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战略引领,深刻把握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总体要求,强化开放共享观念,更好把军队建设融合国家经济发展体系。
2、加强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武器装备采购、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改革,打通政策堵点,填补制度盲点,连通机制接点,削降准入卡点,最大程度释放和激发军民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3、加强军地协同,研究解决军民融合发展需求生成对接、军地重要资源统筹共享、军民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等问题,推动由能融应融向深融尽融拓展。
4、加强任务落实,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重大创新项目为引领,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落地见效。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在全国交通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优质的教学设施,完善的教学体系。学生可以在这里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接受最专业的培训。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
收集于网络,如果错误,联系本站修改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概况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1991年,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
学校下设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科技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等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27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10000余人。
办学目标。学校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交通强国”战略和抢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机遇,对接北上杭、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立足湘南、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努力把学校建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师生快乐、社会满意、发展共享,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
办学声誉。学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中国职业教育设计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出国劳务培训考证基地、湖南省消防培训基地、衡阳市就业创业研究基地;获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奖、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被评为省文明高校、省园林式单位、省党建工作合格高校,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2019年4月24日更新)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制造2文秘其他3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建筑4音乐表演艺术学5装饰艺术设计其他6音乐学艺术学7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与信息8动漫制作技术电子与信息9康复治疗学医学10电子商务管理学11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交通运输12现代物业管理土木建筑13铁道供电技术交通运输14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与信息15软件工程工学16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公共管理与服务17车辆工程工学18会计电算化其他19现代物流管理财经商贸20物联网工程工学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211大学、还是双一流大学,但不是985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黑龙江211大学名单: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985大学名单: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世称“哈军工”),中央军委直属正大军区级(正部级)高校,1966年文革爆发,哈军工退出军队序列,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分拆,以海军系、原子系、导d系战术导d分部全建制和其它各系部分专业和教师为基础重新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简称“哈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海军共建高校,位列“双一流”、“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北极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联盟牵头单位,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
截至2020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138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793万平方米;在校生29000余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8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系、部)、本科专业56个。2022年2月,学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智慧海洋技术专业。
学科设置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5个;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11个;入选“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29个,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85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057人。教师队伍中现有院士8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1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6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7个。
创新平台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其中2个是参与单位、1个是分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6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还拥有国家CMA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级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级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8月,“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科研型号等一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0余项,获得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和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学校研发出了国内第1艘实验潜艇,第1艘水翼艇,第1台舰载计算机,在“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三海一核。指的是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
学校荣誉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学校图书馆图书总量49872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23912万册,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667种;订购SCI、EI、Elsevier、Springer、Wiley、IEL、CNKI等中外文数据库82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6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5960万册,中外文电子版学位论文800万余篇。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8月,学校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联盟(简称ICNAME),与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密西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22个国家100余个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高校,2017年成为首批唯一“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获高教学会“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学校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获2016年度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学校每年资助400多名教师到中国以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500多名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哈尔滨工程大学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飞行器动力工程、工程力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社会学
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土木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安全、金融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自动化、水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工程力学、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环境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化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4个):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导航、制导与控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类重点学科(1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兴交叉重点学科(2个):集成光子信息技术、海洋信息工程
国防特色紧缺学科(3个):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隐身技术与工程
国防特色主干学科(2个):轮机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
国防特色骨干学科(2个):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
国防特色新兴交叉边缘学科(2个):船舶电磁兼容、熔体化学与物理
国防特色支撑性基础学科(1个):固体力学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
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1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
211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需要,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目前,211工程和985工程已经统筹为新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但是211大学依然受到广泛关注,毕竟能够入选211工程的大学,说明其办学实力已经得到了社会和教育部门的认可,也算是比较好的大学了。
扩展资料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985/211工程的不同
定义不同
985大学即参加“985工程“的大学,即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大学即参与“211工程”的大学,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实施时间不同
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1995年11月,211工程正式启动。
涵盖大学不同
985大学都是211大学,但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
建设内容不同
“985工程”建设任务为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
“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orld )的简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1、深入理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目标指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力争到2020年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2、紧紧扭住强化顶层设计这个着力重点。
破解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关键是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
3、扎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任务。
军民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聚焦重点领域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要推进基础建设军民一体,统筹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基础、工业基础、人才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家一份投入、多份产出。
推进国防军工军民结合,推动军工行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军民协同,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
扩展资料:
未来格局
习近平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
要强化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
要强化战略规划,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要强化法治保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
就是依托国家主渠道、借力地方政府、融合社会力量,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工程,把国家实力转化为强大的保障力。
一是找准制约我军后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瓶颈:
1:后勤融合组织机构不健全;
2:后勤融合运行机制不顺畅;
3:后勤融合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备;
4:后勤新兴领域军民融合不深化;
5:后勤融合信息化手段不先进
二是推进我军后勤领域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对策措施:
1:健全组织领导,搞好后勤军民融合规划管理;
2: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后勤军民融合的运行协调;
3:完善法规制度,加大后勤军民融合的政策扶持;
4:坚持深化扩展,扩大后勤军民融合范围;
5构建信息平台,提高后勤军民融合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