨范”的“妨”应为“防”。
3.(1)《伊索寓言》 古希腊 (2)《天方夜谭》 阿拉伯 (3)应替人间解危艰
(4)如果你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5)不是仁慈,而是愚蠢
4 D 点拨A项“许多”与“有关”倒换位置,语意才准确;B项“污染”大词小用;C项句子成分缺失,应在句末加“的地方”等词语。
5.A 点拨“说”的后面应该用逗号。
6.(1)答案开放。能抓住家乡的主要特征,用较为准确、流畅且有文采的语言表达,即可。
(2)示例:爸,我们到了,住在××宾馆318房间,你们不用担心。这是我房间的电话,有事就打这个电话找我。
二、(一)7(1)这里指世间的人。(2)包庇、袒护。(3)表面上的光彩。
8不能。因为前两次是铺垫,有了这两次的铺垫,第三次的问答才构成鲜明的对比。
9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10对照 辛辣地讽刺贪慕虚荣的人。
11尴尬不堪。
12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二)13、(1)有识之士(2)炉火纯青(3)一落千丈(4)价值连城
14、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有几个国家的国旗上出现了鸡的图案。
15、出生 问世 降临
16、不可以删除。因为这一内容是前文情节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有了它,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增强了讽刺意义。
17、鸡家族为拯救自身命运和人类做的斗争。
18、(1)对(2)对(3)错(4)错
三、19.略。

我才大一,物联网工程的
其实你现在把英语好好整整就行了。本科的课程要好好的上,多学点,打好基础,考研时候可能还要用呢。我按你的现在情况,给你规划下你的大学生活,你参考一下吧。
如果是考研,大三下准备就来得及了,考研战线不要拉得太长,要么该把自己拖垮了,现在了解一下流程什么的就可以了。小一年就能学得差不多了, 足够了。现在你把自己的本科课程学好就行了。有时间再想到底想要不要考研,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然后好好学习本科的专业课,没事儿打打英语的基础,这个是可以长期积累学习的。
对于英语,基础还可以的话,平时上上大学英语课程,做做四六级的题,把四六级过了,打高点分一直在学,别扔下就可以了。
学习就从单词积累,长难句理解,做阅读这块,平时没事儿可以看看新概念的英语,背背好词好句什么的,慢慢的学习,反正时间还长。这些全弄好了就到大三下了。太细的学习计划自己想想吧,你把目标定在过四级、再过六级上就够你忙活一阵子了。太多的学习方法你得自己总结,根据自己的状况,主要看你自己。你先把目标定到四六级吧,买四六级的配套题学习,这个难度比考研的低,用王长喜的新东方的书卷子全可以,慢慢的来,单词是最基础的,学学就给力了。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3213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