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这个报道了。这种设计肯定是不合理的。作为宿舍里面的厕所。不安装门,这个肯定是不行的。即使小便也不行。是同宿舍的,要么都是男生,要么都是女生。但是个人隐私也是需要保护的。最主要的是。也不卫生啊。毕竟是一个厕所。所以学校的这种解释是不合理的。我觉得最终的结果肯定学校得给这个厕所按上门。不管从哪一方面。保护隐私也好注意卫生也好。厕所都应该安装一个门。如果你这个厕所不是在宿舍里面。是在。另一个房间专门就是厕所。你可以不安门。厕所的上面就是睡觉的床铺。你总不能一个人在睡觉另一个人在那去小便。这怎么说都说不过去呀。
虽然说学校是免费的。但是不能因为你是免费的学校,就不注重保护个人的隐私。就不注重环境卫生的管理。这种学校还真是个奇葩学校。按照正常设计来说。学校宿舍室内的卫生间。都应该是单独一个房间。不但要有门。还要专门隔开。这才是保护隐私或者是保证环境卫生的人性化设置。
你这种设置。虽然说是。让学生们只是小便用的。但事实当中。那些孩子能做到吗?他们做不到。肯定会有在那里上大号。所以作为学校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更应该把各种工作都做好。这种设计。当初就不能批准通过。最终肯定由教育部门来干预这件事情,让学生们住在一个至少在这个宿舍内装一个隔断。将卫生间和宿舍的床铺分开。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这种设计太不负责任。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神六人物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 *** 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 *** 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43(点火后第583秒) 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分离成功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在轨
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即根据轨道精测参数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维持时,神六发动机共点火65秒,将飞船抬高了800米。
10月15日16时29分,胡锦涛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通话。18时05分,航天员向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着陆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采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着陆阶段。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将继续在轨飞行六个月时间,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由于第一次的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太空只飞行了一天,主着陆场的天气变化可及时准确预测,因此未曾启用副着陆场;神舟六号飞船将在太空飞行多天,气象难以准确预测,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副着陆场将启用作后备着陆地点。为迎接飞船随时可能返回,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除内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副两个着陆场外,国内外还有11个应急着陆场。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个分系统。
参与航天员搜救的装备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机、搜索救护直升机、搜索摄录直升机、指挥调度车、航天员医监医保车、工程运输车、航天员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和小型搜索车。
为保证神六和两名太空人安全回家,设计了4把巨型降落伞。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3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4把备份伞。太空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主伞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否则会被高速气流吹破,返回舱也会被摔烂。太空船落地后也并非万事大吉,如果巨大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策安全,返回舱落地一刹那间,太空人发出指令,舱上的切割器会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走。
另外,根据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提出的意见,为使神舟六号着陆时对太空人的冲击降至最小,舱内太空人的座椅还首次安装了「赋形减震坐垫」——根据太空人形体不同特征量体制造的吸能座垫,可在发生撞击瞬间迅速分散人体的应力,避免人体损伤。
在2005年10月17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自行重返地球。
在着陆期间,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夜空一直有一个光点,仿如流星划过夜空。返回舱在4时13分经过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形成通讯黑障区,一度暂停与控制中心联络,长达3分钟。在4时20分,返回舱打开主降落伞,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慢慢降落,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并向控制中心报平安,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鼓掌庆祝。在约半小时后,搜救直升机首先发现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较预计相差仅1公里。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门后,医疗人员为2名太空人检查身体,并建议2人可以自行出舱。
与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不同,费俊龙首先穿着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舱,向现场工作人员招手。聂海胜亦爬出舱门,走下铁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花,并感谢大家的关心及热爱,费俊龙表示,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他们在太空舱内的工作及生活很好,现在身体状况不错。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圆满结束中国首次「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程。费俊龙及聂海胜重返地面后,被直升机接走,跟着由专机送返北京,暂时被隔离14天。
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
搭载
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共八类六十四种,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
实验用途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飞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的24个细胞培养盒,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同步对两份相同的活体细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对比实验,研究空间环境影响心脏和骨骼的细胞分子机理,并通过空间实时飞行验证放置在细胞培养液中、地面筛选出药物的防护效果。航天员分三个时段 *** 作24个样品盒, *** 作时,航天员将把细胞培养带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时段,挤破分别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激活或固定活体细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变化。
纪念用途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大陆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两岸可以实现和平统一。
极地考察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和“国防教育”、“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以及《六骏图》、《神舟颂》、《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各地回应
香港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祝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立法会议员发贺卡给中央政府。
美国 -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埃雷利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三个国家能成功发展载人航天科技,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发展太空研究
美国太空总署署长格里芬10月12日发表声明,指神舟六号升空证明中国已跻身「精英国家」之列。声明指,「中国再次展示,她是其中一个能载人上太空的『精英国家』之一。我们祝愿他们任务顺利,并期待他们的太空人安全归来
俄罗斯 - 俄罗斯航天局副主管莫尔西耶夫说:「再有强国加入这个太空俱乐部。我们期望在所有范畴上跟他们进一步合作,包括载人航天飞行。」他又指,俄罗斯正「密切关注」中国的太空计划
日本 - 日本官房长官细田博之亦祝贺中国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并表示这与中国增加的军事威胁没有关系。
神舟飞船为何能直接载人航天飞行
前苏联、美国在飞船正式载人太空飞行前,都进行过数次飞船载猴子、狗或猩猩试验,检验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而我国自1999年开始发射神舟一号飞船至今,却从没有在飞船内进行过动物试验。
有关专家解释说,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之所以不进行动物搭载试验,主要基于3个理由:一是动物的生理系统和人的有区别,测量的数据未必可靠,一旦发生意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二是猴子上了飞船,不会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容易闯祸。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是,前苏联和美国进行动物搭载试验,是因为那时人类还没有上天,长期的失重环境对人的生命有没有影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通过搭载动物进行探索和研究。现在国外已有载人航天的经验了,表明人在太空中进行飞行是可行的,如前苏联有一个航天员曾在太空飞行、生活了400多天,回来后仍然很健康。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仪器模拟掌握真人在太空中飞行身体的各种变化数据,并且通过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因此,神舟号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前,就不需要再进行搭载动物试验了,而用模拟人进行太空轨道飞行试验,利用模拟人身上携带的科学装置,提供人在太空中飞行的各种数据。这样会使我们的试验更科学、更合理。
神舟六号创下的“第一”
首次多人遨游太空
“神五”只有杨利伟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来了两名客人——中国“神六”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人数的增加给飞行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各系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携带的装备要增加一倍,两名航天员存在协同配合的问题等等。双人飞行,比单人飞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飞船和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
首次多天空间飞行
“神五”仅飞行了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费俊龙和聂海胜在轨运行多天,飞行圈数、距离大大增加。在空间停留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发生问题的概率越大,飞行控制越复杂。飞控系统人员对计算机终端进行了更新,数据记录方式也实现了更新换代。“神六”制定了在轨运行时的150余种故障模式和对策,如果故障严重,飞船在每一圈都能应急返回。
首次进行空间实验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待在返回舱内,没有进行空间科学实验 *** 作。这一次,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实验的内容和效果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人的参与将使空间科学实验实现质的飞跃。
首次进行飞船轨道维持
10月14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神六”进行首次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稍后,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首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因受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飞船飞行轨道会逐渐下降。为确保正常运行,飞行控制专家按预定计划,决定在“神六”飞行到第30圈时,对飞船轨道进行微调,使其轨道精度更高。
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
杨利伟乘坐“神五”飞行了60万公里,而此次“神六”以每秒约7820185公里的速度,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行。飞行距离达325万公里,费俊龙和聂海胜因此成为飞得最远的中国人。
首次太空穿脱航天服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穿着舱内航天服,而这次两名航天员第一次脱下舱内航天服到轨道舱活动。航天服实际上不仅仅是服装,更是载人航天的个体防护保障系统。这次使用的航天服与上次杨利伟穿的一样,只不过杨利伟没有脱过。航天服重量10多公斤,经过训练,他们都能在两三分钟内完成穿脱。
首次在太空吃上热食
“神五”飞行的21个小时里,杨利伟只吃了小月饼等即食食品,喝的是矿泉水,而这次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第一次吃上了热饭热菜。中国人喜欢吃热餐,长时间飞行一定要有食品加热装置,所以这次航天食品专家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食品加热装置,能在30分钟里加热食物。
首次启用太空睡袋
杨利伟躺在座椅上睡了两觉,其间熟睡有半个小时。这次飞行,两名航天员第一次用上太空睡袋,睡觉时间增多了。飞行时间加长后,航天员必须有足够的睡眠,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和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这次专家们用保暖织物设计了太空睡袋,固定在轨道舱舱壁上,以供航天员休息。
首次设置大小便收集装置
杨利伟在太空没有上厕所,“神六”首次在轨道舱里装备了大小便收集器。在太空上厕所是个麻烦事。上次飞行中杨利伟使用了类似“尿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神六”增加了一个大小便收集器,能够强力吸走排泄物,同时通过除臭装置除去异味。
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
“神六”首次全面启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通过110多项技术改进,这艘飞船提高了冷凝水汽的能力,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改进了座椅的着陆缓冲功能,不仅保护了航天员,还能让航天员在返回途中靠座椅提升仍然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首次增加火箭安全机构
与上一枚火箭相比,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有75项技术改动,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也有了更多的功能。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这枚火箭第一次在逃逸发动机上增加了安全机构,防止火箭误点火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发射的安全性。
首次安装了摄像头
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上第一次安装了摄像头,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这一次在火箭上增加了两个摄像头,一个装配在整流罩内,一个则被安装到火箭外面。
首次启用副着陆场
与“神五”着陆场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神六”飞行任务首次全面启用了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对多天内的气象变化进行精确预报。因此,在选择飞船着陆时间时,无法保证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适合降落。副着陆场与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相隔1000公里,可以起到气象备份的作用。
首次启动图像传输设备
火箭的监视器——车载遥测站分布在酒泉、渭南、青岛三地,主要负责运载火箭发射飞行全过程中遥测测量任务,这些数据可以使地面指挥人员实时掌握火箭的运行状态。这次分布在酒泉的设备中新增了图像传输设备,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并第一次使用。这一设备能够将发射过程的图像实时传送到地面,这和以前只能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火箭的飞行状态相比,是一个大的飞跃。
首次使用新雷达
“神六”的主着陆场首次使用了LAP-3000风廓线雷达和102米高的测风塔,大大提高了对浅层风的预报精度。
首次全程直播载人发射
在“神六”发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强大的阵容,首次直播了载人航天发射的全过程,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神六”精彩的表演。
摩拜现已在176 座城市开通,并且在中国大陆上已经开通了165座城市,如下: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成都
宁波
厦门
佛山
武汉
昆明
南京
东莞
珠海
济南
海口
福州
南宁
长沙
合肥
天津
郑州
南昌
无锡
西安
汕头
石家庄
辛集
泉州
德阳
广汉
什邡
罗江
中江
漳州
保山
绵阳
江门
台山
长垣
芜湖
嘉兴
温州
宜昌
枝江
汉中
洛阳
唐山
贵阳
杭州
大连
临汾
洛南
重庆
银川
绍兴
禹城
襄阳
仙桃
宝鸡
眉山
青岛
平度
威海
巢湖
太原
邯郸
大理
咸阳
鄂尔多斯
马鞍山
峨眉山
乐山
南充
宜宾
枣庄
沈阳
晋中
曲阜
三河
拉萨
扬州
库尔勒
渭南
九江
东阳
开封
资阳
泰安
遵义
荆州
台州
沧州
常德
开远
雅安
桂林
临沧
内江
盘锦
苏州
六安
林州
秦皇岛
自贡
湖州
咸宁
丹寨
铜川
中山
赣州
龙岩
北海
陵水
澄江
景洪
莱芜
德州
保定
黄山
常州
丽水
大同
吕梁
长治
徐州
安顺
乌鲁木齐
神农架
舟山
郴州
宿迁
北仑
慈溪
余姚
义乌
衡阳
玉树
兰州
衢州
阜阳
昌吉
张家口
鄂州
延安
临沂
榆林
葫芦岛
武威
濮阳
黄石
黄冈
潍坊
宣城
淮安
崇左
宁津
淄博
朔州
巴彦淖尔
呼和浩特
赤峰
镇江
本溪
北镇
凯里
在海外也开通了十一座城市,有:
新加坡
福冈
札幌
曼彻斯特
索尔福德
佛罗伦萨
米兰
伊林
泰国
马来西亚
华盛顿特区
关于摩拜单车
摩拜单车创建了全球首个智能共享单车模式,自主研发的专利智能锁集成了 GPS 和通讯模块,使用了新一代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手机 app 让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定位并使用最近的摩拜单车,骑行到达目的地后,就近停放在路边合适的区域,关锁即实现电子付费结算。
摩拜单车于 2015 年 1 月成立,2016 年 4 月 22 日地球日当天在上海正式推出智能共享单车服务,并已先后进入中国、新加坡、英国、意大利、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美国、韩国等 9 个国家超过 180 个城市,运营着超过 700 万辆摩拜单车,为全球超过 2 亿用户提供着智能出行服务,日订单量超过 3000 万,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单车运营平台和移动物联网平台。摩拜单车每天产生的骑行数据超过 30TB,在全球拥有最为全面的骑行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健康城市、低碳城市的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摩拜在所到的城市中掀起骑行的热潮,推动「让自行车回归城市」,为更多人的出行带来方便,也给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智能解决方案。自正式运营以来至今,摩拜用户累计骑行超过 56 亿公里,节约碳排放量超过 126 万吨,相当于减少了 35 万辆小汽车一年来行驶的碳排放量。
2017 年 6 月,摩拜单车因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杰出贡献,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授予新一届「气候创行者」称号,并获得「可持续城市交通特别奖」;
2017 年 9 月,摩拜单车被财富杂志评选为「2017 年正在改变世界的 50 家企业」,财富评价摩拜单车——「两个轮子,解决中国碳排放问题」。
2017 年 10 月,摩拜全球顶尖品牌咨询公司 Prophet 铂慧发布 2017 中国品牌相关性指数及品牌 50 强榜单,揭示与当今中国消费者最息息相关的品牌。摩拜单车成为唯一一家跻身 2017 品牌 50 强排行榜的互联网出行企业,首次上榜即高居第 14 位。
参考资料
摩拜单车摩拜单车[引用时间2017-12-21]
神州六号航天员人数:2人
飞行天数:;至少5天
航天员活动区域范围:飞船返回舱和轨道舱
航天员活动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科学实验
主要食品:点心、咖啡罐头、冻干水果、主食等
太空食品种类:四五十种
如厕:航天员使用特制马桶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被屏蔽广告]
一、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四、持续性改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神舟六号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万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留轨舱:航天员的“家”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缘何选择秋季发射?
晨报讯综合新华社电细心的人会注意到,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今年神六的发射,又逢金秋时节,难道是巧合吗?不是。这是因为秋季的气象条件,最适合我国发射载人飞船。
飞船发射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到发射的因素,其中气象条件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么,航天测控网就是那根重要的“风筝线”。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这4艘测量船分别是太平洋上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测量船,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测量船,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其中,3艘测量船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我国相反。我国的春夏季节在南半球是秋冬季节,海况很恶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难保安全,更不用说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了,因此不宜发射飞船。我国的秋冬季节在南半球是春夏季节,海况较好,便于航行和执行测量任务。因此,我国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的发射时机都选在与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节。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尽管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舟四号曾突破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但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以人为本、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成为发射的最大特点,因而发射段的气象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显然,秋季比冬季更适宜。因此,两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载人飞船都选择了在秋季发射。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龚建村介绍,“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预计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太阳活动稳定,适合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龚建村说,人们已经掌握了太阳的活动周期是11年,2000年是这个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达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阳异常活动频次较低,大趋势有利于人类开展空间活动。神六将在“晴好天气”中飞行
从神州五号拔地而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到神州六号的两人多天外太空飞行,中国航天员专用奶蒙牛牛奶,陪伴着航天员们从撒满汗水的训练场走向了浩瀚的太空,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艰苦与辉煌。航天员食品的选择有着怎样的特殊要求、蒙牛牛奶又是如何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的?伴随着神州六号的成功归来,笼罩在航天员食谱上的神秘面纱也被营养专家轻轻地揭开。
在中国,一名空军飞行员要从1000名军人中选出,而100名空军飞行员中,只有一个人有机会成为战斗机飞行员,航天员则是从这些战斗机飞行员中千里挑一,经过各方面综合考察比较后最终选拔出来的。为了确保这些肩负祖国重任的“国宝”们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早在神州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之前,一个由各方专家组成的营养小组就开始了苛刻的航天员专用食品遴选工作。为了确保航天食品的安全、绿色和营养,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有关航天员食品的规定长达8页之多!对“全营养食品”牛奶的考察和选定工作首当其冲。
奶源是决定牛奶品质的第一关键,因而也成为专家们考核的首要因素。考虑到以内蒙古大草原为核心的中国西部大草原地处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是整个中国无可匹敌、世界上也具有领先意义的优质草原,主要奶源基地全部处于这一地带的蒙牛乳业进入了专家们的视野。而在蒙牛的生产基地,他们又看到了全球领先的“样板工厂”,在这里,每一滴原生奶经过一道道全自动工序成为香浓合格的牛奶产品,全过程都在封闭无菌的状态中进行。从市场到工厂、从工厂到牧场,蒙牛牛奶的表现说服了每一位专家。
国家航天部门经过严格检测后,认为蒙牛牛奶的各项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内、国际标准。凭借着纯天然、高质量、丰富的营养和好的口味,蒙牛牛奶最终成为太空营养学专家唯一指定的“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从此,“每天三杯奶”成为了航天员训练、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首“白色乐章”。
每天早晨,在享用精心搭配的其他食品的同时,航天员都要喝一杯蒙牛牛奶来有效保证全天的热能和营养”。而在午餐之后,训练基地的营养师又会及时为每一个航天员送上一杯蒙牛酸奶。原来,酸奶中含有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不仅赋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还能帮助牛奶形成细嫩的凝乳,从而降低肠道PH值,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让航天员们一个下午都精神抖擞。“蒙牛已经将其酸奶产品中的益生菌由两种变成了四种,这样不仅营养价值比同类产品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帮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的作用也得到了更一步的加强,很受航天员们的欢迎。”基地的营养师这样评价道。
结束了一天紧张的训练之后,航天员们还将在晚饭时喝上一杯牛奶。营养专家指出,一方面,晚餐饮用的牛奶,其安神作用促进了航天员的深度睡眠,另一方面,人体处于睡眠状态下,也更易于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
“一天三杯牛奶,每天500-800毫升。这个科学的食谱既保证了营养补给,又不至于引起脂肪堆积,不仅适用于宇航员,用样也适用于普通人”!营养专家认为,航天员膳食中牛奶的科学搭配,值得在全社会进行大力推广。
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对于蒙牛,既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期待和责任。在中国航天事业用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鼓舞中国心”的同时,每一个蒙牛人也在致力于“强健中国人”的伟大使命。2003年,当神州五号拔地而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零的突破时,蒙牛牛奶也迅速成为了中国液体奶市场的领跑者,并于2004年成为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训练专用牛奶,为中国健儿扬威世界赛场奉献了自己的力量。随后,蒙牛率先建起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澳亚国际牧场”,在国内第一个引进机器人挤奶设施,种植世界十二国优质牧草,养殖全球优质奶牛,开启了中国乳业奶源升级之路。2005年,当神州六号用完美的姿态围绕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一圈圈旋转的时候,蒙牛已经以日销液体奶7000吨的成绩,超越众多百年历史的跨国乳业巨头,成为了全球液体牛奶领域的领先者。作为首位“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蒙牛不仅将“为中国喝彩”,还将用洁白醇厚的牛奶,为每一个航天员、每一个中国人的健康加油,为“强健神州梦想”而不懈追求。
神舟五号与神舟六号的比较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两者的大小、重量、设备等基本不变;采用“长征2号F”运载火箭作为动力载体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 2005年10月中旬
活动范围 仅限返回舱 打开返回舱舱门,进入轨道舱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宇航服 杨利伟的宇航服始终未能离身 有机会脱下重达10公斤的太空服,新的宇航服主要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
太空时长 21小时 119小时
航天员人数 1人 2人
食品 即时食品,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加水 50种左右:包括四种主食,“鲍鱼”、“咸水大虾”等菜肴以及水果
如厕问题 尿不湿 专用马桶
神舟六号飞船=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飞船发射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到发射的因素,其中气象条件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么,航天测控网就是那根重要的“风筝线”。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这4艘测量船分别是太平洋上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测量船,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测量船,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其中,3艘测量船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我国相反。我国的春夏季节在南半球是秋冬季节,海况很恶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难保安全,更不用说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了,因此不宜发射飞船。我国的秋冬季节在南半球是春夏季节,海况较好,便于航行和执行测量任务。因此,我国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的发射时机都选在与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节。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尽管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舟四号曾突破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但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以人为本、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成为发射的最大特点,因而发射段的气象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显然,秋季比冬季更适宜。因此,两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载人飞船都选择了在秋季发射。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龚建村介绍,“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预计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太阳活动稳定,适合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龚建村说,人们已经掌握了太阳的活动周期是11年,2000年是这个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达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阳异常活动频次较低,大趋势有利于人类开展空间活动。神六将在“晴好天气”中飞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费俊龙/聂海胜着陆四子王旗(新华社 王建民)目录
神六人物
时间轴
发射
在轨
着陆
技术改进
搭载
各地回应
神舟飞船为何能直接载人航天飞行
神舟六号创下的中国第一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全过程视频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
神舟飞船为何能直接载人航天飞行
神舟六号创下的中国第一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全过程视频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编辑本段]神六人物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 *** 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于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农历41岁的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编辑本段]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 *** 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逃逸塔分离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43(点火后第583秒) 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分离成功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编辑本段]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编辑本段]在轨
2005年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2005年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2005年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即根据轨道精测参数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维持时,神六发动机共点火65秒,将飞船抬高了800米。
2005年10月15日16时29分,胡锦涛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通话。18时05分,航天员向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编辑本段]着陆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采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着陆阶段。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将继续在轨飞行六个月时间,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由于第一次的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太空只飞行了一天,主着陆场的天气变化可及时准确预测,因此未曾启用副着陆场;神舟六号飞船将在太空飞行多天,气象难以准确预测,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副着陆场将启用作后备着陆地点。为迎接飞船随时可能返回,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除内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副两个着陆场外,国内外还有11个应急着陆场。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个分系统。
参与航天员搜救的装备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机、搜索救护直升机、搜索摄录直升机、指挥调度车、航天员医监医保车、工程运输车、航天员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和小型搜索车。
为保证神六和两名太空人安全回家,设计了4把巨型降落伞。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3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4把备份伞。太空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主伞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否则会被高速气流吹破,返回舱也会被摔烂。太空船落地后也并非万事大吉,如果巨大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保证安全,返回舱落地一刹那间,太空人发出指令,舱上的切割器会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走。
另外,根据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提出的意见,为使神舟六号着陆时对太空人的冲击降至最小,舱内太空人的座椅还首次安装了「赋形减震坐垫」——根据太空人形体不同特征量体制造的吸能座垫,可在发生撞击瞬间迅速分散人体的应力,避免人体损伤。
在2005年10月17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自行重返地球。
在着陆期间,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夜空一直有一个光点,仿如流星划过夜空。返回舱在4时13分经过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形成通讯黑障区,一度暂停与控制中心联络,长达3分钟。在4时20分,返回舱打开主降落伞,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慢慢降落,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并向控制中心报平安,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鼓掌庆祝。在约半小时后,搜救直升机首先发现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较预计相差仅1公里。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门后,医疗人员为2名太空人检查身体,并建议2人可以自行出舱。
与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不同,费俊龙首先穿着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舱,向现场工作人员招手。聂海胜亦爬出舱门,走下铁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花,并感谢大家的关心及热爱,费俊龙表示,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他们在太空舱内的工作及生活很好,现在身体状况不错。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圆满结束中国首次「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程。费俊龙及聂海胜重返地面后,被直升机接走,跟着由专机送返北京,暂时被隔离14天。
[编辑本段]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
[编辑本段]搭载
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共八类六十四种,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
实验用途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飞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的24个细胞培养盒,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同步对两份相同的活体细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对比实验,研究空间环境影响心脏和骨骼的细胞分子机理,并通过空间实时飞行验证放置在细胞培养液中、地面筛选出药物的防护效果。航天员分三个时段 *** 作24个样品盒, *** 作时,航天员将把细胞培养带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时段,挤破分别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激活或固定活体细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变化。
纪念用途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大陆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两岸可以实现和平统一。
极地考察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和“国防教育”、“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以及《六骏图》、《神舟颂》、《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编辑本段]各地回应
香港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祝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立法会议员发贺卡给中央政府。
美国 -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埃雷利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三个国家能成功发展载人航天科技,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发展太空研究
美国太空总署署长格里芬10月12日发表声明,指神舟六号升空证明中国已跻身「精英国家」之列。声明指,「中国再次展示,他是其中一个能载人上太空的『精英国家』之一。我们祝愿他们任务顺利,并期待他们的太空人安全归来
俄罗斯 - 俄罗斯航天局副主管莫尔西耶夫说:「再有强国加入这个太空俱乐部。我们期望在所有范畴上跟他们进一步合作,包括载人航天飞行。」他又指,俄罗斯正「密切关注」中国的太空计划
日本 - 日本官房长官细田博之亦祝贺中国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并表示这与中国增加的军事威胁没有关系。
[编辑本段]神舟飞船为何能直接载人航天飞行
前苏联、美国在飞船正式载人太空飞行前,都进行过数次飞船载猴子、狗或猩猩试验,检验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而我国自1999年开始发射神舟一号飞船至今,却从没有在飞船内进行过动物试验。
有关专家解释说,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之所以不进行动物搭载试验,主要基于3个理由:一是动物的生理系统和人的有区别,测量的数据未必可靠,一旦发生意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二是猴子上了飞船,不会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容易闯祸。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是,前苏联和美国进行动物搭载试验,是因为那时人类还没有上天,长期的失重环境对人的生命有没有影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通过搭载动物进行探索和研究。现在国外已有载人航天的经验了,表明人在太空中进行飞行是可行的,如前苏联有一个航天员曾在太空飞行、生活了400多天,回来后仍然很健康。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仪器模拟掌握真人在太空中飞行身体的各种变化数据,并且通过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因此,神舟号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前,就不需要再进行搭载动物试验了,而用模拟人进行太空轨道飞行试验,利用模拟人身上携带的科学装置,提供人在太空中飞行的各种数据。这样会使我们的试验更科学、更合理。
[编辑本段]神舟六号创下的中国第一
首次多人遨游太空
“神五”只有杨利伟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来了两名客人——中国“神六”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人数的增加给飞行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各系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携带的装备要增加一倍,两名航天员存在协同配合的问题等等。双人飞行,比单人飞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飞船和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
首次多天空间飞行
“神五”仅飞行了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费俊龙和聂海胜在轨运行多天,飞行圈数、距离大大增加。在空间停留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发生问题的概率越大,飞行控制越复杂。飞控系统人员对计算机终端进行了更新,数据记录方式也实现了更新换代。“神六”制定了在轨运行时的150余种故障模式和对策,如果故障严重,飞船在每一圈都能应急返回。
首次进行空间实验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待在返回舱内,没有进行空间科学实验 *** 作。这一次,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实验的内容和效果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人的参与将使空间科学实验实现质的飞跃。
首次进行飞船轨道维持
10月14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神六”进行首次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稍后,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首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因受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飞船飞行轨道会逐渐下降。为确保正常运行,飞行控制专家按预定计划,决定在“神六”飞行到第30圈时,对飞船轨道进行微调,使其轨道精度更高。
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
杨利伟乘坐“神五”飞行了60万公里,而此次“神六”以每秒约7820185公里的速度,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行。飞行距离达325万公里,费俊龙和聂海胜因此成为飞得最远的中国人。
首次太空穿脱航天服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穿着舱内航天服,而这次两名航天员第一次脱下舱内航天服到轨道舱活动。航天服实际上不仅仅是服装,更是载人航天的个体防护保障系统。这次使用的航天服与上次杨利伟穿的一样,只不过杨利伟没有脱过。航天服重量10多公斤,经过训练,他们都能在两三分钟内完成穿脱。
首次在太空吃上热食
“神五”飞行的21个小时里,杨利伟只吃了小月饼等即食食品,喝的是矿泉水,而这次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第一次吃上了热饭热菜。中国人喜欢吃热餐,长时间飞行一定要有食品加热装置,所以这次航天食品专家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食品加热装置,能在30分钟里加热食物。
首次启用太空睡袋
杨利伟躺在座椅上睡了两觉,其间熟睡有半个小时。这次飞行,两名航天员第一次用上太空睡袋,睡觉时间增多了。飞行时间加长后,航天员必须有足够的睡眠,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和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这次专家们用保暖织物设计了太空睡袋,固定在轨道舱舱壁上,以供航天员休息。
首次设置大小便收集装置
杨利伟在太空没有上厕所,“神六”首次在轨道舱里装备了大小便收集器。在太空上厕所是个麻烦事。上次飞行中杨利伟使用了类似“尿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神六”增加了一个大小便收集器,能够强力吸走排泄物,同时通过除臭装置除去异味。
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
“神六”首次全面启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通过110多项技术改进,这艘飞船提高了冷凝水汽的能力,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改进了座椅的着陆缓冲功能,不仅保护了航天员,还能让航天员在返回途中靠座椅提升仍然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首次增加火箭安全机构
与上一枚火箭相比,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有75项技术改动,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也有了更多的功能。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这枚火箭第一次在逃逸发动机上增加了安全机构,防止火箭误点火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发射的安全性。
首次安装了摄像头
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上第一次安装了摄像头,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这一次在火箭上增加了两个摄像头,一个装配在整流罩内,一个则被安装到火箭外面。
首次启用副着陆场
与“神五”着陆场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神六”飞行任务首次全面启用了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对多天内的气象变化进行精确预报。因此,在选择飞船着陆时间时,无法保证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适合降落。副着陆场与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相隔1000公里,可以起到气象备份的作用。
首次启动图像传输设备
火箭的监视器——车载遥测站分布在酒泉、渭南、青岛三地,主要负责运载火箭发射飞行全过程中遥测测量任务,这些数据可以使地面指挥人员实时掌握火箭的运行状态。这次分布在酒泉的设备中新增了图像传输设备,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并第一次使用。这一设备能够将发射过程的图像实时传送到地面,这和以前只能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火箭的飞行状态相比,是一个大的飞跃。
首次使用新雷达
“神六”的主着陆场首次使用了LAP-3000风廓线雷达和102米高的测风塔,大大提高了对浅层风的预报精度。
首次全程直播载人发射
在“神六”发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强大的阵容,首次直播了载人航天发射的全过程,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神六”精彩的表演。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题:中国神舟新跨越(新华社记者陈辉、吴登峰)
2005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凯旋两年零1天之后,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航。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相比,中国神舟实现了新的跨越。
火箭——数字、画面与声音
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运载质量、安全性能、舒适性以及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75项技术改进。
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飞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许多。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第一次在点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险门”。这样,在出现误点火信号的情况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无法点燃发动机。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改善振动环境的最佳途径,减少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振动给航天员造成的损害。 火箭第一次安装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
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如果杨利伟再次乘坐我们的火箭,肯定会觉得舒服多了。”
飞船——数字、画面与声音
轨道舱和返回舱内有效空间不足10多立方米,却安装了600多台设备,仅光电缆线的总长度就有30公里左右。神舟六号飞船在保持原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需要以及个别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使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生活得更舒适。
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并首次使用了大小便收集装置。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座椅拥有了着陆缓冲功能,飞船中安装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像前5次飞行一样,神舟六号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
航天员——数字、画面与声音
航天员在太空中一个筋斗,就是350多公里,这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出租汽车司机一天的行程。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看到了76次日起日落,日行程675664公里。
5昼夜的太空之旅,费俊龙和聂海胜不仅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行程最远的人,而且在太空中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记录: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实施对地观测、海洋污染监测、大气状况监测、植被状况监测以及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第一次在太空完成压力服穿脱试验、吃上热食和复水食品……
航天员费俊龙:“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我们在一起很愉快。”
航天员聂海胜:“信心来自彼此的默契。”
人才——数字、画面与声音
神舟六号各系统出现了一张张新面孔。神舟五号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53.6岁,神舟六号为48.7岁,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成就在于,用十几年时间培养了一支新的航天人才队伍。现在,飞船、火箭队伍中35岁以下的人已经占80%。这支队伍是在载人航天工程这个高度严格的环境和伟大的精神氛围培育中成长起来的。把担子交给他们,我们这代人很放心。”
支付宝查询方法如下:
1、首先在手机上打开支付宝客户端。
2、然后在支付宝首页中选择箭头所指处的搜索栏。
3、接下来在搜索栏中输入“公积金”,然后选择列表中红色箭头所指处。
4、接下来在页面中选择箭头所指处的“证件夹”。
5、接下来在页面中选择红色箭头所指处的“待领取”。
6、然后在页面中选择红色箭头所指处的“确认授权”。
7、然后点击箭头所指处的“开始认证”,进行身份认证。
8、认证成功之后就可以查看自己的公积金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