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信息
产业正在发生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微软与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开始瓦解、苹果公司快速崛起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企业、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战略新思路。这些变化到底揭示了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哪些发展方向?新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和主要任务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 一、发展方向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在步入融合、转型和调整的新阶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组织形态加速重构,企业跨界竞争愈演愈烈,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面对新形势、新环境,跨国公司纷纷调整战略方向,培育综合集成能力,重构产业生态系统,不断巩固和加强市场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1.跨
终端 *** 作系统平台正成为新的产业发展制高点 *** 作系统一直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谁掌握了 *** 作系统,谁就绑定了消费者,谁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Wintel联盟”通过核心处理芯片和 *** 作系统,主导全球信息产业长达30年之久。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等新型设备的不断涌现和快速普及,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Wintel联盟”的掌控力大大降低,谷歌的安卓(Android)、苹果的iOS目前已经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 作系统领域居于领先位置,三星、英特尔等巨头也在积极谋划进入, *** 作系统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竞合的新态势。 由于适应了信息产业从技术融合向终端融合、网络融合、服务融合演变的趋势,跨终端 *** 作系统平台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拓展,市场份额将快速提升,日益成为 *** 作系统发展的方向,并将决定未来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归属。 2.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基本形态 当前,随着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原有产业边界被全面打破,产业竞争已从企业竞争演进到产业链竞争,IT跨国公司纷纷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力图整合与重构产业链,发展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整合能力,率先确立竞争优势。 产业链整合是将传统的终端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数字内容提供等产业环节进行重新组织,构建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向消费者提供基于智能终端的多元化、动态化、实时化的娱乐、消费、社交、资讯等服务。通过产业链整合,能够提高企业运作效能,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乃至掌控或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这种新的产业链整合模式,首先在智能手机领域形成,并快速拓展到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等领域。苹果公司作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的先行者,推出iPod、iPhone、iPad等产品,率先实现了“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链整合,锁定了消费者、聚集了开发者、抑制了竞争对手、获得了压倒性优势。苹果公司的成功引来了爱立信、微软、诺基亚、黑莓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加速基于软件、内容与终端的整合转型,三星、LG电子、福特等企业也开始在电视、汽车等领域应用这一模式。这一模式日益构成新的产业基本形态。 3.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建设正成为新的企业竞争焦点 随着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现代信息系统日益大型化、综合化、集成化。为满足用户对“问题分析+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关键软硬件产品开发+项目实施+业务外包+人才培训”的一体化需求,IBM、惠普、戴尔等跨国巨头正着力打造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 IBM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深化技术、产品、服务等多层面的融合,强化网络、业务、内容和终端的互动发展,重构和延展业务体系,打造全业务流程的综合集成能力,并凭借其在金融、能源、制造、电信、交通、城市管理、医疗等领域积累的信息化经验,进一步巩固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智慧地球”理念,就是IBM力图将其综合集成服务能力转变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新思路。惠普、戴尔也调整策略,通过收购兼并、业务重组等途径,加快建设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 国内的用友、金蝶等软件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加速并购,用友还成立了专业化的管理咨询公司。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建立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竞争要求。 4.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方式,商业模式创新是推动产业格局重塑的重要因素。当前,服务化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实现和推动软件产业服务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云计算是软件产业服务化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它改变了IT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服务。基于云计算的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开发工具、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IBM、微软、亚马逊等大型跨国企业都相当重视云计算领域的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意图在新的产业格局中巩固和扩大优势地位。 二、发展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1.从行业和企业应用层面上看:两化深度融合越来越依赖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 两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两化融合的持续推进,行业和企业层面上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但仍然存在着融合广而不深的问题。两化深度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关键环节上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这对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 随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设计工具、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的市场需求,将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2015年将超过7000亿元;随着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制造、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随着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的加快,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创造出广阔的市场,仅智能电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未来5年的规模就将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65%;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也不断扩展,国内市场规模未来5年将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 2.从政府和社会机构应用层面上看:社会管理方式创新要求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系统的综合集成能力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这就要求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系统的综合集成能力。 民生领域,要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以社保医疗信息化为例,未来5年年均投入增速将达30%。 电子政务领域,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未来5年电子政务市场投资额增速可达20%以上。 数字城市领域,为提高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未来5年我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城市交通、电网、供水、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将显著加快,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 3.从个人和家庭消费层面上看:数字化生活的广泛普及正在不断拓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广阔市场空间 数字化生活将带来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3G手机用户就将超过1亿。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4年,我国互联网电视用户将超过6000万,平板电脑用户将超过5000万,车载娱乐通信终端用户将超过800万。 智能终端的普及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将成为全球跨终端 *** 作系统平台的最大市场;移动软件商店下载量将呈现爆炸式增长;未来3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未来5年,我国数字家庭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具备较坚实的发展基础,进入到产业加速做大做强的新阶段,需要结合我国大国大市场的优势,整合产业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发展方式,选择高端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1.整合市场资源和创新资源,加快跨终端 *** 作系统平台的研发和应用 跨终端 *** 作系统平台市场,是一个用户使用习惯和软件锁定效应尚未形成的新兴市场,是一个摆脱了单一寡头垄断而形成的多种平台百花齐放的市场。我国拥有3亿多计算机用户、859亿手机用户、8829万数字电视用户,以及未来数量将超过5000万的平板电脑用户,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终端 *** 作系统市场,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整合市场资源,就是要推动软件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广电内容提供商、内容分发商等拥有客户资源和分销渠道的企业加强合作。 整合创新资源,就是要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和产业化基金,整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终端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网络运营等企业的研发资金、技术积累、专业人才等创新资源。 在整合市场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跨终端 *** 作系统平台,构建系统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服务商、数字内容分发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广泛参与、合作共赢的应用推广体系。 2.突破技术瓶颈和制度壁垒,构建软件、内容和终端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 一是突破技术瓶颈。围绕构建“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软件应用商店)+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重点突破开发与测试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网络内容聚合、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软件。 二是突破制度壁垒。在内容监管方面,适应产业组织形态变革的要求,梳理完善对数字内容提供、分发的公平、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在电子支付方面,建立健全第三方电子支付和yhk支付的监管体系、政策法规和基础环境;在信用认证方面,加大对网络环境下软件著作权、数字内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消费者隐私权保护。 3.坚持服务牵引和示范带动,推进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服务牵引,就是面向政府、企业、个人及社会组织的服务需求,引导和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发展新的服务业态、交付形态和商业模式,以服务创新带动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立新的产业组织模式。 坚持示范带动,就是选择应用前景广阔、技术体系完善、预期效果显著的重点领域,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城市和区域组织开展云计算服务试点示范,探索推动技术进步、市场培育、产业链协同、标准规范制定、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模式。 坚持服务牵引和示范带动,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围绕工业生产研发设计、流程优化、企业管理、采购营销等关键环节,提供软件在线支持和服务,创新工业软件发展模式。二是围绕物流、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数据存储、数据挖掘、辅助决策等需求,开展云计算服务。三是围绕政务、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数据共享、在线服务等需求,运用云计算服务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4.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提高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能力 一是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构建工业企业、软件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联合研发、深化应用的新模式,加快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数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关键工业软件的研发应用。 二是面向钢铁、石化、建材、装备制造、轻纺食品、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交通、物流等领域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大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更加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有。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互和创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资金周转流畅,具有赔偿能力。中互和创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物联网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策划,项目策划与公关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咨询策划服务等。
物联网的应用如下:1、智能仓库。物联网一个很好的应用。它能准确的提供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合理的把控库存量,调整生产量。物联网中利用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可以准确提供货物库存位置,这就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
2、智能物流。运用条形码、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不仅货物运输更加的自动化,而且作出的全面分析还能及时的处理问题对物流过程作出调整,优化了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还节约了成本。
3、智能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互动,实现医疗智能化。物联网医疗设备中的传感器与移动设备可以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捕捉,把生命指数记录到电子健康文件中,不仅自己可以查看,也方便了医生的查阅,实现远程的医疗看病。很好的解决当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的问题。
4、智能家庭。物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捷。不远的将来一台手机,就可以 *** 作家里大多数的电器,查看它们的运行状态。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到家就暖暖的。物联网还能准确的定位家庭成员的位置,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跑的找不见人,省心省力。
5、智能农业。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更加的广泛。监测温湿度,监视土壤酸碱度,查看家禽的状态。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农户就可以合理进行科学评估,安排施肥,灌溉。监测到的天气情况比如降水,风力等又为我们抗灾、减灾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减产风险。
6、智能交通。物联网将整个交通设备连在一起。主要是用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可以准确的收集到交通车流量信息,通过信号灯等设备进行流量的控制,这个技术的运用,会让堵车成为历史。管理人员利用这个技术能将道路、车辆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驾驶违章无处可逃,交通事故也能及时的得到处理。人们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
7、智能电力。电力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电网的安全检测是一项必修科目。以南方电网与中国移动通过M2M技术进行的合作为例,因为物联网的运用,使得自动化计量系统开始启动,使得故障评价处理时间得到一倍的缩减。
物联网指的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能够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能够通过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主要作用是给于不同的物件一个身份z,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再连接起来。”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可以通过先进的识别技术,把所有物体的状况转化为各种参数,再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一个关联万物的网络。目前物联网已经在某些领域,初步渗透进了人们的生活,在不远的未来,随着感知、识别技术的发展,它还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物联网的作用就是给于不同的物件一个身份z,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再连接起来。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预见2023:《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
2、企业竞争: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主。根据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企业在各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有所布局。
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位居第二和第三,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华股份、阿里云、联通数科物联网、科大讯飞、神州控股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