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以“新起点、新战略、新格局”为主题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开幕。
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加速汽车数字化转型》演讲中介绍了华为在车载智能 *** 作系统方面的思考和成果。
王军称,由华为鸿蒙系统衍生的Harmony OS-A是一款真正面向智能座舱的 *** 作系统,打造Harmony OS-A的产品将在今年年底面世。
华为面向智能驾驶的 *** 作系统AOS,AOS、VOS(智能车控 *** 作系统)和算力平台MDC(智能车控 *** 作系统)组成了华为智能驾驶 *** 作系统的主干。
今年,华为将在苏州建立创新中心,每年投入5000万培养产业链创新企业和相关人才。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朋友们好,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会在中国汽车论坛,在去年的汽车论坛上,我们首次阐述了华为在软件定义汽车中的定位,并发布了3大车载 *** 作系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很多车企客户和合作伙伴与我们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共同推进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
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合作进展。
华为坚持平台+生态、助力车企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是非常复杂并且充满挑战的,涉及到技术、商用模式、开发流程、供应关系和人才多个方面,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和分工协作。华为坚定的走平台+生态的道路,为大家提供汽车数字平台的基础要素,围绕三大域 *** 作系统和多域协同框架HAS Core,构建硬件生态和软件生态,与伙伴们联合定义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一起帮助车企造“好车”。在合作过程中,我们遵循共创技术、共享成果、共赢未来的原则,携手产业界的朋友们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真正面向智能座舱的 *** 作系统HarmonyOS-A,携手座舱伙伴共同发展
HarmonyOS是华为打造的面向未来、面向物联网、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 *** 作系统。覆盖内存规模为128K-8G及以上的多样化终端,提供统一的 *** 作系统框架,根据不同的设备能力、设备类型灵活组合成符合该设备要求的OS,已经应用到手机、手表、智慧屏、PAD和车机上。
2021年,华为终端设备将会全面升级到HarmonyOS,预计到年底整体规模将超过2个亿。同时面向合作伙伴的第三方设备,也会进行全面适配,包括智能家居,健康仪器,出行,教育等各类终端也会超过1个亿。
汽车的座舱系统有“多外设、多用户、多应用、多并发、安全以及快速启动”等场景化的需求,我们在HarmonyOS上增量开发了12个车机子系统和5大业务增强能力,包括一芯多屏、车规高可靠、多业务并发、窗口自适应、基础能力组件,是一款真正面向智能座舱的 *** 作系统,可以大幅减少伙伴的开发工作量和成本,使能智能座舱快速开发。
基于HarmonyOS车机系统,我们已经与80多家软硬件伙伴们展开深度合作。努力改变当前座舱系统硬件固化、应用少、升级慢的局面,联合定义硬件接口,做到硬件即插即用、可替换升级、多样化硬件之间互联互通,并通过API接口开放给应用,快速开发全场景覆盖、多设备协同的座舱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服务体验。
智能驾驶 *** 作系统AOS,加速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智能驾驶是车企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面临着投入周期长、场景复杂度高、技术难度大的三大挑战。华为的智能驾驶 *** 作系统AOS,同时满足智能驾驶软件开发对工具、车规、安全的核心要求。支持丰富的AI原生开发库,可以大幅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开发效率。我们以MDC和AOS为核心的智能驾驶朋友圈在快速的发展,已经与来自各个领域的100多家伙伴建立了广泛合作。
在2021年,华为将继续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与伙伴共成长,具体包括:提供设备、工具和专家资源,支持伙伴的软件开发和移植;与合作伙伴联合推进项目拓展、解决方案设计、全场景样板点建设,包括乘用车、港口、矿卡、园区场景;在未来2年内推动线控接口标准和传感器接口标准的制定;建立MDC人才认证体系,培养智能驾驶人才。
智能车控 *** 作系统VOS,使能丰富的智能车控应用
华为智能车控 *** 作系统VOS,填补了国内车控 *** 作系统的空白。支持多厂家异构芯片,已经运行在网关、车身控制器、电动系统、底盘系统、传感器、MDC各种各样的设备上,不仅仅运行在华为的设备上,还有很多合作伙伴的设备上,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VOS已经通过车规和信息安全认证、兼容AUTOSAR,并且提供模型化工具链,使原有ECU的代码迁移、新系统的开发变得非常高效。现在VOS的项目特别多,我们研发的同事们已经有点忙不过来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我们正在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SOA服务化开发工具,使能伙伴快速开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提供的服务化开发工具链,可以大大简化开发难度,基于标准化接口,可以实现硬件即插即用、功能快速开发和OTA升级。
联合开发软件定义汽车系统,共创、共享、共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SDV工作组,正在协同车企、各种类型的零部件企业,联合定义软硬件接口标准,降低智能汽车研发复杂度,做强智能汽车的产业链。
汽车产业转型的大潮中,产业分工发生变化是必然,我们产业链的伙伴们非常的开放、也善于合作,充分体现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相信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一定能实现赶超。华为作为SDV工作组的重要成员,主要提供基础软件和工具支持,我们会在擅长的领域继续努力,推进软件定义汽车系统的完善和落地。
SDV生态圈发展的很快,已经汇聚了40多家国内外的主流部件供应商和车企,还有很多伙伴在沟通中,积极的参与进来。生态圈是多元化的,伙伴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包括车窗、座椅、大灯、动力、底盘、热管理、电池管理各种类型的厂家。
在本次论坛期间,SDV工作组将发布大家联合定义的API征集意见稿,包括190个设备抽象API和150个原子服务API,方便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互联互通和应用开发。这是非常好的共创、共享、共赢的合作模式,热烈欢迎更多的伙伴加入,共同推进软件定义汽车产业的发展。
加大产业合作投入,共赢未来
华为将始终坚持平台+生态的战略,并进一步加大在生态领域的投入。今年下半年苏州创新中心将对外开放,我们计划每年提供5000多万元的设备支持,在3年内投入300多位专家资源、发展超过300家合作伙伴。重点围绕MDC、HarmonyOS座舱和数字平台构建合作生态圈,与车企、伙伴,以及高校和行业组织,紧密合作,推进联合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共建合作共赢的繁荣生态。
人工智能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百度百度(BAIDU)、腾讯(TCTZF)、阿里巴巴(BABA)、科大讯飞(002230)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能座舱与传统座舱对比,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中国智能座舱市场构成,智能座舱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预测
1、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智能座舱是指搭载了智能化、网联化的车载设备和服务,能够实现人、车、路、云全方位智能交互的汽车座舱。智能座舱与传统座舱相比,以液晶仪表盘和大尺寸中控屏代替机械仪表盘和传统中控屏,以触控交互代替物理按键,信息娱乐功能更丰富,安全度、集成度与智能化程度明显提升。
2017-2020年我国智能座舱行业表现突出,增长速度较快,2020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达到567亿元,同比增长2857%。
2、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是智能座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比达50%。车载娱乐系统明显提升驾乘体验,因此率先取得突破,成长为最大的汽车座舱电子细分市场。其次是仪表盘和屏幕,占比分别为25%和14%。
3、 起到陪伴的作用的功能将成为发展趋势
在办公和娱乐性方面,智能座舱首先需要满足用户的实时性要求,做到支持用户在行车途中办公。娱乐性功能相对次要,而且以音频为主。对驾驶者来说,伴听式、不间断、个性化的非深度音频将不干扰驾驶,起到陪伴的作用。对车内乘客来说,娱乐方式种类不限,但相对独立,不会影响驾驶。
4、 智能座舱空间潜力巨大
汽车市场规模足够大,个性化需求及大量创新涌现,使得很多整车企业拥有生存空间,传统自主车企及造车新势力均有机会。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座舱将会进一步的升级,带来更好的服务。由此,消费者需求将会出现更大的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座舱市场空间将突破100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 汽车 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下, 汽车 逐步由机械驱动向软件驱动过渡, 汽车 电子电气架构 的变革也使得 汽车 的硬件体系趋于集中化,软件体系的差异化成为 汽车 价值差异化的关键。商业模式上也从出售 汽车 硬件转为出售硬件与后续服务的转变;研发流程也从软硬件集成开发转变为软硬件解耦的单独开发。新的整车电子架构构成了未来智能网联车的核心,而软件和服务能力将成为未来 汽车 产业里最重要的竞争力。软件在 汽车 产品的比重在持续增加, 汽车 架构也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架构, 汽车 从信息孤岛模式走向网联互通模式, 这些都标志着软件定义 汽车 时代的到来。软件定义 汽车 架构下,可以通过OTA服务持续的为车辆升级完善,使车辆不断进 化,具备自有的品牌价值。软硬件解耦式开发与后端云平台的持续服务赋予了 汽车 开发的创新生态。
智能 汽车 软件化即智能软件将深度参与到 汽车 定义、开发、验证、销售、服务等过程中,并不断改变和优化各个过程,实现体验持续优化、过程持续优化、价值持续创造。智能 汽车 软件产业技术体系复杂、价值链长、产业交叉较为融合,布局从基础控制的系统层软件,遍布进阶功能的智能座舱软件、车联网软件、自动驾驶软件。软件架构的关键技术使得车辆控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逐渐与硬件解耦,让用户体验摆脱对于系统环境的依赖,赋予用户新体验与 汽车 新价值。
自动驾驶的基本过程分为三部分:感知、决策、控制。其关键技术为自动驾驶的软件算法与模型,通过融合各个传感器的数据,不同的算法和支撑软件计算得到所需的自动驾驶方案。自动驾驶中的环境感知指对于环境的场景理解能力,例如 障碍物的类型、道路标志及标线、行车车辆的检测、交通信息等数据的分类。
定位是对感知结果的后处理,通过定位功能 帮助车辆了解其相对于所处环境的位置。环境感知需要通过多传感器获取大量的周围环境信息,确保对车辆周围环境的 正确理解,并基于此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决策。目前两种主流技术路线,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以摄像头为主导的多传感技术融合方案;另一种是以谷歌、百度为代表的以激光雷达为主导,其他传感器为辅助的技术方案。决策是依据驾驶场景认知态势图,根据驾驶需求进行任务决策,接着能够在避开存在的障碍物前提之下,通过一些特定的约束条件,规划出两点 之间多条可以选择的安全路径,并在这些路径当中选择一条最优的路径,决策出车辆行驶轨迹。
执行系统则为执行驾驶指令、控制车辆状态,如车辆的纵向控制及车辆的驱动和制动控制,横向控制是方向盘角度的调整以及轮胎力的控制,实现 了纵向和横向自动控制,就可以按给定目标和约束自动控制车运行。
智能座舱主要涵盖座舱内饰和座舱电子领域的创新与联动,从消费者应用场景角度出发而构建的人机交互(HMI)体系。 智能座舱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和计算,从而对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适配,增加座舱内的安全性、 娱乐 性 和实用性。当前智能座舱主要满足座舱功能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功能或是分散信息进行整合,提升座舱性 能,改善人机交互方式,提供数字化服务。 智能座舱的未来形态是“智能移动空间”。在5G和车联网高度普及的前提下, 智能座舱与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相融合,逐渐进化成集“家居、 娱乐 、工作、社交”为一体的智能空间。
现阶段, 汽车 产品主要作为移动代步工具,中期内导航功能是智能座舱相关应用软件的关键,大多数软件均基于定位 和地图信息进行开展和应用。除传统的路径规划和车道导航功能外,到现阶段智能座舱导航软件主要有四大应用趋势:
一 是与车联网功能结合,通过与云端数据平台实时通信,获取实时交通路况信息以及停车场、充电桩实时使用状况等辅助信 息,纳入车辆行驶路径规划决策算法中,提供更智能全面的路径规划;
二是与车机、液晶仪表、W-HUD等智能座舱硬件相 结合,提供AR导航功能;
三是获取高精度的定位信息辅助车辆自动驾驶功能,通过GNSS、RTK、陀螺仪、加速等结合 软件算法,提供厘米级的定位信息,同时融合高精地图和车辆环境传感器数据,辅助车辆自动驾驶软件的决策算法;
四是 与社交和 娱乐 软件相结合构建应用服务软件生态,与附近车辆车主进行实时通信互通,提供求助、答疑、预警等社交类功能,丰富智能座舱的软件生态。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人-车-路-云”之间 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在网联化层面,按照网联通信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网联辅助信息交互、 网联协同感知、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三个等级。目前行业内处于网联辅助信息交互阶段,即基于车-路、车-后台通信,实现导航等辅助信息的获取以及车辆行驶与驾驶人 *** 作等数据的上传。因此现阶段车联网主要指基于网联辅助信息交互技术 衍生的信息服务等,如导航、 娱乐 、救援等,但广义车联网除信息服务外,还包含用于实现网联协同感知和控制等功能的 V2X相关技术和服务等。
高精地图是指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均在分米级的高精度、高新鲜度、高丰富度的导航地图,简称HD Map(High Definition Map)或HAD Map(Highly Automated Driving Map)。高精地图所蕴含的信息丰富,含有道路类型、曲率、车道 线位置等道路信息,以及路边基础设施、障碍物、交通标志等环境对象信息,同时包括交通流量、红绿灯等实时动态信 息。不同地图信息的应用场景和对实时性的要求不同,通过对信息进行分级处理,能有效提高地图的管理、采集效率及广 泛应用。
与传统车载电子地图相比,高精地图精细程度更高,动态要素更为丰富。且车载地图的体积受到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容量限制。目前,自动驾驶用高精度地图(厘米级),存储密度非常高,整体容量已远远超出目前主流控制器方案的存储容 量,所以需要借助云储存及云分发的形式才能得以实现。除此之外,传统导航电子地图的更新频率为静态数据(通常更新 频率为季度更新或月更新),准静态数据(频率为日更新)。而高精度地图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较高,更新频率通常为准动 态数据(频率为分钟更新),实时动态数据(频率为秒或毫秒更新)。
*** 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智能 汽车 硬件与软件资源的底层,提供运行环境、运行机制、通信机制和安全机制等。目前车载 *** 作系统可分为四个层次:基础型 *** 作系统、定制型 *** 作系统、ROM型 *** 作系统和中间件。
基础型 *** 作系统包括系统内核、底层驱动等,提供 *** 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目前底层 *** 作系统为开源框架,暂不受版权和知识产权的影响,一般不属于企业考虑开发的技术范围。
定制版 *** 作系统则是在基础型 *** 作系统之上进行深度定制化开发,如修改内核、硬件驱 动、运行时环境、应用程序框架等,属于自主研发的独立 *** 作系统。ROM则是基于发行版修改后的系统服务与系统 UI。
ROM型 汽车 *** 作系统是基于Linux或安卓等基础型 *** 作系统进行有限的定制化开发,不涉及系统内核更改,一般只修改更 新 *** 作系统自带的应用程序等。大部分的主机厂一般都选择开发ROM型 *** 作系统,国外主机厂多选用Linux作为底层 *** 作 系统,国内主机厂则偏好Android应用生态。
中间件是处于应用和 *** 作系统之间的软件,实现异构网络环境下软件互联和 互 *** 作等共性和问题,提供标准接口、协议,并具有较高的移植性。
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已成为 汽车 产业变革的必然趋势, 汽车 产品逐步由传统代步机械工具向新一代具备感知和决策能力的智能终端转变。“四化”变革趋势需求催生 汽车 的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处理器架构逐步向域控制器架 构和中央计算平台架构演变, 汽车 软件将成为定义整车功能的关键。在此变革趋势下,现有的 汽车 产业格局和供应链体系 受到冲击,对于具备 汽车 软件研发能力的企业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互联网与软件产业基础较好,把握产业变革机遇, 发挥应用软件领域优势,是实现我国 汽车 产业由大变强、换道先行的关键。
几年前,当次世代汽车,展露出智能和网联的端倪之际,许多拥有先见之明的人就已经意识到,IT巨头们将拥有革新整个汽车产业的力量。
而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外的“造车新势力们”,无论特斯拉还是蔚来、小鹏、理想等,往往在企业运作与表现形式上,更接近各色各样的IT企业的原因。
那么反过来,IT企业去主动参与到汽车产业链内,与主机产合力去打造一台真正意义上“智能化”拉满的汽车,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
百度和阿里,这两家都是最典型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前者联合吉利,打造出集度汽车。后者则与上汽合作,搞了个智己汽车。
但还有一类可以被归类到IT企业,实际属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范畴的存在,比如华为。而凭借其在集群通讯产业内的积累,对比那些精于交互界面与软件技术,同时精通于各类算法和优化手段的IT企业之外,更多了一层硬件领域,射频通讯以及信号处理方面的优势。
所以当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出AITO问界品牌之时,我们也见证到了现阶段在汽车智能技术上的某些“天花板”存在。
鸿蒙座舱以及HarmonyOS 3升级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是目前汽车“智能化”概念的核心。也是目前汽车产业内,各种新老势力争相竞逐的目标。
有关智能驾驶哪家强,迄今为止仍旧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然而若问及智能座舱,华为的鸿蒙座舱即使不能令所有人心服口服称之为第一,但至少也是个公认的“优势巨大”的存在。
好用——是鸿蒙座舱的核心定位。那么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聚焦“新四化”概念的当下,什么叫做“好用”呢?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互通互联,并能提供给用户流畅体验,并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车机乃至座舱系统,才是真正“好用”的。
华为开发的鸿蒙智能座舱,车机、人机界面这些只是皮相,匹配的HarmonyOS才是其根本。而HarmonyOS在其开发之初的目标,就是要打造基于汽车平台的,连接万物的物联网入口。
去手机中心化,便是鸿蒙座舱的最直接表现。
最近几年来,市场上标榜“智能”的车机数量众多,然而其中绝大多数,仍旧是围绕着智能手机这一中心的所谓的智能化——
车机启动后,无论听歌还是导航,仍旧离不开手机。而多数基于车机的APP,本质上也只是APP在手机上的活动,通过CarPlay、CarLife等映射在中控大屏之上。虽然有部分APP独立为车机所开发,但总体数量非常地有限。
而鸿蒙座舱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点。更随着HarmonyOS的不断迭代,稳定性、界面以及功能,也在得到不断地优化。
迄今为止,鸿蒙座舱已经实现了和十余种常见终端设备的互联,打破不同类型设备之间壁垒,实现了多设备之间流畅的交互体验,更是彻底地贯彻了去手机中心化——即不再依赖连接手机以实现功能,实现真正的多场景万物互联。
而具体到本次的HarmonyOS 3升级,更是实现了超级桌面上车、智慧寻车功能实装、HUD支持高度自适应调节、免唤醒直接语音指令,以及PC双屏协同功能等多达5项的全面提升。
超级桌面功能是此前手机端HarmonyOS 3的主要升级,而本次实现“上车”也是大势所趋。而HUD支持高度自适应调节以及语音直接唤醒两项功能,前者是行驶状态监测摄像头功能的进一步挖掘,可以主动判断驾驶者视线位置,对HUD投影点进行自适应调整,而后者则是对原有语音功能的强化,在不使用关键词或者按键激活的情况下直接指令呼出功能。
但本次升级真正的看点在于智慧寻车,以及PC双屏协同。
在大型地下停车库内找车,是大多数车主都曾经遇到过的尴尬。在高峰期找车位本身已经是已经令人心焦的事情,而一旦停车完毕离去时忘记记录车位号和楼层,就有很大的概率会面临离去时找车的麻烦。
而智慧寻车功能利用创新实现的停车位号码智能识别、地库高精经纬度定位、楼层识别等记录特征,为驾驶者免去找车的麻烦。更因为该功能实际上避免了,下车时拍摄车位号等步骤,使其成为了真正能让用户感受到方便的功能。
此外,临时的办公需求,也是在当今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下,多数人无法避免的问题。为此HarmonyOS 3特别提供了PC双屏协同功能,可令鸿蒙座舱的中控大屏,充当个人电脑屏幕的镜像或扩展显示。正如同我们在办公室里日常使用的双屏那样,键鼠可在其间自由穿越,方便用户在车内进行文档处理、剪辑视频等工作。
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使用诸如“史无前例智能驾驶体验”“天花板级的智能座舱体验”。而结合迄今为止的所见,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这番描述实际上还是略显保守的。
深度介入汽车产业的华为
华为进军汽车产业,实际上比多数人知道的,都要早许多。
2009年,华为车联网业务部成立,并投入了相当的力量,研发当时在汽车界属于前卫领域的车载通信模块。当时这个部门,还在重点研发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
汽车“智能”的重点,除了智能化的座舱外,也在于智能驾驶
而当汽车技术的发展,在本世纪第三个十年伊始,全面迈入智能与网联的时代,那么以集群通信技术安身立命的华为,开始大规模向着汽车产业进军,实际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华为介入到汽车产业思路,实际上非常清晰明了。
凭借自身在集群通信技术领域的巨量技术,结合最近十年华为在个人数字终端设备上的各种积累,将其以车规级进行实现,为整个汽车产业进行赋能。
迄今为止,华为总共推出了三大类合作模式:
供应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华为的定位是汽车产业内的智能零部件供应商,向主机厂提供全套车联网模块,以及配套的软件支持,这也是华为从车辆联网业务部起,就与车企开展的最基础的合作模式。
比亚迪宋PLUS EV,采用的就是华为的DriveONE电机
Huawei Inside模式——
这便是所谓的“HI”,即由华为方面向车企以子系统的方式,提供整套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在车辆标志HI。
华为智选——
这也是最为特殊的一种合作方式,其实质是深度赋能汽车厂商。除了提供Drive One电驱动系统,全套鸿蒙座舱,智能驾驶子系统,以及对应的车载网联通讯外,华为与赛力斯也实现了通力合作,从车辆的设计阶段就深度介入其中,乃至于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甚至是最后的营销推广阶段和销售渠道等,都实现深度的绑定。
而不必说,AITO问界系列,就是最典型也是目前唯一的案例。
而仔细总结华为与汽车产业结合的三种路径的同时,我们显然也会发现,华为除去我们上面着力介绍的鸿蒙座舱之外,还有智能驾驶系统。在被大家俗称为“自动驾驶”的这个领域内,华为同样实力不凡。
根据华为以前的介绍,其智能驾驶将采用“降维”模式。即采用L4级的技术,来实现L2+的功能。
事实上,目前华为在汽车产业内的技术优势,已涵盖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以及智能车云等四大板块。已经足以构筑起一整套,完整的生态技术体系。
拥有大量华为技术加持的AITO问界,是否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同?
单以鸿蒙座舱一项,最近的某次市场调查显示,问界M5和M7车主对鸿蒙座舱系统满意度,分别达到了8871%与9467%。放在任何产品上,这种好评率都是非常惊人的。
但华为的技术实力,并不只局限于座舱一隅。著名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去年12⽉间曾对北、上、杭等国内12座主要城市的3525名被访⻋主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问界M5车主,有最高的净推荐值。
而也就在这个4月间,华为还将发布AITO问界品牌的高阶智能驾驶车型。根据目前透露出的信息,高阶智能驾驶车型将包括增程与纯电版本,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依赖高精地图,就能实现高阶智能辅助驾驶。
有鉴于迄今为止,全部华为技术介入到的汽车产品中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满怀着期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