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1月24日电(凌纪伟)“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11月23-24日在浙江乌镇举行,论坛围绕疫情科学防控、助推数字经济与 科技 创新等主题,邀请国内外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及产业界代表展开交流。
论坛期间,新华网就5G助力疫情防控、5G扩展、全球化合作等话题,专访前来参会的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朴。他在采访中表示,5G在赋能数字经济、助力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有目共睹,5G正在加速向更多行业扩展,高通愿继续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贡献力量,希望为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促进作用。
图为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网采访
5G赋能数字经济潜力巨大
远程诊疗、防疫机器人、线上课堂……疫情防控期间,5G大显身手,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作用。
“2019年是5G商用的元年,2019年年底又提出今年是5G扩展之年。我们认为5G将进入各个垂直市场,将进入千行百业。那时大家对此曾有疑虑,但是今年就有一系列5G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即将实现。”孟朴说。
在今年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上,基于高通RB5平台打造的庞伯特乒乓球机器人成为展会一大看点。孟朴认为它是5G进入千行百业非常生动的一个例子。
“5G与AI的结合能够赋能千行百业,不仅是乒乓球、羽毛球或网球,甚至是更深更广的领域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技术,让人们对智慧生活的想象变为现实。”孟朴坚信,5G与AI的结合,将会在数字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IHS Markit发布《5G经济》报告更新版显示,5G赋能经济产出的增长趋势没有改变。
“5G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孟朴认为,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5G推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方向不变。未来15年,5G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中将发挥特别大的作用。
高通加速推动5G扩展应用
从2G、3G、4G一路演进至今,5G正在显著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移动上网体验。
孟朴认为,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前景的确广阔,但也不能忽视5G在改善人们移动上网方面的作用,“改善用户的应用体验是对5G的刚性需求”。
他解释说,纵观工业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 历史 ,智能手机是规模最大、更新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所以5G能大幅度带动许多成本昂贵的专业应用发展。若没有广大普通消费者的带动作用,工业互联网中的很多应用其实不能达到足够的经济效益。
相比市面上售价超百万元一套的专业 体育 训练系统,庞伯特乒乓球机器人系统只需要几千元。在孟朴看来,这印证了真正做到规模化才能使成本降低,使行业应用变成可能。
在物联网领域,高通的第二代5G芯片X55已经实现商用,并且在全球广泛应用。今年7月,高通联合20余家领军企业共同发起“5G物联网创新计划”,希望对终端形态的创新以及产业链生态系统的扩张起到推动作用。
“我们希望‘5G物联网创新计划’能够像‘5G领航计划’推动智能手机产业发展一样,帮助物联网产业推出更多更好的5G模组,方便大家应用。”孟朴说。
愿为推动全球化继续献力
从服贸会到进博会,今年中国陆续举办多场展示对外开放成果的大型展会。高通在数场重大活动中从未缺席。
“中国持续推动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对高通而言意义非凡、至关重要。”孟朴说,高通横跨无线通信和半导体两大行业,过去20多年,这两大行业的全球化发展特征最为全面、深刻。从移动通信全球标准的制定到最后的实施落地,与全球运营商共建全新网络,高通一直在参与、在贡献,高通也一直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因此,高通希望各国政府、全球企业家,都能够共同努力,一起继续推动全球化发展。
“植根中国、分享智慧、成就创新”——多年来,高通一直秉承这一经营理念从未改变。
孟朴表示,即使今年全球疫情突发情况下,当全球的政治、经济遭遇众多挑战,高通仍愿重申立场,推动产业全球化进一步完善。
“我们希望坚持做正确的事,和大家一起继续推动产业全球化,因为中国、美国以及整个 科技 界的发展都得益于全球化,也得益于中美两国企业的合作。”孟朴说。
过去几年,包括高通在内的产业界一直强调,5G就像电力一样无处不在,现在各方都已意识到5G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作为跨国企业,孟朴希望高通能在5G时代,加大加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为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促进作用。
本文源自新华网
1、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快2、传感器网络难以形成网络的结点和中心3、传感器网络的作用距离一般比较短4、传感器网络数据的数量不大5、物联网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较高6、网络终端之间的关联性较低7、网络地址的短缺性导致网络管理的复杂性有次数限制。根据相关信息查询,物联网卡起入网鉴权作用,如同设备进入网络的一把钥匙,网络状态如何与卡无关,比如网速慢、频繁掉线、换地域无法使用,有次数限制。
物联网卡,是中国移动面向物联网用户提供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为物联网终端提供无线数据、语音、短信等基础通信服务,并为物联网客户提供通信连接管理、终端管理等运营服务。1、物联网专用卡是由运营商提供的4G/3G/2G卡,硬件和外观与普通SIM卡相似。加载针对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设备的专业化功能,采用专用号段和,满足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行业对设备联网的管理需求,以及集团公司连锁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应用需求。
2、物联卡是运营商为物联网服务企业提供的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流量卡。物联卡仅面向企业用户进行批量销售,广泛用于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车联网等领域,拥有资费低、安全、通信效率高等特点。
3、物联卡的运营需要通过统一的网络,一般运营商在将物联卡发售给企业法人后,为每个企业开通一个“流量池”,企业所拥有的物联卡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是“流量池”中的流量。运营商可以通过后台管理、控制,甚至定位物联卡。一旦“流量池”中的流量耗尽,而企业又没有及时续费,那么运营商就会通过后台管理使物联卡无法联网。从外观上看,物联卡和普通的手机SIM卡没有差别。在功能上,两者均可以实现无线联网、收发短信息等功能。但物联卡无法进行语音通话。
12月12日,一枚搭载着四颗人造卫星的“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海南首飞成功。
之所以“长征八号”如此特殊,原因在于其标志着中国的多项空运、空探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如首个太阳同步轨道运载火箭,首个应用整机可回收技术火箭,首个国际竞争力的商飞火箭等。此外,“长征八号”搭载的由国电高科协同平安共同研发的天启 星座 08星——“平安1号”, 将是首个应用于金融物联网的商用卫星。而这一突破将真正实现金融物联网由终端监控向广域监控“从0到1”的突破。
今年11月,我国首部覆盖 科技 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 科技 创新条例》启动实施。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通过“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措辞,确立了技术创新由企业为发起点,通过面向市场的技术革新实现 社会 技术进步,企业效益提高的总纲领。
而中国平安过去10年的发展,印证了企业技术储备与革新在保持企业长期竞争力,规避技术钳制或形成商业壁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年聚焦“硬 科技 ”
“三句离不开技术 科技 ”——在提及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的时候,很多人都对他有过这样的印象。
曾几何时,中国平安是打出第一个电销电话,卖出第一个互联网保险,是第一个为分公司架设互联网,第一个建起呼叫中心的保险公司。在马明哲的治理下,中国平安从诞生之日起就怀着 科技 基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用 科技 解决商业模式问题的条件反射。
过去十年中,平安集团屡屡以一个金融控股集团的身份在 科技 圈“出圈”。2013年,中国平安,阿里,腾讯联合启动的纯线上保险公司众安保险, 科技 圈的“三马同槽”让大众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平安对 科技 技术的渴求。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则是,早在2011年,平安内部就曾孵化成立“平安金科”。而以此为起点,平安集团在十年中派生出的 科技 型企业已经超过11家,总市值截止2020年上半年已合计超过700亿美元。
那么在这十年中,平安集团究竟孕育了什么样的 科技 能力?很多人说中国平安是“金融圈最懂 科技 的企业之一”。而如若知道中国平安在这方面的努力,你一定会觉得这一描述仍然是有些过谦了。
以时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为例。今年,在由CVPR2020举办的扫描文档竞赛中,中国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 Gamma Lab 团队分别以 ANLS 8484%和 MAP 8090%的成绩,力压阿里达摩院,科大讯飞,中科院等人工智能强手,荣获两项任务榜单第一。
同样是在今年,中国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 Gamma Lab 借“意图获取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介质”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而平安 科技 联邦学习技术团队的论文《GraphTTS:Graph-To-Sequence Modelling in Neural Text-to-Speech》被国际ICASSP 2020 接收,其标志着平安推进的图神经网络在语音合成领域的应用首次获得全球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
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9PCT排名中,平安 科技 以1691件专利排名全球第8位。然而由点及面,平安的知识产权体系,如今已经完成了从品牌商标向发明专利、以及从全局覆盖到精选聚焦的转变。而围绕加以提炼的核心技术专利,中国平安已经逐渐学会了通过场景锤炼形成商业竞争力与护城河,并与技术落地形成反哺效益的良性技术发展格局。
场景锤炼技术护城河
科技 能力不止能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萌芽,更能在广袤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与应用场景下百炼成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平安集团瞄准 科技 能力的立足点在于 科技 在不同场景下的转化,检验与落地,而“平安1号”物联网卫星的发射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据悉,近年来,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B端互联网玩家争先恐后进入的领域。此前供应金融业务在确保货品流通真实性上存在难题,导致金融机构对供应链金融”敢想不敢做“。随着产业物联网的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货品仓库和运输实时追踪,由此保障交易真实性,成为了破题供应链金融的关键。
确立了破题“方法论”,问题仍接踵而至——根据多年来中国平安对物联网技术的实践,传统的物联网技术需通过物联网感知终端监控标的物状态,通常包括短程视频监控,定位,重量等方式获取标的信息。但受限于监控距离与终端设备稳定性,抗干扰力,安全性与普适性的问题,加上物联网设备接入需要企业间的互信与配合,纯物理的物联网终端存在比较大的应用局限性。
而借助引入卫星监控技术,平安集团的新一代物联网架设能力,则能够突破传统物联网技术对物理空间的高要求,通过平安图像图形分析智能和技术积淀,实现对货品,运输流程的高空追踪监控。
使用 科技 能力解决现实问题,其实早已经变成了平安集团的习惯性思维。
不如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平安集团拥有数以万计的保险代理人团队,面对数以万计的客户,如何利用统一的评价体系对代理人的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大规模评判以及统一培训?
平安集团的破题方式,是通过综合多项专利的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代理人是否擅长交谈,举止亲切或容易取信于人,包括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智能问答等技术,实现工作助理,知识助理、销售助理等赋能型功能,从而实现保险代理质量的整体提高。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国平安致力利用 科技 解决经营问题,更要让 科技 符合平安本身的商业逻辑,而平安集团横跨金融至医疗的丰富的场景,成为中国平安取之不竭的 科技 成果转化利器。
从 科技 壁垒到 科技 赋能型
随着 科技 商业的多元化与 科技 场景的泛化,塑造技术壁垒固然能创造一定阶段的优势。但技术转化的最终阶段在于生态赋能,与广泛的商业模式进行不同维度的链接,则将真正成为技术转化的最大价值所在。
此前,中国平安的图神经网络专利在语音合成技术上的应用,已经被应用于金融壹账通Gamma Voice智能语音中台。根据中国平安披露的数据,这一项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客服等形式,将有效替代几乎70%的人工客服场景。而在默Call上的应用,则已经为使用该服务的金融机构多激活了超过70%的用户,几乎降低了本由电销运维而产生的75%的人均运营成本。
而在中国平安所瞄准的另一个领域,即医疗领域中,平安好医生已然成为了一个”国民级“平台:截止上半年,用户数量突破346亿人,平均月活6730万,咨询量831万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真实采用 科技 手段解决诊疗问题,中国平安所提供的服务将不仅限于传统互联网模式下的平台撮合。除了纯线上的在线诊疗业务,中国平安“AskBob”系列智医还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在线下帮助患者和医生,如帮助患者实现快速诊断与科室指引,或借助临床信息快速帮助医生锁定病征,通过人工智能判断实现对应疾病诊疗,降低误诊概率等。而在单体应用之外,中国平安利用“AskBob卫健”与“AskBob慢病”,通过智慧城市业务启动公共卫生层面的赋能,如帮助城市预判手足口病趋势,以及帮助糖尿病,心血管,呼吸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病势预判与干预预防建议。
或往大了说,中国平安做的事情,已经开始向弥合国内医疗资源地区不平衡的状态迈进。
正如平安 科技 合规合法部总经理所说,中国平安目前经过了一阶段专利确权与申请,二阶段知识产权应用挖掘与价值开发。如今,中国平安正瞄准第三阶段——即广泛的生态赋能与经济互联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