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阿甘正传》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94 彩色片 142分钟
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罗伯特·泽梅基斯 编剧:埃力克·罗斯(根据温斯顿·格卢姆同名小说改编) 主要演员:汤姆·汉克斯(饰福雷斯特·甘普) 萨莉·菲尔德(饰母亲) 罗宾·莱特(饰珍妮) 迈基蒂·威廉逊(饰巴布)
本片获1994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奥斯卡金像奖
剧情简介
美国,一座小城的大街上。一叶羽毛被微风吹拂着在空中轻轻地飞舞。它飘过汽车,飘过公路,最终落在了一个坐在路边长椅上等候公共汽车的男人的脚下——他就是本片的主人公福雷斯特·甘普。我们可以按照人们对他的昵称,把他叫做阿甘。阿甘轻轻拣起羽毛,若有所思地看着。渐渐地,他开始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并对坐在身边等车的人讲起他的故事。
童年时代的阿甘因脊椎病天生残疾,并有轻微的弱智。他的父亲多年前离家出走后便不知去向。他的母亲却是一位坚强而明智的女性。她不断鼓励阿甘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为他的腿装上金属支架,使他能够行走。尔后,她又不惜以自己的肉体作交换,让本地的小学校长接受阿甘上学读书。由于阿甘的身体条件,从上学的第一天,他就受到同学的排斥和欺侮。但一位叫珍妮的小女孩却表示出对他的同情。他们俩很快就成为好朋友。珍妮童年丧母,酗酒的父亲时常对她进行性侵犯。这使她格外理解身处逆境的阿甘。他们放学后总是在一起。珍妮家房后的一棵大树便成了他们的乐园。
随着童年时光的流逝,奇迹渐渐开始发生了。一天,阿甘在放学的路上遇到几个骑自行车的男孩的追打。他被迫逃走。在孩子们的追赶下,他越跑越快,腿上的金属支架开始一块块散落。最后,他竟然像常人一样,完全靠着自己的双腿飞奔起来。从此,阿甘不但能够像常人一样走路、跑步,而且他奔跑的速度奇快。这使他最终竟“跑进”了大学。那一天,已是中学毕业生的阿甘又遇到了两个开着汽车的孩子的追赶。他为了躲避欺侮,竟稀里糊涂地跑进了州立大学正在举行橄榄球赛的场地。阿甘很快就超过了那些在球场上飞跑的队员。他那神奇的速度引起了在场教练的注意。从此他便成为大学橄榄球队的队员。这时,珍妮也进入当地的女子大学学习。
尽管刚入球队时阿甘甚至连橄榄球的基本规则都不懂,但很快他就成为一名出色的球员。他所在球队也在全美赫赫有名,并有幸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在白宫的接待大厅里,阿甘一口气喝了15瓶免费的饮料。于是,当总统亲切地询问阿甘此时的感觉如何时,实在的阿甘只好当着摄像机告诉总统——他想撒尿。
不久,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弟弟相继遇刺,阿甘则取得了他的大学学位。随后,他在一位军方代表的鼓动下来到了军校学习。在这里,肯于服从的阿甘如鱼得水,经常得到夸奖。他还结识了一个黑人同伴——捕虾出身的巴布。两人很快成为好友。巴布不断地向他灌输着他的“虾经”,这使阿甘对那些虾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这时,珍妮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 》杂志上登了一张她穿着毛衣的照片而被学校开除,于是来到孟菲斯的一家夜总会唱歌。阿甘知道这一消息,赶来找她,动情地向珍妮表达了自己的爱,却遭到珍妮的拒绝。临别时,当珍妮听说阿甘即将前往越南前线时,才开始为自己的粗暴感到内疚。她嘱咐阿甘不要乱逞英雄,遇到了情况,只管拼命地跑。
不久,阿甘告别了母亲,和巴布一起来到驻扎在越南的一支美军野战排报到。排长丹尼斯中尉出身于军官世家,颇能体恤下情。每天在没完没了的大雨中巡逻的军旅生活既乏味,又单调。一旦空闲下来,巴布就向阿甘讲起他念念不忘的捕虾。他甚至盘算着等战争结束后,和阿甘一起到越南捕虾。而阿甘常做的一件事则是不断给珍妮写信,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通通告诉她。
一天,阿甘和战友们正在丛林中巡逻,突然遭到了埋伏在那里的游击队的袭击。士兵们在丹尼斯中尉的命令下,一边抵抗,一边开始后撤。跑得飞快的阿甘虽然很快脱离了危险,但想起好朋友巴布,又不顾一切地跑回丛林。他把包括丹尼斯中尉在内的伤员一个个背出丛林。但巴布最终还是死在他的怀里。在这次救护中,阿甘的 也受了伤。
走出后方医院,丹尼斯中尉的双腿被截去,阿甘则被授予荣誉勋章,并受到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当总统开玩笑地说到想看看他身上的伤疤时,阿甘竟当众脱下了裤子。之后,他被人莫明其妙地拉到了一个反战集会上。而在这里,他意外地与久已失去联系的珍妮重逢。
阿甘的爱并没有留住珍妮。她再一次告别了阿甘,和她那些放荡不羁的朋友踏上了旅途。而阿甘也没有重返前线。由于他在野战医院中无意间被发现的打乒乓球的天才,阿甘被征召加入军方的乒乓球队,到各地巡回表演,最后甚至作为队员之一,来到中国参加了为打开中美建交大门的乒乓球友谊赛。回国后,阿甘又一次成为全美注目的人物。他来到电视台,和著名的摇滚乐手列农一起接受了采访。随后,他又一次遇到了坐在轮椅上、并已变得愤世嫉俗的丹尼斯中尉,并和他一起度过了圣诞之夜。
不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队员,阿甘和同伴们又一次来到白宫,受到尼克松总统的接见。但当天晚上,当他发现所住的旅馆对面的水门大厦停电,有几个人打着手电筒在活动时,便一番好意地招来了保安人员。结果,后来被称为“水门事件”的窃听丑闻由此曝光于天下,并导致了尼克松的辞职。于是,阿甘被赶出了军队,回到家乡。不久,他在妈妈的劝说下为一家乒乓球拍的厂商作广告,得到了一笔钱。他毫不犹豫地用这笔钱买下了一艘捕虾船,以实现朋友巴布的宿愿。
阿甘把他的捕虾船命名为“珍妮号”。不久,丹尼斯中尉也来了。但他们费尽周折,却总是一无所获。这时,命运再一次光顾了阿甘。一场罕见的龙卷风摧毁了所有其它的捕虾船,阿甘的船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从此开始,他们每次出海,总是满载而归,并且成了唯一出产虾的人。阿甘很快发了财,成立了捕虾公司,有了一只拥有12艘捕虾船的船队和一个大仓库;他们出产的“巴布—阿甘虾”很快变得家喻户晓。丹尼斯也开始摆脱了愤世嫉俗的心理暗影,重新信仰起上帝。
就在阿甘的捕虾业一帆风顺之时,传来了他母亲生病的消息。阿甘赶回家中,聆听着母亲对他的最后一次教诲。母亲告诉他,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谁也不知道会碰上什么味的。
阿甘的母亲去世了。丹尼斯中尉把他们捕虾赚来的钱在各处投资,使阿甘变成了百万富翁。他再也不必回到捕虾船上去了。他免费为镇上修剪草坪,并把大笔的钱捐给学校、医院,并且把巴布应得的一份给了他的母亲,使她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此时,唯一令阿甘惦念的是一直没有音信的珍妮。
有一天,阿甘正在修理草坪时,珍妮突然神奇地出现了。从此,她就在阿甘家住了下来,并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投入了阿甘的怀抱。然而,第二天一早,珍妮又突然不辞而别,从此渺无音讯。
阿甘在呆坐中渡过了几天孤寂的日子。然后,他开始以跑步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这一跑便一发而不可收。他跑过了州界,跑遍了全国。他拖着长长的胡子和头发,一年一年不停地跑着,身后渐渐有了一大批追随者;他又一次成了全国名人。突然有一天,他终止了跑步,宣布要回家了。这时,正是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时候。在家中,阿甘见到了一封珍妮不知何时的来信。她要阿甘去看她。
阿甘的讲述结束了。这封信就是他来到这座小城的原因。当阿甘得知他不必乘坐公共汽车,就可以前往珍妮的住处时,立刻跳起来,飞奔而去。在一幢公寓里,阿甘和珍妮终于又见面了。更加令他吃惊的是,他还见到了他的儿子——小福雷斯特。两个人终于如愿结了婚。但回归正常生活的珍妮已染上了过滤性病毒,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阿甘把珍妮葬在了“他们的大树”下,并向着她的墓碑倾诉着他那几乎是一生的眷恋。
儿子长大了。阿甘像当年母亲送他那样,带儿子去上学。在当年那块路边的石凳上,当儿子乘校车离去时,阿甘陷入了对自己生活的沉思:人的生命到底如母亲所说,是按照一定的轨道行进,还是像丹尼斯中尉说的那样,像羽毛一样飘忽不定呢
鉴赏
1993年,当今好莱坞首席大师斯皮尔伯格曾为当代影坛、也为他自己创下了一个空前的奇迹。他在一年之内拍出的两部影片 《侏罗纪公园》和《辛德勒的名单》在商业票房和奥斯卡的颁奖台上双双衣锦荣归。前者以迄今为止已高达88亿美元的收入名列美国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第2位,后者则为他赢得了其20余年来的生涯中第一个真正的奥斯卡金像奖。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他的学生罗伯特·泽梅基斯就以其新的成就使恩师的荣耀开始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他的《阿甘正传》(原名《福雷斯特·甘普》)不但在第67届奥斯卡的评选中以13项提名和6项夺冠双双超过了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而且,他更以这同一部影片,夺得了当年全美十大票房影片的首席之位,并在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
这些殊荣可以说明、但似乎还不能完全表达影片所取得的成就或地位。《阿甘正传》是一部风格独特、意味隽永的影片;它也是一部融神话、史诗、奇迹和普通人的故事于一体的当代美国生活的寓言。因此,它不但可以被称为今日好莱坞的典范,而且事实上它一经问世,便已成为一部当代美国文化的经典。《时代》周刊的记者曾这样描绘美国公众观看这部影片后的情景:“男女老幼怀着真诚的感伤涌出院。孩子们似乎在想问题,成年人在沉思,成双成对的人则互相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影片之所以能够牵动如此众多美国观众的心,就在于它在一座长达30多年的美国历史画廊的背景下,描绘出一个几乎使每一个美国人都乐于与之认同的普通人的故事。片中的主人公阿甘看似“超常”,但实际上,在泽梅基斯那充满好莱坞叙事技巧的头脑的精心把握之下,却被牢牢定位于一个“普通”的美国人。这一定位的核心就是作为甘普性格内核的诚实、善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它作为数百年来被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所公认的人性品格和美德,使每一个观众都感到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而作为阿甘核心性格的外包装部分——残疾和弱智在这一心理背景下便自然变成了一种为普通人所具有的弱点的隐喻和象征。诚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着阿甘式的残缺,但是几乎又是每一个人都能从阿甘由于自身的不足而导致的坎坷的经历中回味起自己人生历程的不易。而阿甘糊里糊涂被军方的一番花言巧语的宣传拉进军队,并走上越南战场的经历,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无疑是他们当年在 和传媒的宣传鼓动下,满怀热情,投入解救“共产主义威胁”下的越南战争的普遍状态的真实写照。对这一普遍“弱智”的年代里人和公众的心理,奥利弗·斯通在其带有自传色彩的《生于7月4日》的开场部分中,曾为我们做出了生动的描绘。又诚然,阿甘那几乎完全是奇迹般的幸运和成功,充满了大概只有好莱坞中才会有的神话。但深受这种关于“美国神话”宣传影响和充满乐观自信精神的美国公众恐怕宁可相信,自己的成功多半是源于自身的某种“阿甘式”的“超凡”才能。由是,当影片把阿甘的一生和华莱士、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猫王”、列农等一系列当代美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联系在一起时,观众无疑在重温着一部长达30余年的历史和历史中的个人。那遗留下的感伤、遗憾、成功和失败使每一个人都被笼罩在怀旧的情绪之中。
《阿甘正传》不仅是一部关于当代美国社会的历史“文献”和文化经典,而且,它首先应该说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式的。人们可能会惊异于以科幻片《回到未来》和真人与动画混合的卡通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的导演而闻名的泽梅基斯何以能拍出一部社会题材的影片。而事实上,当我们在院里与阿甘共同走过他那奇迹般的人生旅程时,并不难发现影片与导演上述两部作品的共通之处。面对一个作为美国普通人化身的主人公和作为其生活背景的美国历史,泽梅基斯并没有赋予抗鼎之力去创造一种“严肃”的正剧史诗。相反,他以一种深谙好莱坞精神的娱乐心态把“科幻”和“卡通”的风格与自然轻松的叙事揉杂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感和奇思妙想的故事。片中的人物善良正直,而又滑稽可爱,影片的情节想落天外,又给人以一种质朴、自然之感。这一独特的表现视角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通过肯尼迪的被刺、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等一系列曾使美国人心灵受到重创的事件,它把美国的公众重新带入了历史,而正如在整个美国酿出一场关于政治及道德的轩然 、并导致尼克松辞职的“水门事件”在影片中竟然是被傻乎乎的阿甘所“发现”一样,沉重的历史的负担而今看来不过是一场充满喜剧和滑稽色彩的梦幻。它以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大团圆”软化着美国当代的历史,从而为美国的公众确立了一种新的文化和历史的经典。这一好莱坞化的处理方式也表现在对于人物的把握上。泽梅基斯并没完全按照小说原著来塑造他的主人公。在原小说中,阿甘虽然善良、幼稚,但却没有影片中的甘普那般的幸运和纯洁可爱。他没有那位不断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给他以指导的坚强而又善良的母亲,没有在影片里珍妮宿舍那场戏中对男女关系的浑然无知,同时他还和吸毒有牵连。而在影片中,阿甘作为一代美国人的代表,其形象被纯洁化和理想化了。他成了那些被许多美国人怀念的美好品行的化身,成了“本世纪末的最后一个好人”。而那个时代的问题——从吸毒到反社会的嬉皮士,则被安到了被甘普所拯救者——珍妮的身上。
与此同时,在这部没有未来世界,没有惊人的车技,没有令人惊恐不安的炸d,没有惊心动魄的q战,也没有轮船爆炸、飞机失事等惊险场面的社会题材片中,泽梅基斯同样展示出当代好莱坞商业致胜的法宝——高科技手段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从片中甘普左右开弓的球拍下如幻影般飞来飞去的乒乓球,到把阿甘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的脸与长跑运动员的身体天衣无缝的组接,都显示出电脑特技的巨大威力。特别是片中阿甘与三位总统的握手、交谈的画面,不难令人想起他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真人与卡通人物的同台演出。这一将高科技首次运用于社会正剧片中的实践无疑将再次使人们确认高科技手段正在成为当代中一种新的语言的事实。而被誉为“最擅长运用特技的导演”的泽梅基斯对此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不过,对于当代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来说,《阿甘正传》一片所提供给人们最重要的精神消费乃是这部典型的好莱坞作品中所包含的那种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它的人生哲理。泽梅基斯以一种寓言式的手法向观众推出了一种可以称之为“阿甘哲学”的醒世良药。它以一种自然和纯朴的人生欲求来对照当代人类被现代文明所激发起的五花八门的欲望和复杂的生存状态; 它以一颗简单纯洁到几乎像白纸一张的心灵来反衬出现代人类狡诈、精明中透顶的愚蠢。“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谁也不知道会碰上什么味的!”阿甘母亲的这句充满哲理的箴言道出了人类面对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时所感受到的困惑。而对于阿甘来说,复杂的人生经过他那颗近乎原始纯朴的头脑的过滤后,就变得如此的简单和令人感叹的清澈。吃喝拉撒睡是阿甘的“自然哲学”中最基本的要义。所以,他可以把受到总统召见的如此殊荣撇在一旁,一口气喝下15瓶汽水;也可以当着总统的和众人的面说自己想撒尿,甚至脱下自己的裤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 上的伤疤。面对复杂的人生,纯朴而“愚钝”的阿甘只知道简单地埋头向前不停地跑去。而这一“愚钝者”的哲学竟如此灵验!他从一个身有残疾、倍受欺辱的孩子,跑进了大学,跑出了越南战场的灾难,跑出一连串的人生奇迹。30多年的风风雨雨,那些曾与阿甘同时代的大人物们虽然个个精明善算,神气十足,但最终或昙花一现,或烟灭灰飞,而唯有善良和傻乎乎的阿甘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片中一个可谓是想落天外的“戏说历史”式的情节颇能体现编导者的这番“人生哲理”:政坛老手尼克松精心策划的一场“水门窃听”竟是被“傻瓜”阿甘一眼“识破”。这正应了阿甘的一句名言:“只有做傻事的人才傻!”
从描写聋哑姑娘海伦的《创奇者》到表现残疾者生活的《我的左脚》,表现伤残和有缺陷人物的故事长期以来就是美国的热门题材,并且常常是获奖的热门作品。其原因概在于从这类人物身上,人们发现了一种弱者的精神优势,一种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而在《阿甘正传》中,泽梅基斯赋予阿甘的这种精神优势绝不仅仅限于一种顽强的奋斗精神,他已成为洞悉历史和当代人类生活的“神”。当影片通过他的视点来看待历史和人生时,一切的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和明澈。
“人要想摆脱过去,就要不停地往前跑!”阿甘的这句名言一时间使无数天真的美国观众幻想着自己确实摆脱掉了那些给他们带来创伤和沉重负担的历史,幻想着正在逃回自然。但是,人真的能摆脱掉过去吗当代人类真的能够像阿甘一样摆脱掉现代文明的繁复与狡诈而返朴归真吗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知道,尤其是对于好莱坞的来说,越是动人的东西,就越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
一个女婴诞生在亚拉巴州北部的一个叫塔斯堪比亚的城镇,这个女婴就是海伦·凯勒她听力很好,口齿灵敏,父母还指望她当一个音乐家呢!然而在她19个月的时候,夺去了她的听力、视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使她置身于黑暗世界里无法摆脱在她五岁时,家里又添了一个妹妹:密尔特蕾特海伦每次不能马上吃到饼干,把洋娃娃放进摇篮里时有一个软软的东西已经在里面了,每次想爬到妈妈的膝盖上时,那个软软的东西又在上面了有一次,她推翻了妹妹的摇篮,如果不是妈妈及时赶来,也许她的妹妹就会摔死但是对于这一切,看不到也听不到的小海伦却没有丝毫歉疚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直到莎利文老师的到来
海伦的转变
由于海伦因疾病失聪失明,家人不得不请一位老师来教育她,通过帕金斯学院的院长亚纳克乃斯先生的帮助,为海伦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师去辅导她就是莎莉文改变了海伦的一生经过长途火车旅行之后,安妮·莎莉文老师于3月3日坐着马车平安到达了塔斯咯比亚,当莎莉文老师到达海伦家门口时,她看到的海伦像一只掉进水里的小猫:棕色的头发散乱着,上好的衣服弄得很脏在海伦的记忆里,坐马车来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装有糖果和玩具等东西于是,她把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莎莉文大吃一惊,赶紧收回手提箱,可是海伦很生气的向她冲去,要不是海伦父亲的制止,两人就都滚在了地上了第二天上午,又发生了一场早餐战争之后的种种事情把海伦的桀骜不驯的性格软化了最后海伦屈服了,她学会了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不幸遭遇
[1]海伦凯勒延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她天生聪明伶俐,出生不到六个月,便能清楚地说出「tea」(茶)、「water」(水)等几个单字,对周围事物的感受性更是敏锐
刚满周岁那年,一天傍晚,母亲趁太阳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热水为海伦凯勒擦洗身子可是,当母亲自浴盆把海伦凯勒抱了起来,放在膝盖上,正想拿条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时候,海伦凯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摇晃不定的树影给吸引了过去她好奇地看着,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动也不动一下,而且还忍不住伸长小手扑了过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当时,母亲虽然已经注意到海伦凯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亲的眼里,树影不过是平常又自然的现象,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所以,她万万没有想到海伦凯勒会使出这么大劲儿往前倾,结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让海伦凯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个不停母亲知道女儿受了惊吓,飞快地将海伦凯勒搂进怀里,连哄带骗了好一阵子,海伦凯勒才安静了下来
事隔不久,母亲一个人静静回想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她发现海伦凯勒的观察力似乎特别灵敏通常一个周岁大的婴儿,应该是懵懵懂懂的,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企图深入了解的倾向,可是海伦凯勒却别有细腻的之思,甚至于想用自己的肢体去感受变化的奇妙当然,跟大人比起来,海伦凯勒的表现并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婴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为人父母的,能幸运地生下一个天赋优异的小孩,当然是得意洋洋了!每逢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不谈起女儿也就罢了,一旦话题转到海伦凯勒身上,母亲心满意足的喜悦,就会自然而然地从言谈中流露了出来
但是这份喜悦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当父母亲正兴高采烈畅谈海伦凯勒美好未来的当儿,十九个月时,海伦凯勒却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不但夺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伦凯勒变成一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小女孩
可怜的海伦凯勒,该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光线,没有声音的世界呢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通常教育一个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更何况海伦凯勒又瞎又聋!也许,父母亲他们可以猜测、也可以想像海伦凯勒的心情,但是他们绝对无法体会,就如同海伦凯勒无法体会正常人的生活一样,他们真的无从体会
求学之道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沙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水井房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水管口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
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可以发声,但也没办法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郝博士,郝博士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地过生活
1968年,海伦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莎莉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传递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所以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命运改变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其父亲亚瑟·凯勒上尉(Arthur Keller)是当地军队的最高长官,为人极为豪爽好客出生之时原为健康的婴儿,但却在19个月大的时候患了急性脑充血病,从此失去了听觉和视觉然而,她仍然努力的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运用自己的手语和家庭成员交流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样的交流不再能满足她,她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全家人对她的状况都很担忧海伦6岁时,在其家庭医生的协助下,她的父母邀请柏金斯盲人学校的约翰娜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麦西(Johanna(Anne)Mansfield Sullivan Macy)老师作为海伦·凯勒的启蒙导师
得遇良师
安妮·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了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安妮·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在经过一番训练后,她父母在她10岁时聘请了霍勒斯曼学校的莎拉·傅乐瓦老师教导其说话,而海伦最终亦学会了说话,她把中指放在老师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来说,这是十分艰巨的事情在父母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海伦对世界改观,开始努力向学,认真做人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物有一回,下大雨,她坐在树上不敢下来,是老师帮她勇敢的从树上下来的,可见老师对她的好
进入学校
1898年,海伦·凯勒进入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女子学校(The Cambridge School for Young Ladies)1900年秋季再申请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就读,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而这么多年来莎莉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以说是对海伦尽心尽力
教育大众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讲,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尊敬,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楷模
名垂青史
海伦·凯勒享年88岁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有人曾如此评价她:“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相信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6�1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海伦�6�1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6�1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他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6�1泰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6�1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6�1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 *** ,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6�1凯勒和安妮�6�1莎莉文�6�1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6�1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6�1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6�1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6�1凯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