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用美图秀秀做的简单图片,能印成名片吗

自己用美图秀秀做的简单图片,能印成名片吗,第1张

可以印刷出来的。不知道你自己设计的名片是横款的还是竖款的啊。中华印刷云平台可以帮你实现。你可以去网站上自主设计,也可以直接将你自己设计的名片模板上传。然后选择你想印刷用的纸张,数量以及是否需要特殊工艺(覆膜,烫金),然后后台的自主报价系统会自动报价,很便宜的说。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1、首先我们打开美图秀秀软件,然后点击左上角的HOME图标,然后在主界面可以看到“批量处理”选项。

2、点击批量处理以后,在d出的美图秀秀批量处理对话框,点击左侧的“添加多张”将需要添加水印的单张或者多张导入进来。

3、导入的单张,导入完成以后我们会在该页面右侧看到一项“水印”。

4、点击水印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导入水印”然后将水印添加进来,比如导入的是一张百度logo水印图。

5、然后通过下面的滚动条调整水印图的大小、透明度等,如果需要调整水印的位置,那么可以勾选“自定义”、“九宫格”或者“平铺”这三种方式来实现,以九宫格为例,我们只需点击九宫格某一处位置,然后水印图就会自动移动到相应位置。

本期大咖:黄毅

16 年产品设计经验,曾任职于国美在线、京东、百度、360 安全卫士等互联网大厂,现任美图商业产品体验设计部高级设计经理。

在产品内容越来越同质化的背景下,用户体验设计的价值不言而喻。毋庸置疑,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时间、投入和努力。但实际上,先不管 “用户体验” 能否被 “设计”,既然你尝试去改变或者影响用户的体验,那么这样的工作肯定涉及产品的多个方面,既着眼于宏观,还参与到产品的前期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和迭代过程中,但最重要的还是用户。

本期大咖访谈,我们邀请到了美图高级设计经理黄毅老师,他分享了自己对用户体验设计的见解,以及团队文化、素质提升、职业选择方面的内容。相信不管是工作了几年的设计从业者还是设计小白,都会收获颇丰。

用户体验设计

1 设计体验与用户连接

首先,用户体验设计源于人体工程学,1995 年认知心理学家和设计师“唐·诺曼”创造了“用户体验”这个术语;目前户体验被广泛关注。我以人机界面设计师为起点,在每个阶段一直思考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

从字面上看,“用户”是目标,“体验设计”是手段方法,我理解的用户体验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运用设计体验的表达方式链接与用户的关系。

那设计体验如何连接用户呢?

举个例子,由远及近有位朋友走来,首先是远观:性别、穿着、身高、肤色等,这属于视觉层,然后离近:声音、性格、肢体语言等,这属于互动层,最后得出结论:高颜值、交流愉快、人不错等,这属于满意度层。以上基本描述了通用设计流程,“人”指产品,“由远及近”指设计流程以及思考角度,“感知”指用户满意度。

a视觉层产品的视觉体验层 - 视觉设计

b互动层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层 - 交互设计

c满意度层产品本质体验层 - 用户研究

2 美图的用户体验设计

以美图商业化为例,我们支撑商业化 3 大业务(广告、增值、金融)的体验支撑,工作流程并无特别之处,但在广告业务中,由于我们同时负责多个平台设计,为了设计语言的统一,我们贯彻一个体系。

多种体验的设计方法,重点建设设计中台,强化组件库、设计文档、以及共享资源的基础建设,规范基调,在多元化设计的同时,不脱离主框架,保证了设计语言的统一和个性化。

3 用户体验的基础与卓越

用户体验基线我的理解是,保证用户体验稳定的系统框架,是进一步体验升级的基础。目前由我们的设计中台作为顶层设计,建立以“多端设计/交互规范、共享资源、多端组件库”做为基线支撑,保证基本体验一致性和效率,设计质量由 UE/UI 评审把控。

在我看来,设计好坏无衡量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大家都在用心。

一名优秀的用户体验行业从业者,我更看重设计上的惺惺相惜。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作品有趣、好玩,诚实,在思维(设计哲学)、技能(基本功)、点睛之笔(亮点)、腔调(个性)、节奏(规范)上,每个点都很恰到好处,也就是刚刚好的感觉,值得尊敬。

4 用户体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国家战略大方向是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趋势。

根据中国用户体验行业发展报告显示,939% 的用户体验从业者,集中在 22 个行业,其中排名前六的依次是:互联网、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物联网、人工智能。

设计师人员增长最快的是,广告创意 +37%,数字娱乐 +3%,生活服务 +27%,物联网 +26%,新能源汽车 +26,人工智能 +13%;

排名增长最快的是,物联网今年 4 去年 9;人工智能今年 6 去年 10;

设计师在广告创意和数字娱乐,满意度最高;在金融、教育、硬件领域,满意度最低;

以上三维趋势我的感触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全行业影响力逐渐扩大,技术驱动影响设计体验升级,中台设计赋能产品生态,人机交互多元化,这些都是挑战和机遇。

设计行业的职业选择

设计,在英文中叫 design。除了“设计”,还可表达“规划”。职场中职业规划一直很重要,想要不断进步就要找对方向,并且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努力。

结合用户体验发展趋势,以下几点可能对大家有帮助:

1岗位构成目前用户体验岗位包括,交互设计类、视觉类、用户研究类、品牌设计类、工业设计类、前端开发、团队管理类、项目管理类及产品等。

建议以本身专业为基础匹配对应的职位,让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2就业意向大型科技公司优先考虑,在稳定性(成就感)、学习环境(梯队)、薪酬体系(固定调薪)、平台影响力(知名度),有一定优势。

3招聘需求由于疫情和数字经济新科技的冲击,企业招聘更严谨,中小企业招聘数量减少,大型企业招聘人数增加。

4能力要求对人才的要求多元化、综合化,以专业能力为中心,也看重沟通力、协作力。

以上 4 点,贯穿于“新人、成长、成熟、衰退”的职业生命周期,侧重点因人而异,类似产品生命周期。对于职场新人,在新人或成长期,选择优势更强的企业更好。深耕设计,挖掘长板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和亮点,然后基于兴趣和能力,找到未来发展方向。

在行业中实现更多价值

1 团队文化的重要性

目前美图商业产品体验设计团队倡导:边走边唱,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源于阿里大文娱的前身优酷土豆,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喜欢的公司之一。2012 年我亲历两家上市公司的合并,其中深刻体会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边走边唱是土豆核心价值观之一,表达的是:兴趣和事业完美结合,快乐工作;

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是优酷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表达的是:一起成就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只有积极的文化,团队才有凝聚力和方向,构建团队才更有意义。

具体体现在:

a包容多样性的人员组合互联网新型设计成为主流,单一的技能远远不够满足目前的需求,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商业模式,驱动了设计的发展。结合公司业务,升级用户体验维度是大趋势,丰富团队配置,大家的共同点可以产生共鸣带来稳定,差异点可以产生创意带来突破,然后可以和大家互相进步,就像找到了一个新家一样。对于成员而言,有共同点的伙伴,就有更多的粘性和支持;有差异的伙伴,就有更多的互补和拓展。

b开放性的沟通反馈倡导实事求是的沟通方式,有事不要一个人扛着,不要憋着,相互间的沟通除了了解项目进展外,还能深入了解成员的心态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增进信任。

c透明型的协作方式协作的丝滑度,影响结果,透明型的协作方式能能大大提高效率。记得刚管理美图商业产品设计团队时,沟通机制,相互间不知道在做什么,部门内吐槽严重。

调整后:

内部协作

采用项目协作平台,以利润中心为一级,同步项目、版本、设计/UE/还原,等信息至平台,全成员均能看到;通过项目协作平台甘特图能看到每个人在时间轴中的进展,管理者既能合理的安排工作,成员又能明晰目标和效率,一目了然。

外部协作

采用项目管理平台,一切需求由产品创建需求,详细描述和补充需求内容,统一分配给我,由我统一分配成员。

d梯队型组织结构

建立小组,主/辅角色共同完成项目;

建立导师制,帮助和协助新人;

建立设计委员会,晋升、规范评审;

2 产品设计师的价值提升

在国外,很多优秀的公司都通过设计驱动,而国内设计师普遍话语权不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核心原因是,不直接产生商业价值。现状是认为用户体验只是解决表象问题或单一问题、设计组织架构不独立、项目排期紧,优先压缩设计排期,不参与产品技术需求讨论,无法沉淀,同时还有职业天花板不高,久而久之话语权不高。

虽然目前国内倡导“技术驱动创造价值”,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崛起对商业价值影响更大,但也促进了设计的发展。

从发展角度,设计师应升级为产品设计师,可以朝以下几点努力:

需要设计师们共同努力,扭转思维,拓宽产品设计范围(具备多角色能力);

加强品牌设计与商业的结合深度(产品定位和品牌设计的融合);

升级设计师的定位和标准(全链路的深度参与产品);

鼓励多元文化、创意的不同(突破看起来还好的设计);

举办专业设计行业峰会(布道前沿设计理念,提升全行业影响力),一起做到更好。 

3实现自我成长的方法

设计是唯一让我持续做下去的事情,让我充满力量,我要更努力的做好这件事情。入行初期没什么经验,那时信息也不发达,基本靠摸索前行。

第一阶段

主要是能力沉淀,为了提升长板,保证本职设计质量同时,专注于 icon 设计、形象 IP 设计、设计方法论,作品常在设计平台首页推荐,形象 IP 申请了国家版权,方法论开始结合项目实践,效果显著满有成就感,成长很快。

第二阶段

从优酷土豆开始,开始融入管理角色,管理和设计精力各占一半,非常忙,重点放在工作效率、时间管理、人员管理之间的平衡。

现阶段

精力放在管理精细化运作,最多时团队有 70 人左右,涵盖设计、交互、用研、客户体验、品牌、运营设计;思考用户体验设计如何与商业产品平衡,同时“中科院人工智能心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为对于设计的思考拓宽了维度。

自我成长与提升,不是比谁此时此刻比较厉害,比的是谁那口气咽的比较长。

本期的蓝湖大咖访谈就到这里啦,感谢黄毅老师的分享。相信大家通过此次访谈,对用户体验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大家有什么疑问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047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