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宏联汽车线束厂有多少人

扬州宏联汽车线束厂有多少人,第1张

民营企业 规模:100-499人 成立:5年(工商注册时间:2017-05-03) 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全称:扬州宏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扬州宏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总部坐落在上海汽车工业的中心地-嘉定工业园区。2014年在扬州宝应设立了现代化的工厂。上海宏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为全球汽车业的客户提供相关的线束产品。并同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设计,开发,生产,测试等业务的专业国际性公司。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管理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并且通过了美国UL公司TS16949/2009和ISO9001:2008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 公司产品亦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知名的产品中,包含大众汽车,通用汽车,日产汽车,马自达汽车,菲亚特汽车,日产汽车,斯巴鲁汽车,上海汽车,阿尔卡特-朗讯3G基站,GE安防,艾默生控制系统,Smith医疗,Diebold保险箱等等。 现因生产需要,特招聘以下岗位。欢迎朝气蓬勃的你们加入我公司! 地址:邗汇工业园牧羊路31号。" 展开 信息为全网搜索整合加工而来,可能并不精确,仅供参考。 首次收录于:百城招聘 信息有误认领后修改 公司足迹(了解公司最新动态) 管理 官网查找 百度搜索 工商查找 爱企查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知乎 抖音 B站 快手 商标注册 广告投放 百度资讯 扬州邗江工业牧羊路31号 荣誉资质认证相关企业 ISO9001认证 相关标签通过关键词文本匹配分析标注,可能具有相关性,仅供参考。 附近的公司 扬州和平玩具有限公司 扬州群发换热器有限公司 扬州联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扬州优可优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青岛泽宇通商贸有限公司 扬州新景世家木业有限公司 优可优爱 扬州湖岸椒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双塘分公司 扬州完美(中国)有限公司 查看更多 扬州宏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993人浏览过

如汽车美容、汽车整改等等,还是不少的,现在还出现了汽车产业大数据,就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汽车大数据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采集的“汽车产业链数据”、“人车交互行为数据” 以及“泛生活形态数据”,最终形成的汽车产业大数据生态圈。

规定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国产汽车品牌有:五菱、宝骏、红旗、长安、长城、奇瑞、吉利、荣威、比亚迪等。

国外汽车品牌有:丰田、大众、奥迪、奔驰、现代、起亚、标致、凯迪拉克等。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新车配套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增长。

同时,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在汽车维修和汽车改装等后市场中对零部件的需求也逐步扩大,对零部件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发展成就。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简介:覆盖范围广,产品种类多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部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在这个组合体中,有一个零件是主要的,它实现既定的动作(或:功能),其他的零件只起到连接、紧固、导向等辅助作用。

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因此汽车零部件各类细分产品均由这四个基本部分衍生而来。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等。

——产业链全景图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是指其相关的供应和需求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市场,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木材、玻璃、陶瓷、皮革等。

其中,原材料需求量较大的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玻璃。下游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厂商、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零部件配件商和汽车改装厂等。

上游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主要在成本方面,原材料(包括钢材、铝材、塑料、橡胶等)的价格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制造成本。下游对汽车零部件的影响主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快技术创新,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否则就会面临着供给需求脱节困境,造成结构失衡和产品积压。

——政策推动:政策规划频频落地,助推行业健康成长

由于每辆汽车需要的汽车零部件达到1万个左右,而这些零部件又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关的政策主要分布于汽车产业的相关国家政策当中。

从整体来看,国家正在促进我国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对新能源汽车保持着较大的扶持力度。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布,无疑对零部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积极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行业相关政策发展规划。

——市场规模现状:主营业务收入不断扩大

中国新车生产为我国新车零部件配套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下,汽车维修与改装对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壮大。

2019年,在汽车整体市场滑坡、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排放标准逐渐升高等因素影响下,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仍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1375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035%。初步估算,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在374万亿元左右。

注:1)同比增速数据由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变动,每年统计口径有所不同,同比数据均为当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数据进行同比。

2)2020数据为初步测算数据,仅供参考。

——进出口现状:进出口金额呈现下行

2014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稳步发展之下,我国汽车零配件的进出口得到良好发展。2017-2019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进出口金额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分别为3531亿美元、6655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28%、44%。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市场下,零部件企业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2020年1-11月,汽车零配件进口金额294亿美元,同比增长01%;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5071亿美元,同比下降76%。

从四大类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结构来看,汽车零部件、附件及车身在进出口市场占比均为第一,占比分别为8142%和6178%;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占比达2023%,进口金额占比仅为183%;发动机在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市场中占比均在10%以下。

注:内圈为进口产品结构,外圈为出口产品结构。

——市场研发现状:多方机构合作成为趋势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依然存在技术瓶颈,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节能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方面。

为了解决技术瓶颈,零部件企业在加强自身产品研发投入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如下图所示,有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研发汽车零部件,如上汽大众和日本瑞萨共同成立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有的整车企业与IT企业合作开发汽车零部件,如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开展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的研究;

有的零部件企业与IT企业合作,如伟世通与腾讯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数字化AI座舱解决方案;同时研究机构也积极参与合作,共同研究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未来“多方合作,共同研发”模式将成为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及投资兼并现状

——区域竞争格局:零部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整车厂起步发展的,基本都是围绕整车生产基地,呈现集群式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六大产业集群中,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全产业的80%左右。围绕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扩规模、调结构、提升附加值”为抓手,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初步显现,结构竞争优势大幅提升,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更加凸显。

——企业竞争格局: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

在2020年国际百强榜单中,排在前五位的企业是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加拿大麦格纳和德国采埃孚,有11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分别是潍柴集团、华域汽车、海纳川、均胜电子、宁德时代、中航汽车、广汽零部件、玉柴集团、中策橡胶、中信戴卡、法士特集团。

其中,潍柴集团零部件业务收入总额以216467亿位居国际百强榜单第8位,位居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首位。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的规模化能力在增强,入围2020年全球百强榜的中国企业由2019年的8家增加到了11家,排名均有所提升。

——投资兼并现状: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并购加快

——投融资市场繁荣。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14-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融资市场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市场于2015年达到峰值,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为88件和8005亿元。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规模为5364亿元,汽车零部件还有很大投资空间。

未来零部件企业投资将更加活跃,通过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零部件产业升级进而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实现汽车零部件从低端制造向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发展。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投资并购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成了21宗投资并购类的案例,其中传统汽车相关产品的投资并购案例有7宗,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品投资并购案例有14起。

从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并购案例来看,主要涉及核心零部件系统相关产品、轮胎、车身附件等方面。从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并购来看,主要涉及动力电池、无人驾驶、智能平台等方面。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发展趋势:汽车售后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

受到“重整车、轻零件”的政策倾向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期面临技术空心化危局。大量中小规模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线单一、技术含量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近年来,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攀升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波动下滑。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未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提高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在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发展带动下,国内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外资或合资品牌占比将有所下降;

同时我国目标在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去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集团,行业内的兼并将会增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随着汽车产销量触及天花板,汽车零部件在新车配套领域发展有限,巨大的售后市场将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长点之一。

——发展前景:行业向好趋势不变

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尽管在疫情影响下汽车消费市场转冷,但长期向好势头不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仍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来自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技术创新,我国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前瞻预测,至202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5万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胡杨)
一、价: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的车载连接器价值增量
11 汽车连接器成为最大细分领域
根据Bishop & Associates,2020年全球连接器市场销售规模6273亿元,2010~2020年CAGR为27%,预计2023年将超过900亿美元。2019年,汽车领域超越通信成为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237%。分领域来看,新能源汽车放量为汽车连接器增长提供持续动能。根据Bishop & Associates预测,2025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945亿美元(1415亿美元,2020年)。
12 电动化、智能化热潮引领车载连接器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使得汽车的动力系统、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系统、娱乐影音系统都发生了变革,车载连接器的使用量和要求同步提高。
目前适应新能源汽车的连接器分为2类:1)高压连接器,主要运用于车内高压电流回路,与动力电机、配电盒、逆变器和电驱动单元有关,也包括充电/换电系统;2)高速连接器,包括射频连接器和以太网连接器,主要用于辅助驾驶系统内传感器、摄像头的数据传输以及娱乐终端。传统低压线束连接器负责刹车系统,车门线束,变速和转向系统等其他车身控制领域。
传统汽车连接器以低压为主,单车价值量约1,000元,新能源车电动化、智能化带来了对高压连接器和射频连接器的需求,单车价值量将增加至3,000~5,000元。
13 高压连接器:应运而生的连接器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使用大容量锂电池,其工作电压的范围从传统汽车的14V 蹿升至400~600V,且电驱单元、电气设备数量大量增加,对连接器的可靠性、体积和电气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压连接器主要使用在新能源车整车高压电流回路(包括充电系统和整车系统),同导电线缆同时作用,将能量通过不同的电气回路,输送到整车系统中各高压部件,如电池包、电机/电机控制器、PDU、充电系统、DCDC转换器、空调压缩机、PTC加热器等车身单元。新能源车高压连接器单车价值量达1,000~3,000元。
14 高压连接器:充电桩供不应求
根据Bishop网站披露的数据,单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均价为2万元,而其中连接器的造价大约为3500元,充电桩连接器价值占比较大。充电联盟数据,截止201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044万台。如果算上私人充电桩数量,截止今年9月份,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私人)累计数量为2223万台,同比增加568%。
截至2021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78万辆,目前车桩比为305:1。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加速攀升的情况下,想要达到充电配置合理的1:1车桩比,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15 高压连接器:换电模式催生的新需求
受制于当前技术水平,纯电动汽车连续行驶里程有限,换电模式弥补了这一缺陷。当前主流纯电车型电池容量以70kWh居多,单次充电续航里程约500公里,但充电时间较长,直流快充也在30min以上(充至80%)。而蔚来换电站更换电池仅需5分钟。
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应用上,换电连接器是电池包唯一的电接口,需要同时提供高压、低压、通信及接地的混装连接;在快速换电过程中,电池与整车配合存在误差,换电连接器需要具备浮动补偿能力; 此外,因为更换电池频率较高,换电连接器还需要满足高寿命、 低维护成本的要求。换电连接器单套价值量较高,千元左右,以蔚来为例,需要汽车内1套连接器,换电站10套+以实现功能。换电得到政策大力支持,车企和换电运营商推出换电站建设计划,2025年预计国内换电站规模超15万座(截至2021年9月,全国890座)。
16 射频连接器:深度受益ADAS和汽车智能化
汽车智能化趋势下,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车载传感器用量增加,数据传输要求(高速高频大数据量)相应提高,车载射频连接器使用量也随之增长。车载射频连接器包括FAKRA和HSD连接器,FAKRA连接器源自罗森博格,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FAKRA已成为汽车行业通用的标准射频连接器,被业界广泛应用。罗森伯格作为领导者深度挖掘市场需求,对FAKRA连接器升级迭代,目前主流包括FAKRA、HSD、mini FAKRA,单车价值量达到1,000元。
17 以太网连接器:新时代的高速车载网络架构
随着汽车处理器运算能力和硬件的高速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中占比与日俱增,连接ECU的网络带宽需求也相应的增大,这一需求将远远超出CAN(FlexRay)等传统车载网络的容量极限。此外,伴随着车辆网联化、智能化的推进,云和大数据的运用,以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普及,构筑新电子网络总线平台已经成为新一代汽车的必然任务。
相比于传统的总线技术,车载以太网不仅可以满足汽车制造商对带宽的需求同时降低车内网络成本,是未来整车网络架构设计的趋势。车载以太网系统的出现,大大缩减了连接器和线束的使用数量和重量,但也对连接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罗森博格以及国内的电连技术,立讯精密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以太网连接器产品,根据电连技术的统计数据,以太网连接器的单车价值量将达到1000元左右。目前车载以太网主要用在ECU诊断更新、车载娱乐系统以及驾驶辅助系统(视频、雷达数据),以及基于域的主干网。
二、量:乘新能源汽车东风,连接器成长曲线换轨加速
2021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542万辆,同比增长1821%,其中乘用车2413万辆。10月单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397/383万辆,同比增长1332%/1349%,再次刷新单月历史纪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渗透率来看,2021年1~10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占比突破两位数,达到121%,其中乘用车达到143%。10月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渗透率继续维持历史高位,为164%,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82%。
预计,2021年全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将突破300万辆,2022年提前达到新能源车占比20%(约500万辆)的目标。
ADAS L2及以上渗透率未来5年将提升至接近50%。GGII数据,2021年1~6月,国内新车前装ADAS(L2)搭载率1538%,其中新能源品牌Tesla和理想搭载率100%,小鹏7769%。根据罗兰贝格预测,2025年全球L2级别渗透率达到36%(10%,2020),L3级别及以上渗透率10%。因此,未来L2及以上的智能驾驶系统搭载将是主流,合计占比46%。汽车高速连接器需求将随ADAS系统的渗透率提升而增加。
三、竞争格局:内资企业加速追赶
国内连接器市场规模全球最大,占比30%以上。2020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为202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322%,相比2019年提升18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国内市场仍将维持全球最大的规模占比。
中国连接器市场自2011年的118亿美元增长至202亿美元,2011~2020的CAGR为62%,远高于全球水平23%。考虑到下游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发展迅速,未来将持续推动汽车连接器、通信连接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尽管国内需求在全球占比最大,但供给端主要份额仍被海外制造商占据,且行业集中度高。全球前十大连接器制造商的市占率从1980年38%提升至2020年的61%,且在2015年后长期保持60%的占比,头部集中格局稳固。
行业CR3 > 35%。前三大巨头泰科电子、安费诺和莫仕市占率超过35%,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全球龙头地位。日本矢崎(Yazaki)、JAE(航空电子)、JST(压着端子)等也是领先的制造商,带领着行业技术潮流,并在高端市场具有垄断地位。
过去40年,全球前十大连接器厂商经历过并购变迁后,美国厂商的数量下降,台系鸿海精密及中国大陆的立讯精密成为全球前十大规模的连接器制造商。这归因于大量EMS厂商兴起,亚洲的供应链、劳动力成本、消费量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立讯精密的全球市占率也仅46%,同海外巨头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作为最大的需求市场,占据三分之一的全球连接器需求份额,而供给端同海外差距明显,巨大的供需差距成为厂商实现国产替代的空间。中国连接器行业起步较晚,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偏低,且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在中国政策积极的引导以及下游汽车、通讯等领域的需求促进下,中国连接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正处于快速追赶中。
国内连接器厂商以通信/消费电子类产品为主,这同手机等终端产品产业链向亚洲转移存在密切关系。医疗、工业、汽车等高端领域被海外企业占据市场份额,尽管汽车电子布局较多,但规模及技术刚处于起步阶段。如2020年,泰科电子汽车类收入4903亿美元,安费诺1462亿美元,而国内汽车连接器规模较大的得润电子汽车业务收入3645亿元,多数企业不超过10亿元规模,营收体量同海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014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