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龄人口为人类历史之最。联合国预期二十一世纪人口老龄化比率会超过上一世纪。
《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订版》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年龄在65岁(16%)以上,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为11人(9%);到2050年,在欧洲和北美,每4人中就有1人年龄在65岁或以上。
2018年,全球65岁或以上人口史无前例地超过了5岁以下人口数量。此外,预计80岁或以上人口将增长两倍,从2019年的143亿增至2050年的426亿。
人口老化是国家人口分布向较高年龄倾斜的现象。这通常反应在人口平均年龄和中位数年龄上,儿童人口比例下降,老龄人口比例上升。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在发达国家出现得多,但近来在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浮现。这一趋势在发展中地区增速加快,意味着老年人将会集中在发展中地区。牛津人口老龄化研究所则认为人口老龄化在欧洲有所减缓,未来在亚洲将会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那些处在人口转型模式五的亚洲国家。
在目前联合国承认的发达国家中(其2005年总人口为12亿),总体中位数年龄从1950年的28岁升至2010年的40岁,预期到2050年将为44岁。世界对应数值为1950年的24岁、2010年的29岁和2050年的36岁。就发展中地区,中位数年龄预期将从2010年的26岁升至2050年的35岁。
全球老龄化
亚洲和非洲是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数量众多的两个地区。20年内,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将面临65岁以上人口最多、平均年龄接近50岁的局面。根据华盛顿大学牵头的研究,2100年将有24亿人超过年龄65 人,相比之下,20 岁以下的人数为 17 亿。
牛津人口老龄化研究所是一个研究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机构。其研究表明,许多关于全球老龄化的观点都是建立在神话之上的,随着人口的成熟,世界将有相当多的机会,正如研究所所长教授一样Sarah Harper在她的《老龄化社会》一书中强调了这一点。
大多数发达国家现在的生育率都低于更替水平,而现在的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民和人口增长势头,这也来自于前几代人现在享有更长的预期寿命。
2018年4月16日,美国以“中兴通讯违反美国的制裁禁令”为由,宣布7年内禁止向中兴出售零部件。中兴做出缴纳10亿美元罚金、改组董事会、接受美方监管等让步后,才使禁令被解除。一年后,美国商务部又故伎重演,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华为向美国购买技术、配件,终止美国企业、组织等与华为的合作,以切断华为的供应链,令华为无货可卖。
面对极限施压,任正非出奇地淡定。他表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国供应商不向华为出售芯片,华为也没问题。
仅一个多月后,特朗普就在G20峰会上收回成命:美国企业可以继续向华为公司出售零部件。
华为为什么能够实现惊天大反攻?是什么让华为成为一家打不垮的国际化企业?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伟大的磨难——华为启示录》一书就能揭晓答案。这是一本经营励志的纪实类书籍,由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领衔撰写,多位作者共同合作完成,详细讲述了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如何一步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奋斗历程,指出华为成为世界级公司的战略智慧,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营案例。
1有备方能无患:华为的备胎计划
2012年,当家人任正非就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的恶果:“如果他们断了我们的粮食,我们是不是就傻了?”任正非预感到,华为要站到世界的最高点上,迟早会与美国在山顶上交锋,要做好一切准备。
他要求华为按照极端情况备战,建立备胎。任正非的这种超前意识,使华为拥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在美国极限施压后几小时,华为便发声:所有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此时,华为才公开了多年来苦心打造的备胎产品和替代计划,海思芯片、麒麟 *** 作系统均公布于世。
对此,世人感到惊诧,而华为人早已明白,备胎总有转正的一天。
备胎首先是技术备胎。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芯片、软件 *** 作系统和通信设备这三大核心部分组成,华为在这三大部分都有备胎。全球同时在这三个领域都位于世界前沿的企业,仅有华为一家。
2017年,华为就开始用两条腿走路,2/3的华为手机配备了海思芯片。所有核心的尖端芯片,华为都可以实现自我供给,且保持产品的高度领先。鸿蒙 *** 作系统能够完美地适应物联网,应用于自动驾驶,比安卓系统快60%。
备胎转正,确保了华为公司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击碎了美国政府企图切断华为供应链的幻想。
除了芯片等技术备胎,华为还重视人才备胎。任正非创造性地提出了“知”本主义。他认为,知识雇佣资本,人才是决定一切因素的关键。只有认识到人的价值,才能成为一家最有价值的公司。
华为在全世界拥有20多个研究中心,其中有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约15万名,产品开发人员7万多名。
华为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吸纳世界范围内的专业人才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强大的人才队伍为华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华为还有财务备胎。华为已经在伦敦、东京、纽约等地建立了财务风险控制中心,聘用国际优秀人才管控公司的资金运行、合同、项目管理风险,为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把损失降到最小。
技术备胎、人才备胎、财务8等一系列备胎计划,彰显出华为明见万里的强大力量。超前的忧患意识,前瞻的思维模式,全面的备胎计划,使华为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能够华丽转身,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创新就是王道:华为的制胜法宝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能够抢占先机,华为靠的就是系统的创新。
首先是产品创新。从数字交换机到智能化交换机,从4G到5G,华为在产品创新上留下了令人骄傲的足迹。
西方国家关于“中国人永远无法造出大型程控交换机”的断言,让一直心系“中华有为”的任正非耿耿于怀。
为进一步研发数字程控交换机,任正非力排众议,先后以24%、33%的年利息向民间借贷,保证研发资金及时到位。
任正非平静而坚定地对员工说:如果这次研发失败了,我就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寻出路。
艰难时刻的背水一战,很快便迎来勃勃生机:1994年华为推出自主研发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横扫国内市场。使华为借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创新,任正非有着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一定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缩短华为进入世界领先阵营的时间。
对于华为来说,至少要利用华为所拥有资源的70%以上才算是真正的创新。不能共享资源的创新,只能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
如今,华为持有专利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先后获得“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全球百强机构”“最佳无线技术突破奖”等多项国际性大奖,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200篇,向全球各标准组织累计贡献技术提案6万多篇。
其次是组织创新。华为已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1996年,任正非受《香港基本法》的启发,组织专家起草《华为基本法》,开始对华为进行规范化管理。改革小组提出了多种薪酬设计方案,没有一个能被通过。
既然谁也不愿意对自己开刀,华为决定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对自己下手。首先请来的是合益集团。自此,能够大大激发员工积极性的职能工资制迅速推广。员工薪酬不再取决于任职资历、年龄、学历,只取决于岗位对任职者的要求。
为了改进管理,学习先进经验,1998年华为引进英国国家职业考核体系,后又与IBM公司合作,开展“信息技术战略和规划”项目。华为融会贯通,将英国职业考核体系和职能工资制结合起来,实行轮岗制和末位淘汰制。
5年当中,华为逐步建立多项管理体系,量身定制了集成财经服务体系。这些方案逐渐成为华为走国际化道路的独特组织阵法。
2003年,华为聘请美世咨询公司做顾问,成立了企业经营管理团队,任正非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轮值主席制,为发挥管理团队的集体智慧迈出了新步伐。
目前,华为已成为全球能够提供完整的端到端5G解决方案的设备商,签订的商用合同数量居全球第一,创下全球5G最快部署记录——帮助韩国运营商在3个月内快速部署5500个基站。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华为与时俱进的创新密不可分。
3坚守理想信念:华为的定海神针
华为不变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从自主研发程控交换机,到对决上海贝尔、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从大陆到香港,从俄罗斯、非洲到欧洲,后与美国巨头思科公司交锋,最终成为世界通信行业的领头羊……面对危机的考验,华为人从未畏惧。
任正非说: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工业独立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
因此,当身边的企业纷纷试水跨界发展时,华为坚持不上市,不搞金融,不做房地产,一切服从使命和理想,心无旁骛地钻研通信技术。
华为的社会责任感已经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范畴,拥有了面向整个人类社会的宽广视角,提出了“为人类做贡献”的宏大愿景。
基于这一宏伟愿景,华为人在日本核电站泄漏之际,冒着生命危险在两周内恢复了680个基站,企业管理者孟晚舟在同一时刻全然不顾辐射的影响,从香港赶赴日本;
印尼海啸发生后,47名华为员工在13个小时内恢复了灾区668个基站,为抢险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任正非深信,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遏制的时代潮流,企业间的依赖、合作共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承受着极限施压,任正非并没有以受害者的立场,发表义愤填膺的言论。相反,他一再感谢美国企业与华为的合作,坦言美国企业有很多值得华为人学习的地方,华为不会狭隘地排斥美国芯片。
不应该狭隘地一味消灭对手,应该团结对手,与强者联手,朋友越多,天下越大。“为人类做贡献”的宏大愿景犹如一根定海神针,使华为在32年的行业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好了,《伟大的磨难——华为启示录》就为你讲解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三个要点:
1有备方能无患:华为的备胎计划;
2创新就是王道:华为的制胜法宝;
3坚守理想信念:华为的定海神针。
在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任何企业、个人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机遇,华为公司34年来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在挑战来临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机遇来临时,乘风破浪;
在欢呼声中依然冷静地进行自我批判,才能不断超越,砥砺前行。厦门星纵智能适合有家庭的人。
厦门星纵智能适合有家庭的人,厦门星纵智招工只限个人能力对个人婚姻状况无限制,厦门星纵智是专业的智能物联网产品提供商。
厦门星纵智公司所研发的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办公以及智慧农业等行业,远销至欧美、亚太、中东、非洲等市场。
不是,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到2020年,将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
在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方面,将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向云端迁移,到2020年,实现中小企业应用云服务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形成100个企业上云典型应用案例。
为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工信部今年还将制定发布信息消费发展指南,深化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创建,推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区块链等热点产品及服务创新研发。
扩展资料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软件所所长潘文认为,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要解决以下问题:提升消费电子产品供给能力和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增强消费者的信息使用技能,同时优化信息消费环境,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对此,《行动计划》作出了系列部署。在产品供给方面,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手机、计算机、彩色电视机、音响等各类终端产品的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终端设备、消费类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超高清视频在社会各行业应用普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达6万亿元
海航为什么要斥巨资收购英迈?看完此文就懂了王里吉作者为IT分销行业资深研究者
海航集团旗下的天海投资已经公告将用6009亿美元现金收购在美股上市的世界500强英迈国际。英迈总部位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25号,天海投资公告将复牌,相信不少投资者都对天海即将收购的资产IMI缺少了解,作为一个资深从业者,我就想借此机会谈谈英迈到底是怎样一家企业,以及海航收购英迈究竟是为了什么?
了解英迈,首先要了解IT分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IT产业链主要包括生产、分销、零售、消费使用等几个环节,IT分销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来看:
IT
产品的生产位于产业链上游,诸如苹果、微软、联想、惠普、IBM等IT产品厂商依据消费者需求变化及行业技术的发展不断研发、生产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IT
零售行业是实现IT
产品向产业链最下游的消费者最终销售的环节,市场参与者众多,有IT零售店(比如电脑城里的个体摊位)、家电连锁零售店(比如苏宁)、电子商务网站(比如京东)等多种业态。
IT分销行业则是连接IT产品厂商与IT零售终端的纽带。IT分销商存在的意义是可以有效消除产品厂商与数万甚至几十万零售终端及数量更为庞大的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IT产品从产品厂商向最终消费者流转的效率,实现社会化专业分工。有了IT分销商,IT产品厂商可以专注于产品的生产和研发、IT零售终端专可以注于产品的销售,各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从而大幅提高效率。
其实,IT分销商还有一个最大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是借助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资金匹配能力,为零售商赊款,一方面减缓了下游的资金压力,一方面为自己形成稳定的类固定收益回报。
了解了IT分销,那么我们再了解一下英迈国际。
英迈国际(Ingram
Micro)是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公司2014财年营业收入465亿美元,超过全球第二大IT分销商Tech
Data当年收入68%,在2015年度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30位,美国500强企业中排名第62位。
公司1979年成立,1996年在纽交所上市,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安纳,拥有277万名员工,北美、欧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包含中东和非洲)4个战略区域,在全球45个国家均设立了分支机构,业务遍及全球六大洲,160多个国家,为世界范围内1800余家供应商提供销售服务和20万余家经销商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市场份额为第一,欧洲和亚太的市场份额前二。
1999年英迈将分销业务带入中国,目前英迈中国以上海为运营中心,在全国超过25个重点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全国设立6大分拨中心、18个二级仓库,仓库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当天发货率100%,四大进出口运作平台,进口通关准时率超过99%。
公司几乎分销所有的IT产品,硬件、软件、个人用的、企业用的,下游客户有20万余家经销商,非常分散;上游有超过1800家供应商,其中苹果和惠普为公司带来的营业收入最多,2015财年分别占到12%、14%。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IT产品分销及技术解决方案、移动设备及生命周期服务、电子商务供应链解决方案及云服务。
初步了解了英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它国内外的对标企业。
英迈主要的国外对标企业有Tech
Data、SYNNEX等。英迈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全球第一大IT分销商,也是唯一一家业务遍及六大洲的IT分销商,在16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拥有员工数量27700名,与上游1800家供应商、下游20万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5年收入达到430亿美元,50%来自美洲、30%来自欧洲、20%来自亚太地区(包括中东、非洲)。
Tech
Data位于美国佛罗里达洲,是全球第二大IT分销商,与英迈相比没有进入亚太市场,在北美、南美、欧洲、中东、非洲的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拥有员工9000名,与上游1200家供应商、下游105万家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5年收入为264亿美元,40%来自美洲、60%来自欧洲。
SYNNEX位于美国特拉华州,是北美第三大IT分销商,主要业务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在日本、中国、墨西哥等国也有分支机构,但业务规模不大。SYNNEX拥有员工72500名,与上游300家供应商、下游2万家经销商、OEM设备制造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5年收入为133亿美元,70%以上来自美国。
英迈主要的国内对标企业有神州数码、联强国际。英迈是全球唯一一家在亚洲开展业务的国际性IT分销商,在中国通过英迈中国开展业务。英迈中国以上海为运营中心,在全国超过25
个重点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全国设立6大分拨中心、18
个二级仓库,仓库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当天发货率100%,四大进出口运作平台,进口通关准时率超过99%。英迈中国全面代理5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技术产品,拥有超过2万家经销商,覆盖超过100个城市,收入规模超过100亿人民币。
神州数码隶属神州控股,2015年在A股借壳深信泰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IT分销商,连续10年蝉联IT分销领域国内市场第一,与上游300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国内建成了超过3万家经销渠道,覆盖全国860个城市的IT营销网络,2014年分销收入452亿元。
联强国际集团是一家台湾上市公司,亚太地区最大的IT分销商,业务遍及全球30个国家,以亚太为主,美洲、印度为辅。目前联强国际集团销售全球超过270
个领导品牌,在中国拥有24万多家经销商,覆盖超过1300个城市,国内IT分销领域排名第二,2015
年全球合并收入为630亿元人民币。
最后,结合天海投资的复牌,再重点谈谈海航并购英迈后双方的合并效应,也就是海航为什么要花60亿美元收购这个庞然大物。
天海投资隶属海航集团,英迈被天海收购后,将成为海航集团的下属公司,双方能产生很多合并效应,各自实现加速发展。
第一,海航能帮助英迈发展亚太、尤其是中国市场
亚太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普遍有着比较年轻的人口结构,对快速更新换代的IT产品有很强的需求。中国是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最发达的、人口最多的国家,IT产品需求巨大。英迈1997年就进入中国市场,但在中国开展业务时,作为一家美国公司,与国内公司竞争有很多劣势,目前中国业务收入规模离神州数码、联强国际有较大差距。
英迈被海航收购后,能够以自身的供应链服务能力为依托,借助海航集团和天海投资对国内市场的了解,以及海航集团的全球化物流网络,与天海投资一起发展国内的IT分销市场。同时英迈具有较强的第四方物流管理能力,以轻资产方式将物流各个环节整合在一起提高效率,海航集团有物流资产,海航物流是五大核心产业之一,双方可以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发展国内物流市场。
第二,海航能帮助英迈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英迈是全球领先的IT分销商,经营了四十年,拥有一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但过去英迈是一家美国公司,欧美等国资本市场非常发达,中小企业融资很方便,所以公司并没有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国的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国内发展前景良好,空间巨大,海航能够帮助英迈在国内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第三,海航能将英迈云服务业务引入中国
云服务是IT产业发展的趋势,国内空间巨大。但出于安全方面考虑,英迈的云服务至今未能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中国公司控股英迈,有可能通过核心知识产权的获取和嫁接,将先进的云服务带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整合衔接,产业前景良好。海航集团旗下也有提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商,对云计算有很高需求,在引入英迈云服务后,这类公司也将受益。
第四,协助英迈能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我国的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行业近年来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也一直在寻求布局海外市场。英迈在美、欧、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有成熟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有多年的运营经验和稳定的下游客户群,能够帮助我国的手机和电子商务行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走出去”的突破。
第五,参与国内物联网市场建设,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物联网的概念在全球深入人心,我国也开始进行重视对物联网的研究,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走上快车道。英迈国际在物联网设备的提供/分销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有更广泛的设备提供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更便捷的物流服务、更完善的售后服务等。其次英迈可以提供云服务,能够为物联网提供完善的生态系统。依托海航集团和天海投资在国内市场的资源,英迈能够进入国内物联网市场,深入参与国内的物联网建设,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总之,英迈国际是海外巨头,全球IT分销行业的老大,综合实力和在全球业务规模远超其他同行。英迈被天海收购后,将与海航集团在很多方面有合并效应,能够加速开拓中国市场、发展供应链金融、将云服务引入中国、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中国的物联网建设等,前景良好,发展空间巨大。
机器视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准科技(688003)、美亚光电(002690)、精测电子(300567)、赛腾股份(603283)、矩子科技(300802)、先导智能(300450)、康鸿智能(839416)、劲拓股份(300400)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预测
1、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加速增长
——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以近15%增速增长
根据国外调研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的数据,2010-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107亿美元,近5年复合增速达1448%。
——当前全球机器视觉行业欧美企业仍占主导
机器视觉最先的应用来自“机器人”的研制,20世纪70年代CCD图像传感器的出现,CCD摄像机替代硅靶摄像是机器视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世纪80年代CPU、DSP等图像处理硬件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机器视觉飞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20世纪以来,全球机器视觉行业开启快速增长,欧美企业在全球机器视觉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统计显示,全球机器视觉行业欧洲市场份额最大,占比364%;其次是北美地区,全球份额达到293%;随着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国家拥有一些最大的制造设施,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已被视为最优先的事项,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占到全球的253%;南美、中东、非洲地区的占比为91%。尽管亚太及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在国家重视下有所增长,但当前全球机器视觉行业仍以欧美企业占主导。
注:其他包含了南美、中东、非洲;Markets and Markets暂未公布2020年最新数据,区域分布情况为2019年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占比。
2、制造自动化将推动全球机器视觉进一步增长
——机器代替人工的大势不可抵挡
自2010年以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全球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已明显加快。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2012-2018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逐步增加,2019年虽然有所下滑,但安装量仍突破37万台。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了270万台套,年增长12%。前瞻根据复合增长率推算,2020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将增长至427万台。
除了机器人领域,机器视觉技术正在代替人进行全自动的产品检测、工艺验证,甚至实现生产工艺的自动控制。机器视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与人眼相比,机器不仅不会疲劳,具有人所不具有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而且机器可以看到和使用可见光以外的其它光源信息。与此同时,检测速度和精确性也是机器视觉检测具备的一个明显优势。在机器代替人工的趋势下,工业领域对机器视觉的需求必将进一步增长。
——预计2026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美元
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考虑如何采用机器视觉来帮助生产线实现检查、测量和自动识别等功能,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机器视觉作为新兴技术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自动化行业一个具备光明前景的细分市场。机器视觉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的优越性在许多领域都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尽管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经济和供应链的混乱,从而对机器视觉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COVID-19之后,制造商会逐渐意识到自动化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机器视觉市场在2020-2025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1%。前瞻基于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实际数据推算,2026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53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机器视觉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