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推动信息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并将其作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出台相关的战略和政策。2010年,我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提出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究和应用示范。
一、物联网是传感网、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集成及其广泛与深度应用。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是新理念引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集成创新。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是传感网、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集成,及其广泛和深度应用。其功能是,各类实物信息被不同的传感器感知、采集、形成数字信号,通过各类网络快速传输到信息处理层,加工处理的信息形成信号或知识,一方面为管理服务提供信息依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传输层反馈至传感设备,实现对实物的 *** 作。物联网既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又是自动控制技术在巨型复杂系统中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过去,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两层皮”,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两层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信、互联网、数字内容等领域独立发展。物联网集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相结合,把信息化融入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在更多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更多行业、更大范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如智能交通是在车辆大幅度增加后,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不能满足交通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是在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和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而发展起来的。物联网产业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有机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扩大一批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目前,物联网大都在传统产业应用,如交通、物流、电网、石油天然气、食品等行业,极大提升了这些传统产业的效率,改进了发展方式。同时,物联网的应用带动了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包括芯片、传感器、集成模块及设备、中间件制造业,以及应用系统设计与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其市场规模。
二、物联网功能多、应用面宽,产业链中服务业比例高,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物联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看,物联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大有作为。一方面,物联网功能多、应用面宽,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运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的集成创新。发展物联网的动力是满足市场需求,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和便捷生活。物联网不仅应用于诸多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而且在日常生活等领域拥有巨大潜在市场。一是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如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医疗、教育等领域。二是企业为主的行业应用市场。如电信、电力、物流、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三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消费市场。如购物、家用电器、休闲娱乐等消费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服务的领域正在扩展。另一方面,物联网产业链长,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纵向看,物联网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网络设施、终端设备、传感器、芯片、集成模块、中间件制造等相关制造业;中游是互联网及其运营服务;下游是物联网的用户和服务商,包括应用系统设计和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和系统运维等高技术服务业。物联网涉及众多应用领域,是一个跨多学科多部门的细分市场。每个物联网应用领域又构成各自的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中服务业比例较高。物联网产业的中、下游大都是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物联网不仅将带动相关制造业发展,而且将极大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服务业新业态。同时,由于物联网是根据应用系统特点设计的网络,解决的问题不同,应用方案也就不同。因此,发展物联网不能简单地引进技术,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经验,必须有本国的技术支撑。物联网应用具有本地化优势和主动权,主要体现在应用设计自主权和采购主导权方面。
三、物联网应用一般在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优先布局,逐步向生活消费领域拓展。
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部分领域处于重大技术突破的孕育期和产业发展初期,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美、欧、日、韩和我国。从世界范围看,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需求导向,整体规划,目标明确。近些年来,欧美日韩等纷纷出台发展物联网的战略计划。一是在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优先布局,逐步向生活消费领域拓展。目前,各国政府主要在医疗、电子政务、电网、教育、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推行物联网计划。如,近年来,美国政府以刺激经济为目标,重点支持宽带网、智能电网、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用等。欧盟从发展绿色经济的角度出发,优先发展智能汽车和智能建筑,2009年发布的《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又提出了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日本从营造“使国民安心和有活力的社会环境”出发,以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政府治理等公共领域的信息服务为重点。韩国则从寻求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产业出发,在食品和药品管理、交通和物流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测、工业自动化等方面进行应用示范;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又提出发展智能通信、家庭应用和娱乐等,推动物联网在消费领域应用。二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物联网应用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问题。三是市场需求驱动,企业自发创新发展。大部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水到渠成,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市场需要。如物流行业最初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出于对食品安全监控的需要;发展云计算是一些掌控信息资源的企业,为了利用剩余的计算资源,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
第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提高社会整体效益。有些大规模应用的物联网投资巨大,只有当其整体效益超过提供者和用户负担的成本时,投资才有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物联网产业研究,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持续拓展技术与市场合作领域。
第三,应用导向,技术和标准先行。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尚不成熟,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中。研制与物联网有关的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指导产业发展,而且对各国掌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达国家在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一方面根据应用需求进行技术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在制订标准上狠下功夫。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
重庆教育资源优化:一个月内3所重点高校签约落户
重庆引进知名院校行动又取得新进展。近日,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两大重点高校先后与重庆签署合作协议,多个创新平台宣布落地重庆。如果再加上本月初落地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在一个月内已经收获了3所重点高校项目。
这些项目有何亮点?为何重庆如此重视对知名院校的引进,目前在创新发展方面又有哪些布局呢?
1 亮点
据公开报道,4月7日,清华大学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合作协议。由清华大学从技术层面提供支持的西南智能微系统研究院将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
据介绍,西南智能微系统研究院主要针对汽车传感器与微系统、公共安全传感器与微系统两大研究方向,围绕新一代智能芯片、MEMS微系统、高端传感器以及综合应用等方向从事基础及应用科学研究。
该研究院将加强与清华大学相关研究机构及其他科研团队的紧密合作,积极引进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在智能微系统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团队。同时搭建核心运营团队,成立成果转化中心,孵化及引进一批优质创新企业集聚两江新区。
一个月内3所重点高校项目落地!重庆冲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从市场层面来看,汽车产业是两江新区的支柱产业,目前两江新区已集聚了长安、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9家整车企业,并有2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产能规模近5000亿元,建立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这为MEMS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同时,作为重庆创新发展的高地,近年来两江新区坚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动汽车、电子、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航空航天、物联网、新型显示等智能产业正蓬勃兴起,核心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两江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因此,西南智能微系统研究院的落户有效补充了两江新区的创新资源,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为两江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如果说西南智能微系统研究院更多侧重于清华大学在技术、团队方面的潜在支持,那么北京理工大学在重庆的布局则是“院地合作”深度对接的全面落地。
4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分别与两江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签署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合作协议,标志着两个重大创新平台正式落地重庆。
一个月内3所重点高校项目落地!重庆冲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协议,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项目选址两江协同创新区,按照“院士领衔、团队落地、属地发展”方式规划建设,将围绕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材料等方向,创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模式和体制机制,建设北京理工大学创新研究院、重庆研究生院、创新科技园和国际交流中心。创新中心分两期实施,每期3年,一期建设力争聚集科研人才400人,建立院士工作站5个,推进建设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省部级以上平台5个,孵化项目50个。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由北京理工大学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联合打造,将发挥北京理工大学在微电子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西永园区的产业资源和政策优势,在硅光工艺及光电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高性能核心电子元器件、硅基高速片上系统及应用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和成果转化工作。微电子中心力争通过3年建设,形成100人的研究团队,建设10个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累计培养研究生200人以上,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不难看出,上述项目都是围绕补齐重庆的创新短板,发挥重庆的产业基础优势而布局,同时也契合重庆在大数据智能化战略推动下的产业发展方向。未来将支持帮助重庆引进培育更多高端人才和一批优质科研成果及产业化资源,助推重庆产业转型升级。
2 布局
事实上,这几个科创平台的落地是重庆近年来加快布局创新发展的缩影。
自2017年11月以来,重庆持续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主体,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2017年11月22日,重庆市科委发布《重庆市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到2020年,重庆将力争引进国内外100所以上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以多种模式落户重庆,最高支持额度达5000万元。自《方案》出炉后,重庆加快引进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步伐,取得了成效显著。
一个月内3所重点高校项目落地!重庆冲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效果图
以两江协同创新区为例,作为两江新区重点打造的创新平台之一,截至目前,已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计算所、新加坡国立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院所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
依托国内外顶尖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打造内陆地区科技创新示范高地、新兴产业孵化高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地以及一流创新资源聚集高地,将为重庆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从全市来看,去年有24家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来渝设立分院分所,包括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也先后落地重庆。
一个月内3所重点高校项目落地!重庆冲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进入2019,重庆推动创新发展热度不减,喜报频传。2月底,阿里云创新中心(重庆)投用;3月底,两江协同创新区方案出炉;紧接着,创业黑马独角兽加速基地宣布落户两江新区;4月中旬,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项目挂牌投用。
按计划,今年重庆还将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两三个,引导更多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在渝布局。同时,力争与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一批创新平台。
就在前不久,3月21日,科技部与重庆市政府在渝举行2019年部市工作会商会议,并签订新一轮部市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根据《议定书》,未来5年,科技部与重庆市将以支持重庆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共同推动重庆创新驱动发展。
其中包括,科技部将支持重庆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围绕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指导重庆与新加坡共建创新中心,助推重庆融入国际创新网络。有了科技部的“重量级”支持,这将为重庆建成西部创新中心提供了更充足的动力和底气。
一个月内3所重点高校项目落地!重庆冲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在渝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重庆市政府网近日发布了《市教委市科技局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
《措施》规定,如果职务科技成果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可以将所有权让渡给科研人员,由科研人员自主实施转化,高校院所可以从转化金额中收取不超过30%的资源使用费,用于补给物资条件支持、人力资源支出和科研后续再投入。《措施》还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以技术许可的方式进行成果转化。
这无疑将极大的激发在渝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热情。未来随着越多越多高校、科研机构的落地,重庆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将获得更多的有力支撑。
3 原因
为何重庆如此重视创新发展?
此前,我们在《众多知名高校云集,重庆两江新区发力国家科技中心?》一文中也分析了重庆在引进高校科研机构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背景原因。
众所周知,近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显,但科技创新仍有短板。特别是高端平台较少,如国家级大院大所、重点高校较少,使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较为困难,成为制约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之一。
一个月内3所重点高校项目落地!重庆冲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从数据上看,尽管近五年,重庆的研发经费投入从2014年的20185亿元上升至2018年预计的397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4年的142%上升到2018年预计的195%,已经取得很大成效。
但与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重庆的研发投入仍然不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与发达地区差距更大。
因此,加快引进创新主体,推动建设更多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就很有必要。
除了上述引进知名高校院所的行动外,我们注意到,去年11月出台的《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提出,重庆将依托大学城规划建设科学城,并以科学城为智核,以发展智能产业为主导,联动九龙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形成西部“智能谷”,联动两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重庆创新版图,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
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上也透露,2019年重庆还将通过压缩市区两级财政一般性支出,新增10亿元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此举的目的是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今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
随着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行动措施的出台落地,这将帮助重庆更好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加快推动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个月内3所重点高校项目落地!重庆冲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不过,也有媒体报道指出,尽管重庆在科技创新上没少花心思,政策鼓励、兴建科创平台、为科技创新公司减税等等,功夫花了,但似乎仍欠点火候。
据猎聘网信息显示,一个大数据工程师的月薪轻松过万,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数据分析师,薪酬在40万~120万元之间,而更顶尖的大数据技术人才则是年薪轻松超百万。而重庆的普遍薪酬还不具竞争力。
在人才供给方面,驻留重庆本地的人才最多,以专科、博士学历人才本地就业意愿最高,本科及硕士学历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导致重庆本地中高端人才供给出现不足。
此外,在行业分布上,据猎聘网近期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重庆市中高端人才报告》,一季度重庆中高端人才主要分布在房地产、汽车机械制造、金融、互联网行业。相比之下,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中高端人才供给不足。
同样,杭州、深圳、北京等城市都有多个独角兽企业,而重庆与北上广深比起来,行业氛围显然还不够浓烈。而投资机构也往往扎堆北京、上海等地。科技创新企业很难获得投资机构的目光。
一个月内3所重点高校项目落地!重庆冲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对此,一方面重庆既要加快“筑巢引凤”,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进更多创新主体,培育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另一方面,也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筑创新人才队伍。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政策,加快引育一流科学家、科学领军人才、产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让创新人才立住脚、留住心、扎下根!
(来源:重庆马路社)
关键词:物联网 射频识别 M2M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023-01所谓物联网,就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能够识别的网络。EPC global的Auto-ID中心的提出的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窗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与管理。从本质上来说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的一种延伸,涵盖信息主要包含了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设备之间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中主要包括了两种概念: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1 物联网涉及关键技术
11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 作快捷方便。在物联网中重要起“使能”(Enable)作用。
射频识别技术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产品:RFID读写器、RFID标签等已经广泛应用了,典型应用范围:门禁控制、航空包裹识别、文档追踪管理、包裹追踪识别、畜牧业、产品防伪、票证管理、汽车晶片防盗器、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等。
12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在我们生活中声控灯、自动门、遥控器等都是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换代,而且还可能建立新型工业,从而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13M2M
M2M是机器对机器(machine-to-machine)通信的简称。是多种不同类型的通信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机器之间通信、机器控制通信、人机交互通信以及移动互联通信等。M2M让机器、设备、应用处理过程与后台信息系统共享信息,并与 *** 作者共享信息;它提供了设备实时的在系统之间、远程设备之间或和个人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实现数据传输。
14其他技术
物联网还包含了其他如纳米技术、智能潜入技术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技术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2 物联网应用领域
21城市管理
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公路、桥梁的“健康状况”,还可以避免过载的车辆经过桥梁。在交通控制方面,可以通过检测设备,在道路拥堵或特殊情况时,系统自动调配红绿灯,并可以向车主预告拥堵路段、推荐行驶最佳路线。
22公共安全
通过物联网与摄录技术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实现人脸自动识别技术、车牌自动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可以有效增加公安机关的办案效率,增强社会安全保障。
23家电行业
将家庭所有家电家具实现物联网连接,可以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家庭。典型的例子是海尔曾经通过物联网网桥(WSNBridge),实现了用户通过手机、互联网、固话与家中灯光、窗帘、报警器、电视、空调、热水器等电器设备的沟通,将物联概念与用户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了一种像水、电、气一样的用户居家生活的基础应用服务;海尔的全球首款“物联网冰箱”具有网络可视电话功能、浏览资讯、播放视频等多项生活与娱乐功能,让原本属于生活电器的冰箱成为一个娱乐中心。
24医护行业
医护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主要在人体的监护和生理参数的测量等方面,利用传感器可以对人体的各种状况进行监控,将数据传送到各种通信终端上。在美国曾经实现了在鞋垫上设置传感器对有特殊病情老人通过物联网进行监控,最终获得有效数据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25物流行业
物流行业是使用物联网技术比较早的行业,由RFID等技术和移动手持设备组成物联网后,基于感知的货物数据便可在全球范围内监控货物的流通状态,可以提供全面的货物信息以及物流跟踪信息,能够实时的获得货物以及航运信息,降低物流风险并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
3 物联网技术存在问题
31物联网跟风较多,应用较小
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现阶段的物联网同样现处于跟风这一种现象,很多的企业盲目的炒作物联网,而没有形成具体的应用。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
32物联网标准难以统一
互联网能够快速发展很大原因取决于互联网标准的成功,现阶段的物联网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很难形成产业的规模的应用,对于推动物联网的普及起到很大的阻碍。因此,标准的建立至关重要。
33大规模应用普及需要较长时间
没有标准,整个行业的发展就要受到制约,同样,对于物联网的普及也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时间的成本,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讲还是有非常大的影响。
34物联网大企业部署较快
从现状来看,提到物联网都是比较高端的人群或者是企业,对于物联网的部署,只有具有一定的实力的企业能做或者承接物联网项目,如中电信、中移动等,对于小企业来讲,物联网的应用还没有具体的涉及到,以至于出现可望可及的现象。
35技术环境不成熟
虽然互联网的发展为物联网迈进了重要的一步,物联网不仅仅需要互联网的支撑,还需要许多如通信、企业应用软硬件的支撑,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网络的融合,从技术的角度来讲,需要涉及到大量跨行业、跨企业的协条,导致了物联网在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方面的缺
36全社会对物联网的内涵尚未取得共识
虽然物联网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但目前物联网的概念和技术架构缺乏统一的清晰描述,全社会对物联网的内涵尚未取得共识。物联网从广义上认为是深度信息化,狭义上认为是此深度信息化的承载网络,这其中的“深度还需要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不断发展完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