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迈瑞医疗(300760)、华大基因(300676)、迪安诊断(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鱼跃医疗(002223)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医疗器械企业占比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2021年3月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
2、产业链剖析
医疗器械行业技术进步、企业成长和市场扩展等都与上下游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游行业的科技进步将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的技术走向。医疗器械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零组件制造,涉及的行业有电子元件、原材料、软件系统、新兴技术等领域。其中电子元件行业为大型医疗设备提供电子元件、电路板、芯片等电子零部件;原材料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设备生产提供特殊材料等。国家的基础工业如橡胶、塑料、电子、钢铁、紧固件、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加工制造能力决定了医疗器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成本。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也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医疗器械行业的中游行业为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的相关行业。
医疗器械的下游产业是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卫生行业是为全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要素、活动和关系的总和,其最重要的基本功能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障全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运行主体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计划生育机构、爱国卫生运动机构以及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是各级各类医院。
在行业上游领域,代表企业主要有水晶光电、住友瑞科、卫宁健康、乐普医疗等企业,中游企业主要有美敦力、雅培等国际企业和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国内企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验/体检机构等。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在高治疗发展阶段
在2000年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50年代~60年代的改造调整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有较大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00-2015年期间,我国医改政策导致卫生机构需进行器材和设备的更换以及补充,刺激了我国中低端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增长。但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被进口产品占领。在2015年后,我国医疗器械创新政策频出,头部企业积极布局,创新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此外,为加速国产化替代,我国颁发了相关政策;个别省份像是江苏省等更是禁止进口产品在公立机构中进行招标。
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医疗设备占比近60%,整体国产替代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国产替代发展相对较弱,尤其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程度整体相对较低,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洼地”,相关细分产品发展现状如下:
注:满分★★★★★,☆为半星。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占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游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最大比重,达到5533亿元,占比5991%。
2、高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近1500亿元
由于目前行业并没有对高值医疗器械的准确定义,广义上高值医疗器械为全部高价格的医疗器械,前瞻则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中的定义将狭义的高值医用器械定义为一般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医疗耗材。
受益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保持着稳步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1305亿元,受疫情影响仅同比小幅增长374%。随着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技术革新及产业链成熟,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持续上升,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接近1500亿元,同比上升1203%。
3、低值医用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超1100亿元
低值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普遍应用的价值较低的一次性医用材料,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引流袋、引流管、留置针、无菌手套、手术缝线、手术缝针、手术刀片、纱布、棉签、医用口罩等。
受疫情全球范围蔓延的影响,2020年低值医疗耗材市场,尤其是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控耗材,短时间内需求呈十倍以上爆发。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2020年我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970亿元,同比增长2597%。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低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近1200亿元,同比上升2109%。
4、医疗设备:2021年市场规模超5500亿元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医用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全国乃至全球以监护仪、呼吸机、ECMO为代表的医用设备销售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4556亿元,同比增长2652%。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5500亿元,同比上升2144%。
5、IVD(体外诊断):2021年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IVD(体外诊断),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从狭义上讲,体外诊断产业主要指体外诊断相关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体外诊断仪器设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体外检测带入了民众的视野。疫情爆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需求暴增。国家药监局针对核酸检测试剂盒开辟了快速审批通道,不少产品快速上市,体外诊断企业业绩也随之“一飞冲天”。在疫情的催化下,我国体外诊断行业飞速发展。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数据,2020年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达890亿元,同比增长2430%。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超1000亿元,同比上升1973%。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分布最多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有28954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湖北、上海、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其中,广东共有5221家企业,江苏共有3580家。
2、企业竞争: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528亿元,约占整个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27%。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仍以非上市企业为主。
当下,迈瑞医疗、英科医疗、乐普医疗、东方生物、新华医疗的营业收入在上市企业当中为TOP5。其中,迈瑞医疗在上市企业规模的市场份额约为10%,在整个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3%。
注:左边是在上市企业规模中的市场份额,右边是在整个市场规模的市场份额。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2027年市场规模或超2万亿
医疗器械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未来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持续上升。
基于此,前瞻估测202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8%。
2、主要有四大发展趋势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起步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一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与优化、医改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不断凸显、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促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歌猛进的医疗器械市场,在兼具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医疗巨头的青昧下,行业竞争激烈,机会与挑战并存,未来中国医疗器械或有以下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一)软件
1 基础软件
2 嵌入式软件
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4 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5 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
6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7 电子商务软件
8 电子政务软件
9 企业管理软件
10 物联网应用软件
11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软件
12 Web服务与集成软件
(二)微电子技术
1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2 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
3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4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5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技术
6 集成光电子器件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
(三)计算机产品及其网络应用技术
1 计算机及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
2 计算机外围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3 网络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4 网络应用技术
(四)通信技术
1 通信网络技术
2 光传输系统技术
3 有线宽带接入系统技术
4 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5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技术
6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
7 微波通信系统技术
8 物联网设备、部件及组网技术
9 电信网络运营支撑管理技术
10 电信网与互联网增值业务应用技术
(五)广播影视技术
1 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系统技术
2 广播电视业务集成与支撑系统技术
3 有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4 无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5 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安全运行与维护系统技术
6 数字系统技术
7 数字电视终端技术
8 专业视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9 音响、光盘技术
(六)新型电子元器件
1 半导体发光技术
2 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
3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4 专用特种器件
5 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
6 中高档机电组件
7 平板显示器件
(七)信息安全技术
1 密码技术
2 认证授权技术
3 系统与软件安全技术
4 网络与通信安全技术
5 安全保密技术
6 安全测评技术
7 安全管理技术
8 应用安全技术
(八)智能交通和轨道交通技术
1 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
2 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技术
3 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技术
4 车、船载电子设备技术
5 轨道交通车辆及运行保障技术
6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
(一)医药生物技术
1 新型疫苗
2 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3 快速生物检测技术
4 生物大分子类药物研发技术
5 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制备技术
6 生物分离介质、试剂、装置及相关检测技术
(二)中药、天然药物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
2 创新药物研发技术
3 中成药二次开发技术
4 中药质控及有害物质检测技术
(三)化学药研发技术
1 创新药物技术
2 手性药物创制技术
3 晶型药物创制技术
4 国家基本药物生产技术
5 国家基本药物原料药和重要中间体的技术
(四)药物新剂型与制剂创制技术
1 创新制剂技术
2 新型给药制剂技术
3 制剂新辅料开发及生产技术
4 制药装备技术
(五)医疗仪器、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2 新型治疗、急救与康复技术
3 新型电生理检测和监护技术
4 医学检验技术及新设备
5 医学专用网络新型软件
6 医用探测及射线计量检测技术
(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1 高效工业酶制备与生物催化技术
2 微生物发酵技术
3 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4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
5 食品安全生产与评价技术
6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七)农业生物技术
1 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2 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
3 重大农林生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4 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
5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
三、航空航天
(一)航空技术
1 飞行器
2 飞行器动力技术
3 飞行器系统技术
4 飞行器制造与材料技术
5 空中管制技术
6 民航及通用航空运行保障技术
(二)航天技术
1 卫星总体技术
2 运载火箭技术
3 卫星平台技术
4 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5 航天测控技术
6 航天电子与航天材料制造技术
7 先进航天动力设计技术
8 卫星应用技术
四、新材料
(一)金属材料
1 精品钢材制备技术
2 铝、铜、镁、钛合金清洁生产与深加工技术
3 稀有、稀土金属精深产品制备技术
4 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5 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
6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7 电工、微电子和光电子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8 超导、高效能电池等其它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1 结构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强化增韧技术
2 功能陶瓷制备技术
3 功能玻璃制备技术
4 节能与新能源用材料制备技术
5 环保及环境友好型材料技术
(三)高分子材料
1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2 工程和特种工程塑料制备技术
3 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制备技术
4 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5 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循环再利用技术
6 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加工和应用技术
(四)生物医用材料
1 介入治疗器具材料制备技术
2 心脑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制备技术
3 骨科内置物制备技术
4 口腔材料制备技术
5 组织工程用材料制备技术
6 新型敷料和止血材料制备技术
7 专用手术器械和材料制备技术
8 其他新型医用材料及制备技术
(五)精细和专用化学品
1 新型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
2 电子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3 超细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
4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六)与文化艺术产业相关的新材料
1 文化载体和介质新材料制备技术
2 艺术专用新材料制备技术
3 影视场景和舞台专用新材料的加工生产技术
4 文化产品印刷新材料制备技术
5 文物保护新材料制备技术
五、高技术服务
(一)研发与设计服务
1 研发服务
2 设计服务
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服务
1 检验检测认证技术
2 标准化服务技术
(三)信息技术服务
1 云计算服务技术
2 数据服务技术
3 其他信息服务技术
(四)高技术专业化服务
(五)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
(六)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
1 电子商务技术
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
(七)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
1 智慧城市服务支撑技术
2 互联网教育
3 健康管理
4 现代体育服务支撑技术
(八)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1 创作、设计与制作技术
2 传播与展示技术
3 文化遗产发现与再利用技术
4 运营与管理技术
六、新能源与节能
(一)可再生清洁能源
1 太阳能
2 风能
3 生物质能
4 地热能、海洋能及运动能
(二)核能及氢能
1 核能
2 氢能
(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1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2 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
3 燃料电池技术
4 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
(四)高效节能技术
1 工业节能技术
2 能量回收利用技术
正常生产环节已回收利用技术和一般性高热值燃气发电技术除外。
3 蓄热式燃烧技术
4 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
5 高温热泵技术
6 建筑节能技术
7 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
8 节能监测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
(一)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1 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2 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3 农业水污染控制技术
4 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
5 节水与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6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 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
2 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3 工业炉窑污染防治技术
4 工业有害废气控制技术
5 有限空间空气污染防治技术
(三)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
1 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
2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3 生活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4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5 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6 社会源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四)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
1 噪声、振动污染防治技术
2 核与辐射安全防治技术
(五)环境监测及环境事故应急处理技术
1 环境监测预警技术
2 应急环境监测技术
3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4 非常规污染物监测技术
(六)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
(七)清洁生产技术
1 重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节水、减排及资源化关键技术
2 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3 环保制造关键技术
(八)资源勘查、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
1 资源勘查开采技术
2 提高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3 伴生有价元素的分选提取技术
4 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 放射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
6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7 绿色矿山建设技术
八、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术
2 嵌入式系统技术
3 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
4 制造执行系统(MES)技术
5 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
(二)安全生产技术
1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
3 其它事故防治及处置技术
(三)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 新型传感器
2 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
3 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
4 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
5 微机电系统技术
(四)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1 高档数控装备与数控加工技术
2 机器人
3 智能装备驱动控制技术
4 特种加工技术
5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相关技术
6 增材制造技术
7 高端装备再制造技术
(五)新型机械
1 机械基础件及制造技术
2 通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3 极端制造与专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4 纺织及其他行业专用设备制造技术
(六)电力系统与设备
1 发电与储能技术
2 输电技术
3 配电与用电技术
4 变电技术
5 系统仿真与自动化技术
(七)汽车及轨道车辆相关技术
1 车用发动机及其相关技术
2 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
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4 机动车及发动机先进设计、制造和测试平台技术
5 轨道车辆及关键零部件技术
(八)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1 高技术船舶设计制造技术
2 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九)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技术
1 乐器制造技术
2 印刷技术是的
亲电试剂——在反应中能接受电子,并与之共有的物质。它本身是缺电子。例如:H+、AlCl3
亲核试剂 ——在反应中能供给电子,并与之共有的物质。它本身带负电荷或孤电子对。例如:OH–、NH3
亲电试剂容易进攻反应物分子带负电荷(或带部分负电荷)的部位。
亲核试剂容易进攻反应物分子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的部位。
由亲电试剂 进攻反应物而引起的反应——亲电反应;由亲核试剂 进攻反应物而引起的反应——亲核反应。这样说来,区分是亲电还是亲核反应主要是看是亲电试剂还是亲核试剂在进攻底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