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智慧园区的实现,是打造基础设施智能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整个园区的能耗情况、环保监测、照明情况、安防情况等,都可以通过智慧一体化平台展示,实现园区运行安全“一屏通览”、园区综合治理“一网统管”。
其搭建的科技园数据可视化监控平台将园区的基础设施进行 3D 展示,再将环境、能耗、人员、停车等数据通过 2D 面板呈现,有效、及时地做到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分析,提高园区管理效率,提升园区的安全指数,推动园区的智能化发展。
可视化利用丰富的图表、图形和设计元素将相对复杂、抽象的温度数据通过可视的方式以更直观理解的形式展现,便于园区运维人员统计各楼栋的室内温度,无需通过人工核算等复杂形式进行园区的运维分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能够对各子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化的采集,并按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助力业务持续改进。
3D 主场景显示楼栋温度及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主机的位置,便于检修人员巡查。通过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分析每栋楼的能效情况。将室外环境实时监测系统接入可视化大屏,让运营人员及时掌握太阳辐射、风速的数据,在恶劣天气来临时提醒园区居民外出时做好防护。
智慧电梯管理平台监管不同类型电梯运行,动态展示电梯移动情况。电梯故障风险提前预警,能第一时间在系统地图上定位故障电梯所在位置,为救援、排障缩短时间。通过底层应用接口,将获取到的各电梯位置分布、状态、速度、质检等信息进行同步上传,准确掌握电梯实际运行时间和易损件的使用次数。也可 HT 2D 可视化技术,“一张图”式切换园区电梯的运行参数,输出不同维度的数据解释。
采用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数据感知采集、网络信息应用、集中汇总分析、应用决策服务等环节,集成园区“安环能”、经济运行、应急管理一体化联动平台,对园区安全风险、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以及应急指挥等各个环节,实现科学预警、测管联动、动态防控、智慧决策。构建多维一体的综合管控体系,提升了园区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新基建”驱动的数字经济热潮下,智慧园区建设发展成为实现园区管理绿色化、现代化、智慧化的核心抓手。通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手段,充分聚合园区内各类资源,全面提升园区的综合管理效率,打通园区人、事、物运行管理全要素的动态感知、实时共享、高效应用。
围绕公共管理、产业发展、生活服务等业务,提供能耗环境监测、设备安防监管、综合态势监测等功能,使园区内原本独立的各系统根据管理特性形成联动预案,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园区、政府社区、校园运营等场景。
为完善园区内整体消防事件统计和消防状态(报警率/故障率/屏蔽率)的记录,满足对园区消防资源分布、安全态势、消防设施状态的宏观监管, 2D 面板支持绑定园区内各类消防器材数据,如各楼宇内手动报警器、烟感、灭火装置的报警次数、故障次数及设备总数等,将相对抽象复杂的数据通过可视化图表进行清晰反馈呈现,在为消防管理工作提供远程高效的监督管理手段的同时,保障了园区消防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运用三维仿真停车场场景,接入停车场管理系统数据,可直观查看园区内外部访客、预约等车辆的进出、停泊、空位情况。支持迎合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根据停车场内部车位的真实规划,运用 3D 可视化技术在场景中同步设置车辆充电桩,展示园区充电桩分布区域及有无空位,结合 2D 面板展示充电占比、里程、功率等情况。帮助园区提升进出效率及用户停车体验,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运用自主研发的二三维可视化引擎、BIM、GIS、视频融合等技术,合力打造智慧园区数字底板,建立集消防、能耗、安防、设备、服务等多维信息一体化监控机制,打破数字边界,提炼数据规律,推进园区运营治理和自动化设备全流程的感知、可控、分析、共享,协助园区企业走向生态化、集约化、创新化的发展道路。Hightopo 数据可视化亦深度融合电力能源、电信机房、城市园区、工控等各个领域,赋能其运行可监管、历史可追溯、远程可遥控,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一体化管理模式提供轻量化的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交换标准技术、BIM技术、可视化技术、3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施工系统。
1、数据交换标准技术
要实现智慧工地,就必须要做到不同项目成员之间、不同软件产品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由于这种信息交换涉及的项目成员种类繁多、项目阶段复杂且项目生命周期时间跨度大、以及应用软件产品数量众多,只有建立一个公开的信息交换标准,才能使所有软件产品通过这个公开标准实现互相之间的信息交换,才能实现不同项目成员和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流动。这个基于对象的公开信息交换标准格式包括定义信息交换的格式、定义交换信息、确定交换的信息和需要的信息是同一个东西三种标准。
2、BIM技术
BIM技术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可以有效地进行运营维护管理,BIM技术具有空间定位和记录数据的能力,将其应用于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定位建筑设备组件。对材料进行可接入性分析,选择可持续性材料,进行预防性维护,制定行之有效的维护计划。BIM与RFID技术结合,将建筑信息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建筑物的资产管理。BIM还可进行空间管理,合理高效使用建筑物空间。
3、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能够把科学数据,包括测量获得的数值、现场采集的图像或是计算中涉及、产生的数字信息变为直观的、以图形图像信息表示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呈现在管理者面前,使他们能够观察、模拟和计算。该技术是智慧工地能够实现三维展现的前提。
4、3S技术
是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智慧工地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
5、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它能够让应用BIM的设计师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以自然的方式与计算机生成的环境进行交互 *** 作,而体验比现实世界更加丰富的感受。
6、数字化施工系统
数字化施工系统是指依托建立数字化地理基础平台、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工地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工地现场机械引导与控制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基础平台,整合工地信息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而建立一个开放的信息环境,以使工程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更有效地进行实时信息交流,利用BIM模型成果进行数字化施工管理。
扩展资料:
智慧工地建设的意义:
建设智慧工地在实现绿色建造、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社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工地爆发对价值构成重估。
智慧工地打开百亿级市场新空间:作为广义上的工地信息化,智慧工地以“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为大背景,深耕施工阶段的千万级客户群体和百亿级信息化空白市场,以工地大模型 、工地大数据 、工地大协同 、应用碎片化为标准,积极布局钢筋翻样、精细管理、材料管理等成熟领域,开拓三维工地、模架产品、劳务验收、云资料等孵化产品,并计划延伸到智能安全帽、工地平板等施工业务硬件领域。成熟产品以端销售为主,孵化产品会走租赁模式。
参考资料:
2017年起,“智慧工地”逐步进入政策视野,此前则多为建筑施工企业出于自身需求开展的创新应用。尤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后,“智慧工地”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渐成共识。
当前,针对“智慧工地”的顶层设计尚未明确,各地关于“智慧工地”的概念界定和路径设计也各有千秋。综合多地文件,可以将“智慧工地”理解为基于信息技术,围绕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与现场管理深度融合的新型施工管控模式。
要而言之,“智慧工地”旨在为工程施工项目装上“智慧大脑”,通过采集、集成和应用建筑施工数据,实现对于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监管。
1、信息采集:打破“信息孤岛”
施工现场散落着类别多、数量大的信息,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和材料供应商等诸多主体,需服务于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等控制需要。
为改变传统工地中信息重复采集、信息交叉上报、信息冗余严重、信息更新滞后的信息管理现状,“智慧工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致力于满足项目管理者对现场作业过程所需数据的及时获取、共享和沟通。
针对现场管理中较为突出的“信息孤岛”现象(表现为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智慧工地”着力打破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障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交互关系,既在“信息孤岛”间架设桥梁、实现大数据融合,也为破除“信息壁垒”、填平孤岛重建奠定基础。
响应《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针对施工类企业提出的“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号召,各地也要求逐步推进BIM技术,以降低信息在各环节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
2、系统集成:汇集多元力量
在优化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智慧工地”还需将软件、硬件、技术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信息达到充分共享,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针对市场上施工现场管理信息系统多而杂的近况,“智慧工地”通过完善并集成项目管理、劳务管理、物资材料管理等系统,将施工现场所应用的各类小而精(杂)的专业化系统集成整合为各功能模块集成统一的系统平台。如《重庆市2020年“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智慧工地应具备人员实名制管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监理报告、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建材质量监管、工资专用账户管理6项元素,江苏省《关于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智慧工地应涵盖现场应用、集成监管、决策分析、数据中心和行业监管等五个方面内容。
与此同时,“智慧工地”还有意提高BIM、LBS、VR、AR等技术应用软件和系统的集成程度,一方面提高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市场存在的软硬件集成难、系统选型难等问题。
3、数据应用:升级项目管理
信息的采集和系统的集成都是为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对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效能的价值。在前两步骤的基础上,“智慧工地”得以在数据应用环节发挥巨大潜能:“了解”工地的过去,“清楚”工地的现状,“预知”工地的未来。
对于各方建设主体而言,“智慧工地”有利于施工精细化管控的实现:通过集中获取、传递、处理、再生与利用项目信息,应用人员安全管理、施工进度监督、车辆未冲洗抓拍、现场设备监控等功能,能够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助力项目管理“耳聪目明”,长远来看对于项目管理各方而言也是降低施工成本的创新选择。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一方面可通过“智慧工地”优化对于施工项目的微观管理,如《成都市智慧工地线上巡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区(市)县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含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所监管项目智慧工地线上巡查工作,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和处理巡查问题;另一方面可应用“智慧工地”更好实现“现场与市场”联动管理,落实“现场优秀、市场优选”原则,在建筑企业中普及“以现场促市场、以市场保现场”观念,优化对于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
“智慧工地”是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其应用能够提升行业监管和企业综合管理能力、驱动建筑企业智能化变革、引领项目全过程升级。当然,其推广还需以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用为出发点,政策支持、措施保障、督导监管加以辅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