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设计流程是怎样的

展厅设计流程是怎样的,第1张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启动一个项目之前,首先要了解项目的来龙去脉,分析项目的社会环境,才能在后继的工作中,更容易把握住展览的核心,避免不必要的无用功,这是一个横向的工作。

而设计阶段则是纵向的工作,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主要由空间划分、氛围营造、重点展项、展墙版面及局部空间设计等几部分组成。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含了对项目情况的了解和对展览内容的解读。

项目情况泛指项目的立意缘由、服务群体和想要达到的社会效果等设计以外的信息,他们是项目的立足根本,决定了设计的总体方向和所能达到的高度,回答了要做一个怎样的展览和为什么人做的问题。

另外在准备阶段,对建筑的了解也必不可少。建筑是展览的承载者,是设计师大显身手的舞台,充分利用建筑层高、结构、采光、通风等特点,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展览效果。

对于陈列设计师而讲,对展览内容的解读则是准备阶段的重中之重,好多形式上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如果把一场展览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内容就是这个人的内在性格与文化涵养,倾向于精神层面;形式设计则是这个人的外在形象,或碧玉小家、秀外慧中,或大家闺秀、豁达直爽。

展览中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展览内容展开的,每一个空间的设置、造型的制作、技术的应用、材料的选择等等,都缘起于所要展示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做到“师出有名”,才能事半功倍。这一方面,是和其他空间设计最大的区别所在。

展示内容是展览的灵魂。

展览内容=文字资料+资料+视频资料+展品情况

空间划分

空间划分是展示内容与建筑空间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理性推理和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这个阶段的成果,涉及到空间的体量与内容的串联、参观形式与人流动线。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成果只是展览的雏形,是探索展览节奏的一个过程,随着项目的深化,有相当一部分有可能会被逐渐的替换掉。说他是一个充满推理的过程,因为我们需要根据展览大纲中每一部分内容的体量和存在价值,合理的进行空间划分并导入到建筑空间中。这是一个反复推导、论证的过程,有时候可能中途就会整个推倒重来,也是正常不过的。设计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工作,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的勇气和追求更美的信心就变得尤为可贵。

在参观形式上,自由式参观和递进式参观最为常见。

自由式参观,顾名思义,即没有指定的参观流线。这样的展览大多会呈现开敞式的空间特点,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浏览,而不会影响其对内容的理解和展览的最终目标。

在内容上则呈现多 “知识点”并列存在的模式,这些“点”相对独立而又紧密依靠,在空间上看似是分散的,但内在的精神指向是非常统一和明确的。

自由模式的展览就像是在画一幅写意画,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就是指内容的精神、展览的内涵。

递进式参观模式相对来说更加具有逻辑性。表现在空间上,就像不同宽度的“过道”一样,尤其在叙事性的展览中更是常见。构成上由主展线和辅展线组成:主展线是内容陈述的主要载体,辅展线是对主展线内容的补充、扩张或延伸。

有时候两者很容易混淆,造成参观逻辑的混乱,这点尤要注意。

递进式参观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参观之初,就已经为参观者指定了“参观流线”,展览节奏始终掌握在业主手中。

递进式展览在内容上有很强的逻辑性,参观过程中容易产生疲惫感,所以更多时候会借鉴曲径通幽、步移景换等空间设计手法,不断的刺激人们的感官,帮助参观者维持住良好的精神状态。

当然,两种参观模式并不是绝对的。对于大型展览,两者都是穿插应用。

氛围营造

空间氛围的营造,几乎是在准备阶段就要开始着手考虑。

不同的展览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对应的也会有不同的展览氛围,他是随着对展示内容的深入了解而逐渐清晰的一个过程。

一个好的展览,在参观者接触切实、具体的展示内容前,通过展厅的空间氛围,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展览内容将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传达一个怎样的精神。

当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时候,材质和灯光往往会成为氛围营造的好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种新型材料和加工技术,使以前的许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给博物馆陈列设计带来了更多选择。不同的材质有不同语言,这种特质,在展览设计中被用到了极致。

例如木材给人的感觉很亲近,经常用来作为自然类、生活类的展览主材,石材给人的感觉端庄厚重,经常用来作为历史类的展览主材,钢铁给人感觉坚强硬朗,经常用来作为革命类、战争类的展览主材等等。

灯光是空间的着色剂。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关注展览的灯光技术,完全是出于对展品的保护。灯光作为长期的作用于展品的一个因素,所产生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尤其对于纸类、帛类等历史文物。这也是文物类展厅中灯光昏暗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灯光技术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展品保护问题的解决,人们逐渐开始注重灯光对空间氛围的作用。假如一个展览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色调,就像一张素描画,如果没有足够精到的细节,很容易催生出人们的惰性,使展览效果大打折扣。

而单纯依靠材料塑造出来的展览细节,又会显得后劲不足。这个时候便可以通过灯光的冷、暖、明、暗变化,对空间色彩进行调和,改变空间节奏,增加展览效果的多样性。

给灯光增加有色灯片,和材料着色是一个道理,但灯光的灵活性是材料着色无法比拟的。

值得注意的是,灯光的颜色会影响照明对象的显真性,所以一般会选择和展品照明关系不是很密切的地方,如装饰性灯带、场景灯光、主题空间等地方,以不影响展品和参观者的沟通为基本原则。

展览氛围的营造,是对设计师空间塑造能力和内容理解能力的考验,恰当的参观环境,可以有效的改善参观者的观展感受,大幅度的提高展览效率。

图为大峡谷集团制作陵水城乡规划展览馆

展项设置

这里说的展项设置,更倾向于相对独立的展览项目,通常是对重点内容的扩充展示和补充说明,技术上多倾向于雕塑、绘画等艺术类造型手段和声、光、电多媒体技术。技术的选择本身是基于内容需要的基础上,服务于展览的最终目标。

现在许多项目中,为了单纯的追求所谓的艺术效果或科技感,在手段上不断的强行植入,这样的作法本身就有舍本求末的嫌疑,对于业主和设计方都有很大的风险。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形式,对于内容而言,仅仅是“手段”而已。

重点展项的正确使用,能够产生“二两拨千斤”的效果,会化作参观流线上的“珍珠”,为展览锦上添花。

常用于重点展项的设计手法,除了各种艺术类展示手法和声、光、电多媒体技术,有时候也会通过非常具有特性的独立空间进行表现,这种空间更多时候倾向于“写意”,是对“感觉”的一种表达。

艺术类的表现手法包含了艺术塑形类手法、绘画表现类手法、艺术造景类手法等,艺术品对氛围渲染、情绪表达具有先天优势,具有很强的空间表达能力和艺术感染能力,很容易使参观者与展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材料上也有很多的选择,无论是圆雕还是浮雕,都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在各种石材、金属、木材等方面得以实现,有效提升展览的艺术性。有时受作者的社会影响和时间的累积,艺术品本身也会进化成展览象征的一部分,甚至转化成“藏品”。

艺术塑形手法:浮雕、雕塑、版画

绘画类表现手法:镂雕、国画、油画、连环画

艺术造景手法:场景再现、微缩景观

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概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 渲染空间氛围:为参观者打造良好的观展环境,一直是空间设计的追求目标,好的氛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增加展览的互动性:互动展项可以拉近参观者和展览的心理距离,从而唤起参观者心中的认同感,有效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提升展览的科技感:倾向于技术的展示,一般情况下更适用于科技馆、科普馆等项目中,本身的展览内容和这项技术有共鸣的地方。

4、 扩充展览容量:对展墙内容进行深化、补充说明。有些时候展览空间有限、而又不得不对这块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讲解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比如查询屏等。

图为大峡谷集团制作鸡西石墨多媒体展厅

由此可见,重点展项中技术应用的选择,并不是想当然,最终还是取决于展览的需求和目的上,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手法,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展墙版式

之所以将展墙在这里单独设置,是因为在很多的展览里,展墙几乎是内容的主要载体,尤其是以图文为主的展览中更为突出。这个时候的展墙的设计元素,就成为彰显专业性的地方了。

前面讲述空间氛围的时候,提到了材料的应用和内容的关系,在这里同样适用。即使再多的,也有他们自己的特性。

当我们面对一大堆的内容的时候,首先要尽量捋清他们的共性和特性,针对有代表性的,从形式上,如材质、工艺等,去加以推敲并区分,这不仅是对内涵的回应,也是对视觉效果的提升。作为工艺类的施工项目,这个细节不容忽视。

展墙常用的设计元素,在技术上包含了静态的和动态的视频。

动静结合的展示方法,改变了展览传统的展示方式。常用的有电视、广告机、投影、LED屏、拼接屏等,他们可以充分的融合到图文的平面排版中,使展览形式更加丰富活泼,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材料、工艺的选择上包含了灯箱、相框装裱、拉米娜图版等,以及特殊材料的UV制作。对于重要进行灯箱展示或相框装裱,能够有效的突出其在内容上的重要性,是作为区别于其他的常用方法。

现在UV制作的基材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板材,从石材、金属板到木材、玻璃等,一应俱全。对于展览来说,这是莫大的幸福。

在形式上还会以“展柜上墙”、“雕塑上墙”、“沙盘上墙”等多种形式呈现,已完全突破了空间属性的概念,使各种展示材料和形式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展览的关键所在。

图为大峡谷制作井冈山乔林党支部陈列馆

局部空间塑造

这里说的局部空间主要是指展柜的内部空间。

展品作为展示内容的见证者或者重要载体,是展览的“证据”,也是最重要的成员。而展柜作为展品的载体,其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展托的作用是对展品的保护和支撑。

根据展托位置,通常分为一级展托、二级展托和三级展托,当然安全性依然是首要的。可用作展托的材料很多,如各种金属、石材,以及亚克力、木板包织物等。

材质的选择受制于展品,例如在展示一些墓葬出土文物的时候,刻意选择类似泥土纹理的材质,从而呼应展品出身;q炮兵器的展托使用钢板材质,从而使他们在材质上有共同之处,等等。

展托的复杂程度一般受制于展品的重要性,即越重要的展品,其层级可能会越多,材质和做法也会越复杂。展托是“让展品说话”的重要手段,是参观者与展品沟通的桥梁。

除了展托,照明也是展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展柜照明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囊括了泛光灯、射灯、灯箱等各种形式,如此也让柜内的小空间自成洞天,变得丰富起来。

由此可见,陈列设计作为装修设计的一种,是建立在具有明确的展览目的和指定的展览内容的基础上的学科。

受制于项目的立意、背景、服务对象,以及追求的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因素,是科学严谨的理性推导和天马行空的艺术构想充分结合的产物,他既不像艺术创作那样的张扬放荡,也不像科研工作一样的拘谨慎微。

由于空间的限制,企业展厅的设计面积有限,使用的元素相对有限,规划难度较小。大型展厅是不同的。由于空间宽敞,元素相距甚远。展览和展览还需要仔细规划,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在企业展厅的设计和实施中,有必要合理划分空间,灵活运用光、软包装、数字多媒体技术营造氛围,塑造形状,提升水平,促进空间的整合。其中,特别需要协调各种主题之间的联系。主题相互补充,捕捉每个主题的要点,划分区域、,理顺空间结构关系,严格控制各种细节,形成大型结构。展厅布局合理。

展厅设计与空间密不可分,甚至还是一种对空间进行重组利用的艺术。空间,始终贯穿于展厅设计的整体范畴和程序之内,它是展厅设计技术中的核心要素,展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牢牢把握空间感这一基本理念。

注重空间流动性。在展示环境中,空间的流动性十分重要,其依据展厅的功能而设计。合理设计各种平面流线,可以在空间上给予参观者截然不同的感觉,而展区的规划和路线分配也会给予参观者心理上一定的节奏感,从而使整个展厅环境张弛有序,富有空间感。凸显空间维度。空间是三维立体化的一个场,而加以时间就是一个四维的概念,我们在展厅设计时往往都会强调空间是四维的。对立体展示空间的设计,加以时间,最后呈现的就是一种动态的观赏。随着展厅路线的行进,可以体验时间的流逝,亦可以感受空间的变化。

强调空间两重性。空间具有相对和绝对性,将空间这个无形的概念恰当且舒适地融于有形的形状之中,就是我们设计师需要去钻研的关键点,用专业的视角将空间具象化,让空间更好地被参观者感知。

现如今的展厅设计中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科技元素,将点、线、面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从而让展厅布局更深入人心,也让参观者更深层次地感受展厅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展厅设计的空间感将更为饱满,科技元素融合空间设计,我们将感受到一个更为精彩的立体世界。

展厅设计而言,除却对空间的充分理解和设计,利用其它元素来凸显其空间感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遵循必要的规则也可给参观者制造更好的参观体验。

展示形式需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性。展示形式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可引导参观者有规律地进行参观浏览,在流动中还能完整且顺畅地介入到展示活动中去。而丰富的层次感也能将空间展示多样化,在具有基本的功能性之后,还可为展厅设计创造无限的艺术价值和无穷乐趣。

整体设计需以人为本。简单来说,人是空间最终的服务对象,其中的场所结构、路径结构以及领域结构,都是空间和人的基本联系。人赋予了展示空间的第四维性,使它从虚幻的状态通过人在展示环境中的行动显现出实在性,故而在在展厅设计中,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使参观者得到视觉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展品位置需醒目合理。展厅设计自然离不开展品,划分有效的位置来放置合理的展品,是展厅设计的首要目的。逻辑地设计展示秩序、编排展示计划、对展区进行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展品不同,展示的位置就各异,设计师需要在保证其合理的前提下,还能让参观者能在视线范围内即刻捕捉到展示的重点。

以上是中理科技有限公司做出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武汉中理科技是一家以创意为根本,以技术为核心,以服务为基础,专注展馆领域及数字内容设计的专业综合性公司。拥有专业的展示设计设计能力,设备完善、团队专业,曾服务于多家企事业单位,承接过多个政府项目,并多次获得赞誉。拥有专业资质及现代化展示设计能力,是各企事业展厅可以选择的承建单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338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