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马斯克的“癫狂”之路:“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

特斯拉CEO马斯克的“癫狂”之路:“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第1张

[ 亿欧导读 ]科技狂人是如何打怪升级的?

马斯克再度陷入焦躁。他一边嚷着生产抗疫设备,一边为30天内腰斩的市值痛心疾首。

新冠状肺炎正在美国不断蔓延,截至美国东部时间3月24日15时,美国累计确诊人数已超5万。与中国车企转产战略物资相似,特斯拉准备生产抗疫设备,并支援了1000台呼吸机和25万个N95口罩。

这无疑是杯水车薪。

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美股指数在10天历经4次熔断,成为记入历史的一幕。自1988年熔断机制设立以来,美股史上只有5次熔断,第一次是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美股上市公司哀鸿遍野,89岁的股神巴菲特也称“活久见”。

特斯拉用2个月翻番了市值,以超1800亿美金市值陡居全球第二大市值车企,却在30天内打回原形,当前估值仅有990亿美元。

model 3/特斯拉官网

在中国,马斯克也是焦头烂额。

不久前,国产特斯拉因车载芯片与清单不符,加之马斯克在推特上煽风点火,特斯拉被消费者讨伐,工信部约谈,口碑大打折扣。

熟悉马斯克的人是这样描述他的,“马一龙(网友给马斯克取的中国名)这个人,你用正常人思维看不懂他,他是个科技狂、钢铁直男,他只是用自己理工男的思维做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其实没啥恶意”,甚至称马斯克是一个会办事、但不会说场面话的“铁憨憨”。巴菲特、比尔·盖茨、贝佐斯、扎克伯格等都曾被马斯克在推特上直言“攻击”过。

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当下汽车领域最受关注的人,没有之一。喜欢他的人称之为天才,不喜欢他的人则称他为“疯子”。

走到今日,不变的是马斯克的“癫狂”。

01 小书呆子来到“机会之乡”

“我就是个小书呆子”,马斯克这样形容小时候的自己。

儿时的马斯克不善言辞、独来独往,甚至有些自作聪明,这样的性格让他除了书籍外,鲜有玩伴。但他很享受泡在书本里探索世界的乐趣。

因沉迷于读书,小马斯克常常陷入思考,导致对外界的反应不够灵敏,父母以为他听力有问题,便让医生摘除了扁桃体,以助于提升听力,但这并没有改善马斯克的情况。

后来父母才明白,那是他在思考,因为对于一些问题,马斯克小小年纪总能给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回答。一次,小伙伴指着月亮说,那离我们有几十亿英里远,马斯克冷静地回答道:“其实月亮距我们不到25万英里。”

小时候的马斯克/《硅谷钢铁侠》

即使是怕黑,小马斯克也能用科学来给自己一个不害黑的合理解释:黑暗只是因为没有400到700纳米可见光波长的光子。“没有光子有什么可怕呢?”他转念一想,后来便不怕黑了。

平时无聊,他甚至会在家自制火药与火箭,后来他后怕道:“庆幸我的十个手指和房子都完好无损。”

9岁时,马斯克有了自己第一台电脑。对电脑的研究成了他读书以外的主要兴趣,10岁时一次IBM测试显示其有很高的编程天赋,马斯克自学能力很强,很多计算机课程皆是自学完成,“我去听过一些计算机课,发现老师的水平还不如我”。12岁的马斯克发现电子游戏很风靡,便自发设计了一款名为“Blaster”的电子游戏,并卖了500美元。

马斯克与其母亲/马斯克推特

那时,马斯克就有了创业的念头。

他曾想在学校旁开一家游戏厅,甚至连商业模式与流程都与弟弟金布尔规划完毕,却在向政府申请时,因年龄不够而计划落败。但这并没有阻挡马斯克的脚步。

自幼喜爱科学的马斯克想离美国近一些,他认为那最接近科技发源地,是机会之乡。

17岁的马斯克在加拿大出生的母亲的帮助下成功远走故乡南非,开启了加拿大之旅。年轻的马斯克独闯异乡时,并非没有迷茫过,他乘坐飞机落地加拿大后的第一件事是给母亲打电话问:“现在我该怎么办?”

随后马斯克搭上了前往温哥华的巴士,辗转各地打工为继,最后落脚在了多伦多的皇后大学。大学时期的马斯克秉持之前的自学习惯,虽然很少上课,但考试成绩总是不错。

后来马斯克抓住了一个转学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机会,特意挑了两个专业,分别是物理学和商学,一个研究如何改变世界,一个研究如何赚钱。大学期间,他写了三篇论文,分别是《文献和书籍的电子扫描方法》、《太阳能的重要性》、《超级电容器》。

第一篇论文成功帮助他获得了第一桶金。

马斯克18岁生日/推特

02 攫取第一桶金

马斯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1995年正值互联网兴起,刚获得斯坦福进修机会的马斯克不想错过时代机遇,便选择辍学投身到了互联网技术创业浪潮中。

年仅23岁的马斯克想推动报纸进入数字时代,便拉着远在加拿大的弟弟金布尔入伙,把黄页做成信息网站Global Link,主要用于并提供商家等位置信息。马斯克负责技术,弟弟负责销售。

当时很多人认为,黄页信息线上化的想法不切实际,甚至有人丢给他们一本黄页,不屑地质问:你们真以为能淘汰它?马斯克兄弟俩不以为然,他们笃信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信息技术兴起加快了互联网进程,Global Link受到了一些报业公司的追捧。一年后公司被一位硅谷投资人看中,投资了300万美金,公司也改名为Zip2,由此公司便不受马斯克控制。

在投资人的把控下,职业经理人代替了马斯克,公司业务对象也从马斯克想发展的C端转变为当时更易获利的B端,这与马斯克的想法背道而驰。

1999年,Zip2被康柏旗下的Alta Vista以307亿美元的现金和3400万股票收购,虽然马斯克对有人出高价收购Zip2感到惊讶,但他愿意将公司交给更清楚它价值的人手里。

马斯克个人从中获利2200万美元,这成了他的第一桶金。

工作中的马斯克/马斯克推特

同是1971年出生的马化腾、丁磊刚在国内创业没多久,马斯克已成为了硅谷炙手可热的创业新星。

在卖掉Zip2的同一年,马斯克创办了Xcom,一家致力于支付线上化的公司。由于当时交易以支票为主,线下邮寄的周期过长,他想用技术改变金融交易的环节。

由于遇上了劲敌PayPal,马斯克与其创始人彼得蒂尔选择放弃竞争,握手言和,合并成了一家企业Xcom。后来由于马斯克主张把PayPal的Unix服务器技术架构转到Windows上,得罪了公司的技术派,他们便趁马斯克休假期间组织董事会,投票将其赶出了管理层,公司正式更名为PayPal。

休假回来的马斯克发现了公司换了天地,自己成了公司顾问,脾气火爆的马斯克出奇地安分,没有就此事进行公司内耗,而是选择了支持公司决定,并追加了600万美元,成了PayPal的第一大股东。

为快速开拓新用户,PayPal以奖金激励的形式进行病毒式营销,每成功注册一个人便会获得20美金的激励,后来由于资金问题,奖励不得不降到10美元。PayPal虽为之付出了6400万美金的成本,但此举成了互联网早期营销的经典案例。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特斯拉也延用了旧客带新客的方式进行拓新。

2002年初,公司被eBay以15亿美金的价格收购,占股117%的马斯克获得了约18亿美元的回报。此时,马斯克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财富积累。

“我当时就可以退休了,买一座小岛,喝着鸡尾酒,享受惬意的生活,可我毫无兴趣。”马斯克选择了继续创业,他有足够的资金了。

马斯克/推特

03 该登陆火星了

“我们什么时候能登陆火星呢?”有天,马斯克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个问题。

于是,他查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网站,失望地发现NASA并没有登陆火星的计划,而且美国探索太空的步伐似乎停止了。

他想起了从小喜欢的艾萨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那是一个浩渺的宇宙,似乎当时比互联网更能改变人类命运的,便是探索太空。

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把生命带到火星上去,将人类打造成一个跨行星物种。

“有朝一日人类文明可以迁离地球,但需要巨额的资金。当我有钱的时候,我就去做了。”囊中有钱的马斯克率先出资做了尝试。2002年,SpaceX便应运而生。

来源/SpaceX官方

马斯克第一步就是要打造一款载人火箭。

当时火箭航天技术多属于国家机密,马斯克三次造访俄罗斯,想斥资买一款退休的火箭进行研究,后来马斯克发现火箭之所以成本过高,在于火箭的制造与材料成本,且均为一次性发射。

更让马斯克失望的是“自60年代以来,火箭技术根本就没有得到发展”。

实现目的的真正方式在于如何严控成本。

对于任何超预算的事情,马斯克不留情面地一律拒绝,却要求大家完成看似并不可能的任务。这惹得很多人因不满而辞职,马斯克也不做挽留,随即揽起了辞职员工的工作。

马斯克从未接触过火箭领域,却亲自参与了火箭设计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因为我总能从书本里获得想要的知识。”

基于美国50年前的技术,加之公司制造了约90%的火箭零部件,SpaceX的研发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发射却不顺利。

2006年,SpaceX研制的猎鹰1号火箭进行首飞,升空25秒后失控落败。时隔一年,猎鹰1号火箭二度发射失败,2008年,在第三次发射失败后,马斯克陷入了极度的煎熬与不安中。

SpaceX发射/SpaceX官方

“三次发射失败后,SpaceX就关门”,马斯克投入的资金也已消耗殆尽,现在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投钱,要么关门大吉。

马斯克并不打算放弃,他要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SpaceX第四次发射中。这是在距第三次发射仅1个月后。他说自己知道发射失败的问题出在哪,“解决了这些问题,再次发射一定能成功。”

发射当天,哪怕他知道问题解决了一定成功,马斯克还是没勇气去现场,而是带着孩子去了迪士尼,直到发射前两分钟才走进了发射室。

2008年9月,猎鹰一号发射成功,成本仅为其他火箭的近四分之一。而这是1500名员工在六年时间里的研发成果。SpaceX也成了全球首家研发出可回收火箭的民营企业。2020年1月7日,SpaceX完成开年首飞,这已是公司第48次成功回收助推器。

SpaceX太空工作图/SpaceX官方

04 “拯救人类”的第二件事

若要延续人类文明,除了1%移民火星的可能性,99%则要依赖于地球的可持续性,这成了马斯克新的思考。

他认为最先要改变的是人们对燃油车的依赖,最好的方式是用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

2003年,马斯克结识了硅谷电动汽车研发工程师马丁·艾伯哈德,第一次接触到了特斯拉,当时团队花了约5年时间打造了一款电动跑车Roadster,49秒加速到时速60英里的体验,让马斯克为之心动。

他认为人们无法拒绝性能更好、外观更漂亮的汽车。2004年,马斯克向特斯拉出资630万美元,成为了公司实际控制人。

特斯拉走向正轨。

数十年间,第一次有人敢进军巨头林立的汽车行业,且在制造业并不发达的硅谷,无异于初生牛犊挑战权威,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对此不屑一顾,燃油车的天下固若金汤,电动汽车犹如螳臂当车。

马斯克的战略很清晰,先从高端电动跑车入手,逐步下探,推出平价车型以提升销量。

Roadster/特斯拉官方

2006年,时任加州州长的施瓦辛格开着Roadster出席特斯拉发布会,一直是媒体宠儿的马斯克将硅谷电动汽车的概念折腾得热火朝天,虽然吸引了莱昂纳多与乔治克鲁尼等明星的青睐,但外界遍布对电动汽车的质疑。

顶着外界的压力,特斯拉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管理问题。

2008年,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被马斯克和董事会开除,原因是当时的特斯拉超出了其管理能力。艾伯哈德一纸诉状以诽谤罪将特斯拉告上法庭,最后马斯克采用了仲裁解决这件事情,随之公司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特斯拉在美国处处不受认可,马斯克只得远走欧洲,选择跟德国车企联盟,以赢得美国市场的信心。内燃机发明者、正做电气转型的戴姆勒无疑是最佳选择,但马斯克欧洲一行并未打动戴姆勒,一份技术报告远不如一辆改造的电动汽车来得生动。

为拿下戴姆勒订单以度过财务危机,马斯克答应在四周之内将一辆smart改为特斯拉技术驱动的电动汽车,因smart在美国并未售卖,他们不得不从墨西哥买回一辆车进行改造,在工厂里特意搭了间临时厂房,几乎从未离开过,奋战四周的团队终于等来了造访的戴姆勒高管。

经过试驾体验,戴姆勒对改造的smart非常满意,一份7000万美元的合作敲定了,特斯拉成了smart的电池系统供应商。

有了资金,特斯拉加快打造中等价位汽车Model S,他重金请来了阿斯顿马丁的设计师,为Model S优化车身造型,不料设计师却暗自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动汽车公司,不但设计没有达到马斯克的要求,Model S一些重要的参数也被设计师带走。

马斯克怒不可遏,将设计师告上法庭,却以败诉告终。

Model S/特斯拉官方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袭来,这让财务困难的特斯拉陷入了绝境。

“谁还会花10万美金买跑车呢?”何况特斯拉只是一家小车企,与当时破产的通用、克莱斯勒相比,他们不值一提,特斯拉摇摇欲坠。甚至曾经一群离职的员工专门开设的一个栏目,热火朝天地讨论着特斯拉会在何时倒闭。

当时特斯拉账上的钱最多只够维持一周。

“我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把我出售PayPal获得的资金投入到特斯拉,要么就让特斯拉倒闭。”可特斯拉太重要了,他不会就此放弃。

于是马斯克以个人名义贷款了4000万美元来支持特斯拉的继续运营,与此同时,他还需要支付前妻一千万美金的离婚抚恤金,以及补贴两千万美金来支付SpaceX的第四次发射费用。

马斯克的实际举动打动了特斯拉员工,员工们纷纷想法设法筹集资金抢救特斯拉,以致于多数员工都成了特斯拉股东。

马斯克称那是他平生最黑暗的时光,“脑细胞都累死了不少”。

好在特斯拉资金募集进展顺利,Model S如期发布,第四次火箭发射也获得了首次成功,SpaceX拿到NASA 16亿美元的合同。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

黑暗时光结束了。

如今特斯拉累计下线了100万辆车,2019年368万的销量让特斯拉成为炙手可热的电动汽车领跑者,中国超级工厂的投产让特斯拉的发展前景明朗。

特斯拉第100万辆车下线/特斯拉官方

05 这个世界太“无聊”了

马斯克天马行空的思维迸发了太多的科技狂想,他受不了世界有太多无聊的存在。比如堵车。

2016年,马斯克被堵在了路上,他突发奇想要在地下打造一个隧道交通系统,并在推特上了立下了flag,择日开造隧道挖掘机,从想法提出到正式立项只用了2个小时,公司命名为“boring(无聊公司)”。如今boring的首个落地项目已经在稳步进行,近期外媒透露,boring已经完成了拉斯维加斯地下隧道项目的第一条隧道的开挖工作。

马斯克的疯狂想法不止于此。

星链项目STARLINK/SpaceX官方

超音速电动飞机、超级高铁、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商业太空港、在德州开设Tesla门店、车型远景、自动导航技术、全美充电网络、机器人更换电池、解决洛杉矶交通问题、打造波音787梦幻机型、8万人殖民火星,被称为马斯克的12大愿景。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郝秋慧

如今部分愿景已在实现的过程中。这世界在马斯克眼中,无聊透顶,却又因创造力无限而其乐无穷。

有人问他,你真的要改变世界吗?他平静地回答道:“我只是想让未来更加充满希望而已。”

当他忙于火箭与汽车的业务时,可再生能源成了马斯克考虑的重点。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马斯克将太阳城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表兄,美国太阳能多为夫妻店,缺少大型的公司,而太阳能将是世界发展的主要方向,马斯克愿意出资支持这个项目,但要求是自己担任董事长。于是他与表兄一拍即合,开始了太阳城项目,这也是最早开始太阳能直租模式的企业之一。

当时消费者可零首付进行租用太阳能屋顶,租约期满,消费者可选择购买或者退回的方式,这降低了太阳能屋顶的门槛,并且大受欢迎,如今太阳城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司之一。

在马斯克的愿景之外,他还经营着诸多新奇的科技项目,比如受争议的脑机接口项目,用12万颗近轨道卫星打造全球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等。据最新消息,脑机接口项目最快将于今年在人体身上进行测试,美国时间3月18日,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利用猎鹰九号火箭,发射了第六批星链卫星,现已有360颗星链卫星在运行。

诚如“科技狂”的称号,多个科技项目在马斯克手中成为了可能。

他疯狂地工作,大胆地实践,在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中践行着自己的科技价值观:“我不想成为谁的救世主,只是想着如何将事情变得更好,未来不会让自己失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因为钢铁侠胸口的反应堆是为了吸住接近他心脏的d片,钢铁侠3末尾经过手术,托尼心脏中的d片被取了出来,不再需要胸口的反应堆了。

出现于《钢铁侠3》里的战甲是Mark8。Mark8是托尼·斯塔克创造的第八套装甲。

主要特点是变身的过程,托尼可以利用红外感应手环,随时随地让钢甲覆盖自己的身体,同时肩部的霰d武器改成了 散发式的小型导d,威力不俗 ,激光武器也增加了长时间使用的性能,背部的推射器也经过了改装 可以飞出大气层。

扩展资料:

钢铁侠:是托尼·史塔克设计的盔甲,此盔甲赋予史塔克超人力量,超人耐力,飞行能力与多种武器。此盔甲是由他设计并大多数时间都是由他穿戴的。钢铁侠的外观与能力随着斯塔克不断的改造更新其装备而持续的变化,尤其是他的动力装甲。

除了一般时期穿着的泛用功能装甲,斯塔克还研发了数套特殊功能装甲让他可以适应太空旅行,深海潜水,匿踪潜行等状态。史塔克还以他称为模组装甲的外加组件改造出如“反浩克”(Hulkbuster)式重装甲,设计来增强装甲的力量与耐力让他足以单挑绿巨人浩克。

后来还有一套专门用来对抗雷神托尔的装甲,是根据托尔的宿敌毁灭者所改造的,使用的是秘法能源。史塔克在装甲战争时期发展出一种电子盒,当放置在使用史塔克科技的装甲上时可烧毁机件瘫痪装甲。但此电子盒对后来研发的款式无效用。

钢铁侠(Iron Man)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的超级英雄。有多代钢铁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托尼·史塔克,初次登场于《悬疑故事》第39期(1963年3月),由斯坦·李、赖瑞·理柏、唐·赫克和杰克·科比联合创造。

全名安东尼·爱德华·“托尼”·斯塔克(Anthony Edward 'Tony' Stark),是斯塔克工业(STARK INDUSTRIES)的CEO,因一场阴谋绑架中,胸部遭d片穿入,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自己的性命。

在同被绑架的物理学家何·银森(Ho Yinsen)的协助下托尼制造方舟反应炉(Arc Reactor)从而逃过一劫,利用方舟反应炉作为能量运转的来源,暗中制造了一套装甲(Mark1)杀出重围后逃脱,后参与创立复仇者联盟。

复仇者联盟4的结尾,钢铁侠带上了嵌有无限宝石的手套打响了响指,让灭霸和他的军队灰飞烟灭了,但他自己也因为承受不住无限宝石的能量而牺牲了。这或许就是钢铁侠的宿命,影片中奇异博士曾暗示钢铁侠这次就是唯一成功的那一次,所以钢铁侠果断的选择了牺牲自己挽救了所有人。


《复仇者联盟4》:

《复仇者联盟4》让不少观众在院看的爆哭,原本去看之前大家都以为是个阖家团圆的结局,没想到一直备受喜欢的钢铁侠竟然死了,早在《复仇者联盟3》上映的时候。

就有人剧透了钢铁侠最后结局怎么样,当时网络上有人传言称奇异博士看过了所有的结局,只有一种结局能够打败灭霸,但因为那种结局会让钢铁侠牺牲,所以奇异博士没有说出口。

《钢铁侠3》这部的剧情讲述的是因此钢铁侠托尼·斯塔克的生活被他的强敌给毁灭殆尽,因此变得无路可退的他必须依靠一身精良的高毁搏科技装备以及他的过人才智,去努力保护自己以及自己身边最亲近的那些人,同时还要揪出造成这一切时间的真正的幕后元凶的故事。

《钢铁侠3》这一部选取的故事线索是在于剧中的钢铁侠要如何突破自我,战胜自己对于高科技的依赖性以及内心对于那些未知文明的恐惧,在之前,蝙蝠侠和蜘蛛侠也都曾遇到清备个这一个问题,因此这个主题可以说是了无新意又充满沉重意味。

《钢铁侠3》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pwd=tnl6 提取码:tnl6   

版战争机器型号有1到5(严格来说只有三个,因为轻看会把马克2与钢铁爱国者混在一起),而钢铁侠的型号有1到46;穿戴战争机器的人叫 Lt Col James'Rhodey' Rhodes(中文简称罗德),穿戴钢铁侠的人叫Tony Stark(中文简称托尼或斯塔克);钢铁侠是英雄,战争机器是军方的兵人,算半个英雄;战争机器与钢铁侠的搭色不一样,战争机器主要是黑白搭色,钢铁侠是红黄搭色(排除其他型号)漫画版穿戴的人不同(详见版的第二条);战争机器与钢铁侠的搭色不一样(详见版第4条);钢铁侠型号多,战争机器少(目前好像没有具体数量)。
战争机器和钢铁侠有这么多的区别,原因有这几条:1他们的追求不一样,战争机器追求保护美利坚共和国以及人民平安,钢铁侠追求科学造福全人类;2一个是花花公子哥,一个是军人严肃脸;3身世不同,这主要在钢铁侠身上,他父母因运送超级士兵血清改良版,被冬兵暗杀,对外称车祸。
想知道更多不同的区别,只能靠上网查阅资料。

什么是微工厂?著名管理专家张满志认为:微工厂就是在市场碎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消费者可以“参与”产品研发为特点,以满足那些极度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支撑的创新实验室类型的制造组织。微工厂模式的核心是云计算和技术共享。解释微工厂其实就是体验经济社会下市场细分的一个产物。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机器设备表现的越来越微型化,与此同时,人们观念不断开放,享受生活的意识强于以往的任何时候,更加要求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讲求个性化,因此,微工厂的概念应运而生。 微工厂最先是由欧美一些国家提出的,最初由一些技术性和动手能力都很强的人出于兴趣和玩乐的心态而动手 *** 作完成某一件作品,直至引发微澜、很多人模仿。因此,国外众多媒体一致将“微工厂”称为一场全新工业革命的先声。 网站创始人彼得 魏特曼绍尔森作为微工厂的代表人物介绍说“想想看,每个热衷于制造点什么的家伙等于拥有了自己的生产线,以及一家销售自己创意产品的在线商店。” 在敏锐的未来预测者眼里,这些无聊玩家出于兴趣引发的微澜,无疑是一场全新工业革命的先声。随着整个技术的日益更新,它们必将造就无数个传奇以及创新型的小企业。加拿大著名独立记者、科幻小说作家、解 放知识产权运动的积极倡导者科瑞·多克特洛(Cory Doctorow),在最新著作《制造者》中争辩说,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这样的名字将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波工业革命中变成遭遇冰期的恐龙,而云计算和技术共享将造就无数个创新实验室类型的小企业。 微的概念 在外国,微的概念 被Twitter (每天以37万的用户增加,全球高达17亿的活跃用户)推向顶峰。在国内,微的概念最先被新浪成功运营新浪微博,巨大的名人效益,让新浪的股价在短短一年时间翻了一倍。 微的概念不仅仅是Twitter 新浪微博等产品带来的互联网的新的视野,也是媒体传达的新格式,伴随着一系列 微博 微小说 微公益 微交流 微爱情的诞生,微工厂也出现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在**《钢铁侠》中 ,虚构了这样一个画面:微工厂时代,人人都是托尼·史塔克。微工厂 ,把所有的相关联的第三方资源和用户聚合在一起,给这个世界一种新的“环境知觉”(ambientawareness)。“微”的存在和传达形状,为这个时代编织出新相貌,提供了新动力,并让集体的面目日渐明晰可见。“微工厂”代表的生产制造普及化,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趋势开始慢慢蔓延到各个行业,开放源代码行动,和技术生产设备成本的持续下跌,打破了以往DIY狂热分子所遭遇的最大瓶颈。 与微相关的 微软(其实是庞大且坚硬的公司)、微点(软件)、微星(主板)、微卫星方案(台湾与俄罗斯协作)、微积分(描绘物体运动的部分性质和全体性质,大少数人的屠龙术)、微生物(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干看清楚的小型生物)、微创(手术)、微电脑(微型电子计算机)、微雕(借助缩小镜才干看清楚的微型雕琢)、微光源(LE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74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