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是文科还是理科呢?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文科还是理科呢?,第1张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偏理科专业,从2021年各省份招生计划来看,绝大部分高校都是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放在理科(物理)中进行招生,所以该专业属于偏理科专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主要研究信息采集、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联网系统设计、项目管理、终端节点的安装与调试、系统集成、施工等。例如: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系统感知与信息采集的设备应用,智能电力中配变监控与故障检测等。
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IoT)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本专业培养掌握射频、嵌入式、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课程体系

《物联网导论》、《电工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识图》、《布线工程》、《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智能建筑。

主干课程:

物联网概论、物联网硬件基础、无线传感网应用技术、RFID应用技术、M2M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Android移动开发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RFID、无线传感网、嵌入式开发、传感器等基础知识,具备物联网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软件编程和测试等能力,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安装调试、维护和相关软件开发、测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概念解析:

物联网是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物联网域名,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一、全面感知

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GPS卫星定位等相对成熟技术感知、采集、测量物体信息;

二、可靠传输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网络实现物体信息的分发和共享;

三、智能处理

通过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物体信息,针对具体应用提出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决策和控制智能。

标准体系:

USN架构:物联网感知环节的异构特性决定了它的开放、分层和可扩展的网络体系结构。

研究人员在描述物联网的体系框架时,多采用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泛在感应器网络体系结构作为基础。该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传感器网络层、泛在传感器网络接入层、骨干网络层、网络中间件层和USN网络应用层。

在谈到具体的物联网应用时,一般传感器网络层和泛在传感器网络接入层合并成为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负责采集现实环境中的信息数据。

骨干网络层在物联网的应用当中是互联网,那么将被下一代网络NGN所取代。而物联网的应用层则包含了泛在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层和应用层,主要实现物联网的智能计算和管理。

M2M架构: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M2M技术委员会给出的简单M2M架构,是USN的一个简化版本。在这个架构当中,从左至右网络就分为了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三层体系结构,与物联网结构相对应。

在每一层当中,都有不同的技术标准来定义物联网应用。比如在感知层,它就包括了IEEE的Zigbee标准802154,CeneLec的智能仪表标准。在网络层,有ETSI的M2M通信标准,Cen的智能仪表网络层标准协议。应用层有Zigbee联盟协议,W3C标准协议等等。

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第13研究组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物联网概述”(YIoT-overview)标准草案,标准编号为Y2060。该标准是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

Y2060是由我国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牵头立项,多家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标准组织共同协商制定完成的第一份物联网总体性标准草案。

该概述标准涵盖了物联网的概念、术语、技术视图、特征、需求、参考模型、商业模式等基本内容。

就业方向

信息类企事业单位:物联网设备的生产、应用和维护,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物联网系统产品销售与推广。


                                 

专业衔接

持续本科专业举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创新成果要求:
1、项目可自命题项目或申请企业命题。自命题项目须有明确应用场景的创意设计类或应用实践类的项目,不接受纯理论和技术研究的项目;企业命题项目须参考立项指南(附件1)选定其中一个研究方向。
2、项目范围主要包括5G研发与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芯片设计、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安全、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专业学位案例建设、虚拟现实、区块链、文化传承等方面。
3、申请项目应为我校研究生在我校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原创性作品,不涉及知识产权争议纠纷;同时,应能充分体现研究生学习阶段掌握的先进理念、方法或技能,注意与本科生的区别。
4、申请项目要突出创新,鼓励创业与创新紧密结合,不仅应在创意、思路、想法等方面新颖,还应具有良好的可实现性和市场前景。

信息化项目是指围绕信息化校园建设,纳入学校预算或有其它专项资金支持(不含科研经费项目),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基础设施、硬件设备、非涉密信息系统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包括:
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管网系统、光纤交换系统;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物联网,以及语音通信系统;数据中心机房、冗灾机房、网络核心机房及可持续供电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
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网络运维平台等。不包括教学仪器、电教设备、实验室设备、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设备等专项设备。
信息系统。包括学校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校级综合应用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公共中间件和网站等。不包括仅供教学科研单位使用的专业软件。
数字资源。指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数字化的公共信息资源。不包括图书馆数字资源。所有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含科研经费项目)都需申报立项,审批通过后,才可实施执行。未参与立项或未通过的信息化项目,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不予批准安排招标事宜及签订合同,计划财务处不予报账。
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定期组织召开信息化项目立项论证会,对申报项目进行立项论证。
未通过立项和评审的项目,可再次参加下一次项目立项论证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72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