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苹果2023中国大学排行榜

金苹果2023中国大学排行榜,第1张

金苹果202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的学校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

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学校共有留仙洞、西丽湖、官龙山、华侨城、凤凰山、深汕合作区等六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50948亩,总建筑面积7919万平方米。

3、学校设有专业83个,建立15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含3个以上专业;拥有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示范专业12个,专任教师总数1463人。

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位于江苏省无锡市。

2、学校有中桥、太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66余公顷,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教职工900余人。

3、学院设有14个教学单位:机械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开源创新创业学院、基础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国际教育学院、爱尔兰学院等。

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唯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获准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入选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

2、学校现有广州新港校区、广州琶洲校区、南海校区北区、南海校区南区和清远校区五个校区,占地面积2522亩,建筑面积6937万平方米。

3、学校设有机电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建有工业机器人协同教学中心、现代信息技术与新工科协同教学中心等4个协同教学中心。

物联网这个词算是非常时髦的一个词了,不知道的朋友可能还以为是专门管理物流的,其实不然,物联网的意思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也就是通过互联网让每个物理实体变得可控可感,因为刚发展起来,国内开设本专业的学校也不是很多,但是本专业可的确是有着大好的前景哦:

1北京邮电大学

作为国内通信巨头,北邮在这方面可谓实力十分强劲,是许多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梦中的天堂,当然,与之息息相关的物联网专业也是排在国内前列。绝对是想学习物联网专业的同学的不二选择。

2电子科技大学

作为我国四所电子高校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开设物联网工程的高校之一,电子科技大学无论是电子,通信,或是物联都走在我国前列,同时,众多的科研团队如物联网智能芯片与系统团队、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团队、光纤传感与器件团队更是着力于培养我国的物联网人才。

3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组建于2010年,是全国首家物联网实体学院,不仅如此,而且江南大学的计算机以及通信的实力都是十分强劲的。同时江南大学每年在物对联网专业方面的科研都十分重视,投入十分多,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年均科研经费逾3000万元,获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纵向课题30多项/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多篇/年。想必此所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是十分浓厚!同时江南大学地处南方,也算是我国的发达地区,而发达地区的物联网人才市场可谓是远远没有饱和,因此就业前景也是非常的好哦。

总之,物联网专业是个十分新潮的专业,国家目前急需物联网方面的人才,此专业很有可能掀起第三波科技浪潮,不过作为一个通信,电子,计算机等各方面交叉综合的学科,学习难度也是存在的,不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物联网大好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值得选择的!!

简介:一、学校概述 西安工业大学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共建高校,具有完整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终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军工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创办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配套项目,是我国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长期隶属于兵器行业。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形成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校风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凝练出“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大力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4年,国家人社部批准学校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专业授权类别。学校现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陕西省一流学科,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陕西高校“一流专业”。学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以博士授权学科为主干的学科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彰显了学校的兵工特色,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授权领域涵盖所有本科专业。学校现设有15个学院和1个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在陕西、河南、河北、江苏等18个省份一本招生。 学校现有研究生2000余人,本科生18万余人,占地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78万余册,并辅有完善的电子文献资源。学校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虚拟仿真)中心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4个。学校建有43万平方米的工程训练基地,拥有各类本科教学实验室251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80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6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近50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5个,陕西省教学名师1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有“”专家4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三秦人才津贴专家15人;有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省“三五人才工程”、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及省“四个一批”人才5人;其他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20余人。陕西省重点科研团队2个,陕西省科技领军计划1人。 学校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的需求,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学校不断强化科学研究的军工特色,拓展国防服务领域,2012年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单位资质,2015年通过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资格认证。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重点实验室、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等18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 目前学校承担着国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以及省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等项目。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国家国防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制的铝基复合材料活塞已装备在5种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战车上,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93”抗战阅兵,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光学制造和光学薄膜领域的成果综合应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陀螺、战术激光武器等所需核心关键光学与晶体元件的研制生产。近程防空炮和大口径远程火炮身管制造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战舰以及陆盾等武器装备,并成功装备 “辽宁号” 航母。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建成1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力彰显“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特色。依照办学定位,实施“根植企业行动计划”,建立教改实验学院,开设软件工程师、机械设计与研发工程师等8个类型教改实验班。实验班推行导师制,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建有一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每年设立100万元大学生创新基金,培育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学校2012年被陕西省确定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6年入选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7年入选陕西省创新创业示范高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学校重视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建成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按照“训练工程化,实验综合化”的要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重视课外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304项,省级奖励1708项。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大学生女篮保持传统优势,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女篮比赛中获得冠亚军,并荣获大学生世界五球锦标赛冠军。学校书法本科专业教育颇具特色与影响,两次获得中国书法兰亭教育奖。 学校高度重视开放办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将国际化发展列为学校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不断推进国家化教育工程。近年来,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捷克、波兰等十多个国家40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本科2+2双学位学分互认项目、短期交流学习项目、赴美赴日假期带薪实习项目、世界名校夏令营项目、境外课堂项目、国家汉办汉语志愿者等多层次交流项目,力求满足各专业和各类学生的国际化需求,学校对重点项目给与学分奖励和专项经费资助。参加项目的学生在开拓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塑造世界观、提高就业层次等方面效果显著,提升了人生事业发展的层次。同时,我校积极与港澳台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有几十名学生赴台湾高校短期交流学习,赴香港参加名企实习项目。学校外教资源丰富,为学生开设英语、德语、法语、日语、韩语、捷克语等多种语言公共选修课程。 学校建立了完备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学校单项奖学金等,学校还特别设立了兵工研究所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校友奖学金等十余项社会奖学金。助学措施包括国家助学金、校内助学金、社会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校内无息贷款、临时困难补助等,学校每年还提供近千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和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培养的十一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不少人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行业的技术骨干或大型骨干企业的负责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行业人才质量评价中认为,西安工业大学的毕业生“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企业留得住、用得上,不少毕业生很短时间内就能脱颖而出,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骨干。”近年来,本科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多次被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并成为陕西省属高校唯一一所入围2011—2012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80强院校。 学校先后多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 “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 “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陕西省文明校园” “陕西省平安校园”等。近年来,学校大力弘扬兵工精神,坚持内涵式发展,正不断向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 二、国家级、省部级优势学科、专业、团队和平台 国家级 科研及教学成果: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 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 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双语课。 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金属材料工程。 6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北方动力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省部级 教学成果:省级教学成果获奖27项。 9个省级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 12个陕西高校“一流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汉语言文学、信息对抗技术、物联网工程、会计学、软件工程。 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5个省级教学团队:光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电工电子教学实验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书法专业教学团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工科数学教学团队、机械电子教学团队、材料物理专业教学团队、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对抗技术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团队、软件设计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2个省级科研团队:铝镁轻合金复合材料技术创新团队、先进光学制造与检测创新团队。 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虚拟仿真)中心:工业中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教育实验训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光电工程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工科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综合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以实践、创业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机械制造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创业实验区” “服务外包型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光电工程领域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突出实践教学的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面向工程应用的信息通信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基于工程范式思想、突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线卓越机械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基于应用创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面向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基于手脑并重理念的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面向工程应用的计算机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项目的外语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面向工程应用与实践的材料化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书法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西安工业大学—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西安工业大学—深圳市金凯进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西安工业大学—曲阜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光电测试与仪器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工程实验室”“光电子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与白俄罗斯共和国教育部(中白)高技术合作研究中心” “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光电薄膜与器件研发服务中心” “兵器工业进口测试仪器控制系统维修中心” “陕西省光学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兵器工业光学器件超精密加工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陕西省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陕西省铝镁轻合金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自主系统与智能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1门省级精品课程:光学零件工艺、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工科电路分析、物理光学、工程力学、机电系统设计、软件工程、光学零件工艺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市场营销、工程测试技术、书法、仪器制造工艺学、大学物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材料加工基础、信号与系统、机械制造工程学。 5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材料科学基础、光学零件工艺学、工程测试技术、机械设计、仪器制造工艺学、物理光学、信号与系统、机械制造工程学、材料加工基础、软件工程、机械制造基础、大学物理、书法、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Java语言程序设计、市场营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工科电路分析、机电系统设计、工程力学、计算机网络、光电信号检测、薄膜光学与技术、工程材料学、材料研究方法、培训理论与实务、微机原理及应用、国学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等数学、综合英语、田径、应用光学、基础工程、离散数学、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双语)、计算机控制技术、光电仪器设计、工程化学基础、冶金传输原理、高分子物理、生物医学电子与仪器、数字信号处理、运动控制系统、创业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艺术哲学简论、线性代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成都工业学院物联网专业在学校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主校区就读。

成都工业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创办于1913年,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主校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此外还有成都市中心的花牌坊校区和北郊的大丰校区,普通全日制学生集中在主校区学习。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人文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外语系、体育教学部等14个二级学院(系、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30个本科专业。

学校广泛开展了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德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多名师生赴海外和港台地区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交换学习。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培养了十届近千名双文凭毕业生。

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
杭州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571-58619115,该校联系地址为杭州市青山湖科技城胜联路168号、邮编为311305、联系邮箱为xxgcxy@hdueducn。
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杭州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是1999年由 杭州 电子科技大学 举办、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由教育部确认的第一批独立学院。学院地处杭州市临安区美丽的青山湖畔,学院一期占地500亩,二期占地200亩。

学院秉承 杭州 电子科技大学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弘扬“团结、自强、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本着“立足区域、贴近行业、服务浙江”的服务宗旨,确立“面向行业企业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综合性职业技术人才,致力于建成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为主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

学院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学科布局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五类,建设与形成机械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经济管理类、外语、艺术设计五大类专业群,建设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含专升本)、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会计学(含专升本)、财务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英语等2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学院面向15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200余人,学生在学院规定的修读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的,颁发 杭州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z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 杭州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遵循“结构优化、重点建设、持续推进”原则,重点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路与系统省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重点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个省新兴特色专业;培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金融学、电子商务等院级重点专业。近几年,获省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0余项,获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近20项,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JavaEE Web应用实践基地、网中网产学合作财会实践基地。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近5年,学院共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623项,涵盖电子设计、多媒体、服务外包、案例分析、财会信息化等40余个项目及类别,参与学科竞赛学生达8300人次,累计获奖人数达2164人次。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学院在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本科组中位列全国独立学院第三。2015-2017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全省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学院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三。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港澳台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重点开展新西兰林肯大学3+2本硕连读项目、Passages赴美调研游学项目、中外服青年师生赴美调研项目、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交流学习项目、美国西俄勒冈大学交流项目、英国BPP大学“ACCA”交流项目等六大精选项目。

学院不断加强教师培养与能力提升,加强引进与聘请高层次教师,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占30%以上,86%以上教师具有硕博学位,其中引进博士学位教师40余人。学院教师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学院教师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纵向课题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企业政府横向课题近80项,成果转化项目5项,高质量论文80余篇,其中一级权威期刊收录3篇、一级期刊收录12篇、SCI收录21篇、EI收录38篇、CSSCI收录3篇,出版专著近20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24项。

专家来了哈哈哈!

软件技术服务外包是信息技术外包(ITO)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技术开发的过程可以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交付和运维服务等不同阶段,软件技术服务外包可以发生在上述开发过程的任何阶段。


市场规模

受益于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国际性厂商与国内软件技术服务外包企业战略合作的加深以及中国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外包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2018年,我国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收入规模达到了11939亿元,同比增长1389%。预计未来我国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的需求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和2021年市场规模可分别达到14469亿元和15766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调研网、中商产业研


上游行业情况

软件技术外包属于信息技术外包行业。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多样性、快速变化性,以及企业需要快速将技术应用到业务中的迫切性,使得大部分企业需要把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方案编写与实施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厂商,而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进而催生了信息技术外包。


上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正在从传统的项目化服务走向平台化赋能加个性定制化服务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业务形态正在发展成以云的方式向多客户提供平台化和个性定制的服务,业务模式从收取解决方案制作与项目开发费用的方式转变成收取客户订阅或租赁服务费的方式,项目化的服务和平台加定制化的服务方式会并存。

2信息技术外包呈现出多行业化、多区域性

在快速走向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IT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这种通过借鉴外部优秀 *** 作经验,借助外部专业团队进行企业IT系统建设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受到行业认可和采纳。并且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沿线国家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因此,多行业多地区呈现出对信息技术外包的旺盛需求。


未来发展前景

1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金融、互联网、软件、通信等几大行业引领的数字化潮流逐步延伸至房地产、航空物流、制造业、批发零售等众多行业,软件信息技术应用的空间得到空前的扩展,各行业的IT相关支出也将有所增加,这也将给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国家信息化战略促进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将进一步驱动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改造需求。新兴行业如互联网、云计算等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也将产生大量的信息化投资需求,进一步促进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的快速发展。

3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日趋完善,对软件价值的认可度提高

随着大众对软件价值认可度的提高,大众对于软件等虚拟产品的付费意愿也不断提高,这将促进软件相关企业加大人才与技术的投入力度,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软件技术服务企业的良性发展。

4人力资源充足、人力资源竞争力提高

近年来,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700万人,其中,理工科毕业生占有相当部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软件工程师和相关专业人才,软件技术人力资源充足,这为软件技术外包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人力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246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