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2变看过很多“老司机”写专栏,有的篇幅短小,妙趣横生;有的篇幅很长,满满的都是干货。哪怕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一些细节处理,拍摄的方式、GIF动画,以及视频等等。我记得在写YoCam运动相机的时候,感觉测评更像是一次期末考,需要学习准备,不断的尝试。
今天带来我在72变的第一次约稿。恩,二姐,约了,我。我们聊了“插入”设备的那些事,我们聊了“电流与电压”,当然,可能很多地方在专业的角度来看还不是很全面,也许,因为文中提到了网易小方盒,会被问到是不是软帖。甚至还会遇到,头条读者,简单却包含力度的2个字——jubao。
那又,怎么样了?我是为什么而写?钱还是兴趣?如果是兴趣,其他,就不重要了。
正文
在写这篇测评前,我随机采访了几位重量级的嘉宾,以下是对话记录:
我:你为什么选择智能插座?
蕾君:因为它带USB充电,很方便。
我:你为什么选择智能插座?
柳墙东:因为它可以通过APP控制,感觉很酷(撩妹用的上)。
我:你为什么选择智能插座?
麻花藤:因为它比较省电,省下来的钱可以开通QQ会员。
我:你为什么选择智能插座?
马芸:因为便宜(亲,九块九包邮哦),而且功能很多。
我:你为什么选择智能插座?
火星测评:因为它比较智能吧!
围观:……
其实,最开始听说智能插座是看小米的发布会,14年的双12。一个做手机的厂商,推出了一款智能插座。我瞄了一眼,大概1分钟时间,我不确定那是不是下午三点前,我确定的是,智能插座我已经全然了解了——不就是插排上面带了个USB么?
噗,我知道正在看稿的你一脸鄙夷。别激动,还没讲完。智能插座一般都会带上USB,尤其是插排类的产品,基本都会带上2-4个不等的USB接口。
但是并非所有带上USB的都是智能插座。
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来看!
一、什么是智能插座?
通俗的说是节约用电量的一种插座,节能插座的理念很早之前就已经生成,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的比较广泛,但是技术上还有待于进步。有的高档节能插座不但节电,还能保护电器,说它保护电器,主要是从它有清除电力垃圾的功能,有的还加入防雷击、防短路、防过载、防漏电的功能,消除开关电源或电器时产生电脉冲等功能。
纳尼?不是说可以自动分配电流的么?
确实,从本质上面来看,智能插座的功能和我们理解的普通插座(防雷、防电涌)并无两样,包括省电,从技术层面上是一种智能,但是从用户的理解上来看,可能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那么,关于智能识别分配电流,貌似一开始就是因为模糊宣传而造成的一种理解误差。我们一起来看欧姆,怎么说。
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既然,电流由充电设备所决定,那么,智能插座所谓的智能分流是不是成了伪命题?其实不然,智能插座通过智能芯片,会根据实际的负载情况,进行电流的分配。大概有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增加智能芯片,限制一个最大输出电流,保障在手机等设备出现非正常情况下(设备自身无法控制电流),插座可以控制一个总的电流输出,以尽可能的保障充电设备安全。最近刚领养的网易小方,三个USB插座均可达到28级精准级限流;另一个方面就是智能识别,参考媒体测评资料,当负载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情况, 智能插座会进行优先选择,例如优先供给第一个USB接口,或者,出现负载的情况时,直接出现层级递减的情况。
除了智能安全,智能插座的另一个“着陆点”就是“快充”,替代原装充电器的活。随着手机电池容量的不断增加,“快充”功能也逐渐成为各家手机厂商主流机型的标配。嗯,有句广告语,我想大家都听过:“充电5分钟,刷72变2小时”。咳咳,这是一篇很严谨的“鸡树型”文章,强调的就是专(zou)业(xin)。插播完广告,我们接着聊参数。说说我理解的“快充”,其实蛮复杂的,对于不了解人的听起来可能会觉得云里雾里,这里我就不从技术角度来解释了(假装很懂装JPG),我从文字的角度直译一下:快速充电。据说,2017年,“快充”将引来标准化,不出意外的就是USB PD(USB Power Delivery功率传输协议)一统天下。关于“快充”就不做太多解释,我们接着通过手机充电来看插座在智能分配电流方面的作用。
前面也提到过,手机充电电流是手机来控制的,而不是充电器。也就是说智能插座可以智能的分配电流,手机也会智能检测充电器的负载能力,充电器功率大质量好,手机就会允许充电器加载更高的电流;充电器设计输出电流过小,那么手机也会限制给自己充电的电流。以iPhone 6SP为例(最大支持5V/2A的输入),官方的参数给出的手机是支持5V/2A的,但是官方给了一个5V/1A的适配器。这就很尴尬了,毕竟iPhone6SP有近3000mAh的电池,5V 1A的充电器,就会导致手机只能以5V 1A来充电,不仅充电速度慢,而且因为充电器一直全负荷工作发热严重;但是,你把线数据线插在小方的USB上面充电,网易小方能够提供单孔的最大输出为:DC 5V/24A max,在满足手机快充需要的同时,还能避免了充电过载等现象。
还有我们经常犹豫不决的,睡前充电问题。不冲吧,担心明天用的时候没有电;充吧,又担心冲了一晚上对于手机电池有损耗。这些都可以通过智能插座来解决。
智能插座安装有感应装置,当充电器对电池输入感应电流以后就保持着充电状态,如果当电流流量过大时或者是当电流保持一个状态时,这时候充电器将自动断电。这就是智能与伪智能的不同。所以,看智能插座不能只看USB,不然就会变成韩寒口中的U-SB了。
有些不带USB的插座也可能是智能插座
不同之处在于控制方式
二、wifi智能控制
智能插座与普通插座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在于控制方式,由原本的物理控制,转换成了wifi控制(手机通过APP控制)。由此,关于智能家居还有一个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的概念。
Wifi智能控制方面从场景方面理解起来非常的简单,比较常见的就是三孔/五孔智能插座,相对于插排而言会更适合家居部分特殊场景使用。例如,电热水器,烧水壶等用电设备,又或者部分灯具,无论是设置定时控制开关,还是通过手机远程控制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尤其,这种智能是无需你在原来装修的基础上在改变什么的,无非就是原来的插座上面在插上一个智能插座而已。
通过wifi智能控制的原理:
利用了现有家庭中的WiFi网络,让您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在联网条件下,能通过App *** 作打开或者关闭指定的电器(控制电源的开与关)。而且,由于智能插座能够做到让电器完全断电,对于电视机、电热水器,充电适配器等待机功率较大的电器,用智能插座控制后就能做到随用随开,既节约又环保。
还是举个栗子。72变年前上线的一款领养——欧瑞博S30智能插座(情侣款),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智能插座(国标五孔),还是情侣款。它除了具备智能插座最基本的定时控制和wifi远程控制以外,同时还可以记录用电情况,根据用电习惯,帮助用户更好的规划用电行为。
既然,
智能插座这么好?
会不会很贵?
如果是对比具体的产品,可能很难评判,毕竟,到具体的细节对比的时候涉及的因素就非常多了。这里,我想先从传统插座和智能插座的产品出发点来谈价格的定位。通常我们理解的传统厂商的模式就是,制作出产品,经过检验,合格了就上市销售。例如,我们办公常用的公牛(近年来,公牛也开始推出智能插座系列),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单排还是双排,插孔的多少而已。但是,互联网厂家做产品的方式则是逆向的,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反推出产品。从而在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给人的最初感官都会优于传统插座。
同时,互联网属于后来者,除了和传统的插座厂商直接竞争,还面临着同类互联网厂商的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定价必定会太高。
具体来看:网易小方官方售价58元,2个五孔插座,3个USB插孔;满足基本的桌面所需,用三个字形容——刚刚好。当然,58元贵不贵呢?对比一下普通插座,基本上2个五孔位+2个2孔位的插排价格是25元。
如何对比?从使用场景上面,USB接口的作用相当于节约了适配器的角色,而一个普通的第三方适配器的价格应该在30元左右(别和我提九块九)。所以,如果从桌面办公的场景考虑,价格并不算贵,而且,小方更易于携带,对于有移动办公需求的用户可能更适合。
再说说欧瑞博S30智能插座,官方售价158元,2个智能插座。特点是除了基础的智能插座具备的功能,还具备一个用电习惯规划,在智能的基础上让用电变得更智能化;同时,采用了“智慧马卡龙”的设计。在外观方面非常的符合年轻用户的需求。
价格方面,如果对比小米智能插座标准版(官方售价49元/只),略贵一点点。但是无论在功能上,还是设计外观上欧瑞博S30智能插座都会显得更有特色一些,如何选择就看用户实际需求了。
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可能并非很全面。但是总体来说都是在说智能插座怎么怎么好,那么,还要传统插座干什么?确实,我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传统的电气生产商不生产智能插座?
也顺便说说对于未来智能插座的期望。
说到传统插座,我们接触的比较多的公牛,没装修之前我以为他们只卖排插类的插座。其实,他们还有开关、墙面插座等等。再举一个我了解多一点的企业——西蒙电气。我装修的时候用的都是西蒙的开关插座,14年的时候随网易等5家居行业主流媒体参考过西蒙的生产基地;有幸与当时的市场部负责人江总聊过一段。其实,西蒙不仅仅我所了解的只生产开关插座,还包括照明灯具、低压电器、智能控制等。
如果只是单说插座这一块,前面提到的智能插座、插排只能算上一个单品产品,也可以说属于附件部分;对于一家专门做电气的生产厂商而言,这个占比几乎可以小到忽略。
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企业还有一点优势,就是营销的方式。我们会因为关注智能产品的种种新奇的特点,而忽略现实生活中场景使用时的问题。
例如,
智能控制 *** 作真的比实体按键方便?
举例:
传统插座:我想问智能插座一句:“关闭一个开关,你需要几步?”
智能插座:嗯,需要
传统插座:我来替你回答:“拿出手机-解锁-找到APP-进入APP-进入控制界面-找到控制按钮-点击确定”
智能插座:好像是的……
传统插座:我们开关只需一步——按!
又或者,
安全是不仅仅只是网页上面的营销话语,
该如何保障?
曾经测评过一款智能插排,我发现使用过程中能听到细微的电流声,这一点,在其他同价位智能插座的评价里也能看到;还有部分用户反馈使用不到一年,或者使用一年后,插排就开始出现各种问题。这不是个例存在的问题。相反,传统的插座者显得更为的实诚,他们在产品的宣传方面没有独立的页面,没有刻意的强调这个插座可以拔插做少次等等。但是,在西蒙生产基地参观的时候,关于产品的检验、产品的各项试验,他们都是有专门的区域,专门的部门负责的;所有产品都要通过国家“3C”强制认证。相比,互联网企业,尤其新起的很多互联网智能产品制造方,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些方面的累积的,更多的时候只是一条公用的生产线。
智能插座是否真的能够带来方便,还要根据场景来看。
对于未来的智能插座有两点期望:
期望传统电气厂商可以考虑普通用户市场,推出一些家用型的智能插座、插排等产品;期望互联网公司在推出智能插座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考虑到作为一款插座,所应该具备的安全和细节;同时,为了智能而智能和为了自认为的需求而智能其实也是一种伪智能,不妨先从简单做起。
就像前面提到的小方,它并不带APP控制,它的智能除了体现在用电时的智能识别和高效的用电转化率(85%)外,还体现在了设计方面,小巧的设计(易于携带)、丰富的功能(2个国际五孔+3个智能USB)、1米的线长(其实大部分使用场景下的插排线都是过长的),还有五孔之间的间距,材料的环保等等。
用心,
才能做出好产品,
看72变,
才能更了解智能。
以上由物联传媒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比如这个,物联网WiFi模块WU105,专为物联网打造,SKYLAB有一个方案是智能WIFI插座方案,就是基于这款WIFI模块。
内置模块WU105的智能wifi插座,在家的时候,用户手机APP经过路由器 *** 控内置WiFi模块的商品的开关(智能开关、灯泡……);在室外能够经过云端来 *** 控家里的开关。这样可以实现智能远程 *** 控!
除此之外,这个WiFi模块方案还能进行功能切换:定时延时,usb充电,网络远控,电量统计,节能省电……
WU105是一款低成本的80211b/g/n串口WiFi模块,支持串口和WiFi之间数据传输。模块内部集成了射频收发、MAC、基带处理、WiFi协议和配置信息及网络协议栈,用户利用它可以轻松实现串口设备的无线网络功能。
精伦电子物联网充电插座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精伦电子物联网充电插座在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人证核验及智能识别软件等方面有较强竞争力,合作伙伴覆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质量非常好。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