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全球导航系统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便利?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便利?,第1张

提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美国的GPS。但我们都知道 GPS 是美国建设的,为了减少对外的技术依赖,我们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成为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北斗正式开通后,将在交通运输、科技运用、公共安全以及各个经济领域发挥极大的作用。

第一,芯片领域。截至 2019 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为电信设备制造商、基础设施管理部门、银行和金融企业等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时技术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已应用于交通、物流、司法、公安等众多领域。第二,交通运输。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重点运输、公路基础设施安全、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等领域。第三,农林渔业。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第四,减灾救灾。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第五,安全领域。包括车辆指挥调度、民警现场执法、应急事件信息传输等应用。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现在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在面临全球其他三大系统挑战的同时,我国行业发展缺乏整体战略研究。而卫星导航是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成长、高效益特点,是小投入、大产出的典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潜力,生命期至少50年。比如我们熟知的手机通讯5G,汽车自动驾驶,地震监测防灾,灾后应急救灾,农林农业科技,电力能源监管,军事战备等,北斗的应用特别多。相信等到35颗卫星发射成功,会更加完善,北斗会带来更加精彩的表现。

“北斗”到底能干什么?首先,交通运输,比如车辆自主导航,远洋运输,机场场面监控等等;农业方面,比如农田信息采集,农业机械无人驾驶,林业的林区面积测算,巡林员巡林,渔业的渔船出海导航,渔政检测等等;公安方面的应急事件的信息传输,公安车辆的指挥调度等等,以及防震减灾上的灾情上报,灾害预警等等,而在大众中,手机,车载导航,可穿戴设备等等都有大大的用途,物联网,云计算也实现了很多位置服务。在电力,金融方面也有很大用处。

而现在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支持北斗功能,而支持北斗地基增强高精度应用的手机也已经上市了。这不仅仅意味着北斗服务范围覆盖面更广,也意味着会使全部的产业链受到益处,而这些产品的使用体验、稳定性都会大大的提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负责人称:北斗系统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根据全球监测评估系统的测算结果,结果表示:北斗系统全球实测定位精度均值为234米,而这比以前公布的精度更好。其实,导航,定位这只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基本功能,北斗的功能还有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等等很多。

而北斗的产业链也主要集中在北斗系统的用户段,有上游基础元器件、中游终端和下游运营服务这三大环节。其中,上游基础元器件是芯片、板卡等基础元器件;中游终端主要是指能够接收北斗信号的导航和定位的装置;而下游运营的服务是指为政企用户、行业用户、服务商和大众消费者等等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等等各种基础的服务。

OPPO Reno3支持北斗卫星定位。

OPPO Reno3定位功能介绍:

卫星定位:支持北斗、GPS、GLONASS、GALILEO、QZSS。

双频双天线定位:支持 GPS:L1+L5,GALILEO:E1+E5a,北斗:B1+B2a,QZSS:L1+L5。

其他:支持AGPS;支持无线局域网、蜂窝网络定位;支持电子罗盘。

地图软件:支持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等第三方地图导航。

扩展资料

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电子商务领域:国内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货车及配送员,应用北斗车载终端和手环,实现了车、人、货信息的实时调度。

智能手机应用领域: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均推出兼容北斗的通导一体化芯片。2018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约有470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298款,北斗定位支持率达到63%以上。

智能穿戴领域:多款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学生卡、老人卡等特殊人群关爱产品不断涌现。

参考资料来源:OPPO官网-OPPO Reno3

百度百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到此,北斗导航系列卫星55颗全部圆满发射。

一、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的建设进程

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始于1994年,到2020年完成北斗三号的组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历时26年时间才得以全部完成。

2000年10月和12月,长三甲火箭成功发射第1、第2颗北斗一号卫星,首次实现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的跨越。

2004年,我国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通过长达8年的时间将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将服务范围从中国扩大至亚太区用户。

2009年,我国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工程建设。北斗三号系统共有30颗卫星,包括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至此,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化,可向海外用户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二、全球已经有了GPS,我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北斗三号导航卫星?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问题。如果依赖于美国的GPS,就会使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受制于美国。

比如,最开始只有美国建成了GPS时,美国在GPS上加入了信号干扰,人为的降低民用频道的定位精度。直到俄罗斯研制出了格洛纳斯,美国害怕GPS失去民用市场,这才把信号干扰去掉。

在我国不如美国强大的时候,美国会允许我国使用他们的技术,而一旦我国在经济、科学等领域要超越美国时,美国必然会打压我国。例如,当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有超越美国之势时,美国就对我国启动了贸易战;当华为5G技术领先于美国时,美国就利用国际霸主地位全面封锁打压华为芯片制造与网络布局。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甚至是基础设施中的支撑和基础。如果这些基础设施依赖于美国的关键技术,当我国强大到令美国感到对他们有威胁时,必然就会停止对我国的供应,并且一定还会对我国进行技术上的封锁与压制。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必须要有高远的眼光和长远的规划。

我国发射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组件100%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不依赖任何其他国家。所有国家将在卫星导航的应用层面上都制约不了我国。

三、北斗卫星导航对我国产业有什么影响?

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

例如,2015年,除智能手机外的北斗导航终端产品销量只占全部终端产品的5%,而2019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9%。

导航系统在很多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例如,目前自动驾驶发展方面,增强定位功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还有其他共享交通工具、智能手机、无人机、物联网、穿戴设备等终端在导航系统的支持下将会有快速的发展。这些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产业。

四、北斗卫星导航对个人生活有什么影响?

北斗卫星导航对我们个人生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比如上个月底,昆明有12位老人和3个小孩自驾到云南怒江旅游。结果遭遇山体滑坡导致信号设施破坏,家人电话打不通,从而失联。这时就可以通过卫星导航进行定位搜救。

再如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将来在市场上买菜时,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追踪到蔬菜的生长地点、以及管理环节施过哪些肥料等。

北斗导航的优势主要有两个:

一是卫星能主动找到定位设备。它采用了有源和无源结合的方式,人们在使用无源方式时,卫星就可以主动找到定位的设备,无需设备向卫星发射信号。这样,我们在定位时就更轻松、方便了。

二是高精度定位。我国的北斗定位精度在设计上高于美国的GPS和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例如,ofo小黄车与北斗导航共同推出北斗智能锁,小蓝单车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米级定位等。

相信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在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极大惠及世界人民,大大提升我国的世界影响力。同时,也会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现在有手机用北斗导航。现在主流的国产手机使用的芯片就三种:华为的麒麟系列、高通的骁龙系列以及联发科的手机芯片,只要不是非常老的国产手机,这三种手机芯片都是支持北斗卫星的定位信号的。

所以说,现在的国产手机都是支持北斗导航的。那些说国产手机不能用北斗导航或者说要收费的,都是睁眼说瞎话。

而且,只要手机支持北斗导航,那么你的所有的用到定位导航功能的软件,都会自动使用北斗卫星的信号,不需要你做任何设置,也不需要你下载任何的手机软件。

那个什么“北斗导航APP”就是蹭北斗卫星的热度的,实际上这个手机软件跟中国的北斗卫星没有任何关系,你如果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等,都是在用北斗卫星定位导航,这点不用担心。

当然,现在所有的手机芯片都是“混合定位”,也就是定位信号不止北斗一种,还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

但是,通过增加北斗卫星定位信号,可以增加定位的精度。

扩展资料

北斗系统大众服务发展前景广阔。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电子商务领域,国内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货车及配送员,应用北斗车载终端和手环,实现了车、人、货信息的实时调度。

智能手机应用领域,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均推出兼容北斗的通导一体化芯片。2018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约有470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298款,北斗定位支持率达到63%以上。

智能穿戴领域,多款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学生卡、老人卡等特殊人群关爱产品不断涌现,得到广泛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Wi-Fi如同我们生活中的氧气一般无处不在。它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无线网络传输协议,承载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流量。Wi-Fi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用于描述不断发展的80211协议家族。


而Wi-Fi联盟是推动Wi-Fi发展的组织,他们通过数字命名法简化了Wi-Fi名称,例如Wi-Fi 6对应80211ax、Wi-Fi 5则是80211ac、Wi-Fi 4为80211n。



5G的到来,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像自动驾驶、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智能可穿戴等,都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类市场的需求,Wi-Fi联盟推出了覆盖距离更广、功耗更低的Wi-Fi HaLow认证方案。


Wi-Fi HaLow是基于IEEE 80211ah技术的认证标准,同时也是针对IoT市场量身打造的低功耗Wi-Fi技术。



众所周知,适用于物联网的低功耗传输标准,还包括ZigBee、Z-Wave、蓝牙以及Thread。ZigBee和Z-Wave的缺点在于频宽较低,并且两者在设定时的d性较弱。以ZigBee为例,它无法进行跳频,在网络布建时容易受到干扰。因此,ZigBee不太适合射频环境不稳定的物联网或M2M应用(基于特定行业的终端)。 而Wi-Fi HaLow单个节点最多连接设备超过8000个,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墙壁穿透性。


至于蓝牙,它的缺点在于通讯距离,一般不会超过10米。 而Wi-Fi HaLow的最大传输距离达到了1000米。




作为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的一种,Wi-Fi HaLow低功耗、长距离的特性,除了适用于工业物联网、无人机、安防监控等领域外,还可以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


目前,主流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TWS、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 首先是TWS, 消费者在选购TWS耳机前,通常会比较在意耳机的音质、降噪以及续航能力。


为了更好的便携性,TWS耳机的体积基本上做得都比较小,大概只有一根大拇指那么大。在有限的体积下,TWS耳机内部需要塞入很多元器件,包括音频单元、降噪芯片、电池等。



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TWS耳机,单次使用时间基本都能达到5~8个小时。想要进一步提升TWS耳机的续航能力,厂商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大电池容量;另一种则是引入快充技术。


虽然增大电池容量并不难,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池的体积也会增大,这样一来,耳机腔体部分也会变大、变重,不仅牺牲了部分便携属性,还会影响耳机的佩戴舒适度。而且,在TWS上加入更多的功能,也会加快电池消耗的速度。


至于引入快充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TWS耳机的续航问题,因为用户需要将耳机放入充电盒,等待5分钟后,才可以继续使用1小时。 而Wi-Fi HaLow低功耗的特性有助于改善TWS耳机的续航能力,尽管不难带来质的提升,但是最起码要比以前更好一些。



其次是智能手表。 以Apple Watch为例,它可以通过e-SIM功能脱离手机独立运作,而且拥有专门的应用商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下载对应的App,这些 *** 作均离不开移动蜂窝数据和Wi-Fi。


传统Wi-Fi最大的瓶颈在于功耗问题。Wi-Fi HaLow在功耗表现方面,由于采用了700~900更低的频率,以及更窄的频道占用宽度,使得功耗与蓝牙、ZigBee等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也就是说,无论是下载安装应用还是长时间使用需要联网的App,支持Wi-Fi HaLow标准的智能手表功耗表现会更低,与之对应的就是续航能力的提升。



最后是智能眼镜。 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智能眼镜有家用或户外使用两种类型,前者主要用来影音 娱乐 ,比如看**、玩 游戏 等;后者则更倾向于接打电话和听歌。


而Wi-Fi HaLow除了低功耗的特性外,还支持远距离传输、多设备连接、更好的穿墙能力以及更强的抗干扰性。 对于家用型智能眼镜,如果路由器位于客厅,在房间内使用时,WiFi连接性会变差。再加上如果家里不止你一人,路由器又不支持Wi-Fi 6的情况下,使用智能眼镜可能会因为网络拥堵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如果家用型智能眼镜支持Wi-Fi HaLow标准,上述问题或许都能得到解决。


对于像华为Eyewear这类户外使用的智能眼镜而言,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连接的稳定性。 举个例子,在地铁、公交等信号复杂的应用场景下,使用户外型智能眼镜听歌时,可能会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导致设备经常断连。相比传统Wi-Fi和蓝牙,Wi-Fi HaLow拥有更强的信号抗干扰能力,可以大幅降低外接信号对智能眼镜的干扰性。




其实,相比智能可穿戴设备,Wi-Fi HaLow更多的作用在于布局AIoT市场。比如智能安防,由于Wi-Fi HaLow最大传输距离为1000米,并支持最多1万台设备同时接入同一连接点,大型商场只需要在一个位置搭建Wi-Fi HaLow的接入点,即可覆盖一公里以内所有支持该标准的监控摄像头。对于商家来说,布局安防监控成本会更低。


而且Wi-Fi HaLow有助于提升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现阶段的智能家居,体验上都不是太好,不是经常断连,就是受到家里其他设备的信号干扰,导致实际使用起来延迟偏高。如果智能家居全部支持Wi-Fi HaLow标准,那么这些问题可能都会得到解决。



事实上,Wi-Fi HaLow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2016年,Wi-Fi联盟就已经公布了这项标准,只是没有厂商愿意去跟进, 直到2020年,国内珠海泰芯半导体才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Wi-Fi Halow标准的量产芯片,但应用场景与普通消费者没有太多联系。


说实话,Wi-Fi HaLow在定位上,与Wi-Fi 6多少有些重叠,毕竟室内应用场景,两者区别并不大。相较之下,Wi-Fi HaLow更适合户外场景。很显然,Wi-Fi联盟在这个时间节点再次宣布该标准,是一个很正确的决定。


不过,考虑到之前该标准从公布到芯片量产再到商用的进度,厂商们可能没有那么跟进并推出相关产品。虽然加入Wi-Fi联盟的厂商不在少数,包括上游芯片厂商英特尔、高通等,下游终端品牌厂商包括微软、苹果、华为等,但是Wi-Fi HaLow标准是否会应用于智能可穿戴领域,最终还要看厂商们愿不愿意,毕竟已经有了“前车之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217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