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物联网之所以能够在5 G时代被寄予厚望,是因为其本身的多覆盖、低能耗、低成本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窄带物联网
物联网时代已经慢慢开始取代互联网时代了。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我们的5G技术,这是一种承接物联网发展的梯次技术。其中,窄带物联网是与其一同支撑的。窄带物联网是基于蜂窝网络构建,是物联网的一个分支技术。消耗180千赫兹左右的宽带物联网,是目前消耗宽带最低的互联网。
二、窄带互联网的优势
5 G基站的建设帮助窄带物联网的无线接入,从2015年起我国就开始了这项工作。5 G助力窄带互联网实现万物互联,迎合70%以上的物联网场景需求,窄带物联网需要接入的宽度很短,并且能够实现广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能够在速度上比一般网络速度提升一倍,其耗能相应较低,可实现十年内的不间断工作,单个连接模块的成本仅有二三十元不到。相比过去的蜂窝状网络结构,对于公共事业服务或工业 *** 作控制等垂直管理行业来说会很方便。
三、5G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5G技术在窄带物联网中帮助满足了高传输、低消耗的物联网接入。万物互联让流量的消耗大大增加,对运营商而言是一次不可错过的“财机”。由于5G技术的低消耗、高传输、覆盖广的特点,窄带物联网和5G手可打造智慧城市,为窄带物联网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5G技术已经逐步投入到各行各业中,窄带物联网也在不断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作为分支中的一员,二者属于强强联手,提高我们物联网企业的效率,改善顾客的使用感官。
M2M(Machine to Machine)是机器对机器的通信技术,广义的M2M(Man to Machine),物联网是要将物体(包括机器)连接在一起,显然M2M是物联网连接物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M2M技术将物体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物联网是不可能的。M2M技术与产品是构成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技术与产品。M2M是物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在M2M市场与产品成功的基础之上,积极开发物联网产业链的系列产品与应用方案。不只是为客户提供M2M产品,而是基于M2M基础上联合上下游厂商,提供涵盖了传感器、物联终端、网络设备和应用平台的成套物联网产品;同时基于成套的物联网产品,根据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为用户开发与定制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并提供交钥匙工程服务。我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策略是:别人有的、有优势的、比我们强的,就强强联合。产业链上没有的产品我们自己研发、生产,从而为用户提供系列化、标准化产品和满足应用需求的总体解决方案。浅析M2M与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
组成物联网的各种系统
另外,物联网应用层的数据处理中心平台也是将是企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主要集中在视频处理、用户业务管理和运营服务等方面提供开放式、模块化与定制化的数据处理平台,为各种应用和数据处理提供强大的由门户、业务处理和基础平台等组成的智能化解决方案。M2M和物联网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它将彻底改变整个社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高的生产能力,更高的工作效率,更轻松、更便利、更和谐的生活。
总之物联网市场很大,我们要注意“物联网”定义中的“巨大”和“网络”两个关键词,M2M是一个点,或者一条线,只有当M2M规模化,普及化,并彼此之间通过网络来实现智能的融合和通信,才能形成“物联网”。所以,星星点点的、彼此孤立的M2M并不是物联网,但M2M的终极目标是物联网。企业可以M2M做为切入点,像楔子一样扎进物联网这个大的产业中去,然后在两端进行延伸。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1、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扩展词条一的电子编码。
标签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它通过天线将射频信息传递给阅读器,阅读器就是读取信息的设备。RFID技术让物品能够“开口说话”。这就赋予了物联网一个特性即可跟踪性。就是说人们可以随时掌握物品的准确位置及其周边环境。
2、传感网
MEMS是微机电系统( Micro - Electro - Mechanical Systems)的英文缩写。它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讯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
其目标是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执行集成在一起,组成具有多功能的微型系统,集成于大尺寸系统中,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
3、M2M系统框架
M2M是Machine-to-Machine/Man的简称,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它将使对象实现智能化的控制。M2M技术涉及5个重要的技术部分:机器、M2M硬件、通信网络、中间件、应用。
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
4、云计算
云计算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 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先进的商业 模式让终端用户可以得到这些强大计算能力的服务。
如果将计算能力比作发电能力,那么从古老的单机发电模式转向现 代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就好比现在大家习惯的单机计算模 式转向云计算模式,而“云”就好比发电厂,具有单机所不能比拟的强大计算能力。
扩展资料:
物联网功能
1、获取信息的功能
主要是信息的感知、识别,信息的感知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觉和敏感;信息的识别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状态用一定方式表示出来。
2、传送信息的功能
主要是信息发送、传输、接收等环节,最后把获取的事物状态信息及其变化的方式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的任务,这就是常说的通信过程。
3、处理信息的功能
是指信息的加工过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实际是制定决策的过程。
4、施效信息的功能
指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对象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方式,始终使对象处于预先设计的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感知为核心。
在2011年召开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我国学者定义物联网是指以感知为核心,实现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互动融合的综合信息系统。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历史溯源
物联网这个概念,中国在1999年提出来的时候叫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力。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9年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台湾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了物联网这个概念。
原来的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自动化控制不能充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 新设备接入非常困难;
2) 同类不同厂家设备不方便更换;
3) 匀速滴加过程中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速度,传统PID算法波动较大,常需要人工手动干预;
4) 温度控制需要人工参与控制,无法完成全自动;
工业物联网是工业40的支撑框架。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的发展离不开应用,面向工业自动化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1]。工业物联网通过将具有感知能力的智能终端、无处不在的移动计算模式、泛在的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制造效率,把握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从而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工业的新阶段[2]。
工业物联网框架中,整个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服务器,能够进行大数据的计算。在数据量足够的时候能够利用网络智能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配方优化和自动的设备维护等。
整个控制系统具有分布式智能能力。整个系统中,可以把数据都送到中控部分来完成;也可以将一些需要及时处理的,如温度控制等,直接由现场控制来完成。电话O1O56O14679 系统通常分为中央控制单元和分布的现场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由工业控制计算机充当,现场控制单元则由高可靠、抗干扰的工业级微控制器和与当前控制需求相配套的附加电路模块组成。依托微控制器的实时处理能力可以完成对现场生产进行实时调节控制,并且通过总线实现现场控制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进行数据交互,使生产过程表现出整体性、协调性,从而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成效率。
系统通过总线把各个独立的控制模块组织成在一起。控制模块的独立性,使得系统中各个分布的控制模块检修、升级、数量扩充都很方便,也为在生产规模扩大时控制系统扩充预留了接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