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必然要经过一扇门。同样,从一个网络向另一个网络发送信息,也必须经过一道“关口”,这道关口就是网关。网关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
物联网网关是什么?
在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中,在感知层和网络层两个不同的网络之间需要一个中间设备,那就是“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联。此外物联网网关还需要具备设备管理功能,运营商通过物联网网关设备可以管理底层的各感知节点,了解各节点的相关信息,并实现远程控制。
物联网网关三个主要功能
1、协议转换能力
从不同的感知网络到接入网络的协议转换、将下层的标准格式的数据统一封装、保证不同的感知网络的协议能够变成统一的数据和信令;将上层下发的数据包解析成感知层协议可以识别的信令和控制指令。
2、可管理能力
首先要对网关进行管理,如注册管理、权限管理、状态监管等。网关实现子网内的节点的管理,如获取节点的标识、状态、属性、能量等,以及远程实现唤醒、控制、诊断、升级和维护等。由于子网的技术标准不同,协议的复杂性不同,所以网关具有的管理性能力不同。
3、广泛的接入能力
目前用于近程通信的技术标准很多,现在国内外已经在展开针对物联网网关进行标准化工作,如3GPP、传感器工作组,实现各种通信技术标准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网关设计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
1、数据安全:这是决定大规模物联网能成败的关键要素。随着网络成更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安全变得更加重要。安全问题应落实到每一个设计阶段,而在设计任务全部完成后再增加安全功能的做法是错误的。
2、可维护:没有系统是完美无缺的。不管部署前做过多少测试,部署后还会发现安全缺陷、隐患和漏洞。物联网网关和节点必须支持现场维护和更新功能。设备维护不应只依赖远程维护,还应有更多的联网方法可选。
物联网网关的设计仅是物联网技术的一部分,针对物联网智能解决方案的定制,不同行业需求不同,建议要选择技术领先的合作品牌。
LoRa (Long Range)是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中的一种,是Semtech公司专有的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LoRaWAN (LoRa Wide Area Network)是为LoRa远距离通信网络设计的一套通讯协议和系统架构。它是一种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协议。
lora与lora wan的区别
LoRaWAN是基于LoRa技术,从终端到物联网云端,两者之间完整物联网通讯解决方案。其系统架构包含了终端、网关、NS(网络服务器)、AS(应用服务器)这四部分网络实体。
目前市面上做LoRa模块的厂家有思科、华为、门思科技、计讯物联等。
评判Lora模块的好坏要从多方面去考量。模块稳定性、价格、技术服务、售后服务、厂家实力等都是需要考虑因素,如果用量大,那么能够提供稳定货源的优质无线模块专业厂家成为首选。
如果考虑品牌因素那就选择大厂家,总而言之需求不同参考要求也不同。
计讯TW810-L系列LoRa模块还挺不错,物美价廉,多年的合作商,TW810-L是工作在 ISM(工业、科学和医学)免费频段的超远距离、高性能无线通信模块。它采用 Semtech 专利的 LoRa 调制技术。
首先根据你的规划规模,考虑架设LoRa基站的个数,理论上,在城市环境下,LoRa基站与LoRa终端的传输距离约2公里左右,每个基站每平方公里可支持5000个终端节点。其次根据你的物联网系统的应用,考虑LoRa终端节点采集数据的传感器类型,主要用于采集你需要的数据,然后传输到LoRa基站。
再次根据基站采集到数据,转发到你们系统后台,后台再进行数据格式化处理,入库等。
最后就是搭建后台系统及相关的周边应用,周边应用比如短信、APP、微信等方式的推送消息,后台系统可选择云平台或者自己搭建机房,维护,数据分析等。
基本上就是这个模型了。
物联网主要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为物联网开辟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是为什么“物流”这个词总是与“物联网”同时出现。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物联网应用领域。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刚看了下技术介绍,目前布局的就几大家公司,应该属于战略布局,目前都属于观望阶段。我个人对其技术特点从应用场景的角度分析对其未来发展不是太看好,由于个人眼界有限,不当之处还请高人指正。
下面解释原因:
1:新型扩频技术,改善接收灵敏度(15公里,10mA接收电流,睡眠电流<200mA),从替代Wi-Fi或3/4G的角度来说,其技术本身对个体流量带宽的承载太小,做近场通讯控制民用市场绝对是BLE的天下,工业那块有倒是有使用的可能,毕竟不需要授权,而且工业环境对距离的要求确实比民用的要求高。
2:定位机遇信号的空中传输时间而非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标),精度5m@10公里范围。大范围的定位指示依靠GPS能满足要求,小范围定位iBeacon不会比它差,如果两边都不能讨好的话那使用它有什么益处?
3:最关键的是其他技术在手机中都有成熟的应用,如果想让这项新技术高速发展必须进入民用市场,这中间的难度系数有多大?需要整合的资源有多少?在有Wi-Fi,3/4G,蓝牙的情况下,增加这项技术到手机终端的可能性有多大?
4:家庭智能设备如果要选择这项技术的话没有看出其比zigbee、蓝牙、Wi-Fi作为接入接口的优势,想吞噬已有的市场份额没有强大的动力(技术或成本优势)基本很难做到。
5:其他无限技术都是有诸多应用,坑也早被人趟过了,新技术带来的新坑有多少厂商愿意去趟呢?
目前来看我所能想象的到的方向基本都在工业应用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