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说明了什么?

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说明了什么?,第1张

根据批复,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科学确定雄安新区开发边界、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开发强度。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

森林覆盖率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延伸阅读:雄安新区今年将建13大产业项目

2018年,雄安新区将在产业方面开工建设包括清华大学国防科技高端实验室在内的1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

13个项目分别为:中国电信中国雄安智慧信息产业园项目、中国电信智能车联网示范区和自动驾驶场外测试区项目、中电网络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雄安科技园项目、华讯方舟雄安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项目、光启超材料前沿技术研究院及新型发动机先进技术研究院项目、中电科太赫兹智能感知核心芯片和器件产业化项目、清华大学国防科技高端实验室、京东金融总部项目、阿里巴巴菜鸟智慧物流未来中心项目、中国电信雄安国家高速网络项目、中国电信云上雄安数据中心和天翼云雄安资源池项目、中国电信雄安公共智能视频云项目、中国移动基础通信建设项目。

其中,京东金融总部项目是此次率先披露。据新华社,去年9月雄安新区管委会发布消息,包括阿里、腾讯、百度、京东金融等在内的48家企业首批获批在新区设立公司。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金融、奇虎360、深圳光启等涉及前沿信息技术、现代金融服务业、绿色生态、高端技术等我国头部科技企业已纷纷落户雄安,以助力雄安打造科技创新之城。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标题:3天13家央企表态愿参与雄安新区建设

据获悉,4月1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通知,雄安新区被形容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此前,曾有猜测称,多家央企总部将有可能进驻雄安新区。据国资领域资深专家李锦分析,上述流言来自于2015年7月的一个旧闻。

彼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央企进河北”活动在河北保定举行。87家央企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我注意到,4月6日,国资委下属的新媒体平台“国资小新”发布报道称,“千年大计,我要出力”。

该报道称,“建设雄安新区,中央一声令下,央企纷纷响应”,“中国航天科技、中国电科、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中冶、中国铁建等多家央企一呼百应”。

我根据国资委公布的102家央企名单,逐一比对发现,4月4日至现在的3天之内,共有13家央企召开会议,表态拥护雄安新区的设立,同时还对公司未来在雄安新区建设中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比如,中国建筑称,“全力参与雄安新区建设,是商业机会,更是政治任务。”

雄安三县航拍图 来自新华网

中冶总裁称,兴奋得“睡不着觉

我注意到,4月4日虽是清明假期,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就召开了会议,传达学习有关雄安新区的通知精神。

国投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会生表示,国投“坚决拥护和全力支持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

王会生称,国投公司“在雄安新区的建设开发中应该大有作为”,要“带头发挥中央企业的骨干作用、引领和示范作用,争做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先行者。”

假期结束后,更多央企的表态,密集而来。

4月5日,中国联通召开党组会议。中国联通称,坚决拥护和全力支持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公司将雄安新区服务保障工作列为集团公司层面的重大政治任务,成立中国联通雄安新区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4月5日,中国国电集团召开会议。董事长乔保平称,充分发挥中央骨干发电企业优势,认真学习研究雄安新区发展规划,充分对接区域资源,有效衔接雄安新区发展与集团公司发展。

中国铁建5日也在北京召开会议。中国铁建董事长孟凤朝主持会议。

“中央提出的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都和中国铁建的优势业务息息相关,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孟凤朝说,必须要做一支参与雄安新区建设靠得住的生力军,“一定要创新思维,主动对接,积极投入到雄安新区的建设中。”

4月5日,中石化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中国石化将以实际行动服从服务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扛起中央企业应尽的责任。

中石化网站上刊登的相关会议报道

中石化集团董事长王玉普称,中国石化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服务新区建设,自觉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要谋划好下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央企的带动作用。

4月5日,中国中冶在香港举办业绩说明会。中冶总裁张孟星称,中冶有许多项目在河北,相信未来有很多合作机会。

据报道,张孟星当时表示,国家宣布建立雄安新区,全国人民都很兴奋,作为企业更是“睡不着觉”,目前集团正在研究新区与企业的关系,看如何介入到规划当中。

4月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会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称,坚决拥护和全力支持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将集团公司的战略布局与新区建设发展有效衔接、深入融合,“相关部门要做好研究工作与规划部署。”

4月5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召开会议。中国电科董事长熊群力称,中国电科应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有效履行军工央企使命责任,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做出应有贡献。

“集团公司应充分把握雄安新区建设大好契机,利用好新区改革配套政策,在为雄安新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熊群力称。

4月5日,神华集团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立刻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结合神华实际,统筹谋划神华下一步工作安排,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4月6日,中国华电召开会议。会议称,华电以实际行动服从服务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扛起中央企业应尽的责任。

中国华电董事长赵建国称,公司上下要充分认识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意义,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大局,将服务保障新区建设作为集团公司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

4月6日,中国电子称,要准确把握雄安新区发展定位,及早谋划、主动对接,积极参与、多做贡献;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相应研究工作,更好地把自身发展与雄安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

4月6日,中国交建召开会议。董事长刘起涛称,中国交建一定能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做一支靠得住、信得过的生力军;“积极投身于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争做雄安新区建设的企业排头兵。”

4月6日,中国建筑召开会议强调,全力参与雄安新区建设,“是商业机会,更是政治任务。”

中国建筑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以企业最高端资源、最优秀产能在供给端全面对接好新区规划建设需求,并在机构设置、资金投入、工作机制等方面尽快谋划,加速推动相关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全力在新区建设中展现中国建筑的新作为、大作为。

“将帮助央企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央企纷纷表态加入新区建设,国资领域资深专家李锦认为,央企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排头兵与先行者,理应积极融入雄安新区的建设。

“这不仅为雄安新区带来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加快充实其发展,也为央企自身提高效益和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既有利于央企化解过剩产能,也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形成新的动能和利润增长点。”李锦称。

我注意到,这些央企在表态时,透露出有意投资新区建设,而投资建设的方向均与他们的主业密切相关。

以率先表态的国投公司为例,国投表示,要发挥基金业务的既有优势,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新区建设。同时,还要创新投资方式,推动基金和直投联动,谋划城市管廊、大健康、智慧城市等高端新兴产业。

公开信息显示,国投公司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改革试点单位,具有投资导向、结构调整、资本经营的独特功能,是央企中股权基金管理规模最大、涉及基金类别最多、吸引社会资本最多、管理社保基金最多的股权投资机构之一。

中国联通称,雄安新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信息应用规划要坚持高起点,统筹调动集团及相关省分公司各方面资源,确保质量。

在雄安三县早有布局的中石化,则将发力方向放在了其新兴业务——地热上。

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表示,多年来中石化与河北省保持了密切合作,特别是在雄县开发地热资源,推动形成了国内闻名的“雄县模式”。

2009年,中石化与雄县签约开发地热。

王玉普称,中石化要继续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投入力度,“更好地服务新区建设、造福新区人民,以实干抓住历史赋予的重大机遇。”

李锦预计,预计首先进入雄安新区将是基础建设企业;钢材、水泥、木材、玻璃等建材企业也会相继进入;国投公司、国电投等投资企业也将先期进入,交通、电力、电讯、能源、水利、生态、公共服务等公司也会跟上。

我国自2017年开始设立雄安新区,连续四年以来,这座城已经初见雏形,这座集休闲娱乐住宿为一体的郊野公园,未来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也是拭目以待。从目前雄安新区的建设状况来看,未来雄安新区是以绿色生态为主,致力于建造一座绿色之城。

一、雄安新区初见雏形,城市以公园先行

自2017年起,雄安新区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发展绿色城市,摒弃了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强度的进行规模性的绿植工作,为的就是加快这一地区的生态优先的建设。雄安新区当地建设大约有14个展馆的交野公园,而这些公园都是针对于城市内的居民免费开放的,外地游客也可以免费前来游玩,可以称得上是很好的休闲旅游之地。

二、雄安新区的建设在郊野公园的基础上进行

未来雄安新区的建设将会在郊野公园为基础之上进行,主要是指在雄安千秀林这一部分要让种植林的数量达到86万亩,截止到目前已经完成了41万亩,剩余的部分还在大规模的持续建设过程中,未来雄安新区在城市绿化覆盖方面达到40%,而这些郊野公园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储存水分,以此来涵养当地的气候。与此同时,雄安新区的规划将会以东片区物流核对下网管两个方面同时开展,不断的加快5g基站的建设,实现物联网社会,在道路上实行无障碍预留通道的物流配送,在地下网管方面雄安新区已将地下建设成“收纳盒”状,地下综合管道连廊可联系到千家万户的水电暖供应,不断打造万物互联的世界。

雄安新区的建设是集智能化我和现代化于一身的,后来这一城区的建设对于民众来说是有着很大的方便性和快捷性的,等到这座城落成后,也一定会给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样板和标志。

10个篇章、2万多字,《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出炉即引起万众瞩目。这张规划“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凸显着“雄安模式”的精髓。

契合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雄安规划纲要》提出了“两步走”——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建设目标。

亮点之一:“组团式”格局:无单一中心、不摊大饼,城市发展富有d性

未来雄安,整个城市将呈现组团式格局。

“雄安没有单一城市中心,不会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展。而是构建尺度适宜、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雄安将呈现“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格局——

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呈组团式结构,形成“北城、中苑、南淀”格局。“北城”集中布局5个城市组团;“中苑”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塑造生态苑囿;“南淀”为临淀区域,严控开发建设,塑造白洋淀滨水岸线。在起步区内选择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约20至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和寨里、昝岗,作为5个外围组团,布局高端高新产业。

布局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0平方公里。

雄安新区(河北),3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白洋淀中安新县赵庄子村依水而建的民居。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介绍说,各组团之间,森林、湿地、绿地等蓝绿系统环绕间隔,有明确开发边界。功能相对完整,可满足工作生活需求。

“新区规划了战略留白空间,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使城市发展富有d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说。

亮点之二:鲜明“中国面孔”:不都是水泥森林,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雄安新区将是“中国面孔”,规划建设将集中展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高层建筑将受到严格限制。《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特点,在新区特定范围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集中承载中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等功能。

雄安建筑将形成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雄安没有高楼大厦林立给人的压抑感。”朱子瑜说,建筑既有古典神韵又具现代气息,融于自然、端正大方,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雄安遵循平原建城、尊重自然的规律,建筑不照抄照搬,将有着鲜明“中国范儿”。新区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这意味着雄安没有封闭式大院小区。

作为主城区的起步区,将传承中华传统营城理念,营造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方城”,街坊呈棋盘式布局。规划设计城市轴线,南北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东西轴线串联城市组团。

建成后的城市,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林木葱郁,周边淀区碧波万顷,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

亮点之三: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

目前,已有100多家高端高新企业落户雄安,创新资源向新区加速聚集。

翻阅《雄安规划纲要》,“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IPv6率先布局”等内容均被写入。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雄安规划纲要》还提出了38个主要指标。“像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高速宽带标准千兆入户、万兆入企等这些指标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表示,雄安承载的使命之一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经验,高端高新将是新区产业最显著特点。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表示,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符合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疏解,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高端高新产业。

改革创新是雄安的灵魂,是新区成长的第一动力。根据《雄安规划纲要》,新区将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和创新开放的政策环境,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根据《雄安规划纲要》,新区将搭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构建国际一流创新服务体系,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亮点之四:生态典范城市:城市就是园林,蓝绿空间占比达70%

未来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新区规划森林覆盖率达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达到50%。

“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大城市能达到雄安新区70%的蓝绿空间占比。新区将展现出迷人的生态魅力。”邬贺铨说,新区将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白洋淀要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构筑防洪堤坝,保持其原有历史风貌和‘华北之肾’的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立峰说。

环绕白洋淀、起步区和整个新区,将建设环状林带;主要河流和干道两侧,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9片大型森林斑块。

亮点之五:以人民为中心:步行15分钟搞定日常需求,打造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未来在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达到。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石家庄,工人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施工现场调试建筑物的幕墙(3月29日摄),新华社发

“新区城市组团式发展、职住均衡、小街区,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没有额外沉重负担,不会将大量时间虚耗在路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

新区规划了“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在建设之初,公共服务设施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

亮点之六:交通“快慢结合”:站城一体、窄路密网,“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雄安交通可谓“快慢结合”。快则乘坐高铁半小时抵达北京和天津,20分钟直达北京新机场;城内“慢行”也便捷,“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新区将成为八方交汇的通衢之地,对外交通便捷高效,与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都有通畅的交通通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杜恒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依托“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开车1小时可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

雄安推广“站城一体”开发模式,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90%。

起步区路网密度可达到每平方公里10至15公里,构建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初期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

亮点之七:数字孪生的城市:同步规划“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两座城市将开展互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智能城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雄安新区将成为一座“聪明城市”,城市管理具有智能化特征。杨保军说,利用“数字孪生城市”系统,将来一些决策付诸实施前,可先在虚拟城市模拟运行,根据模拟结果付诸实施或者修正,发挥辅助决策作用。

按照规划纲要,新区感知设施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利用云计算等技术,管理者可利用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管理智能化。

亮点之八:绿色低碳:雨水“流不走”、管廊地下藏

“利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设施,新区可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降雨收集起来经过处理用于城市绿化,既能防止城市内涝、雨水二次污染,也能助力节约用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分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均海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

新区将建设海绵城市和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

亮点之九:留住乡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保护好历史文化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新区规划建设中,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持原址不动。建成的新城市要有老场所,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说。

一个新的城市要立得住,关键要传承好文脉,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的保护。《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殷会良说,新区规划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古树、古牌坊等将有机嵌入公园、绿地等,使城市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深刻构筑富有雄安特色的城市印记。

雄安新区将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古城、传统村镇,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

亮点之十:建设“安全雄安”: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安全是万事之基,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基础。安全问题一失万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表示。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等专家表示,雄安新区规划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安全因素,灾害和安全问题的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应急救灾等系统标准高,将成为我国安全城市的典范。

《雄安规划纲要》在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水安全、抗震能力、能源供应安全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

新区将构建完整的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以上内容来自:新华视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30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