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物联网的书?

有哪些关于物联网的书?,第1张

物联网是个大行业,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多。

图书馆里面科技板块有很多关于物联网方面的书籍,比如关于物联网平台的、设备互联的、物联网技术研发的、万物互联的、数据在物联网的作用等等

要想学习物联网,先要学习什么是物联网,什么是万物互联。

建议联系一下C/C++编程,对于物联网各个分支课程都会有用的
一下列出了物联网主干课程,可以买相关书籍预习一下~
课程1、 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 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等教材。 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课程2、C语言程序设计 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 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课程3、Java程序设计 ,使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 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e,SWT, Flash, HTML5,SaaS等技术。
课程4、无线传感网络概论,使用 无线龙通讯科技出版社《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 学习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S,CDMA,3G, 4G, 5G等等 。
课程5、 TCP/IP网络与协议 ,《TCP/IP网络与协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 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
课程6、嵌入式系统技, 《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教材。 嵌入式系统(包括TinyOS等IoT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 为必修课。
课程7、传感器技术概论, 《传感器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课程8、RFID技术概论,《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RFID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之一,需要了解,它本身(与智能卡技术融合)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以是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9、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要了解,它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作为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10、M2M技术概论 , 《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TSTC Publishing,等教材。 本书是美国“Texas S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专业教材,在美国首次提出了M2M专业教学大纲,M2M也是物联网主要领域,需要了解,建议直接用英文授课。
课程11、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需要学习和了解,尤其是对毕业后有志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学生

《2小时读懂物联网》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i3xj
简介:是小泉耕二写的而关于物联网的书籍,主要以各种案例讲述了IOT对于生活,家庭,汽车行业,医疗和卫生保健行业等领域的改变,带你了解物联网。

  

关于物联网的书籍基本都是基础知识介绍和发展形势之类的分析,因为物联网刚刚起步,好的应用不可能就直接出书了,现在大家都在探讨好的商业模式,就像在二零零年之前我们无法预见Facebook的模式,你可以到RFID世界网上去看看,里面基本汇总了当前的物联网应用

11 物联网概述
12 物联网对通信网络的需求
13 物联网总体架构
14 智慧网络
15 物联网核心技术
151 二维码及RFID
152 传感器
153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154 近距离通信
155 无线网络
156 感知无线电
157 云计算
158 全IP方式(IPv6)
159 嵌入式技术
16 物联网与泛在网概念的差异
17 物联网的行业应用
18 物联网应用场景
181 城市安全管控
182 城市环境管控
183 城市能源管控
184 家庭数字生活
19 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
110 物联网发展的步骤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2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典型应用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协议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
22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224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225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层协议
226 协议栈优化和能量管理的跨层设计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231 面临的安全挑战
232 安全需求
23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攻击
234 无线传感器网络加密技术
235 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
236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
237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平台
24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仿真特点
242 无线传感器网络模拟仿真的发展状况
25 nesC语言
251 nesC语言简介
252 nesC基本设计思想
253 nesC语法
26 TinyOS *** 作系统
261 TinyOS *** 作系统简介
262 TinyOS 2x组件命名规则
263 TinyOS平台与硬件抽象
264 TinyOS安装
265 TinyOS调度机制
266 TinyOS 2x消息通信机制
267 TinyOS 2x能量管理机制
27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电信网结合
271 接入控制
272 安全
273 认证和授权
274 计费
275 业务和应用场景
28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结合
281 融合方式
282 接入技术
29 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 31 ZigBee简介
311 ZigBee联盟简介
312 ZigBee应用领域
32 ZigBee网络拓扑
321 星形拓扑构造
322 对等网络构造
33 网络功能简介
331 超帧结构
332 数据传输模型
333 帧结构
334 健壮性
335 功耗
336 安全性
34 ZigBee协议栈
35 ZigBee物理层
351 工作频率和信道分配
352 信道分配和编号
353 发射功率
354 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结构
355 24GHz频带无线通信规范
356 868/915MHz频带无线通信规范
357 无线信道通用规范
36 ZigBee MAC层
361 帧结构概述
362 帧结构
363 信道访问机制
364 MAC层功能
37 ZigBee网络层
371 网络层数据实体(NLDE)
372 网络层管理实体(NLME)
38 ZigBee应用举例 41 M2M技术特性
411 M2M业务特征
412 M2M基本业务需求
413 M2M端到端分层架构
42 M2M技术标准
421 3GPP进展
422 ETSI进展
423 ITU进展
43 M2M应用通信协议
431 M2M应用通信协议
432 WMMP
44 M2M应用
441 智能抄表
442 CDMA无线抄表解决方案 51 RFID基本工作原理
511 标签
512 读写器
513 天线
514 工作频率
515 空口协议
516 读写距离
52 RFID技术标准
521 ISO/IEC标准
522 EPC Global标准
53 防冲突技术
54 RFID的干扰
55 RFID安全问题及对策 61 NFC技术要点
611 NFC工作原理
612 NFC防冲突技术
613 NFC技术标准
614 VLC-NFC技术
62 NFC在手机中的应用
621 移动支付
622 其他应用
623 NFC手机架构 71 蓝牙技术
711 低功耗蓝牙技术概述
712 射频基带与信道配置
713 网络结构
714 链路层
72 低能耗蓝牙协议栈
721 L2CAP
722 HCI
723 SDP
724 LMP
725 蓝牙的安全架构
73 低能耗蓝牙的应用
参考文献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称物联网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2005年,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综合二者内容,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125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