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物联网融合技术在海运领域应用案例
关于海富航运链的介绍
一、背景
海运行业作为传统 而不可替代的重要行业,扮演着国际贸易产业链的重要角色,一直是支撑着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国际航运 市场属于完全竞争 开放 市场,存在着 一定的风险也但也存在着 巨大的商机。
在传统的 海运行业的 投资领域, 存在着 信息披露不及时,船舶管理公司经营数据的不透明,给投资人以及金融机构的审查带来了很多困扰, 同时 也给中小航运企业的融资带来了 俱多 的不便,如何在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建立起可靠的信任体系,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将资本有效服务于海运市场, 一直是海富基金团队在努力突破的难题,如今, 海富团队首创数字资产航运平台, 并 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的融合技术, 彻底 解决信息披露和经营数据的 不真实的 问题,同时也发掘出海运市场的 潜在 机会, 使得海运市场的潜能得到释放, 并带领更多人分享海运事业的红利。
海富团队是一支拥有20余年丰富的国际海运经验的航运投资团队,其核心团队成员先后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COSCO)、香港凯通、香港伟利航运,以及 新加坡 万邦航运等大型航运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者,团队成员非常熟悉航运市场和金融市场,不仅擅长船舶的经营,还擅长船舶的买卖,船舶的投资管理,在多年的航运生涯中,创始人先后自持 将 近20多条大型 干 散货船,总载重吨超过100万吨,年营业额超过一亿美元,年均 投资 收益达到30%。
海富基金和新洋海运 船舶管理公司 建立了长期的 合作伙伴 关系 , 新洋海运有限公司 旗下拥有优秀的船舶管理团队,该 公司 团队克服了很多散货船舶技术难题:包括在航海技术方面,处理过多次恶劣天气 条件下的 的船舶 *** 纵问题;在业务方面,也处理过数十个 租船 运输合同纠纷问题,以及海运提单问题,船舶保险等多种复杂的问题。
为了将经营数据 真是 呈现出来,海富团队将合作伙伴的核心运营数据 上传到 公链上,通过软硬件和区块链数据的结合,把运营指标进行公示,让投资人实时了解船舶运营的 真实 情况。
主要上链数据 :
1通过AIS数据上链,掌握每条船的 实时位置信息和 航行轨迹;
2通过 租船 合同上链,让投资人了解营业收入情况;
3 通过航次效益测算数据上链,让投资人了解经营利润情况。
此外, 在船舶上的驾驶台和机舱集控室安装航运数据传感器,该传感器集成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多项技术,该传感器 兼具数据采集和数据实时上链的功能,将区块链技术嵌入到硬件层面,让硬件采集的客观经营数据实时上链, 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人为篡改数据的道德风险 。
1通过 传感器采集 船舶油耗数据与 理论推算数据 进行比对;
2通过 传感器采集 船舶里程数据与装卸港 实际数据 进行比对;
3通过 传感器采集船舶吃水数据所推算的载货量与运输合同约定数量比对 。
通过多重的交叉比对,将实时经营情况反映给投资人和金融机构,此外海富公司 还 在网站主页及时更新和披露最新的项目进展情况,投资收益情况,在合约到期后,依托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分红和利息的划扣,确保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及时到账。
除了信息披露和管理数据的真实性外,假如出现终极风险,海富团队也有应对措施:船舶资产处置。船舶资产的处置风险相对可控,基本参照废钢的国际价格,废钢的国际价格相对稳定,多年来基本维持在400美元一吨左右,以巴拿马型船舶5万吨左右的载重量,其废钢重量1万吨左右为例,也就是说拆船价格大约在400万美元。一般对20年左右的船来说,不考虑废钢涨跌的因素,废钢基本可以覆盖80%的船价,当然也不排除因为废钢大涨或者大跌所造成的溢价和折损。
此外航运的运营收益也 相对 可观:根据目前的市场水平,一条 5万载重吨左右 的散货船市场租金水平大约在10000美元一天,扣除固定成本大约4000一天,还有大约6000美元一天的毛利,年收益大约在200-250万美元,也意味着投资500万美元, 扣完折旧,依然可以在三年 收回投资。
海富团队通过 融合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 ,应用于航运产业,将有力的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和规范发展, 免去金融机构的尽职调查的复杂程序,极大降低投资人或金融机构的调查门槛,建立起信用的技术壁垒,为投资者带来稳健可靠的投资收益 。
民航驾驶舱通讯功能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在宁举行。论坛聚焦“智慧民航、智能应用”,重点研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并就智慧机场、长三角地区民航协同发展与空域一体化、临空经济与智能产业等议题开展专题讨论。
中国电科正牵头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制建设任务。建成后,我国将具备全球时空连续通信、高可靠安全通信、区域大容量通信、高机动全程信息传输等能力。
民航飞机驾驶舱通讯功能
导航系统。民航飞机配备两架独立的GPS天线,还有三套惯性导航系统(IRUs)。
通讯电台。民航飞机设计三部通讯电台(COMM)和三部导航电台(NAV)。通讯电台让驾驶员可以与空管取得联系,导航电台让驾驶员利用地面导航基站导航。另外还有一部气象雷达,让飞机探测前方气象变化。
机长面前有两部主显示器,分别是左边的主飞行显示器(PFD)和右边的导航显示器(ND),机长和副驾驶各有这样一组显示器。
控制台上一共设计三个区域的COMM电台面板,COMM1是为机长准备的,COMM2是为副驾驶准备的,COMM3可以先看做给另外一个人使用。这三个区域都是完全一样的,以COMM1为例,它有两个显示窗,左边的显示窗显示着通话频道,右边是待命频道,中间的按钮可以切换两边的频道。旋钮是为了改变频道频率所用。两个屏幕下方设计了on/off按钮和一个测试按钮。中间的六个按钮用来切换通讯波段,包括:三个VHF、两个HF和一个AM。
NAV电台控制面板设计两个,同样是给机长和副驾驶分别配备,两个区域也是完全一样的。与COMM的区别是,NAV并不是用于通话,而是用于无线电导航,引导飞机飞向某一个基站。NAV区域设计一个测试按钮,可以让NAV的指针指向一个已知的方向。
航向导航系统控制面板(HGS)可以通过输入的数据和信息来帮助驾驶员进行飞机的降落。
ADF右边是信号应答器,用来回应交通管制和雷达扫描,回报本架飞机信息。
>
为大家介绍一款国产依维柯双拓展房车——旅行家。车身尺寸为5990x2510x3190(mm),基于依维柯底盘打造而成,搭载30T柴油发动机,150A+150A双发电机,最大功率125KW,匹配8AT变速箱,核载6人,蓝牌C照即可驾驶。标配800AH锂电池,800W太阳能板,3000W充逆变一体机,水路方面配备200L净水箱,80L灰水箱。
驾驶舱内空间宽阔,采光通透,采用的皮革包裹主副驾驶座椅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主副驾椅处均安装扶手,增添行车过程中的舒适感。此外,驾驶舱内配备了多功能方向盘+定速巡航、倒车影像及倒车雷达、ESP车身稳定系统、主副驾驶安全气囊等,全程为您的旅途保驾护航。
车身内部采用北欧风格装饰,明亮、简约、大气。会客区采用对坐式卡座沙发设计,搭配一张可升降式餐桌,临时可拼成一张沙发床,上方有着一排储物吊柜,方便日常使用。后方则是一台152L赛特福德房车专用冰箱,顶部氛围灯营造出了温馨的家庭氛围。
厨房区, *** 作台上配置了电磁炉、带盖式不锈钢水槽+水龙头,旁边的置物架方便乘客放一些调料用品。 *** 作台的上方是一台抽油烟机,下方是储物柜和一台25kg大宇洗衣机,储物空间丰富,碗筷都可以收纳进入;厨房区还配置了一台微波炉、152升赛特福德冰箱,为长途出行提供更多的食材,保持食材的新鲜。
独立卫生间设计得十分精致,一体式成型封闭式,不易受潮发霉,内部通过旋转式的圆形洗手台来节省空间,为沐浴留下更多的可活动区域。此外,配备进口赛特福德坐便器、智能浴镜、房车专用换气扇等设施。车内热水则由埃贝赫三代燃油热水器提供。
主休息区设计在车尾部,这张带尾部拓展的双人床开启后,适合睡下两个成年人,四周都安装了推窗,顶部是一圈环形储物柜,床垫宽大舒适,保证外出时也能睡个好觉。在休息区尾部外推窗与入口处还搭配了窗帘,充分保障休息时间不被打扰,隐私性更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谊赫阿辉,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1)什么是管理驾驶舱管理驾驶舱是指企业做决策时,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数据以及风险预警的措施,就像汽车/飞机的仪表盘,仪表盘数据分析可以显示我们一个关键核心业务的数据进行指标体系以及工作执行相关情况,它是一组动态的KPI指标,包含“平衡计分卡”模型中的各项财务指标,这些能力指标通常具有直接指向公司的目标和阶段性问题的作用,仪表盘图表配置以图表的方式更加直观的显示各项经济指标,并支持“钻取式查询”,实现对指标的逐层细化、深化分析。

目前的企业战略规划的有效运作依赖于战略规划的分解和细化。供应链风险管理驾驶舱通过进行一系列量化指标使企业高层管理工作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和调整自己企业的发展研究方向。管理驾驶舱就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2)什么是供应链管理驾驶舱
供应链管理驾驶舱实际上是管理驾驶舱在供应链方面的应用。实际上是一个为供应链高层管理层提供的“一站式”(决策支持的管理会计信息服务中心系统。它是以驾驶舱的形式,通过多种常见的图表(速度计,体积柱,预警雷达,雷达球)的标记的关键指标(KPI)的业务 *** 作和企业的 *** 作的直观监视的图像,并且可能是异常的预警分析和挖掘的关键指标。目前国内做供应链管理驾驶舱的比较好的有两家:FineBI (国内BI市场占有率第一、用户体验优秀)、Power BI(来源于微软公司)。
但这一切都要基于一个好用的数据可视化平台。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有FineBI、Power BI,但权威机构IDC指出市场占有率第1的还是FineBI,这些都可以做数据分析。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的智能 汽车 部件业务是华为长期的战略机会点,将持续加大投资,尤其是在智能驾驶的软件领域,打造体验最好的智能驾驶系统。
2021年预计研发投资10亿美金,研发团队达到5000人,其中智能驾驶团队超过2000人,并在全球搭建超过10个研发中心。
华为提供高阶自动驾驶(ADS)等五大智能解决方案,打造“云-管-端”架构。云为智能车云;管为智能网联;端从车机扩展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三大终端。
智能座舱是目前智能驾驶进程中最为成熟的应用,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达到1527亿元。其中,车载 娱乐 系统占比最高达到60%左右。
智能座舱作为人车智能交互的中心,主要涵盖座舱内饰和座舱电子领域的创新和互动,是拥抱 汽车 行业发展新兴技术趋势,从消费者应用场景角度出发而构建的人机交互体系。
华为以“平台+生态”为发展战略,通过“鸿蒙车机OS平台+鸿蒙车域生态平台+智能硬件平台”为智能座舱提供更多交互,从而构建人-车-生活的全场景出行体验。
当前华为的鸿蒙OS *** 作系统已搭载在吉利、比亚迪的部分车型上,并将作为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进入整车前装,包括极狐、赛力斯等已经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的品牌有望率先装车。
根据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布局,预计未来将主要作为Tier2 供应商切入智能座舱产业链,将产生更多配套机会。#华为鸿蒙#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由计算平台、软件平台、显示平台和生态构成。
智能座舱计算平台为麒麟车机模组,麒麟710A已在荣耀系列手机应用成熟,基于智能手机麒麟芯片构建IVI模组,发挥产业链协同的规模效应,降低硬件成本。未来将成为华为首款智能座舱芯片,对标高通820A,制造工艺已达12纳米,采用8内核设计。
*** 作系统方面,华为推出车用的鸿蒙20,同时面向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 汽车 ,做到10ms的时延和24Gbps的吞吐量。鸿蒙20采取先进的分布式能力,无缝衔接从车内到车外的生活场景。
显示平台包括车载智慧屏、AR-HUD等硬件,并结合视觉、音效、AI等能力,打造更具智能化的座舱硬件。
车域生态平台,实现手机+ 汽车 +N端无缝衔接,实现多功能交互。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鸿蒙 *** 作系统(HarmonyOS,可理解为融合系统),是华为开发的自有 *** 作系统,早期叫LiteOS,是为了物联网开发的系统,主要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车联网、远程 *** 控、医疗等领域等。鸿蒙系统将兼容Linux、Unix和安卓系统,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鸿蒙OS基于分布架构,天生流畅,内核安全,生态共享。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 *** 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
华为HarmonyOS结构图:
基于鸿蒙OS,共享华为“1+8+N”生态,实现跨终端的全无感互联。
相较于传统的 *** 作系统,鸿蒙车机 *** 作系统是真正意义上面向车的 *** 作系统,其中包含了HMS-A(HMS for Automotive),12个车机子系统和多个HOS-C API三大亮点,以构建真正面向“车”场景的软件平台。
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将负责提供以鸿蒙OS *** 作系统为主的底层软件系统。
华为的鸿蒙OS *** 作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能够通过组合、抽取不同的模块,在不同的智能设备上实现并形态的智能 *** 作系统。
基于鸿蒙OS *** 作系统,车机与其他智能终端之间有分享和联系,用一套系统满足各种硬件设备,将人、车、家打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
鸿蒙车机OS中还提供了超过500个车控类API接口,API接口能够将上述功能进行开放,为后续车企、Tier1等开发人员的开发及定制提供便利。
鸿蒙车域生态平台中,华为将联合开发者提供更多好用的 汽车 应用及相关硬件,通过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座舱生态。
车域生态中主要包括两类:面向用户界面的应用生态以及座舱的硬件生态。
应用生态主要是联合更多的应用软件企业进行共同开发。
硬件生态则面对更多的硬件设备生产商,进行互联互通、联合创新、持续升级,再通过开放的API帮助生态伙伴快速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符合车企座舱差异化特点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为用户带去极致体验。
HI为华为智能 汽车 部件业务的核心品牌,HI的核心是用华为inside 的模式帮助车企造车。
HiCar通过手机和 汽车 的连接,将手机的应用服务辐射到 汽车 ,手机+ 汽车 +N端无缝连接,进一步完善人机交互体验,预计2021年装车量达500万台。
华为HiCar主要提供了两项重要的开放能力。
其一是手机应用和服务接入的能力,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直接可以访问虚拟化的 汽车 硬件资源。其二,HiCar提供了 汽车 硬件设备接入的开放能力,通过集成HiCarSDK,车机等硬件也能够快速接入HiCar,共享手机丰富的应用生态和服务,例如将手机上播放的内容传导至 汽车 上播放等,最终达成手机和车机的无缝流转。
智能化大势所趋,华为在电动智能化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并能够实现从部件到全栈式服务的服务能力,有望带动产业链全面提速。
根据罗兰贝格和地平线联合发布的《智能座舱发展趋势白皮书》,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电子信息系统的整合阶段,具体表现为子系统向功能域的转化,实现各系统的互联。
第二阶段为增强车内的感知能力。
第三阶段实现人机共驾,车辆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等),实现消费者上车-驾驶-下车全周期的体验。
第四阶段将打造智能座舱的最终形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不断丰富场景。
当前智能座舱的发展处于第一阶段,域控制器的发展成为当前主流。
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以需求端和供给端双重驱动。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对于电子化体验认知的加深,符合 汽车 消费升级的趋势。从供给端来看,传统的座舱是由独立分散的子系统组成,难以形成联动,无法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趋势,因此催生了座舱域控制方式来实现更多的功能并且在成本端实现下探。
一、政策支持车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报道,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5G应用80%将用于物和物之间的通讯。“移动状态的物联网最大的一个市场可能就是车联网,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5G技术的应用,可能是最早的一个应用。”苗圩表示工信部正在研究推动车联网的发展,并已与交通部部长达成共识,加快推动公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5G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电子普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之上,车联网市场爆发成为确定性机遇。车联网有望成为5G最大的应用市场,产业发展已得到政策大力支持,进入快速发展期。
二、万亿级别市场蓄势待发
据三大运营商信息,5G在今年进入预商用阶段,2020年开始规模商用,时点临近。低延时、高密度、高可靠的通信网络为车联网打开突破口。在通信及互联网巨头的推动下,通信技术标准快速进步,应用场景得到明确定义,解决方案逐步成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级别,利好全产业链。
车联网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智能网联汽车阶段。车联网的发展从最早期的车载信息开始,车辆具备基本的联网能力;在当前的智能网联阶段,通过V2X技术,车路开始协同;到了未来的智慧出行阶段,车路协同在智能交通和高级自动驾驶中广泛应用,不可或缺。
得益于政策和大行业的发展,车联网行业快速渗透,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Gartner统计数据,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将达70亿,高速领域占据物联网连接总数的10%,而车联网是目前高速场景中具有明确发展方向和市场的领域,将在高速领域发展初期占据大部分份额。根据华为预测,车联网是物联网高速领域内行业成熟度最高并且连接数量最多的领域,
预计2020年,中国车联网连接数量将达到6000万规模。另外,根据中国联通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V2X市场将突破6500亿元,中国V2X用户将超过6000万,渗透率超过20%,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而位于车联网整个产业链上的服务商、服务提供商、硬件商、通信运营商分别占有61%、12%、17%和10%的市场份额。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在5G快速建设与产业链成熟度快速提升的推动下,中国车联网渗透率或提升至77%左右的水平,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接近万亿级别。
三、深度参与标准制定,我国先发优势突出
目前,包括美、欧、日等在内的汽车发达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纷纷加快产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通过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支持等综合措施,加快推动产业化进程。跨国车企已经实现部分自动驾驶(L2级)汽车的批量生产,少数高端品牌已率先推出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汽车;以谷歌为代表的新技术力量,也在积极开展全自动驾驶技术(L4、L5级)的研发和测试。
频段划分上,在我国由工信部无委会统一划分频段。2018年10月“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闭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 频段的管理规定》。规划了5905-5925MHz频段共20MHz的专用频率,用于LTE-V2X车联网直连通信技术。目前,欧美日韩均已在5900MHz附近为V2X划分频谱资源,我国工信部确定在5905-5925MHz 频段发展车联网,有利于V2X全球产业链的合作协同。
我国车联网起步较晚,产业链中尤其汽车零部件、整车厂商的差距巨大。但国际社会普遍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仍处于犹豫状态,美国NPRM收到众多反馈信息希望将C-V2X作为备选技术;欧盟认为C-ITS需要混合通信方式的支持,因此分别基于80211p和C-V2X技术开展互 *** 作测试;日本也将5770-5850MHz候选频段采取技术中立,将LTE-V2X作为另一个备选技术。
由于LTE-V2X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过程中有华为、大唐的深度参与,再加上通信运营商的利益诉求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我国车联网市场采用LTE-V2X技术标准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在C-V2X解决方案研发具有先发优势,而国外市场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仍有分歧,为我国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契机。这也为我国推进C-V2X发展,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赶超提供了契机。
四、 重点投资组合
在 5G 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电子普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之上,车联网市场爆发成为确定性机遇,全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车联网产业链条较长,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包括 RFID/传感器、定位芯片和其他硬件等元器件设备制造商。中游:主要包括终端设备制造商、汽车生产商和软件开发商。下游:主要包括 TSP、系统集成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移动通信运营商。
我们强烈推荐车联网板块,核心推荐千方科技、中科创达。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及落地不及预期;行业增速不及预期风险。
五、个股分析
千方科技(002373)
V2X 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积极布局 LTE-V 智能网联车产业,已经完成路侧设备 RSU以及车载设备OBU的研发,于2018年11月和大唐、北汽新能源、长城汽车一起,与华为、宝马、奥迪等模组厂家及整车企业携手,成功通过世界首例“三跨”互联互通测试,首次实现了V2X在不同产业环节、不同、不同品牌的互联互通。同时,公司现已推出完善的智慧路网的解决方案,重点打造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公路交通量调查系统等。此外,公司将深度参与百度Apollo计划,与百度在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技术层面、生态层面、交通应用层面等方面展开合作。
中科创达(300496)
智能汽车业务爆发式增长
2017年2月,公司完成对Rightware公司的收购。经过并购整合,公司已建立围绕“Kanzi”的智能汽车业务生态:结合公司智能终端 *** 作系统技术+Righware Kanzi 3D开发技术+公司智能视觉技术,形成完整的智能驾驶舱生态平台。目前Rightware已与超过55家全球领先的汽车品牌车厂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开展合作,公司亦与超过30家全球领先的汽车品牌车厂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舱领域开展合作。
(文章来源:投资快报)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4日 “高峰研讨:汽车产业数字化赋能与革新”中,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发表了题为“C-V2X助力智能驾驶与智能交通”的演讲。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
陈山枝认为,今天C-V2X已经很成熟了,通过国内汽车工程学会,包括主办方和工信部的MT2025推进组,通过跨整车、跨芯片、跨安全测试,我们从模组、芯片、设备,测试仪表、整车运营服务和安全等方面均有成果,现在已经能够落地的场景是智慧公交。
在当前新基建情况下,在碳排放要求下,我们会走出跟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基于蜂窝车联网的车,加上智慧的路。未来我们会带来汽车工业的变革,并培育出智慧路网促进服务提供商,新的业态有新的商业模式,未来我们在变革过程当中还需要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等推动车联网规模商用,推动车路协同发展模式。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泰达汽车论坛,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C-V2X车联网助力智能驾驶和智能交通建设”。汽车自一百年前诞生以来,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困难,包括交通事故和排放问题。
车联网的发展起初是出于道路安全、绿色节能,是我们实现安全、节能的一个手段,要从通信行业、汽车行业、交通行业三者融合的角度去看待它。作为汽车工业来说,随着信息化手段提升,车联网基于3G、4G、5G,主要是实现远程诊断、远程遥控和包括地图下载功能已经实现,车联网主要通过蜂窝移动通信基站实现。
今天面临未来的自动驾驶,面临道路安全问题,需要实现车车和车路之间的可靠通信,这就是V2X,特别要强调车路之间的第一时间高可靠的通信。我们过去研究车联网,蜂窝通信网,不管是4G还是5G,在特定场景通过基站实践可行性还是比较大。WIFI技术升级,加上802llp,在车辆不多的实验地,都无法满足车车、车路第一时间高可靠的通讯需求。
我们团队2010年开始研究,我本人在2013年国际电信提出LTE-V2X概念与关键技术,确定了蜂窝车联网基本技术路线。我们大唐团队,现在叫做中国信科,从2015年联合LG、华为在3GPP制定国际标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从整个技术难度开始,车辆是高速移动,会引起通信传播环境无限复杂情况下的车车、车路的高可靠性、低延时通信等难题。我们打电话知道你是谁,车过来的时候两车相遇,前后车并不知道后车是谁。我们通过基站的通信V2N,就是车云的通讯,剩下就是红色标注的V2V,V2I和V2P,是直接通信解决的,这里特别要强调,包括很多网上有技术专家说,C-V2X通过基站还不如802llp,这个完全是错误的,因为都不是通过基站实现的。从C-V2X标准发展来看,2015年开始制订标准,2017年完成一个标准,现在正在制订NR-V2X,主要是支持低级别自动驾驶,VR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特别是车辆编队,高速公路的商用车编队是很大的,这个标准实际上还在研究过程中,大概明年6月份会完全确定3GPP国际标准。
另外,2017年,我们跟福特在京津高速做了一个联合测试,C-V2X性能比80211P要好,相同可靠性情况下,比DSRC要远,得到认可。今天C-V2X已经很成熟了,通过国内汽车工程学会,包括主办方和工信部的MT2025推进组,通过跨整车、跨芯片、跨安全测试,我们从模组、芯片、设备,测试仪表、整车运营服务和安全等方面均有成果。现在已经能够落地的场景是智慧公交,已有案例,我们在厦门做了公交BRT,整体出行效率提高10%,能效降低10%,在重庆做了C-V2X车车、车路实验,限定区域的中低速物流,无人化不仅节省劳动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5G本身已经成熟,V2X能够支持道路基本安全,在产业竞争中取得超越的态势,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18年11月,我国工信部在全球率先给LTE-V2X颁布59G自动频段。2019年1月,福特在全球首次放弃DSRC标准,选择C-V2X。在去年11月份,美国FCC取消已分配给DSRC的频段,其中30MHz分配给C-V2X。从去年开始主流车企、上汽、福特、一汽、广汽开始宣布一些车型量产C-V2X,C-V2X已经得到中国和美国两个汽车大国和交通大国的认可,C-V2X将成为全球唯一的国际标准。前面也有专家提到,C-V2X车联网的技术跟ADAS辅助驾驶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技术是互补关系,我们观点基本一致。单车成本比较高,难以应对复杂的场景。
我们多一个场景,就是高速公路弯道上,如果有辆车抛锚了,单车是没法解决的,一定是会撞上的,包括会车、红绿灯的识别等,香港、日本街头很多,但不如车联网通信路口直接通信告诉你,红灯还是绿灯,以及时长是多少。另外就是单车智能存在的问题,一个是感知存在不足,就跟眼睛看一样,不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典型的问题就是高速公路连环撞车等。做单车智能目前比例不完全合适,可能花了20%,百分之十几的投入和时间已经解决了90%的问题,但是剩下10%极端的工况没法预测,必须通过车路协同解决,还有鬼探头的问题,公交车拦住视线了,只有靠车路协同。从L1到L5,不断的加大了传感器的数量,包括传感器的感知精度和算力,算力是指数级增长,成本还是居高不下。大家知道单车自动驾驶成本在两百万左右,车路协同不说了。举一个例子,目前大概Google统计的自动驾驶事故率很难想象,80%的事故率都是人开车撞了自动驾驶,因为自动驾驶反映太慢了,人以为该走了。另外优先权和路权问题,将来还会出现救护车、警车,这个靠单车智能很难形成,这个是有ID授权,高优先级就是让路。
ADAS与C-V2X联合可以降低事故率,提高通行能力,未来实现无人驾驶。我特别强调一下,每当提到车联网很多都是讲车路协同,我特别想讲车车协同,给车和车之间提供超视距的传递,车车协同可以感知路的状况,包括鬼探头的问题,感知周围车辆的信息,可以实现车辆编队。另外就是车路协同,大家讲的很多像隧道里的定位已经没有了,靠路的设备提供车路协同,极端条件下的交通感知、道路感知可以提升道路安全,像路口识别和高速公路团雾是临时出现的,一会就没有了,必须靠实时感知告诉你,还有弯道的交通事故,远程的驾驶以及自动驾驶出现事故以后的远程监管,这都是需要的。
另外说5G,5G和C-V2X,5G eMBB和海量的万物联接不是同一个场景下实现,包括外界存在一些误导,实际上不可能在一毫秒的时间获得一个G的带宽,也不可能一平方公里有一百万个联接获得一个G的带宽,这就需要两个结合。LET-V2X实现车车、车路第一可靠信息。数据达到一个G,时间还是一毫秒,这个是不可能得到的,运营商给不了这个带宽。我想澄清一下5G和C-V2X是什么,因为5G是以娱乐为主,智能座舱需要大带宽,但是PC是功能安全和驾驶安全,这个跟ADAS和V2X结合,中间需要网络5G能力,包括计算能力的支持,这是我想说的一个观点。
另外跟大家报告车联网两个阶段三类应用:
第一就是辅助驾驶安全,装了ADAS,当然不是全程的安全C-V2X和感知设备,复杂的路段,事故多发路段,我安装这样的C-V2X设备,去实现辅助驾驶安全,提高交通效率。
第二个限定区域的中低速的无人驾驶,园区港口机场码头都在做。
第三个应用就是第二个阶段,全场景的开放的乘用车的无人驾驶还是比较远的,当然需要法律,需要我们技术成熟等等。前面这个阶段是AOT+4G,第二个是V2X+5G。
目前辅助驾驶在一些场景已经应用成熟,智能公交、两客一危、工程车、客车等,还有不需要安全员的无人驾驶,这个也需要智能平台来实现。
最后想探讨,未来有一个困境,2035年我们国家高速公路运输需求量每年提升2%-3%,东部城市沿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大概是5%-6%,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到2035年东部的高速公路的运力提高一倍,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一种方法就是提高驾驶速度,其实美国已经证明,速度高了人驾驶的时候还是会出问题,事故率会提高很快。另外有人提出将所有车辆装上简单的ADAS功能,再加上V2X通讯功能,比较理想,有效的吞吐能力提高273%,这个我也不太相信。如果通过V2X,V2I和简单的ADAS,能够让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提高50%,这个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为未来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政策法规完善奠定基础。所以将来怎么发展,车端需要渗透率,前装往前走,后装也得往前走,路侧在重点辅助路段来部署,无人驾驶需要全天候路段部署,这两个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同时要往前走。
政策方面,各地都在很积极的推进,推动交通、公安、设备的共享开放给下游合作伙伴,推动出行服务提供,同时推进商业模式的创新。总体来说,5G+车联网是汽车行业和变革使能技术,四化是百年未有之变革,我们国家走在前面,未来智能交通发展需要5G+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迎接未来商业模式的变革,路网运营商、促进服务提供商,包括保险业务中间。
最后简单报告一下,我们最早提出C-V2X、2015年联合友商推动,参与各种测试,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小规模商用。我们提供了标准技术贡献,包括国际标准贡献,芯片包括C-V2X芯片,安全芯片、车规级,C-V2X ICU的设备以及智慧高速和智慧公交的解决方案,对于自动驾驶还是配合友商提供解决方案。
最后我想做一个总结,在当前新基建情况下,在碳排放要求下,我们会走出跟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基于蜂窝车联网的车,加上智慧的路。未来我们会带来汽车工业的变革,并培育出智慧路网促进服务提供商,新的业态有新的商业模式,未来我们在变革过程当中还需要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等推动车联网规模商用,推动车路协同发展模式。
车联网+自动驾驶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动力近日,第五届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在上海举行,汽车行业前沿技术成为本次展会的新亮点。车联网+自动驾驶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动力,随着5G技术越趋成熟,将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稳定性及推动其商业化普及,车联网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产业链上的相关厂商如盛路通信、中科创达等将受益。5G技术对汽车工业的革命性变革今年,亚洲消费电子展的汽车技术展区面积扩大了一倍,不少概念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品在此亮相,例如奥迪提供的沉浸式VR体验、长城汽车的车载健康监控系统、Honda的全新数字交互场景/步行辅助、安吉星的家电互联等,这些主要集中在汽车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未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对出行体验的变革将是革命性的。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2019年被视为“5G元年”。5G时代的到来,将把数据传输速度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5G的特点是低延时、高速率、大容量和高可靠,从而大幅提高车辆对环境的感知、决策以及执行能力。比如实现高速行驶的两辆车进行相互位置、速度、方向和行驶意图的交互;对于交通信号灯、行人走动的变化及障碍物,进行准确判断和精准定位;通过远端服务中心,车辆可以实现实时上传图像,解决复杂行驶环境以及开展其他生活服务。车联网将是5G网络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且5G网络的技术优势将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规模化商用的重要支撑。5G通信技术在车联网场景的应用将使车联网拥有更加灵活的体系结构和新型的系统元素(如5G车载OBU、5G基站、5G移动终端、5G云服务器等),推动着车联网的发展改变人类的交通和通信方式,促使车辆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发展。5G与汽车的灵活结合,将对汽车产品本身以及汽车行业的内涵服务,如娱乐、加油、停车等的重新定义。科技设备厂商布局抢占先机如今,车联网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与潮流,得益于政策和大行业的发展,车联网行业快速渗透,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Gartner统计数据,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将达70亿,高速领域占据物联网连接总数的10%,而车联网是目前高速场景中具有明确发展方向和市场的领域,将在高速领域发展初期占据大部分份额。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车联网是物联网高速领域内行业成熟度最高并且连接数量最多的领域,预计2020年中国车联网连接数量将达到6000万规模,市场规模则突破了2000亿元,并预测在2025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550亿元,市场渗透率将达到了77%,万亿市场规模指日可待。在用户规模方面,参照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增速水平,根据中国联通,201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保守测算有7%,预计到2020年车联网渗透率为24%左右,则2020年我国车联网数量将达到6960万辆。前瞻以每辆车5000元的硬件+软件车联网产品价格来估算,我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容量将达到3480亿元。2015-2025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渗透率统计情况预测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5-202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用户规模统计及渗透率统计情况预测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面对车联网产业巨大市场前景,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科技企业等,如盛路通信、中科创达等均加大了布局力度,意图占据先机。盛路通信是国内通信天线行业的中高端产品领域的领先者,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民用通信)天线和微波(通信天线)设备制造商之一,通信基站天线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2014年,盛路通信收购合正电子切入车载信息系统领域,而合正电子正以车载智能DA产品切入车联网市场,业务扩张迅猛。据了解,合正电子专注于汽车智能电子及车联网装备产品的研发、智造、销售与服务,在汽车智能网联电子装备领域,先后获得200多项自主技术专利,通过ISO/TS16949、国家3C、CE、FCC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起完善的国际标准品控体系,构建了四大产品链——包括手机车联网系统(360AI网联/DA智联导航/喵驾盒子/DSP)、智能驾驶舱系统(360全景/流媒体/记录仪等)、智能车身系统(电吸门/车身智控舒适系统/手机远控系统)、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为整车厂、4S集团以及汽车售后市场客户提供完善的网联智能化电子装备解决服务方案。合正电子区别于同行的是不只向车主提供一个功能单一的屏,而是为车主提供全套“人•车•生活”的系统解决方案。以网络为载体,智能DA通过与智能手机的无缝连接,将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全部投射到车载终端,实现流畅的双向控制,真正体现“智能互联、人机交互”的车载移动互联网特点。目前,合正电子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客户囊括了上汽、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启辰、广汽本田、众泰汽车、观致汽车、四川野马、北汽瑞丽、一汽轿车等。未来,合正电子将逐步打造车载智能周边生态链,在物联网与5G时代背景下,将进一步助力公司业绩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上市公司未来市值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中科创达则是智能 *** 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主营业务分为智能系统软件、智能物联网硬件及智能网联汽车。中科创达基于多年的移动 *** 作系统和平台技术积累,以智能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为基础、并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智能仪表盘、汽车总线、车载通信系统相融合,为下一代智能联网汽车的智能驾驶舱提供系统方案。2018年,中科创达实现营业收入1465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智能汽车业务继续高速发展,实现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84%。方正证券研报分析显示,从车联网的整体规模来看,国内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市场增速,并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市场。随着国家政策推进、相关技术成熟以及用户接受度加强,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概念不断落地,未来智能汽车领域景气度有望持续旺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