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规帧的字段:
起始定界符SD(1字节):帧起始定界符
访问控制AC(1字节):由优先权位、令牌位、监视位和保留位组成。基本功能是控制对环的访问。
帧控制FC(1字节):定义帧的类型和控制功能
目的地址DA(2/6字节):标识帧所发往的工作站的地址
源地址SA(2/6字节):表示发送该帧的站
信息INFO(多个字节):用来携带用户数据或附加的控制信息
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用来检验各字段在传输中有无差错。
结束定界符ED(1字节):帧结束定界符
帧状态FS(1字节):由两个字段组成:地址识别位(A)和帧拷贝位(C)
⑵ 令牌帧的字段:
起始定界符SD(1字节):帧起始定界符
访问控制AC(1字节):基本功能是控制对环的访问
结束定界符ED(1字节):帧结束定界符MAC地址是固化在网卡上串行EEPROM中的物理地址,通常有48位长。以太网交换机根据某条信息包头中的MAC源地址和MAC目的地址实现包的交换和传递。要搭建局域网,必须学会绑定IP与MAC地址;换了新网卡,必须学会修改MAC地址以应对不能上网的尴尬。不要让MAC地址成为你网上生活的绊脚石呦!
获取本机的MAC
对于数量不多的几台机器,我们可以这样获取MAC地址:在Windows 98/Me中,依次单击“开始”→“运行” →输入“winipcfg”→回车。
在Windows 2000/XP中,依次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MD”→回车→输入“ipconfig /all”→回车。对于如何批量获取MAC地址
IP与MAC的捆绑
MAC地址是网卡的惟一标识,这种惟一性恰好给网络管理带来了福音,因为通过捆绑IP和MAC地址,就可以轻松防止局域网中IP地址盗用现象,阻止非法入侵者。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协议
该协议位于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分,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协议可以事先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如果可以发送将给数据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以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发送到物理层;在接收数据的时候,MAC协议首先判断输入的信息并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去掉控制信息发送至LLC层。
MAC层位于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介乎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
它定义了数据帧怎样在介质上进行传输。在共享同一个带宽的链路中,对连接介质的访问是“先来先服务”的。物理寻址在此处被定义,逻辑拓扑(信号通过物理拓扑的路径)也在此处被定义。线路控制、出错通知、帧的传递顺序和可选择的流量控制也在这一子层实现。
扩展资料
链路控制协议可分为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两大类:
1、异步协议
以字符为独立的信息传输单位,在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开始对字符内的比特实现同步,但字符与字符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即字符之间是异步的)。
由于发送器和接收器中近似于同 一频率的两个约定时钟,能够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保持同步,所以可以用字符起始处同步的时钟来采样该字符中的各比特,而不需要每个比特再用其它方法同步。
2、同步协议
同步协议是以许多字符或许多比特组织成的数据块——帧为传输单位,在帧的起始处同步,使帧内维持固定的时钟。
实际上该固定时钟是发送端通过某种技术将其混合在数据中一并发送出去的,供接收端从输入数据中分离出时钟来,实现起来比较复杂,这个功能通常是由解调器来完成。
MAC地址(英语: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直译为媒体存取控制位址,也称为局域网地址(LAN Address),MAC位址,以太网地址(Ethernet Address)或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它是一个用来确认网络设备位置的位址。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MAC位址 。MAC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示一个网卡,一台设备若有一或多个网卡,则每个网卡都需要并会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