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覆盖率排名

世界森林覆盖率排名,第1张

津云新闻讯: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记者从蓟州区林业部门获悉,截至2021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3011%,位列天津市第一。到2025年,蓟州区将完成“林长制”任务指标,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02%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98万立方米以上。

蓟州区是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截至2021年10月底,该区建成了区、乡镇(街道)和涉林单位、村(社区)和基层中心站所三级林长体系,全区35个林长制责任单位全部制定印发本级林长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林长名单,编制完成《蓟州区全面建立林长制实施方案》等。

以林长制为框架,蓟州区设立区、乡镇(街道)和古树名木所在区直单位、村(社区)和区直站所三级树长,对全区3831株古树名木开展隐患排查,对113株一级古树和名木设立树长公示牌,切实保护好蓟州区古树名木安全。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蓟州区围绕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市场交易等环节对全区市场开展集中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违规售卖野生动物行为,组建专业队伍在候鸟栖息区域持续开展监测、巡护、救助,确保候鸟安全过境。2021年,共救护野生动物77只,其中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只、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22只。

在森林资源生态修复方面,蓟州区以国家生态储备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推动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2021年,完成封山育林8万亩,任务完成率100%。截至2021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3011%,位列天津市第一。

据了解,蓟州区在州河、下营环秀湖两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恢复滨岸植被带2831公顷,建成生物多样性和水质监测点22处,生态自然驳岸264公顷,拆除20年前历史遗留违建15处,增加湿地面积3685万平方米实现了封闭管理。植树节期间,全区参与义务植树52万人次,植树200余万株,全区义务植树尽责率95%。

在强化森林资源灾害防控方面,蓟州区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地方政府责任制,组建380人专业、半专业扑救队伍,定期开展防灭火专业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在防火关键期,明确禁火区域、禁火时限和“十严禁”内容,严防严控高火险区域一切擅自进山入林和野外用火行为,300名巡护员开展地面巡护,使用视频监控、林火卫星等先进设备实时监测北部山区火情,租赁直升机开展巡护及扑救,确保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利用两台一报、村村通广播、宣传车、悬挂横幅以及开设森林防火直播节目等途径,2019年以来,蓟州区已实现两个年度零火灾。

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构建全覆盖监测网络,监测覆盖面积90多万亩,测报准确率95%以上;成立专职队伍集中开展产地检疫,年检面积3万余亩,种苗产地检疫率100%;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松材线虫、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特别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上,自2018年发现第一棵枯死松树到拔除疫区仅用两年,受到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的高度认可;2021年3月,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撤销蓟州区松材线虫病疫区。

在深化森林领域改革方面,2020年,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同时,蓟州区先后引进大果榛子、油蟠桃、软枣猕猴桃、阳丰甜柿等优新品种,引进推广板栗抓大放小修剪、蓝莓熊蜂授粉等新技术,黄花山核桃、红香酥梨、蓝莓通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在塘承高速和津蓟铁路两侧发展油用牡丹2万亩,嫁接观赏牡丹150万株,杨津庄镇、上仓镇建成2000亩鲜切花基地,栽植芍药鲜切花198万株,年销售额预计可达到5000余万元。2021年12月,该项目被国家林草局批准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下一步,蓟州区将保好森林资源“存量”,不断完善“林长制”体系,强化森林、园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古树名木保护,加强公益林、天然林管护,依法严厉打击“毁绿损绿”违法行为,压实森林防灭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推动完善京津冀联防联控机制,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重点在北部山区实施封山育林和现有林改造提升工程,通过“引乔入灌”等举措,增加彩叶树种,扩大森林蓄积量、增加碳汇量、提升森林景观,提高林业发展“质量”,深度开发油用牡丹、切花芍药、药材等林下经济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助力乡村振兴。(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责任编辑:徐荣光_0999

","force_purephv":"0","gnid":"900701f03d6af9b6b","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69","title":"","url":">性信息素(sexpheromone)是指由昆虫某一性别个体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它能够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间性的联系及种的有序繁衍。性诱剂是生物体两性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昆虫体内分泌的,而后者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性引诱活性、但不一定是昆虫体内含有的化学物质。
不同昆虫性外激素的释放与性别有关,大多数昆虫只有雌性具有性外激素,有的两性皆可分泌,性外激素腺的位置,各类昆虫也有不同。雌蛾往往位于腹末数节,接受性激素的感受器,大都位于触角上。
一般昆虫在性成熟时期就可分泌性激素。
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使用信息素防治害虫具有经济有效、不污染环境、保护天敌、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对害虫不产生抗性的特点,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能满足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符合有害生物综合管理要求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国外对其在害虫监测与防治应用非常广泛。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干扰交配及与其他农药的结合使用等。
昆虫信息素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研究以来,其中不少森林昆虫信息素已成功地应用到种群监测及直接防治上,如国外的北欧云杉八齿小蠹、舞毒蛾及我国的白杨透翅蛾等,尤其是应用信息素监测森林害虫的发生量、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等,其方法具备简便实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而优于传统的监测手段。目前,我国已在美国白蛾、华北落叶松鞘蛾等成虫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的监测上,进行了成功的应用。
(1)昆虫信息素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
利用信息素测报,一般通常将含有信息素粗提物或人工合成信息素并能以恒定速率释放的诱芯装在水盆或内壁涂以黏胶的纸质诱捕器中,根据害虫的分布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林地,设置数个诱捕器,每天记录诱虫数,准确地测知害虫发生的时间、地点、为害范围和消长情况,就能及时为防治害虫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按虫情轻重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这种测报方法 *** 作简便、灵敏度高、费用低,因而很受欢迎。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用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枣粘虫、小菜蛾、槐小卷蛾等多种性诱剂监测虫情指导防治,收到了良好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素应用于害虫预测预报主要分为害虫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林木受害水平预测和害虫分布区域的预测等。
(2)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昆虫性信息素应用于直接防治,主要有大量诱捕法和交配干扰法以及与其他农药联合使用等三个方面。
大量诱捕法
顾名思义,是用性信息素直接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简称诱捕法或诱杀法。在林间大量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大量诱杀雄虫,导致雌雄比例严重失调,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降低雌虫的受精率,降低下代的孵化率,从而大幅度降低子代种群密度。大量研究表明,雌雄(尤其是雄虫)均是单次交配且虫口密度较低的害虫,是大量诱捕法的最佳防治对象。而虫口密度过高或雌雄可多次交配的害虫则难以达到快速降低害虫虫口密度的目的。
交配干扰法
俗称“迷向法”,交配干扰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充满信息素的环境中,雄虫丧失对雌虫的定向能力,或者由于雄虫的触角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性信息素而处于麻痹状态(被抑制),失去对雌虫散发的性信息素的反应能力,雌虫得不到交配进而导致雌雄交配几率的降低,这种交配几率的降低导致产卵率和下一代孵化率降低,从而使下一代种群密度降低。该法对非迁飞性而寄主范围较狭窄而且虫口密度不是很高的昆虫有效。用于交配干扰的性信息素可以是目标昆虫性信息素、目标昆虫性信息素类似物、目标昆虫性信息素抑制剂。该方法一般是在林地里普遍设置性信息素散发器或用喷雾装置直接将性信息素物质喷施到需保护的林地,使一定区域内空气中到处都有性信息素的气味,这样雄虫无法定向找到雌虫进行交配,后代种群数量就会大大降低。
性信息素与其他生物农药联用技术
是将信息素与化学不育剂、病毒、细菌等配合使用,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引诱雄蛾,使被引诱雄蛾沾染病毒、原生动物、细菌或化学不育剂后仍返回林间,与其他正常雌虫交尾,导致整个种群产生流行病死亡或子代不育,进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如大袋蛾信息素加病毒诱芯防治大袋蛾技术。此外,也有用昆虫的性引诱剂与农药结合防治害虫的成功例子,该法是将诱捕器与农药触杀剂连用,将害虫引诱后直接杀死。
(3)应用技术
信息素的应用技术研究包括诱芯材料的选择、诱捕器的选择、诱剂释放速率的控制等。我国在虫情测报和诱杀防治中常用的有天然橡胶帽诱芯、聚乙烯塑料管诱芯、硅橡胶诱芯等,迷向法防治的有开口纤维防治剂型、塑料膜片、夹层塑囊剂型和微胶囊剂型。诱捕器有水盆式、圆筒形、飞机形、船形、三角形、诱盖漏斗形等多种诱捕器,往往根据不同的昆虫接近信息素源时的近距离飞翔行为来选择合适的诱捕器种类。
(4)诱捕器的林间设置
林间放置的数量、位置和高度对能否诱到昆虫以及诱到的数量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①诱捕器放置的数量:诱捕器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应考虑到各方面的经济因素,一般要根据诱捕器的有效诱捕半径来确定诱捕器的数量。有效半径的测定常采用在不同距离释放定量的标记雄蛾,根据标记雄蛾的回收率来估算。一般在实际 *** 作中常采用在林间迎风线形设置3个诱捕器,当第一、三个诱捕器诱到的数量较多,而第二个稍低时的诱捕器间的距离即可作为有效诱捕半径,参考这个距离可确定诱捕器的数量,这样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诱捕器的效用而又能覆盖整个林地。②位置:对某一林地而言,在上风处设置的诱捕器要比林地中央的诱捕数量多。通常,诱捕器的位置主要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种植地的环境来决定。如带状林地可在上风口的林内外设置;成片林地如果园,应在树上和林间空地上设置。③高度:诱捕器的高度要根据所要诱捕的对象飞行和交配习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状态而定。如一种榛小卷叶蛾(Melissopus latiferrean)的诱捕器悬挂于离地4~48米处诱到的蛾数量最多;果树、林木一般在2/3树高处。

所谓微生态主要是用于动物肠道而言,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于植物和水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些微生物主要指的是益生菌,传统的说法主要是以乳酸菌类为代表的肠道菌群,当然也包括比如酵母菌,比如还有用于饲料之类的枯草芽孢杆菌等,但是实际上用于不同的生物,这个益生菌的指代菌也有变化,同一株菌对于不同的生物有特异性,自身有益它身可能致病,很多益生菌也是条件致病菌。
测定优劣最好的是用于不同动物做生理实验,比如肠道绒毛膜生长观察与定植实验。还有微生物学里的科赫原则实验设计。你问比较笼统,比如用于蛋鸡,可以从产蛋量和蛋壳钙质分析,用于产肉经济动物可以从肉料比分析,禽畜类的料粪、粪便粘稠度、益生菌蛋白酶植酸酶纤维素酶的产酶能力等,用于水产除了肉料比还可以水质净化能力为其中指标,指标也就有了特异性,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科学,群防群治,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第四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组织本辖区内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进行森林病虫害情况调查和防治工作。
国有林业管理机构负责其经营管理范围内的森林病虫害情况调查和防治工作。第五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组织、指导、监督本辖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三)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发布森林病虫害信息,制定应急除治预案;
(四)组织森林植物疫情普查,负责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
(五)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技术的研究、培训和交流,引进、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适用技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六)查处违反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法律法规的行为。第六条 农业、工商、交通、铁路、邮政、民航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第二章 预防第七条 林木种苗繁育单位,应当建立无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苗圃和种子繁育基地,培育优良林木种苗。
植树造林所用种苗应当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或者植物检疫证。
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森林的抚育管理,经审批及时清除病虫木和受害严重的过火木,并向所在地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报告森林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第八条 森林病虫害预防的重点是:
(一)针叶林为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落叶松枯梢病、松疱锈病、湿地松粉蚧等;
(二)农田防护林及路、宅、渠、村周边的树木为美国白蛾、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青杨天牛、春尺蠖、杨树腐烂病等;
(三)经济林为苹小吉丁虫、苹果蠹蛾、食心虫、红蜘蛛、果树腐烂病等;
(四)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区为中华鼢鼠、达乌里鼠兔等。第九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应当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乡镇林业工作站、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开展病虫害情况调查,并及时报告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和上一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第十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应当建立主要森林病虫害预报发布制度。
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每年至少发布一期中、长期预报;市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每年至少发布两期中、短期预报;县(市、区)及国有林业管理机构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适时发布预报。第十一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建立的测报点,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专职测报员,划定测报责任区,实施动态监测,建立测报预报档案。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林业管理机构应当针对突发性、危险性森林病虫害制定应急除治预案,内容包括组织领导、除治措施、技术手段、资金保障、物资储备等。第十三条 工程造林应当制定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的制度。第三章 除治第十四条 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的统一要求,及时做好经营范围内发生的森林病虫害除治工作。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应当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除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及时除治的,应当下达限期除治通知书,责令除治;在规定期限内没有除治的,由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组织代为除治,费用由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承担。第十五条 对新发生、新发现的森林病虫害,所在地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调查核实并报告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省林业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立即封锁,及时扑灭。第十六条 对突发性、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核实并报告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省林业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成立临时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除治预案,切断病源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3513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