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热点: 前不久,华为首次公开提及此前传言已久的“南泥湾”计划,即生产自救,包括在煤炭、钢铁、音乐等领域,并表示华为不靠手机业务也可以存活。同时宣布要在智慧养猪上发力。
分析: 养猪的吸金能力究竟有多大?互联网大厂为什么扎堆儿养猪场?养猪的风口真的是“躺赢”吗?
文:中外管理 任慧媛
养猪,这个世人眼中的“土鳖”行业,却能总能一次又一次地迎来高光。从北大才子陆步轩到互联网新贵网易、京东、阿里,再到房地产大亨恒大、万科、碧桂园,都在前赴后继地建起猪圈,响起“猪哼哼”。
如今,又轮到了 科技 巨头,一场“芯变”让一贯强势领先的华为转而展开“南泥湾”计划,开始生产自救,其中就包括智慧养猪,因此也再度将养猪业推向风口。网友调侃:手机销量不够,要用养猪自救?
那么,养猪的吸金能力究竟有多大?互联网大厂为什么扎堆儿养猪场?养猪的风口真的是“躺赢”吗?华为所涉足的养猪业与之前在猪圈内外徘徊的大佬们,会有什么不一样?
1、“跨行”养猪的背后:利润率高达50%
从互联网圈到房地产圈再到 科技 巨头,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跨行”养猪?
答案首先不外乎逐利掘金。中国人每年要消耗掉5000多万吨的猪肉,餐桌上的“硬菜”,猪肉的占比超过6成,人均年消费量约 59 公斤,平均每人每天要吃掉600克的猪肉,世界上一半的猪肉都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几大传统养猪企业用亮眼的数据,证明了这一市场的丰厚广阔:2019年,新希望净利润5042亿元,同比增长19578%。其中,生猪养殖业增幅为公司5大业务板块之首。根据牧原股份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158%,平均一头猪的利润为1500元——这相当于两瓶贵州茅台酒的利润,利润率高达50%。
生猪养殖所带来的高额利润,让他们跑赢了90%的上市公司。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以11738亿元的身价,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9名,让万达集团王健林、网易丁磊、拼多多黄峥都只能望其项背。而温氏股份、正邦 科技 、唐人神等猪企业的业绩也从2019年起迎来了井喷。
当然,猪肉市场开启了近3年的涨价潮,与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直接导致国内的生猪存栏量减少40%以上,有着直接关系。但即便没有非洲猪瘟时,牧原股份的利润率也达到了20%。
要利润有利润,要体量有体量,所以越来越多的“外行”们开始垂青于养猪市场。首先是互联网企业的争相入局,阿里、京东已经宣布推出猪脸识别,通过智能识别系统了解每头猪的养殖情况及 健康 数据。再早之前的网易丁磊,也是在实践 科技 养猪这条路上坚持了多年。
同时,前来分羹的还有房地产公司,早在2014年,恒大集团就高调宣布斥资3亿元在贵州援建110个养猪农牧基地;到了2018年,万科和碧桂园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纷纷开始部署养猪大业。至此,四大房企已经有三家涉足养猪业。
2、养猪,正成为 科技 大厂的新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打起猪圈的主意,但互联网大厂和房地产公司掘金的方式并不相同:房地产纯粹是要通过养猪来分一杯羹,而互联网和 科技 厂商的目的在于用新技术对传统的养殖模式进行改造,赚猪圈的钱。
国际认证金融理财师、私人银行家庄锦兴向中外管理分析:房地产政策趋向收紧,各大房地产公司面临房地产周期末端转型的压力,所以凭着自身的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介入空间广阔的养猪业,是房地产企业产业转型的一种选择。
互联网企业走进猪圈,则意在技术赋能、追求效率。美国的生猪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有很强的竞争力,就是因为超过80%以上的猪肉来源于大型养殖场,规模化养殖让饲料、机器、水电动力等成本大幅下降。而中国的规模化水平远不如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便导致了中国生猪市场的极不稳定。
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就是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所以,无论是阿里的“ET 大脑”还是京东的“神农大脑 ”,核心都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AI技术应用,提高养殖端的效率、降低成本。未来的商业路径也绝不是猪肉销售,而是通过输出技术,为行业提供养殖端解决方案,从而获取利润。
后来者居上的还有华为,众所周知,2020年第四季度因为芯片供应不足,导致华为手机出货量下降,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至第6名。而手机的盈利一度占到华为总收入的50%以上。芯片问题如果短时间内解决不了,华为就必须展开自救,寻找新的利润来源。
“华为有如此大的规模,如此多的员工,想要自救就必须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使得华为本身的技术沉淀能够进行价值变现。”庄锦兴谈道:养猪市场既然可以孵化出牧原、温氏、新希望等大型企业,说明市场是足够大的,自然可以接纳华为这样的巨型公司。
3、万亿养猪市场:“门外汉”掘金不容易
虽然高 科技 赋能下的养猪场充满了金属色调的高级感和未来感,但这不代表这些“门外汉”们能够轻易撬开养猪场的大门。除了深耕多年的几大传统猪企的业绩迎来大涨之外,后来的“跨行”者却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差钱的房地产企业也只是在猪场内外反复试探,脚步并不是那么坚定。
比如,万科一年25万的出栏量还不足新希望集团一年355万出栏量的零头,规模有限,只是牛刀小试。
万达集团则是知难而退,王健林曾在投资10亿元之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养猪计划,给出的解释是:“盖个十万头猪的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按照华为相关人士在2020农牧数智生态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所谓的“智慧养猪”无外乎向猪场输出ICT技术,包括传感器、物联网技术以及背后的人工智能算法,重心在于猪场设施的升级。也就是说,华为想要去做的是智能化养猪的集成系统,而非把猪从小养到大,推向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和京东已经推出了类似的互联网技术,且各有优势。网易作为最先介入养猪业的互联网企业,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也走在了华为前面。所以可以判断,华为想在养猪行业推广其应用技术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在国内生猪行业开启集中化进程的背景下,智能化养猪固然是“牧原们”跳不过的必选题,但目前智能化养猪其实也还在路上,尚未成为生猪行业的主流模式。据了解,即使是牧原、温氏、新希望等养殖规模最大的头部企业,资金的主要用途仍在于产能扩张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在“智能猪场”方面的投入并不明显。
其背后原因,还在于智能化养猪的可行性不强,没有能落地实践且成本合理的应用场景。比如,“猪脸识别”技术一度炙手可热,宣称可以为个体猪只身份识别提供一种无接触、全自动的解决方案。但由于生猪生长周期短,脸部变化大,识别模型训练难度大,使得识别准确性并不能满足“个体精准识别”的基本需要。
微猪 科技 产品经理、合伙人王瑞年曾撰文写道:人工智能养猪有其应用场景,但从实际 *** 作来看,应用场景仍是养殖环节的某个或某几个点,而非成体系的技术方案。因而,对于人工智能养猪的畅想,都是对未来养猪的美好愿景,都需要在养猪业的现实状况基础上从点到面到体系,一步步来。
互联网大厂们如果没有做好打10年攻坚战的准备,那么掘金万亿养猪市场的机会恐怕也只存在想象中。
在大企业中,有很多“非商业”大亨,比如网易老大丁磊,他显然是一个游戏制作人,但却已经开了一家养猪场。而且,养猪场的品牌仍然是高品质的。网易相信,它的养猪场将为中国的养猪业找到一条新路。无论如何,网易的猪肉质量是有保证的。但我觉得有点失去联系。
网易养猪之后,刘强东宣布京东也将开始自己的养猪之路。11月20日上午,刘强东批准成立京东农牧业公司,这也代表着京东养猪场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今后,我们可能会在京东购买官方猪肉,但不知道味道如何。
在京东的养猪场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京东养猪场独有的高科技。首先,猪的面部识别。是的,人脸识别之后,猪的人脸识别也出现了。京东养猪场将记录每头猪的脸,通过刷脸的方式了解每头猪的健康状况、好恶。即使是出生日期,父母和生猪也能清楚地知道。
二是养猪方式。现在中国大部分养猪场都是手工饲养。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不用说,味道很难闻,猪圈也得打扫一下。普通人受不了。京东的养猪场宣传,有专门的喂猪机器人,自动喂猪,实时监控,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提高效率。最后,还有许多独特的养猪系统,如自动调节系统,使猪的生长环境更加舒适,猪所分享的食物也相对平均,所以大小几乎相同。它可以实时监测猪的生活状况,以便知道猪什么时候生病,什么时候应该生产。此外,京东还将与多家养猪厂合作,推广新的养猪配方。我希望将来能吃到京东生产的猪肉。它不太贵。
华为的“智慧养猪”项目方兴未艾,对应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发酵。金新农趁机释放了生猪养殖向智能化迈进的信号,低迷多日的股价随即开始上涨;唐人神公开表态称智慧猪场管理平台正在有序推进,公司将全面推动智能化养猪;正邦 科技 和新希望也陆续对外表态,智能化、自动化养猪将是大势所趋……
不出意外的话,继网易、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跨界养猪,碧桂园、万科等房地产企业进军养猪业后,华为的“南泥湾”项目将再度把“养猪”推向风口。
人类对猪的驯化,据说已经有9000多年的 历史 ,西汉第一位布衣丞相公孙弘在发迹前就有“海边牧猪”的故事。但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到了19世纪末才出现,所谓的现代化规模养殖仅有40多年的时间。
而中国的生猪养殖又有一些特殊:中国人每年要消耗掉5000多万吨的猪肉,几乎占全世界总消耗量的50%,但中国养猪行业仍然以散养户为主,市场前20企业的占有率都不到10%,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的格局。
为何看起来有些“畸形”的市场,偏偏在过去几年中屡屡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以至于出现了上千家房企转行养猪的一幕?
答案离不开“养猪”的高利润。根据牧原股份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158%,平均一头猪的利润为1500元,相当于两瓶贵州茅台酒的利润。
仅仅将原因归于养猪的“暴利”,恐怕还不足以吸引华为们的眼球,毕竟生猪行业每隔三四年的时间就会出现一轮猪周期:猪肉价格上涨——养猪行业扩产——生猪产能过剩——猪肉价格下跌——养猪大户转行——生猪供应下降——猪价再次上涨。倘若错判了猪周期,哪怕是行业的头部玩家也可能被迫出局。
真正诱导局外人鱼贯而入的变量其实是“非洲猪瘟”。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直接导致国内的生猪存栏量减少40%以上,猪肉市场随后开启了近3年的涨价潮,并深深改变了国内生猪养殖的市场格局:无情的“非洲猪瘟”迅速淘汰了散养户,一直悬而未决的模式之争也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国内养殖行业主要有两个流派,一是牧原代表的“自建自繁自养”的重资产模式,二是温氏代表的“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
2020年以前,牧原的市值被温氏牢牢压制,但在2020年后却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牧原的市值一路暴涨,温氏的市值却在持续下跌,最终拉开了2000亿元的差距。个中原因并不难解释,牧原对产业链的严格把控验证了集约化、标准化在对抗不确定因素方面的优势,而温氏赖以生存的轻资产模式遗憾错过了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红利。
生猪养殖的重资产模式被深层次验证,或许就是 科技 大厂们看到的机会。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养猪”几乎是没有技术门槛的生意,以至于“北大才子卖猪肉”的行为成了十几年前的现象级新闻。这样的偏见显然成了一种常识,房地产企业的闻风而动就是最好的例子。
恰恰是房地产企业的“诚实”,让外界看到了生猪行业复杂的一面。
2014年末的时候,喜欢定小目标的王健林宣布在贵州投资10亿元,目标是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然而刚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万达就放弃了自己的养猪计划,彼时给出的解释是:“盖个十万头猪的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不信邪”的许家印在万达终止养猪计划同年,高调宣布斥资3亿元在贵州援建110个养猪农牧基地;到了2018年,万科和碧桂园也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纷纷开始部署养猪大业……结果告诉我们,看似不差钱的房地产企业只是在猪场内外反复试探,并未在“养猪”的征途上坚定的走下去。
并非是房地产企业不贪恋养猪的暴利,而是踏出了半只脚便感知到了养猪的水有多深。
以2020年赚的盆满钵满的牧原为例,沉甸甸的成绩单可谓在资本市场出尽了风头,关于牧原的58份研报都给出了“买入”或“增持”的评级。可稍微细究下牧原的经营状况,诸如大股东频繁的股权质押、短期借款比例较高、业绩增长的不确定性等内部问题,远没有奠定与市值匹配的市场地位。
确切地说,牧原的暴涨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对于一家市场份额仅有3%的龙头企业,想要在市场中上演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还需要给出足够的硬实力。比如当猪肉的价格下行后,养殖企业的利润空间注定将被压缩,而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的局面下,围绕安全防控的刚性投入将不断增加,牧原们如何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经济学给出的答案是降低成本,以低成本作为穿越“猪周期”的筹码。
牧原们寻找的路径是提升生产效率,对应的例证也有很多。牧原曾经以不低于2万的月薪在部分高校中招揽人才,目的正是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养殖业,补充生猪行业所欠缺的智力资源;同样的道理,金新农、正邦 科技 、唐人神等在华为曝出进军“智慧养猪”消息后的动作,也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养殖业的诉求。
网易、阿里、京东、华为等 科技 大厂先后推出的“养猪计划”,出发点或许是为了解决牧原们的切肤之痛。
网易的“养猪”充满了小资情怀。据说是烫火锅时吃到了一份可疑的猪血,丁磊萌生了自己去养猪的想法。不管这些故事是否属实,单就网易味央最近的战略方向来看,选择的终归是一条对外赋能的路。
阿里、京东等与“养猪”的渊源,甚至可以归结为To B的产物。在互联网向To B转型的大背景下,无论是阿里云的AI养猪,还是京东数科的“猪脸识别”,本质上都是以新技术对传统的养殖模式进行改造。
华为似乎也没有例外。按照华为在2020农牧数智生态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所谓的“智慧养猪”无外乎向猪场输出ICT技术,包括传感器、物联网技术以及背后的人工智能算法,重心在于猪场设施的升级。
简单来说,房地产企业进军养猪行业的考量可能是从中分一杯羹,而 科技 厂商的目的在于赚猪场的钱。如果说房地产企业是牧原们眼中的“野蛮人”, 科技 厂商则善意地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作为养殖“门外汉”的 科技 厂商,能否撬开猪场的大门呢?至少可以找到两个有利的积极信号。
一是网易味央和浙江基投的合作,后者将承担味央猪场的投资和建设。经历了“自建自繁自养自销”的重模式后,网易味央有意将模式进一步变轻,即向合作伙伴输出养殖模式,自身专注于营销和运营。诸如浙江基投等玩家的加入,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网易 探索 出的养殖模式和商业模式已经被外界所接受。
二是牧原、温氏等头部企业的表态。比如牧原曾多次向媒体开放“智能化养猪场”,特别是在非洲猪瘟爆发时采用巡检机器人进行消毒、监控等工作。虽然牧原等头部企业尚未透露和 科技 厂商合作的消息,单就彼此对“智慧养猪”模式的理解来看,猪场的智慧化转型中终究绕不过华为、阿里、百度等 科技 企业。
只是需要厘清的是,目前“智慧养猪”只是一种共识性的存在,尚未成为生猪行业的主流模式。即使是温氏、牧原、新希望等养殖规模最大的头部企业,资金的主要用途仍在于产能扩张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在“智能猪场”方面的投入并不明显。华为、阿里等“养猪新势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站在 科技 厂商的立场上,“智慧养猪”可能不是一条容易走通的路,却是不可错失的蓝海市场。简单算一笔经济账的话:2020年末国内的生猪存栏为407亿头,猪舍的成本在1000元/头左右,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千亿级市场。
何况从潜在的市场趋势来看,并不缺少短期内破局的可能。
一方面,生猪期货已经于2021年初在大商所上市,参考美国生猪养殖规模的集中化进程,生猪期货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型养殖企业可以通过生猪期货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而不断倒逼中小散户退出市场。至少在美国推出生猪期货的20多年里,5000头以上特大型生猪养殖场的存栏量占比从20%提升至74%,国内不无存在依靠生猪期货加速集中化进程的可能。
另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平稳的市场供应,继而平抑“猪周期”,迫使生猪行业的竞争重心转向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而“智慧养猪”的想象空间在于: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人解放出来,不仅减小了疫情等不确定风险,也将加速猪场向标准化、无人化过渡。在国内生猪行业开启集中化进程的背景下,“智慧养猪”注定是牧原们跳不过的必选题。
也就不难理解华为在这个时间节点进军“智慧养猪”的动机,中国养殖业持续千年的“小农模式”正在出现瓦解的裂痕,生猪养殖的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已经是 社会 上下的主流意志,此时进场无疑是拿到先手棋的绝佳时机。
可以预见的是,华为绝非是最后一个宣布“养猪”的 科技 大厂,当国内生猪养殖的市场格局进一步明晰,还将有越来越多的 科技 玩家涌入。网易养猪是一家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养猪企业,采用智能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和科学化的养猪技术,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猪肉产品。相比于传统养猪业,网易养猪的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和启示:
采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网易养猪将大量数字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可以实现对猪只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自动化喂养等。通过数字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养猪的效率和降低成本,使得养猪企业的经营更加智能化、科学化。
保障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传统养猪业中,疫病防控和饲料安全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而网易养猪采用数字化监测技术,可以实现猪只的全程监控,确保猪只健康成长。此外,网易养猪还采用先进的饲料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保证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
网易养猪不仅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也注重建立自己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通过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和客户服务体系,网易养猪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信任自己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品牌认知度。
综上所述,网易养猪在数字技术、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度等方面的经营模式都值得传统养猪业借鉴和学习,以推动养猪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养猪系统提供仪表板监视,大数据分析,数字管理,支持AI识别,AI学习,AI预测,AI决策等。它还实现了全感应监视,机器人检查以及自动/远程控制,华为的机器视觉必须在智能养猪上发挥作用,而且解决方案已经完成。这一举动以智慧的眼光看待一切,而人工智能将使养猪业实现智能升级。华为早有养猪的意图,在2020年农牧业数字智能生态发展论坛上,华为发布了报告5G引领现代养猪场AI实现智能养猪。华为认为,未来数据是现代养猪业的核心要素,也是智能化养猪业的核心动力。
从以前的“人为管理”到未来的“数据管理”养猪场,将使用AI技术在养猪场的数据管理过程中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从而实现养猪的标准化和程序化提高。华为将利用ICT技术帮助养猪场实现智能养猪,并为养猪场提供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和平台,使数字养猪场得以恢复。华为5G智能猪场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还将从云构建智能猪场的现代化生产系统,使科学的防疫工作更加智能,高效,无人值守生产更加高效,并且AI育种将有助于PSY的改善,比如AI育肥+ AI猪肉质量的提高,全面提高养猪效率。
华为无需手机就能生存华为的“养猪”计划一经曝光,就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我认为华为进入养猪业显然希望通过赋权传统产业来实现自助。华为的“自产猪肉”不一定好,但只要采取这一步骤,就值得称赞,华为真正的自主研发的养猪业就在这里,这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养猪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值守三个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智能猪育种计划是农业部的战略协议之一。未来华为将利用自身技术在其他领域开发智能育种,为育种业带来新的思路改变。
华为的转变在美国实施制裁一年多之后,我对华为的生存充满了信心,因为华为有更多手段克服困难,该项目实际上是指自我生产,华为在煤炭,钢铁,音乐,智能屏幕,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和其他领域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华为可以不依靠手机生存,但是华为永远不会实现多元化发展。煤炭行业,钢铁,码头和机场具有用于5G应用的相同基本平台,也是有一些区别的,但是大多数技术是通用的。因此华为正在主要扩展电子系统,软件计算系统将用于不同的行业。
5月份,万科公开招聘养猪岗位,并宣布了第一期先养25万头的计划。一时之间这个新闻刷屏了各大媒体,网络上也都是议论纷纷。但事实上,万科并不是第一家跨界参与到养猪业的企业。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等都有涉足。为何有这么多大佬纷纷选择涉足养猪行业?他们打的是什么算盘?17年前,那位著名的北大毕业生选择卖猪肉时,他一定没有想到生猪行业将引一众商业大佬竞折腰的局面。事实上,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加入养猪业当然不是万科一家。在万科之前,碧桂园、万达、恒大等头部房企也均纷纷宣布进军农畜业。
2018年5月,碧桂园微信公众号曾发布一则招聘养猪专家的信息。彼时,碧桂园称目前正在招聘养猪事业部负责人,要求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职责包括主持事业部全面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事业部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等。“凤场”养猪,一时间引起行业热议。万达和恒大的养猪时间线则更早。2014年底,王健林曾宣布去贵州养猪,万达提供猪仔和饲料,后续猪肉通过万达广场卖到全国。2016年许家印则投资3亿,在贵州援建110多个养猪为主的农牧基地。不过,当时万达和恒大都将养猪的目的定位于“扶贫”。
而互联网大佬们,养猪走的都是高 科技 的路子。最先下场的是网易丁磊,2009年就已经开始了养猪,凭借住公寓、听音乐、不吃抗生素、慢养300天等独创的养殖模式和高品质的特性获得了大量关注。在2015年的时候,还把自己养的猪在乌镇宴请了一众联网大佬;网易丁磊之后,2018年3月,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达成合作,通过人工智能系统“ET大脑”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养猪。据阿里云介绍,到2020年双方合作的生猪产出或将达到1000万头。
与阿里差不多的时间,京东在2018数字 科技 全球 探索 者大会上,刘强东宣布成立京东农牧,正式向养猪业进发。京东农牧通过与大学、科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形式,发布了“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三大模块的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就是让养猪变得更加机械化和智能化,比如猪脸识别摄像头、喂猪机器人、巡检机器人、伸缩式猪栏等等高 科技 都应用上。2019年618前夕,京东数科旗下京东农牧更是推出与吉林精气神合作的首批AI养殖猪,全渠道联合上线“AI鲜肉铺”。通过京东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帮助大中型养殖企业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节省饲料8-10%,缩短出栏时间5-8天。据不完全统计,如果整个中国养殖业应用这一解决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业成本500亿元。
而在中国一众地产和互联网大佬入市之前,国际投行就已将眼光瞄向了中国的生猪产业。先是高盛斥资近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一带大手笔全资收购养猪场,后是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的股份。当时,外资投行“炒猪”的言论同样令市场咋舌不已。
养猪会成为万科以及那么多 科技 和互联网公司的新选择,归根到底还是养猪挣钱,特别是在疫情之后,猪肉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利润就更高了。就养猪产业而言,说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并不为过。
2019年,猪肉价格大涨,国内龙头企业河南牧原股份的股价一路走高,董事长秦英林也因此成为河南首富。在2019年的福布斯内地富豪榜上,秦英林家族以1174亿元的财富值,跃升至榜单第9位,超过了张一鸣。秦英林也是唯一跻身榜单前十的食品类企业家。要知道在一年前,他在这个榜单上仅排名第68位。而如今,他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许多互联网以及地产大佬,是雷军的191倍,是孙宏斌的166倍。目前养猪行业就是造富的摇篮,一大批养猪的企业成绩都很不错。今年第一季度,另一家龙头企业温氏股份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倍;新晋头部企业新希望,净利润同比增长125—140%。其他的中小型企业,有的净利润甚至是去年的7倍。湖南的养殖企业唐人神,每卖出一头猪,就可以赚1750元。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中国人生活里,猪肉是如此的重要。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猪肉消费国,也是第一大猪肉生产国,每年出栏的猪约有7亿头。整个猪肉产业的市值达到3万亿元,与猪肉直接相关的产业有14万亿元,是智能手机市场的2-3倍。比养殖市场规模更庞大的是国内猪肉的消费市场,消费量约占到世界猪肉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中国,猪肉人均年消费量约59公斤,平均每人每天要吃掉3两多的猪肉,需求量是世界平均量的两倍。
然而与欧美国家 科技 化程度高、信息化管理的养殖生产模式相比,中国的农业发展仍处于以劳动力养殖为主的低水平状态。在大佬们下场之前,在养猪行业,中国的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几乎一片空白,生猪个体数据却长期空缺。这也给了一众大佬介入的机会。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大佬在养猪业方面是要把 科技 实力运用到极致。互联网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系统,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养猪,卖猪,而是创新技术与传统相结合的科学养猪。
事实上,猪肉价格高居不下,暴利,或许才刚刚开始。本来按照往年的情况,大家过年回家也就能呆个7天-10天。谁能想到今年受疫情影响,无数人被封城。这让去年本就受“猪瘟”影响,库存不多的猪,又一次库存加急。然而,没想到的是紧接着又来了第二个暴击。国外也一下爆发了疫情。特别是巴西,美国出口最多猪肉给我们的几个国家,而我国对猪肉需求并没有因此减少。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导致目前的猪肉价格只会长不会跌。这样一来,未来跨界养猪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多。在杀入养猪产业的巨头们不断增加之际,养猪市场将有哪些新玩法值得期待。
谢谢观看,敬请期待!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智能设备?智能设备能在多大程度上代替人工?猪场的哪些重要部分是智能设备不能代替人工(主要是管理、技术人员)?智能化的猪适合所有地方,哪些猪场(原种场、杀肉场等)适合?智能设备是规模猪场最得力的助手,避免了很多人工无法做到的重要细节,在薪级系统中,各猪的饲料量、猪舍的温湿度自动调节、燃气雾喷洒消毒、疾病、配种、怀孕、沙土、出生重量、育碧等猪场管理所需的统计数据准确无误,画面观察猪我所知道的国内最先进的是荷兰的养猪设备
在清洁、消毒、供水、供应系统、统计等方面,智能设备可以完全代替最复杂琐碎的人力部分。也就是说,只有人力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力在智能猪场没有座位。这与其他加工行业的智能化一样容易理解
包括猪水箱主体在内的新型自动化猪水箱,所述猪水箱主体上有矩形支架,所述矩形支架有储油罐和控制器,所述储油罐底部连接有排放管道。该管道有电气控制开关和流量计。该猪水箱主体的内壁内置在顶部附近,该控制器分别连接到电气控制开关、流量计和红外传感器电气。猪尝试进食时,头部伸向猪桶主体位置,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猪,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关打开食物,通过流量计将饲料注射一定量后,控制装置关闭,停止喂食,避免猪吃太多。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现在马云大丈夫开始养猪,这个消息和冲击力不比丁磊差。仍然是互联网巨匠,仍然从事养殖业,丁磊的概念是“绿色、健康、零污染”,马云概念是“人工智能”。AI养猪可以真正追溯养殖全过程,对所有猪的生老病死都有客观的记录。但是现在更重要的是争夺物联网接口,先取得表格大数据。选择这个风口上的猪太合适了。(另一方面,网络也是如此。)。
5月7日,京东方面对外宣布,与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投资入股精气神。资料显示,精气神是中国首席家将濒临灭绝的本土黑猪产品推向市场的民营企业。事实上,在刘强东之前,丁磊和马云,也爱上了养猪。不知从具体哪个光阴段起,智能养猪像一缕春风在互联网企业中刮起来,猪换了一种方式在风口扑哧扑哧地“飞”起来。
这年头养猪手段不智能,约摸都不好意思自称互联网企业大佬了。
早在2018年11月20日,京东在JDD-2018京东数字科技全球研究者大会上,发布了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其与中国农大与联手打造的“丰宁智能猪场示范点”,正在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能力实现猪场精细化管理和科学自主智能化决心,让农牧业实现万物互联。
而在2018年3月份,阿里巴巴马云在深圳云栖大会上签约了阿里云和四川特驱集团合作的“世界首创的AI养猪”项目,通过对人工智能系统“ET大脑”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研制,在未来实现全方位智能养猪。
刘强东和马云开始养猪,这个消息和震撼力不比丁磊差。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互联网大佬,同样是搞养殖业,至今为止养猪养了9年的丁磊走的是人性化路线,打的是"绿色、健康、零污染"概念,而刘强东和马云走的是技术创新路线,主打的是"智能养猪"的牌子。
下面就来看看三大互联网大佬在养猪上有何不同之处。
网易的猪
据说丁磊养猪的初衷是,做出一块安全、美味的好猪肉。他养的猪,还真是一只高科技含量的现代猪,号称闻着音乐长大,会蹲马桶、睡公寓、不打针、不吃药,生存习惯比人类都要健康。
从开始说要养猪,花了整整6年光阴,到2016年“味央猪”的面世,首次拍卖就拍出超10万元的天价,随后丁磊也是乐此不疲的在各种重要场合推销自己的猪肉。
之后,网易采取直播的模式向大家展现了网易味央通过科技创新开启的第四代养殖模式。
阿里的猪
2018年3月28日,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将对ET大脑进行针对性训练与研制,最终全面实现AI养猪。
据说,马云AI养猪项目总投资达数亿元,首期落地了各类猪只数量识辞、猪群行为特征分析、疾病识辞和预警、无人过磅等十项功能。“ET大脑”能为每头猪建立一套档案,包括猪的品种、日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频次、轨迹等。这些数据可用于对猪的行为特征、进食特征、料肉比等进行分析,还可以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测温技术,判断猪是否患病,做出疫情预警。这样看病、算崽、保健等都做到了,死亡率也降低到百分之三左右。
在前期的理论验证阶段,ET大脑让每只母猪年生产能力提高3头,死淘率降低了3%左右。
京东的猪
继网易,阿里强势入驻养猪业后,11月20日,京东也宣布正式入局“智能养猪”。
在JDD-2018京东数字科技全球研究者大会上,京东数字科技进军数字农业领域的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通过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机构深入合作,自主研制并推出集成“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三大模块的京东智能养殖解决方案。
故意思的是,去年JDD京东数字科技全球研究者大赛的赛题“猪脸识辞”,如今已被运用到了京东农牧的智能养殖方案中。
按照前期的数据测算,该解决方案部署尽成1年内,可以将养殖人工成本减少30%-50%左右,降低饲料使用量8%-10%,并且均匀缩短出栏光阴5-8天。当前中国每年大约出栏7亿头生猪,按照这个算法,每年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产业降低超过500亿元成本。
总的来说,网易,阿里和京东,这三者看如都有共通之处,即通过技术的优势有辞于传统的养殖业,但是却又都孤具一格。
譬如说:网易通过全面提升动物福利打造“幸福猪场”,为猪只提供更加舒适高兴的养殖条件,以此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
阿里通过对ET大脑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研制,让ET大脑实现对母猪的年生产力预料、疾病预料和预警、无人过磅等功能,提高母猪生产能力,同时降低死淘率。
京东通过三大模块智能养殖解决方案,使得养殖流程实现全面数字化,养殖成本全面降低,效率提高。
但,毫无迷惑,他们都将通过智能养猪的手段掀起养猪业的硕大变革。
那互联网大佬入局为的是那般
表面上看,养猪与这些互联网大佬们的业务没有任何关系。
但事实上,不管是网易、阿里还是京东,其目的最终惟独一个,即掌控上游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其他业务,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以上三家都入局了电商,也志在打通线上线下,先从最亲民的猪下手,的确是个好方向。
再则,养猪对于外行的吸引主要是它的市场空间确实是够大,中国的猪肉消费约摸是一个万亿级辞的市场,这么大的空间可以容纳尤其多的公司。而在猪价行情不错的时候,养猪的利润十分可观,利润率甚至超过一些高新科技行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