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跑山鸡场地怎么建

科学养跑山鸡场地怎么建,第1张

方法/步骤
1/5 分步阅读
养殖场地的选择
需要土鸡能健康的成长,首先养殖场地环境一定要良好。尤其是土鸡大多都是放养养殖,因此场地选择周边要没有太多居民区或者工厂以及交通道路较多等环境嘈杂的地方,并且周边环境要没有污染。
2/5
最好是一些人流量稀少的丘陵上,这里的树木不要太大,树冠太大的话会遮挡住阳光,在果树比较稀疏的地方也适合养殖。要是在丘陵上进行养殖,那么养殖场内的地面最少一般面积的地势要平坦,地面上还有丰富的草本植物,背风向阳的方向最好,养殖场环境干燥并且水源充足。但是千万不要直接将养殖场建造在河边。
3/5
鸡舍的搭建
散养模式中的鸡舍搭建不需要太过麻烦,简单点更方便后面的管理。可以直接利用场地周边的资源去搭建,比如一些竹子或者水泥等搭建高2米左右的简易鸡舍,鸡舍的顶部需用一些瓦片进行简单遮盖确保不会漏雨。
4/5
鸡舍四周方便点也可以用塑料布去进行遮挡,但是在鸡棚的两端要各留个进出口,好方便鸡舍的环境管理,也方便日常的喂养。还能确保鸡舍内的空气流通。但是搭建的鸡舍虽,也是要确保它的牢固性,防止倒塌造成危害。这样的大棚搭建宽5米长10米左右即可。
5/5
在合适的丘陵去进行喂养,它们进食的场地不要太潮湿,要保持干燥,这样土鸡才能健康正常的生长。在养殖中土鸡舍内的环境也要保持干净卫生,在一个优良的环境下生长能避免疾病的发生,从而确保它们的茁壮生长。

鸡舍的建造是养鸡的根本,鸡舍见得好有利于养殖和管理
推荐使用鸡笼饲养,调高养殖量,利于防疫。单独的育雏育成鸡舍可以远离蛋鸡舍,避免了同一院内大小鸡群混养造成的交叉感染, 传染病发生的几率较混养模式下降80%。利于鸡群稳定。“育雏育成为一体”的饲养模式利于雏鸡舍的保温,避免雏鸡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的温差应激,同时减少转群带来的人为应激,提高鸡群质量。利于提高养殖效益。相比育雏、育成和产蛋鸡三阶段饲养,两阶段饲养模式能够将雏鸡从1日龄饲养到10-13周龄后再转到蛋鸡笼,大大的提高了笼位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2000-5000只规模雏鸡舍具体设计及设备选型。基本设计:半开放式鸡舍;两列四层层叠式饲养;水泥地面;墙面白水泥批白;自然通风(图9),设天窗、地窗;人工喂料;粪板人工清粪。5000只鸡舍建筑推荐两列四层三个过道,鸡舍长2534米,其中储料间25米、前过道15米、后过道1米,单列笼长196米(8组笼,单笼长07米,三笼为一组,每组笼间隔04米);鸡舍宽6米,其中过道宽082米,鸡笼宽14米;鸡舍高26米,屋脊高1米;建筑面积15204平米(密闭式鸡舍又称全封闭无窗鸡舍。这种鸡舍顶盖与四壁隔热良好;四面无窗,舍内环境主要通过人工或仪器控制进行调节,造成鸡舍内的“人工气候”,使之尽可能地接近最适宜于鸡体生理机能的需要。环境条件可控,符合鸡的生理和生产需要 鸡舍环境稳定,不易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生产稳定、安全;通过人工控制 *** 作技术,有利于控制鸡的生长发育、性成熟和刺激产蛋周期,便于鸡群的质与量的监控。如限制饲养,强制换羽等措施。集约化、标准化 鸡舍建造一般要投入大量的财力,饲养数量一般在10000只以上,单位面积内养鸡的数量大,土地利用率高。鸡群的生长生产一般能按照鸡的饲养标准进行控制,其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国家颁布的标准。鸡舍建成后要注意环境控制,特别是禽霍乱病。禽霍乱病是以呼吸道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鸡群患有霍乱后,精神萎靡,厌食或者不采食,张口喘息,站立不稳,关节肿大。鸡冠、腿和眼结膜呈现苍白,稀粪呈、绿色,夹杂白色的尿酸,产蛋率急剧下降,蛋壳表面不光滑,粗糙,而且有碳酸钙沉积渣,病程2-3天后衰竭死亡。解剖后可发现气管轮层出血、粘膜充血或有出血斑,肺脏边沿淤血呈暗紫色,肝表面手压无d性,有的斑点,心冠状动脉沟上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肾肿大,输尿管积有白色的尿酸,腺胃粘液呈弥漫的瘀血,小肠粘膜充血,肠壁有瘀血斑和出血点,盲肠、直肠、泄殖腔粘膜都有弥漫性出血;输卵管粘膜充血,卵巢上有坏死的卵子已干瘪,有的卵泡膜充有鲜红的血,有的卵泡爆裂似菜花样,盲肠淋巴出血。鸡群发生霍乱后,要进行隔离,加强消毒,对未发生疫病的鸡群进行预防。对严重的病鸡,注射青霉素派拉西林钠,在饮水中加入10%口服糖和丁胺卡那霉素予混剂。
合理的鸡舍建设能够更加便利地管理鸡,从而省心养殖,让养鸡变得更加轻松。

鸡舍是属于农场建筑,需要去木匠的小屋,找罗宾帮你修建。在里面选择鸡舍就能建设到农场了。
罗宾的商店早上9:00-下午5:00都是开放的(周二除外),但是罗宾不一定会一直在那里。
鸡舍建造需要200木材,100石头,4000g的钱。
鸡舍建造需要两天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640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