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特性

物联网安全特性,第1张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户的私人信息越来越不安全。好多人每天都被骚扰电话,广告推销所折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你的电话,姓名,职业,朋友圈。严重的后果是,某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对你或者你的亲友进行诈骗。现在各种网站,各种应用注册的时候可能会捆绑手机,QQ,邮箱等信息,商家拿到这些信息,一定要保护用户的私人信息,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这方面好多公司还做得很不到位。

周鸿祎提过用户信息安全三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用户的信息是用户的个人资产。很多互联网大公司可能比较抵制我这个观点,因为互联网大公司在用户协议里说:因为用户号码是我给的,所以用户是我的,用户的好友列表也是我的,用户产生的内容也是我的。但是,它又发表一个免责声明,说用户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都与自己无关。先不说这种自相矛盾的逻辑,我的观点是,用户使用厂商的服务产生的信息,是属于用户自己的个人资产。用户使用各种设备、各种软件产生的数据,虽然存储在厂商的服务器上,但是从所有权方面讲,它应该明确地属于用户,是用户的财产。

二是平等交换的原则。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云端的数据交换,厂商为用户提供服务。只要用户使用了厂商的服务,就会有相关的数据产生。你用微信的时候,为了匹配朋友,你的地址本自然要上传。为了与朋友聊天,你的聊天记录自然会保存在厂商的服务器上。但是,用户的信息和厂商之间,应该遵循平等交换的原则。什么叫平等交换?用户享受服务,厂商获取信息,但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要有知情权,厂商要得到用户授权才能使用用户信息,也就是说,用户要有选择权,有拒绝权。 举个例子,如果是一个类似大众点评这样的应用,因为要根据用户的地点给他找饭馆,自然它需要用户的位置信息,我认为这是合理的。这就是平等交换。但如果是一个小说阅读软件,也要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我认为这个服务就不再是一个平等的交换,实际上它要了不该要的东西。平等交换原则也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消费者要有知情权、选择权。

三是安全处理原则。有的人认为安全就是互联网安全公司干的事,就是杀毒软件的事,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的。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包括现在做可穿戴硬件的公司,都会变成一个互联网服务公司,用户会使用这些硬件产生大量的数据。所以,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有责任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要在云端对用户数据进行足够强度的加密,包括安全存储和安全传输。

首先是能够防止设备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物联网设备虽然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用户在工作日应妥善保管自己的智能设备。黑客用来打开访问控制的技术是复制和重放射频信号。NFC通信技术是近年来主流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但很多用户并不知道黑客可以通过NFC通信轻松读取yhk中的用户隐私信息。

其次是确保网络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的能力。推进网络安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技术,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价值导向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望互联网行业、企业和广大网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网络环境,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再者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造福每一个人。但由于全球互联网基础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各国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上存在明显差距。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更好地促进公平正义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发现缺陷、漏洞,立即补救,及时告知用户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基于这些问题和挑战,中方倡议国际社会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与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共建和平。

要知道的是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凝聚正能量,共筑同心圆,营造清净廉洁的网络空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在“共建同心圆”互动展台前,几人同时将手掌按在触控板上,强化数字地球,他们将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手牵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通过加密来保护物联网传输层能够进一步提高物联网传输层的安全性。
在工业、医疗、运输及其他关键应用中,对物联网应用的依赖程度迅速增加,这极大地改变了安全格局。以往,企业应用普遍拥有随时可用的资源来处理安全算法,但如今企业级物联网应用却饱受威胁日益增多之苦,且其攻击目标是不断扩大的资源受限型物联网设备网络。企业在急于迎接快速涌现的物联网机遇时,部署的物联网设备在功能上往往无法支持基本的安全措施,因此难以保护存储的数据,且无法保证在易受攻击的网络上进行数据和命令交换。所以要通过加密来保护物联网传输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3319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