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浩项计算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浩项计算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第1张

上海浩项计算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2003-06-30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青浦区练塘镇蒸富路100号9号楼105丁。

上海浩项计算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18751885110H,企业法人项玉玲,目前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上海浩项计算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及维护,合同能源管理,投资管理,物联网技术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销售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电子产品、五金、建筑材料、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商务信息咨询。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上海浩项计算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龙平台(大连)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电话86803688,公司邮箱65695923@qq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4条,其中有电话号码1条。

公司介绍:
龙平台(大连)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2018-11-12在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西村街17号3楼303室。

龙平台(大连)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鲁骏,注册资本2,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龙平台(大连)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青浦镇城中西路111号。

上海青浦房地产交易中心地址设在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上海市青浦区青浦镇城中西路号,联系人是周宏伟,主要经营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集交易信息服务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房产交易中心主要是明确房产的交易方式,交易份额等,来维系其的合法性的中介性质场所。房产交易中心主要负责:政府进行土地出让、一手房(新房)产权的下发、二手房产权的过户和缴税、一些房产的拍卖等。

扩展资料:

上海青浦是上海青浦区的简称,位于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毗邻,南与松江区、金山区及浙江嘉善县接壤,西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昆山市相连,北与嘉定区相接。

以青浦城区为中心,东部河江交错,西部湖荡群集,内河航运具有天然优势,可通行50~300吨货船,是江浙沪的重要水上通道。青浦水系丰富,农业较发达。区内白鹤镇是西气东输管道的终点。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福泉山遗址、崧泽古文化遗址、旧青浦、陈云故居、蟠龙古镇和江南水乡古镇朱家角镇等。

青浦历史悠久。7000年前已经成陆,6000年前已有先民居住,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崧泽文化"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的原始社会文化,由此断定青浦地区是上海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聚居地。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制青浦县。199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青浦县建制,建立青浦区,以原青浦县的行政区域为青浦区的行政区域。2000年1月12日,青浦区人民政府机构正式挂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地图-上海市青浦区青浦镇城中西路111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青浦

简介:
上海迪逻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地处中国上海市徐汇区,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接触式、非接触式智能卡、电子标签、RFID读卡设备等“物联网“核心产品的运营商。
河南迪逻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代码:208357,以下简称迪逻特)隶属于上海迪逻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迪逻特以产品为主导,积极开拓RFID相关行业应用。自主研发了好芯意婚宴签到系统、智能迎宾系统、鼎管用游泳健身管理系统、可视卡会员管理系统、微信营销服务平台等等,这些以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细分行业的运用,并为特别行业带来了不同的理念。
迪逻特成立以来先后在郑州、太原、西安、银川、成都、沈阳、内蒙古等城市设立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已累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数亿枚智能卡以及数十万台的读写设备,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教育、电力、煤矿、等各个应用领域。公司在国家诸多重点项目如:城市一卡通、高速公路卡、社会保险卡、医疗保险卡、新农村合作医疗卡、校讯通、生产流水线管理等领域有着成功的应用案例,为推广RFID产品在金卡工程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迪逻特遵循“服务为应用增值,应用为用户添彩”的服务理念,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与同行及各界朋友通力合作,并为推进我国金卡工程和物联网的进程而努力奋斗!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资源不再是资源,只有能运用的资源才是资源。迪逻特在新的一年里,更愿意以现有平台为基础,为现有的的渠道资源提供更多的资源。
互联网时代本身就是互通互联相互跨界的时代,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不在于您能做什么,而在于你能在特定的时间做到什么。龙杰、川大、可视卡、正宏盛、软盟等等,迪逻特的优势在于借助优质的资源为您所用,更结合自身研发优势,快速解决您的RFID方面的综合研发与生产需求。
追求是努力的证明,发展是未来的保证。迪逻特今迎正式挂牌(企业代码:208357),我们用实力证明我们的发展能力,更是向未来挑战。最终努力上市接受大家投资参与,也是迪逻特作为RFID合作伙伴的初衷,取之于大家,用之于大家。
法定代表人:李治现
成立日期:2011-04-11
注册资本:12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上海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18572691644N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批发和零售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人员规模:100-500人
企业地址:青浦区金泽镇练西公路2850号1幢1层B区196室
经营范围:智能、电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及维护,计算机系统集成,销售计算机及配件、电子产品、办公设备、自动化设备、工艺礼品、日用百货、橡塑制品、电器设备。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作者:郑琼洁 刘 勇

近年来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规模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近7000亿元,形成了以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结构。其中,应用层的占比不断增加,涌现出一批有技术、有市场、上规模的物联网企业,全省物联网企业已超300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30余万人。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先发优势不断凸显、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展、骨干企业的龙头效应不断显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国际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江苏产业发展的高地和区域名片。

与此同时,有三大因素制约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一)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骨干企业创新带动力不强

近年来,江苏物联网企业数量迅速攀升,物联网技术研发能力也大幅提升,但从企业的盈利情况看,有近五成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或不盈利状态,这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的技术与市场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存在技术市场化和应用推广难的问题。从江苏物联网产业的总体来看,其产业总体规模和企业的规模较小,缺少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的上游骨干企业,尤其缺少“专尖特精”的物联网企业。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在传感器环节,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在系统集成环节,缺乏具有软硬件、网络、平台、应用流程耦合的一体化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大型服务商。同时龙头和骨干企业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许多物联网产品和技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链和产业链尚未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

江苏虽然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化产能较小、核心技术不强、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感知与智能处理产业与国外差距较大。核心芯片、基础性系统、基础性架构等关键领域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智能处理和云计算的基础架构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能实现硬件、物联网、网络、平台、应用和业务流程端到端大系统综合集成企业,智能和微型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RFID)、地理位置感知等感知技术,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低功耗传感网节点、人机/机器智能交互(M2M)终端、异构网络融合、网络管理等传输技术、基于MEMS 工艺、薄膜工艺技术形成的敏感芯片等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落后。物联网的整体研发能力不强,大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处在研发阶段,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的技术体制与产品接口大多未实现标准化,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创新人才不足

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在研发资金投入方面,与广东(深圳市、广州市)相比,江苏每年对物联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对物联网企业研发支撑不足,同时与广东企业(腾讯、华为、中兴等企业)相比,江苏物联网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整体较小。在创新人才支持方面,与广东相比,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人才引培力度较小,同时也存在着人才引培政策制度不完善和不够落地、对稀缺高端人才的招引和需求量最大的中端人才的引流不足、一流的人才梯队缺失等问题。

为此,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龙头效应,打造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一是打造一流物联网创新企业。大力支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试点创新,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物联网行业的龙头和骨干企业,突出龙头骨干引领作用,建设一流创新企业。通过“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完善企业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大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研发成果质量、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等指标的权重,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支出结构,联合高校院所加强“卡脖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提升攻关引领能力。二是建设物联网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鼓励重点领域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在物联网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杀手锏”技术。加快建设江苏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对接,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三是提升物联网产业链协同能力。壮大产业集群,带动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强化企业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围绕“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民企广泛参与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等牵头的项目,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强协同、弱耦合的创新生态。根据任务体量和条件要求,鼓励民企牵头申报。同时,通过完善 科技 创新政策,加强创新服务供给,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引导民企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小而美、小而精”的 科技 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与“国家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二)强化技术与市场协同,搭建 科技 创新协同攻关体系

攻破物联网关键技术,提升物联网产业核心能力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 社会 中介服务机构和个人等的创新行为主体,以及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协同实现。一是提升技术体系化能力,实施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战略布局。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在推进物联网技术跨界创新时,应从战略高度、以战略思维系统谋划 科技 创新布局,优化 科技 计划,形成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战略部署路径规划,形成多维度、多循环的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和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二是提高组织体系化能力,打通知识突破与商业实现的价值链接。对于物联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要 探索 大纵深、跨学科的研发模式,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包括产业大基金在内的各类创新投资渠道,实现集科学发现、技术跃升和产业化方向于一体的突破,实现知识突破与未来面向商用生态的有效衔接。聚焦全球竞争的源头技术供给,不仅是追逐“国际发表热点”,更需要形成核心技术突破后的持续改良机制,及时跨越技术商用的成熟度阈值。实现知识突破与商业实现的价值衔接,需要改革当前重大 科技 创新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三是鼓励重大攻关计划的创新单元之间的知识共享。鼓励物联网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协同互动。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借鉴重大公共创新平台的成功经验,制定权责分明的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机制,鼓励各类战略 科技 力量形成优势资源平台的吸引力和合作凝聚力,引领对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的持续攻关。

(三)加大要素投入,优化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统筹利用现有资金资源,加大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持。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 探索 建立国家物联网产业专项投资基金。鼓励运用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模式,引导 社会 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产融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推动政策性银行在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自身职能定位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股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信用保险、 科技 保险,研究合同质押、资质抵押的法律地位和可行性。二是完善人才引育体系,打造人才技术梯队。鼓励高校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培育物联网和信息技术人才力量和后备干部。支持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到企业任职或兼职,选聘优秀 科技 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实现人才双向流动。鼓励产业园区、企业、实训(实习)机构,以及江苏高校、职业(技工)院校,联合或独立开展江苏物联网集群产才融合示范基地评估,打造一批特色化示范性物联网学院、物联网实训(实习)基地。三是加大对外宣传,提升政策效度。通过举办展会、大赛等多种形式搭建企业技术交流平台为本地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力争更多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创新平台落户江苏,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导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推广重点项目、产品,帮助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彰显全链扶持和分类施策原则,不断提升新政策的覆盖面、含金量、精准度。

作者单位:南京市 社会 科学院、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江南大学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3-4期合刊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 社会 、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 社会 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网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3966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