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简章师资如何奖学金

2022年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简章师资如何奖学金,第1张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立高等院校,成立于2002年。学院现有在校生6000多人,有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贸易、国际贸易、物流、会计、金融、税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专业。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省唯一的国际商务专业教育 provider。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概况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家公办高等院校,目前在校生9000多人;学院隶属广西商务厅,是培养广西商贸行业经理人才的摇篮。1965年办学以来,已为广西商贸行业输送了大批中高级商务人才,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领导,在社会上享有高度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办学条件优越: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占地面积930亩,分为大学路校区、明秀路校区、金陵校区(筹建),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建立了13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目前教职员工487人,专任教师322人,高级职称106人,其中教授27人,教授人数排在全区同类院校前列;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05人;自治区教学名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院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和来自企业的专家任兼职教师。
就业前景广阔:学院建成14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被评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外经贸创业型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连续11年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被评为“广西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广西三所高校之一)。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应用英语教育与体育2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与信息3商务英语教育与体育4动漫制作技术电子与信息5电子商务财经商贸6应用越南语教育与体育7软件技术电子与信息8应用外国语其他9涉外旅游其他10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11大数据与会计财经商贸12财富管理财经商贸13旅游管理旅游14应用泰语教育与体育15市场营销财经商贸16国际商务财经商贸17应用柬埔寨语其他18连锁经营管理财经商贸19文秘其他20证券投资与管理其他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专业详解专业名称:金融保险
金融保险专业Banking&Insurance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金融服务意识、熟悉金融服务规则和相关金融法规,掌握保险营销、银行柜台业务、理财规划 *** 作流程等金融知识和技能,具有专业素质,形成金融保险专业核心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金融基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保险基础、人身保险及财产保险、保险营销、银行从业基础、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个人理财、证券基础、证券投资分析、金融保险综合实训、保险基础、社会保障、保险实务、保险营销与客户服务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到保险公司、投资担保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咨询公司、商贸集团的投融资部门担任保险理财顾问、投资理财顾问、金融产品营销部售后服务专员、保险代理人、企业融资主管助理、银行保险客户经理助理、理财经理助理等岗位的工作。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Marketing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熟悉现代营销管理理论和方法,掌握市场营销策略与技巧,具备市场营销、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渠道设计与管理、产品的推销与谈判等实用技能。
●主干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零售经营实务、市场营销策划、现代销售礼仪、推销原理与应用、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实务、广告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到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基层市场营销实务、营销管理、营销策划、市场开发等工作,还能在其它非赢利组织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
专业名称:连锁经营管理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ChainOperation&Management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掌握现代商业经营业务流程与管理、新型零售业态管理、商品采购与配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连锁零售业及服务业(含百货、超市、特许经营店、会员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从事一线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采购管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特许经营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商品学与流通加工、仓储与配送、市场调查与预测。
●就业方向面向百货商厦、超市、便利店、会员店、特许经营店、专卖店等各类连锁企业,从事采购、仓储管理、配送、产品终端销售、客户服务以及连锁企业各门店管理等工作。
专业名称:会展策划与管理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ExhibitionPlanning&Management
●主干课程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质,熟悉我国会展有关政策、法规及国际、国内会展市场的惯例和规则,具有会展专业知识、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知识及专业英语能力,能从事会展活动现场管理、策划、营销及会展礼仪、报关、报检、物流等会展服务工作,适应国际、国内会展相关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
●主干课程会展英语、会展概论、会展文案写作、会展市场营销、会展策划与实务、会议运营管理、会展项目管理、展位设计与装潢、大型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参展商实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会展旅游、广告学、会展综合实训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以下工作:
1各类会展中心、会展服务公司、会展服务网络中心、展览中心从事销售部的会展招展、营销、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和会展组织管理员、业务员、营销策划、涉外商务文员工作。
2各类中小型外贸企业、生产型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事业单位、旅游单位等参展企业从事会展服务以及展会的经营管理工作。
3旅行社、旅游公司及酒店业从事会展部、会议部的会议招展、大型节事活动策划等工作。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AppliedTechnologyofTheInternetofThings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备物联网应用技术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物联网规划设计、组网建设、项目管理等基本素质,形成具备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物联网应用实战、电子与电路、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无线网络技术、RFID技术与应用、智能设备编程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绿色农业、工业监控、远程医疗、和环境检测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企业及运营公司,从事物联网产品制造、物联网系统构建、开发与维护工作。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师资怎么样?学校有教职工609人,其中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9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3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181人。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奖学金介绍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已基本形成“奖、助、贷、勤、补、减”的多元资助体系。同时,积极探索由单一经济资助模式向“济困、扶志、强能”三者合一资助模式转变的路径,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人每年不超过6000元;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可以争取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政府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解决学费、生活费问题。学院同时为贫困生提供一定数量勤工助学岗位,确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学院奖、助学金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资助金额
级别
发放部门
发放对象
1
国家奖学金
8000元/人/年
国家级
教育部
优秀学生
2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元/年/人
国家级
教育部
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3
国家一等助学金
3500元/人/年
国家级
教育部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
4
国家二等助学金
2500元/人/年
国家级
教育部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5
自治区政府奖学金
500元/人/年
自治区级
教育厅
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6
“顺丰”奖学金
1000元/人/年
企业奖学金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
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7
学院一等奖学金
500元/人/学期
院级
学院
优秀学生
8
学院二等奖学金
400元/人/学期
院级
学院
优秀学生
9
学院三等奖学金
300元/人/学期
院级
学院
优秀学生
10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
6000元/人/年
中国银行
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11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6000元/人/年
国家开发银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大学生助中心办公地址:教学楼2栋102办公室
咨询咨询:2306239770(国际商务学院资助中心)
贫困认定网址:> 生源地贷款在线服务系统网址:>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好,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建于1953年,办学历史悠久。新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书香弥漫的郑州南大学城。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5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6人,博士学位教师31人,90%以上的青年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双师型”教师占全校专业课教师的98%,在校生16000余人。

开设专业

1、物联网学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2、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

3、设计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产品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策划与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


扩展资料

十年机电路,三部创业史。河南机电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先后实现了由“老校区到新校区、由中职到高职、由市级文明单位到省级文明单位”;由“千人规模到万人规模、由一般高职到示范性高职、由专科到(联办)应用型本科”,新老两个“三大跨越”。

2018年,学校又开启了第三次创业的征程,朝着“国家级文明单位,应用型本科、世界一流职业院校”更高的三大目标迈进。学校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机电道路”,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贡献了“机电智慧”,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具体分数需要查询官网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原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由原巢湖卫生学校、巢湖农业学校(安徽省土地管理学校)、巢湖财政学校三所省重点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是我省成立较早的高职院校之一。随后,安徽省汽车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巢湖分校和巢湖商业干部学校先后并入。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后,2012年4月,教育部批准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是合肥市唯一的一所市属综合性高职院校,是省教育厅确立的安徽省首批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A档),是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是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单位,是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是安徽省首届文明校园。学校获得“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学院”称号。
学校现占地面积122030亩,总建筑面积约562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2亿元;现有教职工712名,其中专任教师654人,教授(正高)6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20人,“双师型”教师334人。兼职教师375人;拥有纸质图书114余万册,电子图书1000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680余种,电子期刊15000余种;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6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9个,教学用计算机4000余台。学校以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开设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现有医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与传媒学院(物联网学院)、经贸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学院56个招生专业。截至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7000余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尚德重技,质量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9年,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骨干专业、护理骨干专业、会计骨干专业、工程造价骨干专业、校企共建一汽大众汽车4S店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健康技术实训基地、护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有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气科学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雷电防护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JXCIA)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截至2018年12月,校园总占地面积710亩,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1480万平方米;有教职工324人,全日制在校生5677人。

设有8个二级院系,开设34个高职专科专业。据2019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8个二级院系,开设34个高职专科专业。截至2018年12月,学院有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3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324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人,高级职称64人,博士、硕士学位168人。

据2019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高级会计师1人,学院专业带头人34名,“双师型”教师137人。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正在掀起一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变革,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拥有独特的教育制度优势、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坚实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成功实施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实践经验,已经具备抢抓时代机遇的先决条件。

未来教育将向何处去?中国教科院课题组梳理政策文件和理论文章,分析未来教育发展形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01 教育智能化

作为新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教育体系从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一是重塑学习环境 ,借助物联网和情境感知技术全面了解教育运行状态,将学校变成万物互联、智慧感知、虚实融合的智慧学习空间;

二是重构学习流程 ,利用学习分析技术跟踪学生学习过程,洞察学习规律,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三是创新教育管理 ,利用智能技术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流程规范化、业务处理协同化。

02 教育数字化

随着5G技术的落地应用,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一是在线教育加速普及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在线教育的“井喷式”增长,直播课堂、网络点播、在线辅导等成为学校开展教学的重要方式;

二是教育供给有效拓展 ,在线教育和智能教育新业态初现端倪,社会化教育服务市场不断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教育机会;

三是教育“在地国际化”成为常态 ,在国际秩序动荡调整和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人才跨境流动面临挑战,国际人文交流的主阵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不出国门也能开展“留学”、国际交流和科研合作。

03 教育融合化

知识跨界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导趋势,未来教育也将呈现出三种态势:

一是学科融合 ,跨越学科专业的界限,注重跨学科课程建设,以交叉学科专业对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校内外融合 ,政府积极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教育服务,指导性目录不断优化,支持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社区、家庭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校内外资源相互沟通、高度共享的办学格局;

三是线上线下教育融合 ,在线教育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混合教学逐步走向常态化。

04 教育终身化

当前,知识更新明显加速,新旧职业呈现结构性更替,终身学习能力成为新一代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教育目标立体化 ,未来人才培养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发展互联网思维和跨界思维,注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是教育对象全纳化 ,通过各类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为各行各业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每个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

三是学习途径多元化 ,加强校园与职场的对接,面向重点人群开展“不脱产学习”“送教入企业”和“订单式培养”,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01 人才培养重心转移

新科技革命引发了一场剧烈的社会分工调整,那些以机械性重复劳动为核心的职业将会被技术所替代,人才培养重心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知识技能,更加注重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联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责任感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02 教师角色面临转型

“双师教学”和“人机共教”将对“个体户”性质的教师工作模式带来严峻挑战,教师角色出现分化,学情分析师、教学设计师、学习指导师、情感引导师等角色受到社会关注。同时,具有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全科教师、STEM教师等专门人才培养仍显薄弱。

03 教育信息化亟待升级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学习环境建设还比较薄弱,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在线教学大多停留于传统讲授层面,对学生在线学习规律的研究明显不足,“互联网+教育”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模式。

04 办学体系相对封闭

学校与外部社会缺乏协同机制,教育供给相对不足,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准入标准和权责机制不够健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互联网+教育”新业态的质量监管目前还处于真空地带。

05  终身教育制度尚不完善

我国终身教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终身学习理念尚未普及,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学分银行和资格框架还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地方配套落实措施,教育、人社、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源转型。​​

将智能学习环境列入教育领域的新基建重点工程,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支撑引领未来教育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教育专网 ,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为依托,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教育专网,在农村学校优先部署5G网络,支撑在线教育和智能教育的规模化应用。

二是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大平台 ,以省级单位为试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平台,逐步实现标准互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三是创新投资模式 ,通过减免税收、增加补助等政策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投资,推动建设模式从单一政府财政投资向多元化投融资转型。

四是利用新基建带动教育新业态 ,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型教育模式、新型学校形态、新型服务业态进行有效对接,发挥“一张白纸好作画”的独特优势,在欠发达地区率先开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试点,优先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农村教育转型,使处境不利学生也能享受到高质量教育。

加大教育数据开放共享力度,推动教育数据标准化建设,发挥大数据驱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巨大潜力。

一是大力推动教育数据开放共享 ,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依规发布基础性教育数据,建立国家教育数据开放平台,优先向教育科研机构共享教育信息和统计数据,引导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科技企业等主动开放数据。

二是加快建立教育数据标准体系 ,引导教育机构、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共同编制教育教学各领域的细化数据标准,包括指标口径、分类目录、数据质量、安全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促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深化应用。优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标准互认协议,提升中国在教育数据标准体系中的话语权。

三是高度重视隐私保护和算法伦理 ,建立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采用数据隔离、数据加密、行为审计、第三方认证等方式保障教育数据安全,提高教育算法透明度,切实保障师生知情权,避免出现算法偏见和算法歧视。

四是加快教育数据的法规制度建设 ,界定师生信息采集应用的范围和方式,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数据泄露、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

推进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大力支持学校购买教育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

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智能教育平台,通过互联网提供特色教育服务,依托社会机构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和体验式学习基地,推动校内外的教育场景互联,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二是积极培育教育服务新业态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市场化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根据未来教育发展态势更新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进一步放开教育服务市场准入,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教育服务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良好社会信誉、自主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机构。

三是支持学校购买教育服务 ,全面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设立专项经费,完善制度体系,规范采购流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有效模式,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价,加强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绩效管理。

四是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教育服务供给的质量评价标准,健全准入、退出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对师资、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等方面的审核力度,坚决打击损害师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完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构建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的“立交桥”。

一是加快完善终身教育法规 ,推进《终身教育法》起草以及《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修订,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健全终身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跨部门协同机制和支持激励机制,为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 ,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沟通衔接,研制各类学习成果认证标准、转换路径和实施办法,推广普及个人学分银行账户,率先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之间的学分互认,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学分银行中的创新应用,为学习者提供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

创新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教师资格认证的社会化,打造一支面向未来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是完善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 ,增加智能教育、在线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方面的课程比重,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建立师训基地,加强新技术条件下人机协同、双师课堂、多师协同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培养。

二是引导师范院校形成差异化的教师培养方案 ,主动对接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全科教师、STEM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索开展学情分析师、教学设计师、学习指导师、情感引导师等新型教师培养。

三是推动师资认证社会化 ,畅通高新科技、传统文化、艺术创意等专业人才从事教育工作的渠道,成立第三方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健全教师资格认证的监管机制,把好教师入口关。​​​

来源 | 《光明日报》

作者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 | 王素

执笔人 | 曹培杰、赵章靖、康建朝、王晓宁、周文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086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