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三号 03 星,具有哪些意义?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三号 03 星,具有哪些意义?,第1张

4月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不少人好奇,高分三号03星成功发射意味着有什么意义?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高分三号03星

高分三号03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业务星,卫星技术状态与高分三号02星一致,主要载荷为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该星充分继承高分三号成熟技术方案,发射入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三号、高分三号02星组网运行,形成海陆雷达卫星星座,实现1米分辨率、1天重访,将提升我国雷达卫星海陆观测能力,可满足海洋权益维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减灾、国土、环保、水利、农业和气象等领域应用需求。

这颗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可靠、稳定的高分辨率SAR图像,为我国海洋开发、陆地环境资源监测和应急防灾减灾提供业务化应用数据支撑。

高分三号03星发射成功的意义有哪些

1三星组网实现1+1+1>3

“组网运行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多星协同观测优势,形成1+1+1>3的应用效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科研人员介绍。有了3颗星加持,太空“天眼网”的强大优势尤为突出。

其实,高分三号01星在轨道设计时,研制团队就已重点关注我国陆地和管辖海域重访和覆盖需求。为最大程度发挥卫星应用效能,研制团队选择将高分三号系列卫星均匀分布在同一轨道面上,三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均为99分钟。

在高分三号01星投入运行后,研制团队获悉海洋观测亟须扩大监测面积,将02、03星海洋连续探测的全球观测模式单次连续成像时间延长了一倍,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而且,三星组网可实现一次成像就能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海洋拍下来,给地球来一张“全家福”将变得更加容易。

不光如此,高分三号系列卫星通过三星编队飞行还可快速形成有效的干涉基线,开展地面形变干涉测量的业务化运行。这一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地表沉降监测、地震监测、冰川运移监测、公路铁路形变监测和山体滑坡监测等。

2载荷综合性能世界第一

有效载荷性能对提高卫星功能至关重要。高分三号星座合成孔径雷达载荷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间微波遥感系统部团队负责整个系统。10多年来,团队实现了一系列创新,有效载荷系统性能和卫星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综合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高分三号03星合成孔径雷达载荷新增三种试验模式。其中,高分广角模式分辨率可达5米,成像宽度120公里,提高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质量因子,可实现更大范围的陆海地表精细观测;动作目标检测和海流测量模式,可实现高精度动作目标检测和海洋流场测量,进一步拓展卫星应用能力;另外,合成孔径雷达载荷一周工作时间从30分钟增加到100分钟,可对全球海域进行长时间连续监视。

3精确测量大地的“尺子”

资源三号系列卫星作为测绘卫星究竟难在哪里?与传统意义上的遥感卫星又有哪些不同?专家表示,可以把测绘卫星理解成是一把用来精确测量大地的“尺子”。这把“尺子”的最大特点是:不仅能像传统遥感卫星一样获取二维平面影像,还通过三线阵相机利用摄影测量原理实现了高程信息的获取。

资源三号立体测绘采用了类似人眼的双目视觉原理:从不同位置观测同一物体,从而产生3D效果,视力水平越高,影像越清晰。然而,卫星进入太空后将长期处于温度剧烈变化的环境中,要想获取几何不变形、层次感分明、细节丰富不模糊的立体影像,研制团队专注攻坚,满足了镜头无畸变、动态范围宽、图像信噪比高等卫星载荷和平台提出的极为苛刻的要求。

五院科研人员表示,三星组网后,高分三号系列卫星整体成像能力将大幅提升,标志着我国民用高分辨率SAR卫星数据由示范应用阶段正式跨入业务化应用阶段。

近日,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已启动由数百颗低轨卫星组成的“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系统建设,今年将发射首颗卫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介绍说,“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系统将以星间链路实现卫星空间组网,计划于2018年发射星座首颗星,预计在2023年建设骨干星座系统。 该院正积极参与全球导航天基增强系统建设, 未来,“鸿雁”星座将在5G物联网、移动广播、导航天基增强、航空航海监视等场景中,为全球任何地区的任何人与物实现移动通信保障与宽带通信服务。

此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2015年8月起,已开始着手建设“16+4+4+x”的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未来将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服务。同时,该院还正加速建设可重复使用空间科学试验平台,助力农业、微生物产业、制药、新材料等多个产业取得新突破。
成立于1968年2月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卫星研制的高科技单位,也是中国目前最具实力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主要研制基地。50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致力于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已发展成为中国空间事业的主力军,代表了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表示,近年来,该院不断推动航天技术、资源和能力向社会开放以及应用转化,传统航天和商业航天协调发展,持续打造良好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生态,有力推动了中国的航天强国发展进程。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22年4月7日,高分三号03星发射成功。该卫星发射于我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所用的火箭为长征四号丙遥三十八运载火箭。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高分三号03星发射成功后,将会和此前发射升空、在轨运行的高分三号、高分三号02星形成组网运行的态势,也就是形成了海陆雷达卫星 星座 。通过这三颗卫星的组网运行、协同工作,对地观察时,其分辨率达到了1米级别。在对地观察时,对地面的某一目标,能够实现02天重访。通过更高的精度、更短的间隔时间,能够实现更强力的对海陆的观察效果,有效提升我国雷达卫星对海陆的观测能力。

(图源网络)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和此前的01星、02星有所不同,此次高分三号03号星拥有更为强大的 科技 加持,增加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也就是AIS。同时,作为03星的科学载荷,科学家们还对该系统进行了优化,使其性能变得更为强大。结合上述高精度、短间隔的对地观察能力,对海面船舶的观测能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根据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的前期规划,高分三号系列卫星组网卫星总共为3颗卫星,这也就意味着随着03号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标志着高分三号系列卫星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三颗卫星在太空中形成一张真正的“天网”。

从高分三号01星到03星,三颗卫星成功发射、组网运行,三颗卫星在太空中环绕地球均匀分布,并且三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均为99分钟。通过这样的组网方式,对海洋连续探测的全球观测模式单次连续成像时间延长了1倍,并且也成功刷新了世界纪录。三颗卫星组网,一次成像,就能将全球将近1/5的海洋拍下来,其能力不可谓不强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751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