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又一科技巨头崛起,行业地位与华为肩并肩,净利润堪比银行!

国内又一科技巨头崛起,行业地位与华为肩并肩,净利润堪比银行!,第1张

国内又一科技巨头崛起,行业地位与华为肩并肩,净利润堪比银行!

说起我们国家的 科技 公司,大家应该最容易想到的是华为、中兴以及中芯这一类知名度较高的 科技 公司,他们都在为我们国家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其实,除了这些我们熟悉的 科技 公司之外,还有一些 科技 公司,也同样是为我们国家做出了贡献,并且企业的实力在全球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比如说——海康威视。
海康威视在2001年的时候创立,其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给用户提供监控产品以及技术的解决方案。在发展的最初,海康威视仅仅28人。而到现在,该 科技 企业已经在中国拥有32家省级的分公司,还有38个海外的分支结构,全球的公司加起来一共拥有了34000多名员工。迅速的开始了人员上的大增长。
截止目前为止,海康威视已经在全球安装了将近5亿个摄像头,占据全球市场的38%。根据去年海康威视的营收上报告显示,其一整年的营业收入为498亿元,而净利润也实现了113亿元。这是海康威视上市之后首次实现这么高的利润点,同时也是浙江第一家实现了100多亿元净利润的上市公司,一度超越了杭州很多的银行净利润。不得不说,以一个19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现在这样,海康威视这个 科技 企业的确称得上是一个行业的新兴者。
说起来,海康威视能够有如今的发展,还是和龚虹嘉分不开关系。在最开始,龚虹嘉掌握了49%的股份,后来为了激励团队成员的激情,龚虹嘉直接拿出自己手中的15%的股份以一个70万元的价格转给了自己的创业团队。很多人可能以为15%的股份并不多,但事实上,目前海康威视的市值为299601亿元,也就是说,15%相当于350亿元,跟之前的70万元可是天差地别。在如此慷慨之下,海康威视也迎来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高点。
除了老板的慷慨之为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海康威视很注重自研发的技术,就跟现在的华为一样,很明白有技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海康威视一直助力于自主的研发。据悉,在去年,海康威视一共投入了将近45亿元的资金做研发,占据了公司总收入的899%。由此可见,论投入成本,海康威视一点都不比华为低。而且在行业的地位上,海康威视也并不比华为逊色,企业目前的技术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多个国家的认同和喜欢。
现在,这家 科技 企业已经在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上面的发展以及运用,同时也在工业制造、智能家居以及 汽车 智能化等等领域上有不错的成绩展现。可以说,这个 科技 巨头,未来的光景是一片大好。那么不知道在接下来5G网络技术的进入,海康威视能不能借着这个机会有更好的成绩带给我们呢?编编相信,海康威视的实力是可以的,你们觉得呢?

作者 | 尼古拉苏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1990年,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麦迪那区买了一块地皮,开始为自己建造一幢豪宅。七年之后,这幢豪宅终于完工,盖茨为此花费了113亿美金。这其中还不包括地价。

与传统豪宅相同的是,盖茨的豪宅地域广大,景观优美,功能齐备,极尽奢华,但与此同时,它与传统豪宅之间又有着极大的不同。它还是当世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典范之作。

盖茨为这套豪宅取名“未来之屋”。

这就是人工智能赋能之下的万物互联,这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

很多人以为未来屋离我们还很远,其实未来屋早就来了。

站在2019年的时点上,很有必要地回头看看,物联网这颗潜伏多年的种子,将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

1

手环背后的蝴蝶效应:万亿级别信息产业

1982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三个懒于去买可乐的程序员聚在了一起,认真地 探索 了如何科学购买可乐。他们在可乐机里安装了微动开关,并连接到服务器上。这样,人们可以在电脑里查询可乐的数量及冷热。

这台可乐机叫做“Only”,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当时唯一物联网设备。随后一系列的物联网设备开始诞生。

那么,何谓物联网?

与互联网把人连接起来不同,物联网是把万事万物连接在一起。物体通过传感器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产生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交织在同一张网络上, 最终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成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并进行无所不在的计算; 而数据连接成巨大的神经网络,可以自动产生决策。

以时下流行的小米智能手环为例,只要戴着这个轻巧的小东西,它就可以记录你的运动量,监测你的睡眠质量。你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查看运动量,监测走路和跑步的效果,及时调整健身计划,还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 健康 状况。

物联网是智慧世界最后一张拼图。 高效、精准、解放人力,这是物联网的关键词, 而物联网背后大数据的积累,则是新的生产资料。 物联网之上,无数从未被搜集统计的信息被数据化,万物信息上传到云端,成为数字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环。

你身上带上的小小的手环,可能成为你的生命系统重要的监护人。 物联网这只蝴蝶,扇动几次翅膀,足可引起中国大地上的一场龙卷风。

互联网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物联网的世界正在到来。

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这一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地球上人口的数量。 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 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并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

米家会是“未来之家”?

GSMA智库预计,从2017年到2025年,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47倍的增长,达到138亿产业物联网连接;2017年到2025年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25倍的增长,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将会有18亿消费物联网链接。 互联网在枯竭,而物联网将成为推动 科技 市场增长的最大风口。

从物联网连接的渗透率来看,渗透率最高有智能计量、车联网、智能家居和安防。在这些领域的数据最有可能率先实现闭环,最先落地。

尤其智能家居。它是2019年物联网最大的变化的领域,以超预期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StrategyAnalytics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数量为164亿户,市场规模为84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智能家居数量预计将达到293亿户,年消费额将达1550亿美元;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908亿元,预计2017-2021年GAGR为4812%。

目前,“未来之家”的中国市场,已经突破了千亿体量。但是,“未来之家”究竟局里我们还有多远呢?

答案是,近在咫尺。

通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大大加速了未来之家的落地。近年来,NB-IoT技术的普及,能解决能耗、覆盖率与成本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满足地下管网、室内及偏远地区监测邓物联网需求,而5G的落地更是大大加快了物联网的进程——它能使网络时延降至1ms、速度高达20Gbps、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00万终端,更能解决高要求的物联网需求。智能家居一触即发,巨头们早早布局,加码抢滩。 “未来之家”最可能先将由谁来实现?

美国有谷歌、苹果、亚马逊,而中国有小米

目前,全世界消费级IoT(物联网)市场第一是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19%,第二、第三、第四是世界级巨头——亚马逊(12%)、苹果(1%)、谷歌(09%)。超乎想象地,小米超越了BAT巨头,也超越了美国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小米在物联网基础之上,衍生出了“米家”,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电饭煲、洗衣机、智能门锁等都可以链接到米家上,实现语音智能 *** 控。可以说,进入米家,就是进入当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屋了,而目前小米开发的米家APP上,月活用户不断增长,已经突破了260万,单纯非小米手机的米家APP用户就超过了50%。

自1990年比尔盖茨开始建造未来屋以来,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已经诞生,但几十年来智能家居一直离普通人非常遥远,这其中的推广之难显而易见。

那么,小米IoT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3

小米提前布局的IoT生态链

智能家具有三大痛点:第一、商业通道的封闭性,非智能化的家居产品不能接入平台;第二、技术上没有打通,不同设备有不同的生产商,彼此不能互相连接,前两点都妨碍了智能家居间无法形成一个闭环。第三个痛点是成本高,质量差,性价比低,导致渗透增长率低下。

小米打造了庞大的产品线,构建了小米之家IoT生态链,IoT产业自此迎来转机。 今天,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智能硬件平台,没有之一。

小米对家居物联网关键领域都进行了卡位。2014年,小米推出智能手环开始,陆续推出空气净化器、路由器、净水器、电饭煲、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电动滑板车、声波电动牙刷、小爱音箱、蓝牙温湿度器、智能闹钟、行车记录仪。各项产品接入IoT生态链,能实现统一控制,互相协同,打造智能家具场景。

图:小米部分产品一览

此外,小米研发并生产了智能的互联互通的模组。 虽然产品不是同一个公司做的,但是只要用了小米的模组,不同设备就能互相连通。 这能帮助更多的产品接入到小米IoT生态链中。 例如,小米已经和宜家达成合作。宜家所有的全系智能照明产品,统统能通过ZigBee协议接入小米IoT生态链中。用户可以通过小爱同学和其他入口等控制宜家相关产品,并与小米其他IoT智能设备互联互通。除了宜家,小米还在全季上海虹桥中心酒店,与全季共同开发了智慧酒店系统;与”车和家“一起打造小爱同学车载解决方案。爱空间则推出了智能家居安装服务小米智能照明家装套餐。小米生态链渐趋完整。

第三点是小米一直坚持极致高效为根基的“性价比”路线。 这得益于过去的沉淀。小米一贯坚持高性价比路线,建立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而小米有一个以“米粉”为核心的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得产品能快速规模化生产,把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图:小米家居保持极高性价比

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产品的“专注”,保证了质量。小米产品这么多,但是只有手机、电视和路由器是小米生产的,其他的产品是采用投资的方式,孵化出不同的产品。小米直接在市场“抢”在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公司合作,每个公司都是专注在各自领域沉淀多年的企业, “专注性”保证了了米家的智能化设备保持高效和稳定。

2019年Q1,小米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达到171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70%。高连接数使得产品保持高速迭代,IoT开发者平台全生态已经建雏形。

4

IoT的未来谁主沉浮,小米会一直领先?

物联网市场规模可观,国内各领域巨头陆续布局。BAT等互联网巨头基于自身云计算优势,主要布局B端大型客户,只有阿里在C端消费级IoT相对成熟。而智能设备供应商中,华为、小米起步较早,通过打造自身设备连接平台,构建消费级IoT平台;OV在消费级IoT的布局尚未成形。

而阿里、小米、华为三者模式看似类似,但是细看大有不同:

从控制中心来看,小米、阿里起步较早,布局较全面。小米的小爱同学和阿里云的天猫精灵起步相近,华为起步较晚。

但从种类看,小米和华为控制中心布局较全,华小米和华为在手机端优势明显,华为的手机出货量比小米的高,但是小米的手机IoT配套显然比华为齐全。除了智能音箱和智能音箱外,小米还有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环等作为入口。

云计算方面,阿里无疑拥有最强的云计算能力。华为云整体优势大于小米,但是优势主要针对B端,在整体的应用层面,并不一定比小米突出。

IoT平台方面,阿里平台视之为物联网重点,因此阿里的平台搭建最成熟;小米次之,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平台搭建不如前两者。

每个部分强弱不同,和各巨头发展的重点不同有关。阿里重点在于应用管理平台搭建和数据处理,华为凭借着海量连接以及NB-IoT技术,重点做底层的设备连接平台。而小米注重智能家居的整体生态。

而从C端物联网的流量分布来看,小米遥遥领先。全世界消费级IoT(物联网)市场第一是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19%。小米名符其实地超越了BAT巨头,也超越了美国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也就是从目前布局来讲,小米遥遥领先。

为什么是小米?而这样的成功有没有护城河呢?

首先,流量是物联网竞争的关键,能帮助小米避开BAT的流量垄断,小米手机+其他控制入口+智能赢家设备+IoT平台,构成了完整的闭环,自成护城河,而不需要导入BAT的流量。

随着生态链的完整,IoT业务开始呈现规模效应,在2019年Q1,IoT版块财务数据亮眼。2019年Q1,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部分营收达人民币120亿元,同比增565%。小米AIoT特征显著,呈现爆发式增长,反映出小米的AIoT领先优势。并且,AIoT业务已经开始兑现收入,未来预计进入高速增长期。

当年手机出诞生,人们只视之为可携带的通话工具,认为取代PC是痴人说梦;而未来屋的幻想的提出,当时也被无数人认为是幻想。而现在,小米经过了多年布局,梦想中的“未来之屋”真的要来了。

雷军在2019年之初再次喊出了,小米要全面AllinIoT,未来五年持续投入高达100亿,抓住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的新风口。这是对业务战略重点布局方向的清晰界定,以"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建立深厚基础,迎接5G、人工智能及万物互联等新技术周期。

小米的未来是什么?

小米的未来依然只会是小米,是AIoT最终及最初的幻想。

参考及引用:

[1]丛林基于技术、应用、市场三个层面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

[2]苏 美文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3]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4]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M],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中信出版社

[5]从亚马逊飞轮看小米的护城河[R],西南证券

[6]小米纪录片,一团火

[7]以硬件为入口逐步推进互联网变现的 科技 巨头[R],光大证券

[8]从亚马逊飞轮看小米的护城河[R],西南证券

[9]雷军致投资人公开信

[10]访谈,王自如对话小米副总裁

[11]虎嗅:小米生态链的未来在哪里[Z],江浩Corli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芯片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此前就有研究机构公布了一组数据了,去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总收入已经将近5000亿美元,达到了32万亿人民币,比同期增长了134%,可见芯片在如今 科技 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需求还在不断上升。
众所周知,芯片的研发技术远远超过其他行业,而且手机高端芯片产业中,美国高通公司一直处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手机行业中苹果、三星以及国内的小米、OV等品牌的产品几乎都离不开高通的芯片支持,高通也因此获得了巨额的专利费。但是各大手机厂商却因为使用高通芯片而处处掣肘倍感痛苦。
而去年中兴所经历的的芯片风波更是让国人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够不再受到其他国家的束缚,只有从依赖进口转变为自主创新才能够跟家有底气和实力不再受到其他国家的压制。实际上我国在这一核心 科技 方面也已经在不断地进步,比如华为就已经有实力研发智能手机嗪片以及5G芯片。而继华为之后,又有一加芯片巨头诞生了,它就是紫光展锐。
说起紫光展锐就不得不提展讯通信。展讯是国内的一家优秀的芯片制造商,主要为功能型手机、智能手机以及其他很多电子消费品提供芯片。展讯已经能够研发高集成度、高效能的芯片,并且成功支持多标准地宽带无线通讯。有数据显示,展讯的出货量已经达到7一套,在全球芯片出货量占比中达到了27%,仅仅排在高通和联发科之后。
展讯作为国内最先研发手机芯片的芯片制造商之一,目前还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自主嵌入式CPU的厂商,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已经能出在了行业的一流水平,更是成为了物联网核心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出货量还是技术水平,展讯通信都具有非常高的实力。
如今展讯通信因为在紫光集团的整合下与锐迪科合并后,成立了新的新品公司紫光展锐,并且推出了支持人工智能应用的芯片,成为了继华为、高通、苹果之后的另一家能够研发AI芯片的公司,旗下产品也从中低端到高端产品实现了全覆盖。在去年更是靠卖芯片赚了110亿人民币,成为了继华为之后全国第二大芯片企业。大家对紫光展锐有什么看法呢?

“物联网”一词最初是由Peter T Lewis于1985年9月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黑人议员第十五届立法协会上的演讲中概念化,创造和出版的。

比尔·盖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互联。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上Auto-ID公司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5年11月17日,世界信息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指出“物联网”时代的来临。

扩展资料

7月9日,“十年之约物联网 中国行”媒体团来到中国经济网演播室,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张新生与媒体深入对谈对物联网发展的认识。

物联网发展在国内处于“萌芽期”,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将迎来物联网的“发展爆发期”。“过去大家定义物联网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而随之时代的发展,对物联网的理解也随之延伸。

现如今,物联网不仅提供各种信息传感设备的连接、数据获取,同时,利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流动,利用大数据、AI赋予智能。” 张新生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 物联网

 1、 未来是万物互联&万物智能黄金十年,市场空间可观。物联网市场规模超万亿,未来仍存广阔市场空间。 目前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超过 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持续维持在 20%以上,同时 IDC 预计 2025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 11 万亿美元。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 (1) AIoT 科技 大方向,未来规模高速增长。预计 2022 年 AIoT 市场达到 7509 亿元, 2018 年-2022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05%。 (2)5G 为基, 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 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在 2019-2025 年将以 21%CAGR 增长,同时产业物联网领域连接量将成为主要增长贡献。 (3) 物体数据开始产生交互属性, 物联流量释放数据商业价值。 物联网时代实现万物互联,提供物体的流量,创造新的数据价值。 2、 十年沉淀,多核驱动物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核心驱动一:技术/产品/产业链日趋成熟。 网络由局域到广域、由窄带到宽带、由低速到高速。 另外, 物联网产业链各层不断发展完善: 1芯片/模组性能指标逐渐优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2网络覆盖不断完善, 4G/5G 与 NB-IoT 基站数量快速增长;3平台建设赋能物联网; 4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核心驱动二:降本增效助力物联网普及。 1 摩尔定律推动芯片硬件价格快速下降;2规模效应推动模组等产品价格下降; 3 流量资费快速下降; 4物联网助力企业经营/生产效率提升。 核心驱动三:场景丰富+数据闭环+巨头加速入局,释放物联网显著商业价值。 1物联网应用场景经历由单一到丰富,由简单自动化到智能化演进; 2数据也从单一采集到产生数据交互,提高产品/应用粘性,数据链条从底层芯片、 MCU、通信模组、网络覆盖到中上层 *** 作系统、应用平台全打通,生态构建和商业闭环加速释放物联网商业价值;3以华为/小米/高通/谷歌/腾讯等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纷纷入局 IOT,引领产业加速发展; 核心驱动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IOT 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传统产业发展至今也将面临数字化转型,应用物联网,拓宽物联网产业边界。 3、 科技 巨头积极布局 AIoT,引领行业加速发展 以互联网企业、设备商、 芯片以及硬件终端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积极布局 IOT。 (1)阿里巴巴以阿里经济体为核心,向天猫精灵与阿里云 IoT 提供业务支持,打造AIoT 生态。(2)京东构建小京鱼智能平台,提供 AIoT 解决方案;(3)华为开启 AIoT新篇章,覆盖包括电力、交通、 汽车 等多个领域;(4)苹果围绕 iOS 布局,储备丰厚 AI 能力;(5) 高通作为万物互联践行者, AIoT 布局多场景应用;(6) 小米核心技术为 AIoT 发展提供支撑,打造包括家庭、个人与智能生活三大应用场景;(7)美的打造智慧家居 AIoT 应用场景。 4、产业链(端、管、云) 及相关标的: 端: 1)传感器:步入智能化阶段,车联网是主要发展阵地——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韦尔股份、必创 科技 、汉威 科技 等; 2) MCU:芯片级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的核心——拓邦股份、和而泰、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瑞芯微、全志 科技 等; 3)通信芯片: 基带射频两大阵营,蜂窝、 WiFi、 LoRa 各放异彩——乐鑫 科技 、翱捷 科技 、中兴通讯、华为/高通/MTK/展锐等; 4)通信模组:联网基础枢纽,承上启下重要一环——广和通、移远通信、美格智能、 有方 科技 、 日海智能等; 5) 终端: M2M空间广阔——鸿泉物联、威胜信息、移为通信等。 管: 无线传输为主,短距和长距各擅胜场——中兴通讯、三大运营商等 云: 物联平台,应用层进行管理和分析的天地——涂鸦智能、 思科等

8月8日,由物联网智库主办的首届“挚物·AIoT产业领袖峰会”于北京正式召开。本届峰会汇集近千名AIoT从业者和数十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大咖,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信通院副院长余晓晖等业内专家,阿里巴巴、华为、新华三等国内物联网平台巨头,亚信集团、中移物联等通信界企业。另外会上,物联网智库推出了全新子品牌——“挚物”,并成立“挚物·AIoT产业研究院”。

本次峰会立足未来,以AIOT为主角,复盘AIoT落地成果和现状, 探索 AIoT未来赋能潜能。AIoT作为2019的开年热词,已然备受瞩目。 但是物联网依旧存在着发展成本过高、缺乏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等诸多问题。本次峰会专家、学者、行业践行者将会从智联网现状、解决路径以及模式 探索 等方面展开讨论。

自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被提出,直至2016年物联网才迎来爆发。据相关机构统计,2016年全球可连接设备数量增长31%,这意味着物联网设备中产生的数据量将会以指数级增长。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智联网”概念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智联网将会驱动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升级,但物联网还未正是兴起,智联网还要等多久?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2019年是智联网在各个工业领域进行试验落地的关键一年,智联网的呼声也愈来愈高。然而,智联网的应用落地还存在着很多阻碍。邬贺铨针对这一问题表达了他的观点:“未来AIoT的发展,仍然需要标准化推动,企业间合作提升兼容性,需要威胁情报共享,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智联网的发展前路漫漫,5G发展助推智联网向前发展。邬贺铨指出:“5G的增强移动带宽、高可靠、低时延和广覆盖与边缘计算结合,使得AI与物理网融为一体。”在智联网的发展历程中,5G网络可以新增eMTC和mMC的窄带物联网标准,使得大企业能够使用承载在公共通信网上的专用物联网。

企业专用物理网的发展,使得边缘计算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之一。邬贺铨在演讲中讲到:“为适应工业传感器、视频业务、VR/AR与车联网及远程医疗等的低时延要求,需将这些业务的存储和内容分发下沉到边缘计算来处理。利用边缘计算可以过滤和压缩数据,节省核心网资源,成本仅为单独使用云计算的39%。”

5G、物联网、智联网均离不开边缘计算,由此可见边缘计算的市场前景广阔。据IDC预测,未来将有超过50%的数据在边缘侧处理,到2020年边缘计算的支出将占物联网基础设施总支出的18%。边缘计算无疑成为了物理网时代下的新宠。 但是,今年智联网的话题日嚣尘上,物联网和智联网发展却不及预期,究竟为何?

5G进入商用元年,AI得到长足的发展,物联网在数年的积累中正在迎来发展的“新拐点”,逐步迈向AIOT方向发展。AI能够帮助物联网提升价值,物联网想进入智联网新时代依然困难重重。华为物联网平台总经理王强表示:“当下,面向AIoT-ICT的基础设施供应商和各行业龙头正面临三大挑战,即联接挑战、行业数字化挑战和AI挑战。”

华为物联网平台总经理王强

为了解决三大挑战,华为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发挥5G、IOT、AI三大技术优势,从而驱动行业数字化变革,最终形成商业闭环。王强在演讲中讲到:“5G网络可以实现数据采集高并发上行,高可靠、低时延控制下行;物联网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能够连接行业多维度数据;最终通过人工智能深入到各行各业进行形成商业价值闭环。”

找到解决路径,下一步需要做的便是做大联接,使能安全可信的万物互联。根据Gartner预测,未来5-10年物联网将会进入一个应用爆发期,边缘计算也将进一步渗透到各类定制硬件中。华为凭借自己在智能芯片、边缘计算、云服务的优势,致力于打造全栈、全场景的物联网服务。

在演讲中王强列举了华为在智能交通上的情况:“将交通与智联网相结合共同打造智慧交通就是要做到减事故,少拥堵。在高速公路场景中,华为可以做到10大事故场景预警;在城市交通场景,可以做到18个场景、路口等待时间降低177%。”

华为以行践言,目前,华为AIoT战略已经在城市、园区、交通、车联网、物流、电力等8大行业的200+个项目中进行了 探索 ,在三大场景(海量重复、专家经验、多域协同)将AIoT与行业智慧相结合,实现效率提升、专业传承和突破极限,致力于做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新引擎,帮助万科、DHL、延崇高速、深圳交警、PSA、东风,国家电网等企业进行AIoT开发应用落地。

智联网能够促进智能系统相互连接,势必会助推着行业应用和技术产业化的快速崛起。在众多行业中,大家纷纷看好制造领域。阿里云智联网首席科学家丁险峰在“智联网驱动数字化变革”的主题演讲前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相信工业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能够在未来创造万亿级的企业吗?”由此可见,寻找适合工业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成为第一要务。

阿里云智联网首席科学家丁险峰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但是,我国制造行业存在着高端装备水平较低,工业软件发展缓慢和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对于制造业的企业来说,也在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供应链协同低效的瓶颈。丁险峰表示:“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亟需加速数字化进程,推进智能制造落地速度,全面优化制造业。”

寻找合适的落地场景是每项新技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智联网的最佳落地场景究竟在哪?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认为:“智联网会激发新场景的出现,在我们向往5G带来的万物互联的新世界的时候,不断 探索 业务模式最为重要。”

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

物联网的破局之路究竟在哪?解决传统行业成为最佳出路。镭场景实验室创始人暨CEO武军是致力于成为物联网场景的定义者和实践者,在其演讲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中国每年有8000万头仔猪在出生72小时内死亡,其中母猪误压致死是一个主要原因,人工解救措施将会变得越来越昂贵,物联网的接入有望解决8000万头仔猪。”

5G时代的来临,无疑将物联网推向了高潮。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为51亿美金,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面对智联网发展进程中的诸多挑战,促进数据与管理的融合将是面向挑战的关键。 未来,各项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商业模式日渐成型,AIOT新时代便不会遥远。

文/杨剑勇

全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将应用迁移、部署在云端,进而进一步全球云服务市场。尤其新冠病毒引发的全球疫情,各界加速积极推进转型步伐,且数字化转型领先的企业抗压力明显更强,需要指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是全球智能化转型核心技术。

全球公有云市场将达25万亿,亚马逊、微软与阿里位居前三

云计算则是AI等新技术输出平台,为各业转型升级带来动力的同时,使得全球云服务市场稳健发展。根据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早前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2579亿美元(超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并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640亿美元(约25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9%。

随着云在未来几年变得越来越主流,作为基础设施无处不在。只是云服务这条赛道上聚焦了众多顶级玩家,整体来说,市场则被五大厂商牢牢控制,占据全球超八成公有云市场份额。依据Gartner数据显示,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在2019年增长了373%,达到445亿美元,亚马逊在IaaS市场中保持第一的位置,其次是微软、阿里、谷歌、腾讯。需要指出的是,国内阿里云增速迅猛,全球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与亚马逊微软差距逐渐缩小。

结合财报数据,AWS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29%,微软Azure营收同比增长了48%,阿里云较上年同期增长60%达149亿元,是全球三大云巨头当中增速最高厂商。“超百亿规模依旧能保持高速增长,首先在于国内新基建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应用部署在云端,开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福布斯专栏作者对此表示。并指出,“云钉一体化”战略落地也是推动阿里云高速增长核心因素。事实上,为了推进云钉一体化战略落地,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并全面与阿里云融合,是云规模日益扩大的密码。

云钉一体,为阿里云增长释放增长动力

2020云栖大会后,阿里云重点向云钉一体和云端一体发力,推动阿里云升级至20时代。这一战略根本目的是为降低云使用门槛,为产业智能化赋能,由此带来了阿里云在云服务市场强劲竞争力,释放新的发展前景,也是增速远远高于AWS、微软Azure核心所在。

钉钉与阿里云全面融合,为企业开发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让应用开发更加容易。目前,钉钉用户数已突破3亿,企业组织数突破1500万家,有超过20万企业应用开发者在钉钉开发平台上帮助企业定制属于自己的应用,包括中国一汽、越秀地产、居然之家等企业基于“云钉一体”基础设施,开发了数十万种企业应用。

基于“云钉一体”的企业应用生态正在在爆发,钉钉上的企业应用已经快速上涨至60万个,软件开发商年交易额增长超过800%。这一数据来自阿里云官方公布,预示着这是中国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企业应用市场。在云端一体,阿里云发布第一台云电脑“无影”,仅通过一张名片夹大小的C-Key,即可接入云电脑服务,直接调用云端应用和计算处理能力。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发布第一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

整体来说,基于飞天云平台,结合云钉一体和云端一体所形成的数字原生 *** 作系统的阿里云20时代,使得云的基础设施与数字原生 *** 作系统相互协同,让更多组织,不需要看懂代码就能具备云化、数据化、智能化、移动化、IoT的能力。

比较直观的理解,这个系统是个类似于Windows系统,是个窗口式,用户或者开发者非常容易去开发一些新的应用,以此降低企业及用户的用云门槛,让云可以像水电煤一样,普及到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故而在云市场差异化,演进出不同于亚马逊和微软的云计算形态,打开更大市场空间,增速得到加速,高于整体市场增长。

最后

今年,新基建如火如荼,为发展新技术释放出政策红利。因注重 科技 端,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对于具有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优势的厂商也迎来新一轮的机遇。至此, 科技 企业纷纷调整战略,投入重金,包括阿里表示在3年投入2000亿,将会掀起新一轮数字经济浪潮。

阿里作为国内最早发展云服务的互联网厂商,是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背后中坚力量,助力各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在云服务市场,阿里云具有先发优势,使之成为国内第一大云服务厂商,占据国内超四成公有云市场份额,并在全球云市场与AWS、Azure形成3A竞争格局,且稳居亚太市场第一。

伴随与钉钉深度融合,来构建一个繁荣的应用服务生态,将会促使云无处不在,截至目前为约60%的A股上市公司提供完整的数字化技术和服务,推动阿里云规模日益扩大,斑色来的是,估值也水涨船高。其中,高盛将阿里云估值提升至1238亿美元(人民币超8000亿元),阿里又培育出一个超级独角兽。

杨剑勇,福布斯专栏作家,致力于深度解读5G、物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 科技 ,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881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