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物联网的组成 物联网:请下神龛

请简述物联网的组成 物联网:请下神龛,第1张

10月27日,从无锡机场到湖滨饭店的轿车频繁穿梭,湖滨饭店及周围的宾馆入住率暴增,全国各地都来赶一场物联网的大集。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在无锡盛大开幕,同时举行的还有博览会和技术及商业应用高峰论坛,为期三天。八位部长级官员、三位院士、四十多位司局长和五十多位跨国公司高层及大型央企高层出席此次会议,是近年来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行业盛会。这不仅是一次对物联网产业的检阅,也是一次集体思考,为下一步发展理清思路。

用战略性眼光
务实布局

“物联网的‘泡泡糖’(PPT)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要演示的是真q实d。”张伟(某物联网公司CEO,化名)想起一年前跟用户交流时如是感叹,以前多数公司都是停留在方案构思和宣讲阶段,只能靠PPT(幻灯片)来展示物联网,而现在,用户不再满足于PPT了,要看实际案例。如果说,去年来到无锡,每次参观者接触到的示范项目都是“太湖鱼”,那么今年的无锡,则呈现出更多物联网的应用。
本届博览会就是一次大秀场。以传感器、RFID、网络设备、嵌入式终端制造等为代表的物联网制造业,以通信网络为代表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服务业,和以软件集成、应用开发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服务业等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参与了此次博览会。
无锡,整个城市都散发着浓郁的物联网氛围,从2009年8月以来,物联网概念的公司比肩接踵地成立,分布在无锡新区、滨湖区等地。新区设立了10亿元产业培育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支柱产业促进和新兴产业培育,尤其是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战略性产业,核心企业入驻园区,新区都给予3年贷贴息或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金配套;滨湖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也在集聚各类资源,已累计引进物联网及相关企业200家以上,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家。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介绍说,2009年8月7日温总理在视察无锡时提到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同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建设无锡传感网实验区,无锡迅速开始创建物联网、传感网的示范区,技术研发事业培育、人才引进等配套技术相继出台。到今天,有156个物联网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去年11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协议,先期以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中心为运作载体,总部设在无锡。发展中心第一任主任为叶甜春。据叶甜春介绍,发展中心采用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本,与工业界紧密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中心目前设立了综合协调部、战略规划部、应用总体部和技术服务部四个部门。
叶甜春认为,物联网与现有传感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差异是:更大规模的节点覆盖、更综合的系统集成和更智能的信息处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战略性眼光’,物联网的培育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其中核心技术的培育和掌握是关键中的关键。”叶甜春发自肺腑地说,如果没有重点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可以推进信息化,但做不成物联网,或者成为又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打工产业”。
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对传感网/物联网领域进行了战略性的前瞻布局,已开展了近10年工作。包括传感器与芯片、信息网络与传输技术、信息处理与存储、软件等,传感器与芯片方面包括声学、振动、压力、温度、湿度、生物、化学等传感器。

借力运营商

物联网与互联网经常被相提并论,虽然两者的本质、内涵及应用模式都有差别,但发展路线却是可以作一定借鉴的。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邝子平认为,互联网发展初期,要感谢运营商,因为他们在互联网还没有明确形态时,就大力投入组建了骨干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和完善,促进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物联网来了,运营商又开始摩拳擦掌。
中国电信所关注的领域包括节能减排、民生工程、防灾减灾等。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透露,中国电信已经在着手建立物联网的企业标准。“因为国家物联网标准组有一些标准并没有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信建立了企业标准。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出台了七个关于M2M的标准,包括终端、平台设备和服务协议等。”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认为,TD-SCDMA的独特优势为物联网的规模发展提供了网络平台,TD的优势是: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保障了通信的安全可靠;频谱效率更高、客户为每比特数据传输支付费用低;根据网络需求,可自行配置上下行资源,特别适合监控等非对称性数据传输业务。杨志强指出,物联网与TD结合有利于我国两大基础创新技术发挥协调作用。“TD与物联网都属于产业链形态的集群性创新模式,由于这种集群性和链条性,使得这两大基础创新在芯片、终端、测试、系统及应用等各个环节具有高度的重合和协同性,将会充分发挥基础协调作用。”杨志强介绍说。
据悉,中国移动M2M业务已经超过了500万终端,2009年,M2M业务收入超过7个亿,2010年,M2M终端用户超过500万,年增长率66%。M2M产业从分布上来看,电力行业占终端总数的35%多,主要应用为电力远程抄表、电力输配变设备监控;交通行业占终端总数的30%,主要应用为车辆定位管理。
中国移动在无锡物联网研究院建设完善了研发试验环境,拥有总面积达1050平米的基础实验室和支持2G和3G的应用开发测试系统;并建立了中国移动物联网体系架构。其目标是把每一个人、每一辆车、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城市接入物联网。
事实上,物联网产业应该借力于运营商及大企业的投入,给物联网一个初始推动,逐步渗透入行业。

从集中走向分布

运营商所擅长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方面,物联网最后落地,必然是在行业应用中。物联网应用的一个最普遍特点是从集中走向分布,突出表现在智能安防和制造业等领域。
本土著名安防企业博康集团总裁李璞认为,物联网可实现分布式的智能,分布于全系统内的智能化使人与物、物与物得以通信对话,从而自动获取物的动态特征、关联特征,实现所有物征动态信息互通共享。物联网为智能安防带来了一套完整可参照的“技术体系框架”,改变了现在安防领域局部智能、局部互通的限制。经过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及多传输通信技术,实现事前的分析预警、事发的实时报警和事后的侦查取证。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徐亚丁也认为物联网技术为自动化领域带来了更好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制造业面临的大趋势是个性化定制需求、全球化的采购和生产。发达国家的现状是机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是劳动力密集型,两者都向大机器分布式模块化制造转变。”徐亚丁介绍说,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生产自动化从集中走向分布,能够自动调整工序、灵活增减工序。物联网架构使模块可重用性得以提高,可进行重新配置组合以适应生产需要,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调整就业人口,使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从事高附加值的模块设计维护。“分布式模块化生产系统的关键技术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技术使每个模块智能化,能够承担灵活多样的生产任务;使模块内部集成,实现机电/人机一体化。”可见,要深化物联网的应用,必须吃透其技术特性和优势,才能找准应用切入点。

资本市场冷静观望

在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的投融资高峰论坛上,来自德同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美国风投协会等风险投资领域的专家,围绕“风险资本如何孵化伟大企业”这一焦点话题畅所欲言。面对火热的物联网概念,资本市场的态度显得很冷静。
邝子平认为,物联网重点在B2B的市场,物联网早期的发展,更多仍然还是给集团客户解决其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而不是给最终用户提供一个娱乐或者个性化的平台。“不同于互联网,互联网更多关注B2C市场,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跟互联网将非常不一样,进入的门槛不一样,它的销售周期也会不一样。”邝子平分析说,B2B业务在中国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例如为行业用户或政府部门服务的物联网企业,要有能力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旷子平认为第一批成功的物联网企业很可能是做系统集成的,即整合各方的物联网资源,提供综合物联网解决方案,而并非纯技术型企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在谈到物联网时也提醒产业界,物联网刚刚起步,对其期望值不要太高,实际上产业界对物联网领域,从技术和体制上都还没完全做好准备。
何积丰建议,物联网产业在上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先民生后重大基础设施”,在“十二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关注民生,他建议在无锡先做一些跟民生相关的项目,如教育、医疗试点等。
除了要撬动资本市场外,国家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早期的示范及推动、行业标准及法则法规的确定,特别是在营造良性竞争环境、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从国家层面的协调与布局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今年8月,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在太湖国际科技园内建成启用,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成为首批入驻单位。
“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掠影
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以“感知科技、感知未来”为主题,围绕信息的感知、传输、处理、应用四大核心领域,集中展示物联网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的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和新的解决方案,突出展示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环保、水利、安保、家居、教育、医疗、园区等12个领域应用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高效率管理和高科技网络。博览会展示总面积15000平方米,参展及出席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IBM、微软、华为、航天信息、清华同方、大唐电信、CETC、东软集团、国网信通、美新半导体、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等众多业内知名企业,共20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联网产业链企业参加了展览。参展企业涵盖了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和传感器制造商,中游的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系统集成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以及下游的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服务提供商。

物联网疫苗冷链运输车。要使民众用上放心安全的疫苗,疫苗冷链运输环节至关重要。近期,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历时三年研发的我国首款物联网疫苗冷链运输车。在疫苗运输前能预先了解冷藏车状态,对运输的整个过程实时监控、记录,避免车辆内冷冻机组、箱体密封问题引起的故障。该特种车实现了疫苗运输工具的智能化、感知化、网络化,使传统的冷藏车变成了具有物联网功能的专业网络信息终端。

平安城市。联通结合WCDMA网络和视频终端采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供公共场所以及重要场所的视频监控、移动执法等多种综合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前端数据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并传输到市、区监督指挥调度中心,实时监控并对紧急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应对,防范和处理危害城市公共安全的行为。

食品溯源。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拍摄食品包装标签上的二维码,就可查询到相关食品的原材料和生产程序等,这种产品可溯源功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为消费者放心消费提供了保障。

感知健康。无锡矽丰展示的基于物联网和云服务技术的感知健康体验中心及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用以达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瑞孚特感知停车。车辆电子标签技术为保安、停车及进出管理提供独立、不间断的系统设备,可以实现对商业区及社区的方便管理,确保只有经过许可的车辆进入。系统还可以提供车辆定期出入及停车费用管理数据。掌握车辆动态情况,分析车辆运行规律,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实现车辆调度派遣无纸化、进出场区识别自动化。

物联网比特实验室。无锡爱睿芯电子有限公司把目光放在了物联网教育市场。实验室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物联网方面的宣传、培训和体验等活动。通过数字化的实验、积木化的游戏、个性化的作业和整合化的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在互动式、体验式的快乐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方向,更快地接受最新的科技知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联网时代,企业面临三个转型

“万物互联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人的体验更好。”10月19日,在跨国峰会海尔分论坛上,张瑞敏发表了主题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的演讲。他称,经典的管理模式在信息时代已经不再适用,企业需要进行创造性破坏和重组。

在此之前,对于海尔内部颠覆性的组织重组,张瑞敏曾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充满活力的组织管理模式能赋予企业破局转型、零距离触达用户的原动力。坚持“人的价值第一”发展主线的海尔,开启了物联网时代管理范式的变革。

如何在物联网时代转型?在峰会上,张瑞敏表示,从企业的角度,海尔本身就是跨国公司,在海尔集团众多的子公司中,海尔智家是世界500强之一。而应对物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企业应实现三个转型。

第一个转型是导向的转型。在张瑞敏看来,企业应该从追求规模的扩大转向创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物联网生态的本质就是人联网,就是创造人们在物联网时代的生活质量和最佳体验。

信息显示,围绕儿童生命健康,海尔提出了全球首个物联网智慧疫苗全场景生态方案,通过智慧疫苗接种保障儿童的疫苗接种安全;另外,以洗衣机为媒介,海尔牵头并联服装家纺企业、洗涤剂、物联网技术提供商等相关资源加入,建成衣联生态。

其次是品牌的转型。张瑞敏认为,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产品品牌转向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所谓生态品牌就是企业与用户共同创造场景生态,比如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客厅等等。除此之外,则是商业模式的转型。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转化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生态系统模式。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而已。今天我们的挑战在于踏准物联网时代的节拍。否则,不管你是多大的企业都会被时代抛弃。”

通过颠覆传统科层制,海尔在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薪酬激励等方面实现了创造性重组。在商业模式层面上海尔提出了“人单合一”。通过员工和用户连接,实现员工价值与创造的用户价值合一,这被全球管理学界公认为是“继福特模式、丰田模式之后的第三代世界级管理模式”。

“小微”“个体”服务于集团整体战略

2005年,“人单合一”模式在海尔诞生。其核心是“人的价值第一”,倡导每个员工都成为创业者,让每位员工直接为用户负责。

2018年5月,张瑞敏提出了生态品牌的概念,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物联网时代创牌方式。而生态品牌更深层次的“源代码”,则是海尔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能带来什么?据介绍,在组织结构层面,海尔以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实现人力资源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等,打造自我涌现的企业家生态;在薪酬激励层面,公司实行用户付薪,最大程度激发组织效能,提高效率。以产品开发换代的周期为例,与同行相比海尔要缩短50%以上。

而在2013年,海尔曾提出“小微”的概念,小微就是在海尔创业平台上生长出来的创业公司,将“大企业”做“小”。

周云杰在谈话时表示,海尔着眼于个体、小微化,首先是建立了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每个小微员工创业,发挥平台的价值。

“它先建立一个战略框架,海尔的战略是非常聚焦的,并不是每个人盲目地创业。围绕一个主体,比如说海尔的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大健康等领域,我们平台上所有的小微都是在这三个战略方向上进行创业和创新,并不是说没有方向地在创新,很多人顾虑海尔的‘小微’会不会化整为零、分散企业的投资?不会的,海尔整体的战略是非常清晰的。”

数据显示,海尔目前有4000多个小微,涉足各个领域。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海融易,到为一万多个社区提供优质农产品直供的日日顺乐农,到深受游戏玩家追捧、致力于向用户提供高品质性能笔记本的雷神科技……海尔在不断消弭行业的界限。

周云杰认为,海尔搭建的共享平台可以让每一个小微减少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我们发挥每一个小微和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直接跟用户连接。”

“小微”与“人单合一”存在何种联系?周云杰称,市场变化较快的形势下,不可能都通过一个大组织系统来做决策,而在前线的小微人员可以在市场快速做出反应。但其决策前提是有战略方向和统一的平台,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单合一”的概念。

数字化转型与应用场景相结合,

无场景则无方向

埃森哲高级常务董事埃里克·谢弗尔和大卫·索维在他们出版的新书《产品再造:数字时代的制造业转型》中,将海尔视为数字化转型的中国典范,解释了海尔以颠覆式创新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文化,实现自身的数字化重组转型,实现“产品”再造。

面临“数字化转型”这一全球性议题,海尔如何应对?周云杰称,海尔早在2005年就开始做企业的流程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周云杰对界面山东表示,海尔的数字化确实是一个机会,但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和组织结构的再造相结合。“如果组织不变,只是技术化和数字化,那么这个数字化转型很难成功。”

周云杰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要与应用场景相结合,失去场景的转型会令企业失去方向。“海尔现在在智家领域做了很多场景,如‘5+7+N’。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的流程再造、企业的管理效率结合起来,在工业平台上,我们的数字化转型会和每个行业的应用场景以及安全体系、标识体系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融合。数字化是一个手段,能够为用户创造最佳体验才是数字化的目的。”

信息显示,“5+7+N”是海尔基于“智家云”的战略布局,为用户提供的一种全场景智慧成套解决方案。其中,“5”是指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浴室、智慧阳台在内的5大生活空间,“7”是指全屋空气、全屋用水、全屋安防等7大全屋解决方案,“N”则是用户个性化定制。

目前,在生态思维驱动下,海尔借助数字技术打造了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可实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全流程和用户的零距离,提供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

而除了推动海尔自身转型外,COSMOPlat正从家电行业向汽车、建陶、服装等行业延伸,形成了构建了衣联、食联、农业、建陶等15个行业生态,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跨文化推广,助推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海尔论坛现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安贵对海尔作出高度评价:“海尔是中华民族企业的骄傲,也是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更是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引领者。”海尔在全球生态品牌实践中体现出强大的包容性与长久生命力,这对于未来跨国企业间合作模式的探索意义深远。

德利得供应链集团(以下简称德利得)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在筹备新冠疫苗运输业务了。德利得供应链总裁闫敏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公司目前的工作重点是根据新冠疫苗的特点完善与提升疫苗运输质量的技术与流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物流资源,与相关疫苗企业进行商务沟通完善信息联通,为大规模新冠疫苗的物流做周全准备。
国内大规模新冠疫苗运输已经箭在弦上。九州通医药集团(以下简称九州通)物流总监张青松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公司已经开始新冠疫苗运输业务20多天,目前日运量不到100万支。张青松预测4月份开始,新冠疫苗的运输将会迎来高峰。
各家医药冷链企业紧密的筹备让相关运输设备也变得紧俏。“以前基本都是付款交车的大型冷藏车也出现了供不应求,交货时间已经拉长至45天左右”,闫敏说。
1月26日,交通运输部拟公布了第一批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重点联系企业,总计28家,其中即包括九州通、德利得等企业。
经济观察报获悉,在2020年11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召开了一次以新冠疫苗运输为主题的供需对接会,对疫苗运输的诸多细节进行商议,参与会议的包括德利得、九州通在内的7家物流企业以及国内相关疫苗生产企业,其中部分企业预计2021年的产能可达10亿剂次。
疫苗是医药物流中要求最为严格的运输品种,目前国内新冠疫苗以灭活疫苗为主,其对运输温度的要求为2-8度。2019年12月1日实施的《疫苗管理法》明确提出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确立了”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的治理框架,并制定一系列法律规定加以保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与一般冷链运输相比,疫苗运输最主要的两个要求是全程可追溯、全程温控。目前国内疫苗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航空运输受制于成本高、环节多只能作为补充。
国信证券曾在相关研报中预计,中国疫苗需求量将会达到20亿支。高标准要求之下,中国医药冷链运输体系能否支撑疫苗的运输?
2020年9月,秦玉鸣所在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受多部委指导,对部分会员企业展开了一次调研,调研结果显示,6成企业已经计划在2021年新增冷藏库,7成企业有计划新增冷藏车,冷箱企业则表示可以根据订单增加及时调整扩大产能。“根据目前生产企业的产能,新冠疫苗会分为不同批次投入市场,这样会大大减轻新冠疫苗运输的压力,整体来看,当前国内的冷链体系可以满足增量需求”,秦玉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但同时秦玉鸣也提示目前国内新冠疫苗面临的薄弱环节是“最后一公里”的运输,尤其是偏远地区疫苗的的运输,需要事先做好规划。
备战新冠疫苗运输
德利得医疗事业部目前已经进入了满负荷运转之中。从与疫苗公司接触至价格洽谈,再到物流资源整备、新增车辆的购入,人员的培训、系统的调整、流程的优化、监控装备的测试^一系列紧凑的议程在一个半月时间内快速落地。
“新冠疫苗与一般疫苗有所不同,社会对新冠疫苗的关注度特别高,必须做好新冠疫苗运输各个关键关节的质量控制,确保万无一失。”闫敏说。
在整个“备战”中,冷藏车的购置是运能扩充一个重点,一方面冷藏车购置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冷藏车又是保证疫苗运输质量的关键之一。闫敏介绍,疫苗冷藏车对于车辆的年限、冷机配置、验证程序和运输过程监控均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更需要加大运能资源的储备与备份,才能确保在复杂的疫情环境下满足客户与社会疫苗物流整体需求。
张青松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九州通已经为新冠疫苗运输业务配置了65台车,目前还计划再购置50-100台车。
九州通是目前医疗冷链领域全国性的龙头企业,2020年12月31日,九州通与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兴控股”)签订完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各自优势,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开展疫苗委托配送、冷藏车租赁等方面的业务合作。为了新冠疫苗的运输,九州通还专门设立了疫苗专用库,并在12月底开展了疫苗物流配送 *** 作演练。
早在2020年,中集冷云就开始着手准备升级和研发适合新冠疫苗运输的冷链包装,其研发的XT09、XT10等运输装备,即是为新冠疫苗出口全球定制的。
中集冷云是中集集团旗下集冷链设备研发生产和医药运输的企业,也是上述交通运输部首批名单中的一家企业。中集冷云方面表示,其在北京、杭州、保定设有3个智能温控产品生产基地,2020年新冠病毒疫苗温控箱生销量超30万个。并且全国运输服务网络基本搭建完成,33个省会直营分公司辐射全国所有的地县市,已投资的24个专业冷库、4万个智能冷藏箱和5万㎡符合GSP要求的冷库,已经为将来的新冠疫苗运输做好准备。
中集集团此前曾在投资者平台中表示,中集集团旗下的产品已经经历了国内临床三期新冠疫苗送至多个国家的运输服务实战,送至多个国家的温控服务需求就是其旗下中集冷云独家完成。
中集集团方面对经济观察报表示,XT09、XT10等运输装备目前已经投入使用,会使得新冠疫苗的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目前采购方主要是一些医疗机构和医疗货运公司。
此外,按照公开信息显示,同在上述名单中的顺丰、国药等企业也均密集采取措施备战国内新冠疫苗运输,国药控股相关负责人1月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公司在全国有超过8万平方米的冷库,880台经过验证的冷藏车辆,公司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将每一支新冠疫苗的安全高效地配送到全国各省市的疫苗接种点。顺丰方面则表示在国内,顺丰医药将新增80辆医药GSP冷藏车,启用苏州、长沙、长春、南昌等7个医药仓,为接下来的冷链药品存储配送需求做准备。
医药冷链企业对于新冠疫苗运输的热情并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的商业空间,实际上,新冠疫苗厂家已经在对接中提出了价格控制的诉求,而出于企业社会责任等原因,运输企业在报价时,也会给出一个相对优惠的价格。
环节与波动
秦玉鸣介绍,疫苗供应链包括“上游原料、生产企业、配送企业、疾控中心(接种点)、设备供应商”等主体。每一环节都需要紧密协同,才能有效保障新冠疫苗的运输。目前国内的疫苗运输以“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经多年发展,公路运输模式成熟,也是符合疫苗冷链运输特点的主流运输方式,而航空运输受制于成本高、环节多、最后一公里难度大等问题只能作为公路运输模式的补充,适用于紧急临时重要的疫苗需求。
按照多位业内人士的梳理,此前疫苗运输主要依托于药企自建物流,如超过自建物流负载,溢出订单则由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此次新冠疫苗由于量级巨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会扮演极为重要的作用,上述交通运输部28家首批名单中,有15家专业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
闫敏介绍,目前新冠疫苗的物流服务同样遵循市场化原则,专业物流企业都将通过市场竞标方式参与新冠疫苗的运输。在整个疫苗物流服务中必须设计最短的物流路径,根据订单和紧急情况进行路径规划与优化,以保证疫苗安全为最关键控制点,通过现代物联网技术对全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疫苗不能落地,必须全程处于全程温控,并全程可追溯。
“中国的物流条件相对复杂,各个配送中心的条件都不一样,具备条件的车可以直接对接入冷库内站台,有的则存在一小段的距离,哪怕这一段距离只需要走一两分钟,也要提前把疫苗装入中转温控箱,然后再运入冷库”。闫敏说。
这一环环相扣的链条在新冠疫情各地偶发的状况下正面临挑战。闫敏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已经从月计划、周计划变为每日计划。“现在每日计划有时候都会晚,比如前段时间燕郊当天十点通知全员做核酸检测,下午两点车就出不来了,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抗疫指挥小组,收集各地的疫情防控信息,以备随时调整运输计划以确保疫苗运输的要求”。
1月26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新冠病毒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配送单位等运行主体开展道路运输提供参考,《指南》对于新冠疫苗道路运输发货人(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和承运人的前期准备工作、运输环节以及应急响应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在应急响应环节,《指南》要求承运人应该制定温度控制的紧急预案,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气候、设备故障、交通事故等意外或紧急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因异常情况造成的温度失控。这一预案应该包括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职责、设施设备、外部协作资源、应急措施等内容。
闫敏认为,尽管一系列的环节已经基本流畅,但在一些细节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现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很多城市对于外地货车有限行的要求,这会对疫苗的中转带来一些延误风险,建议各地对新冠疫苗运输建立保障通行的特殊便利政策,来进一步保障疫苗的安全和准时到达”。
高峰期应对力
张青松预测4月开始,国内疫苗将会进入运输高峰期。中集冷云方面则表示,国产的新冠疫苗海外需求量巨大,预计3月份后市场的需求量将会开始逐步增加,5月份以后进入到需求量的高峰期。
中国医药冷链物流体系能否支撑新冠疫苗的大规模运输?秦玉鸣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其看来,在分批进入市场的前提下,整体来看,当前国内的冷链体系可以满足增量需求。
在基础设施方面,经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医药冷藏库面积为806万平方米,占医药物流行业总仓储面积约39%,同比增长约47%;2019年我国医药冷链自有冷藏车8146辆,占行业自有车辆总数2362%,同比增长6196%。初步预测2020年冷藏库面积增长约10%,冷藏车数量增长约25%。
在设备方面,秦玉鸣介绍,在疫苗公路运输中,市场中使用较多的冷藏车车型有62m车型,实际装载容积约35立方米;42m车型,实际装载容积约15立方米。主营城配业务的车辆月度实际运营公里数约8000km,主营干线业务的车辆月度实际运营公里数约15000km。当前全国冷藏车改装厂产能约5万台/年,产能可以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大。
2020年7月份,财政部等多部委发布了《关于下达2020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在此文件中,明确在疫苗冷链能力建设上,提出资金预算支持和冷藏车、冷藏库、医用冰箱、冷藏包等设施设备数量要求。“8月份相关各省已经积极落实中央政策,明确各级资金补助支持规划,备受关注的疫苗冷链运输体系建设将会迎来转折性的改变”,秦玉鸣表示。
一位新冠疫苗运输企业则表示,目前其公司的运力储备没有问题,能运多少主要主要取决于厂家的生产能力。闫敏也认为,目前物流不会成为制约新冠疫苗大规模落地的瓶颈。在其看来,2018年疫苗行业事件后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疫苗管理法的出台,已经对行业进行了一轮规范,这为此次新冠疫苗的运输铺垫了很好的基础。

精创冷云可实现汇集冷链物流信息和各参与方需求的综合调度的物联网平台,让疫苗在信息互通、共享和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灵活适配精创物联网记录仪产品,更好的为疫苗超低温冷链物流提供全程守卫,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精创冷云通过FDA认证,符合国内国际医药标准,已经和多加医疗公司合作过,对于医药冷链监测已有多年的服务经验

疫情大流行期间,出现了许多新的医疗保健发明,从诊断受感染的患者到给他们接种疫苗不等。2021年,医疗电子市场的价值估计为63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88亿美元。
在所有令人惊叹的医疗保健技术中,物联网已完美地充当了“一线工作者”的角色。最近,物联网被用来管理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跟踪、监测和治疗患者。物联网已经并将使医疗保健系统变得更好,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改变
医疗保健领域中的物联网
预计在2021年,全球使用的连网设备总数预计将急剧增长至62亿台。去年,世界见证了医疗保健领域中大量的物联网服务,例如:
早期症状检测
基于物联网框架的实时新冠肺炎检测和监测系统已用于收集用户的症状数据,以及早识别病毒感染者。早期症状检测围绕五个主要框架开发:
症状数据收集和上传、隔离中心、数据分析、医生咨询和云基础设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272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