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现状概况
常棵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东滨洞庭,南通长沙,西连黔川,北临鄂西。市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涅润气候区,洞庭湖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兼备平湖,丘岗、山地地形特征。全市现辖两区、一市、六县,面积18190平方公里,1998年底户藉人口595.0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303.7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常德市中心城区由江北城区、江南城区、德山开发区三片组成,至98年底,三片建成区面积48 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7 25万人。其中江北城区为常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用地面积31.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2976万人;江南城区为鼎城区政府所在地,建设用地面积9.35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6万人;德山开发区为常德市的主要工业基地,建设用地面积104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3万人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5年,远期2020年,远景2020年后30-50年。
(三)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范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江北地区、武陵镇、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护城乡、东郊乡、东江乡、河伏镇、丹洲乡、南坪岗乡、芦荻山乡、灌溪镇、白鹤山乡、斗姆湖镇、石门桥镇,太阳山林场,总面积约638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区位条件
常德市域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我国“东靠西移”战略的中间地带,是长江流域经济发达的上海、江苏与相对落后的云、贵、川的过渡区,它既受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中心的南中国经济圈的辐射影响,也是湘西北汇入长沙经济带的必经通道。
(二)城镇发展战略与布局
常德市跨世纪的城镇发展战略为:强化中心城市,加强县城建设,积极发展中心镇。城镇发展布局将在现有基础上形成“一个中心,两大城市群,三条轴线,四类空间,五个等级”的战略布局。一个中心即以常德市城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两大城市群是以石门为核心的西北城市群和以津市、澧县为核心的东北城市群;三条轴线指南部发展轴(319国道、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沿线)、北部发展轴(从津市、澧县沿澧水流域到石门)和中部发展轴(207国道、石长线和1836省道沿线);四类空间是以常德市城区为中心的大都市区,以各城镇发展为依托的城镇密集区,以交通干线和沿线重要城镇为骨干的城镇点轴发展区和西部山区的城镇点状发展区;五个等级是指中心械市——次中心城市——县城一一中心镇———般镇的五级城镇体系结构。
(三)总体发展目标
20l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O0亿元左右,2020年达到1500亿元左右,人均GDP超过20000元。建立—个适宜常德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空间市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城市化水平,2010年:40%,2020年:50%。
三、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城市发展战略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环境的改善,加强城市建设力度;发挥中心城市的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塑造有特色的宜人的现代
化城市环境。
(二)城市性质、规模
常德市位于湘鄂边境,同属武汉经济圃和湖南滨湖经济区,同时受到湘中经济圈、湘北经济圈、湘西经济圈、鄂中南经济圈、鄂西南经济圈的影响。处于国家开发中西都地区“东靠西移”的过渡地带,是湖南省北部联系长江流域重要的门户与通道,滨湖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湖南省建设湘西北地区的重点 。 因此性质拟定为:湘西北的中心诚市,交通枢纽和流通中心,以轻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根据预测,2005年城市人口 60万(其中江北城区38万,江南城区105万.德山开发口10 5万),2020年城市人口 100万(其中江北城区60万,江南城区20万,德山开发区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05年控制在60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控制在95平方公里左右。
(三)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及总体布局
江北城区近期沿武陵大道两侧向北发展,远期适当向东发展,主要向北、向西发展。德山开发区上要向南发展,江南城区向西、向南发展。城市未来的总体布局仍是—城三镇形式。江北城区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南城区作为区域性商贸市场中心,德山开发区作为市级工业基地,并在发展中完善其城市职能。
(四)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l、居住用地规划
考虑到常德市城区原有居住用地相对分散.对居住用地按居住片区进行规划布局。城区规划12个片区,其中江北城区5个,江南城区3个,德山开发区4个。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为强化江北城区的行政职能,在洞庭大道北侧,龙港路与皂果路之间布置市政广场及相应的行政用地,形成江北城区新的行政中心,也是常德市城区的行政中心。 同时增强各行政单位的绿化用地,改善行政办公的环境。
(2)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江北城区在规划中形成两个较大的商业中心,—个是对原有人民路周围的商业用地进行改造增建,扩大规模,形成具有传统气息的商业中心;另—个是结合新的行政中心布置—定的商业用地,形成新的现代
化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以现在的洞庭大道中段为基础,加以配套、完善,作为将来的金融中心。江南城区结合市场用地适当布置一定规模的商业金融用地。德山开发区沿乾明路两侧布置小型的商业用地。
(3)市场用地规划
江北城区和德山开发区对原有市场进行改造,适当增加部分专业市场。江南城区适当扩大原有市场规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增加专业市场。
(4)文化娱乐用地规划
江北城区结合新的行政商业中心,布置一处文化娱乐用地,形成整个市区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江南城区在沅南路北侧新增—处文化娱乐用地,形成其文化娱乐中心。德山开发区在崇德路南侧建成该区的文化娱乐中心。
(5)体育设施用地规划
现有市体育中心作为整个市区的体育活动中心,老体育馆环境改善后作为江北城区的体育活动中心;江南城区现有体育馆作为其体育活动中心;德山开发区在桃林路北侧新增一处体育用地,形成其体育活
动中心。
(6)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规划新增加2所综合性医院。一所位于江北城区芙蓉路北段东侧,主要为江北城区西北部新建城区居民服务;另一所位于德山开发区南部新建城区的中心。
(7)科研教育用地规划
规划中新增的科研教育用地主要集中在江北城区。在江北城区西北部芙蓉路西侧,规划一个占地85公顷左右,环境优美,大中专院校云集的新型科研教育园区。市区—些比较分散、教育设施落后的大中专
院校经拆迁后主要在该园区选址。
3、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1)工业用地规划
江北城区主要集中在城域区的西南与东南两处;城区其他比较分散的工业,除了几处对城市环境没有污染的工业外全部搬迁。江南城区近期在城市东部安排一处工业用地;远期结合南站港区的建设,在西部 安排一定规模的用地。德山开发区南部布置两处工业用地,西部布置一类工业,东部可以布置污染程度较小的二类工业。
(2)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5个大型的仓储中心,即落路口港区仓储中心、盐关码头仓储中心、南站港区仓储中心、德山专用码头仓储中心、德山火车站仓储中心。
4、开发区规划
德山开发区作为常德市区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应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常德市的工业基地,同时应完善其城市功能。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应重点做好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武陵开发区地处江北城区,可适当发展一些一类工业。
(五)对外交通规划
1、公路
利用新建和原有的207国道、319国道过境段,组织市区快速外环,把国道207、319和省道1801、1804及长常高速公路通过立交形式姐织在一起,保证城市出入口畅通。规划新建常德到张家界、吉首等高速公路,将常德汽车北站搬迁至常德火车站西侧,将常德汽车南站搬迁至金霞大道北侧,在德山火车站附近新建德山汽车站。
2、铁路
规划三条铁路专用线:盐关码头专用线,德山粮库专用线,火车站货场专用线。
洛湛铁路常德城区段沿石长铁路北侧、东侧布置。
3、水路
规划将沅江航道改造为三级航道,使其能够常年通行1000吨级的船舶。对港口布局作些调整,规划七个港区,即夹街寺港区、落路口港区、中心区港区、盐关港区、南站港区、德山港区、德山专用码头区,原有大西门港区取消,中心港区将煤碳、砂、等有碍城市环境的物质向盐关港区转移。落路口汽车渡口、青年路汽车渡口作为战备码头保留。
4、航空
对机场周围用地进行控制,为机场扩建留有余地,同时将机场路拓宽并向南延伸至常长高速公路入口。
(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承航规划
(1)路同规划
中心城区干路网采用棋盘式布局形式。近期过境交通由南坪路、启明路、樟桥路和沅江东大桥组成的东干线承担;中、远期沅江西大桥建成后,由金丹路、金霞路、善卷路组成的西干线承担;城区三片的交通联系主要由沅江大桥承担。规划洞庭大道在柏园桥东侧辟为十字路口,即向北延伸至南坪路,与1804省道连结,向东延伸至启明路:建设西路向西延伸至人民西路。城区形成两条主干线:西干线由金丹路、沅 江西大桥、机场路、金霞路、玉霞路、善卷路、忠德路组成;东干线由南坪路、启明路、沅江东大桥,樟桥路组成。两条主干线红线控制为50米。
(2)城市广场规划
规划在常德火车站,常德火车东站、德山火车站和德山长途汽车站布置交通集散广场;在江北城区洞庭大与皂果路交汇处西北角,布置一处市级游憩集会广场,同时在江北、江南、德山各布置4—6个区级游憩集会广场.供市民工余时间和节假日生活游憩活动使用。
2、公交网路规划
公交线路。结合近期建设,对现有的10条线路进行调整,同时增设9条新线路:火车站至白鹤山、火车站至桃花源、江南城区环线、武陵开发区至柳叶湖、江南城区至德山开发区、火车站至花岩溪、师院东院 至西院;三岔路至万金障农场。公交站场设施分首末站、停车场、保养场三部分。江北城区东部靠近铁路设一处公交保养场,负责整个城区车辆的保养:公交首末站的设置结合居住区规划,在每3—5万人的居住用地或居住小区设置一处;公文停车场的设置与公交保养场、公交首末站相结合,在江北城区没置4处,江南城区设置2处,德山开发区设置3处,
9、交通设施规划
在城区三片的出入口设处外来机动车辆公共停车场。市内公共停车场主要设在商贸、娱乐集中的地区和交通枢纽附近,共规划23处。加油站按服务半径每1 5公里设一座,共设17座。
(七)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特色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
加强城市及其周边大环境的绿化建没,利用城区边缘山地扩大和开辟林地、园地,并沿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建设防护林带,创造城市的绿色大背景。建设完善柳叶湖、江北水系绿化带、江北中心区绿地、滨湖公园、临讧公园、江南城区中心绿地、德山公园,形成较大面积的绿色空间。利用江北水系绿化带、城市林荫道等带状绿地串联各类大小广场、绿地,使绿色空间得到有机的联系,灵活的拓展。争取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接近15平方米/人。
2、城市景观特色规划
常德市城市宏观自热环境要素可概括为‘三山、三水”,即:太阳山、德山、河伏山,柳叶湖、沅水、江北水系。因此.城市特色的塑造主要突出山、水要素。城区的整体特色为山、水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同时各片区又有重点的塑造各自的特色。江北城区临沅江水面带注重城市立面的塑造,临柳叶湖以开辟绿色空间为主,沿江北水系则以小桥、流水,错落起伏、富有生气韵律的灵活空间面貌为主。江南城区沿沅江应与江北城区的建设相呼应,繁荣、流动的闹市为其主要特色。德山开发区山、水条件俱佳,临江工业区在未来的建设、改造中注意形象的塑造,大部分地区结合丘陵地形进行建设,形成山地城市风貌。
(八)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近期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取700升/人日,远期取900升/人日。水源以沅江地表水为主.近期完成四水厂—期工程(15万吨/日),远期逐步扩建四水厂和三水厂,取消一水厂,实现全城多水源环状供水。
2、排水工程规划
城区三片分别建立独立的排水系统,排水体制主要采用分流制,部分老城区采用合流制。三片各建—座污水处理厂,江北城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35万吨/日,江南城区7万吨/日,德山开发区12万吨/日。
3、电力工程规划
常德城区高压电网采用220KV、IlOKV两个电压等圾,取消原有35KV电压等组。220KV电网结构,拟采用环绕城区周围形成220KV的环网结线力式,并主要通过500KV岗市变电站取得省内外大型水、火电厂送来的电源。110KV电网结构保证每个变电站有两个电源。
4、通信工程规划
(1)电信
2010年话机普及率达到50部/百人;2020年话机普率达到65都/百人,市话交换局七个,长途交换局二个。
(2)邮政
在江北新建常德市邮政大楼,火车站支局,黄家大屋邮政所等15个邮政局所;在江南新建长家岗邮政所、朱家岗邮政所等8个邮政局所。至2020年,市区设局所50个。
(])广播电视规划
2020年,全市的无线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到98%,有线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85%以上,电视的采、编、播、传输和接收实现全数字化;建成全市的有线广播电视光纤基础网,实现网络传输数字化。
5、燃气工程规划
近期气源采用液化石油气,远期主要采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辅助气源。近期居民气化率100%,其中管道气化率39.2%,瓶装气化率608%;远期管道气化率93.2%,瓶装气化率68%。
6、环境卫生规划
近期内实现垃圾卫生填埋达到无害化要求;远期在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粪便处理无害化的同时,达到综合利用的要求。公厕按每2500人城市人口一座公厕的标准设置,主要繁华街道公厕间距为300
—500米,一般衔道为800—1000米。垃圾中转站以小型站为主,积极推广使用具有“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中转”等多项功能的垃圾中转站。在肖伍铺到大龙站沿线以东一带的山地中规划—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约400亩,用于江北城区的垃圾投填埋;另在益阳冲填埋场附近规划—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120亩,用于江南城区,德山开发区的垃圾填埋。
(九)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区空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以内,水厂取水点附近,沅江水质要满足Ⅱ类地面水质标准;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水质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工农业用水区的水质满足Ⅳ类水质标准;内湖
水体水质达到lll类水质标准,内河水质达到V类水质标准。噪声控制区覆盖率达到90%。
(十)文物保护与旅游规划
确定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文物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深度开发常德市旅游资源、重点发展常德城区和桃花源、夹山寺、壶瓶山、花岩溪、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等旅游区,搞好市区德山、河伏山、太阳山的开发建设,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东西、南北旅游通道。
(十一)综合防灾规划
1、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近期按50年—遇.远期江北城区按200年一遇,江南城区和德山开发区按100年一遇标准建设。防洪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在现有防洪体系的基础上,按规划防洪标准加高加固堤防。
2、防震减灾规划
重大建设工程及生命线工程如洪水、供电、交通、通信、医疗、燃气、粮食、消防等设施,均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新建工程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和建设。避震疏散用地不少于每人3平方米。城区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各类工业民用建筑,要基本具备抗御六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3、人防规划
常德市为三类人防重点城市。城市总体防护按照“片区防护,基础配套、分层布局、平战结合”的模式,进行长期建设。规划修建市及区级指挥所,修建四所地下医院、八个急救中心,十二个急救站。
4,消防规划
规划消防站13座,其中江北城区9座,江南城区2座,德山开发区2座。将消防指挥中心迁往柳叶路消防站 消防供水以城市自来水为主;消防用水管道与城市给水管道共用—套系统,城市消火柱间距不超过120米。
(十二)近期建设规划
江北城区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改善其居住环境,完善武陵大道北段两侧的建设,进一步建设充实朝阳路两侧柳叶湖与滨湖路之间的城市用地。江南城区近期在沅江、金霞大道、机场路之间形成布局合理和具有良好建设形态的城市用地。德山开发区近期在现状建设用地与崇德路之间形成一定的城市规模。
(十三)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远景江北城区用地向西、北部扩展,江南城区向南部发展,德山开发区向南发展。将常德市建成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高度协调、景观优美、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大城市
简称粤。广东省一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珠海、汕头率先建立经济特区,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南濒南海,以琼州海峡为界与海南隔海相望,西部与广西接壤,北部与湖南、江西为邻,东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广东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广东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广东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约600万人,华侨、华人约为2200万人,他们遍布世界各地。
地理概况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全境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总长3368千米。岛屿众多。南濒南海。以琼州海峡为界与海南隔海相望。西部与广西接壤。北部与湖南、江西为邻,东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广东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纵横交错。全省最高峰是位于本列山地西北端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气候特点
广东省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年均温除粤西北的连山外,均在19℃以上。温度的纬向分布较明显,大致北低南高。广东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但分布不均,地区间和逐年间差异很大。广东也是中国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省份之一。
自然资源
广东省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中野生资源植物有1000余种,其中古老植物有30余种,如水松、苏铁、树蕨等,被称为广东的活化石。北部南岭地区植物种类总数超过中国中部和北部植物种类的总和,有绿色宝库之称。珠江口沿海的滩涂还生长有成片的红树林。野生动物有700多种,珍稀动物则有苏门羚、华南虎等。南海淡水面积273多平方千米,约有鱼类860多种。广东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5种,其中有色金属居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
交通运输
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毗邻港澳,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大洋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全省交通发达,以广州为中心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有港口100多个。民航机场8个。有京九、京广、广梅汕、三茂等铁路干线,还有广深准高速客车直通九龙。公路四通八达,等级较高。
经济概况
广东省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递增水平。广东的工业主要有食品、家用电器、塑料制品、服装、卷烟、陶瓷、纺织、丝绸、机械、电子、电力、煤炭、石油、造船、汽车、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电子工业的门类及产值居全国前列。同时广东也是全国的水稻、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珠江三角洲是粮食、水果和甘蔗生产基地。雷州半岛是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文化习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东形成了浓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当地主要使用三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客方言和闽方言。而地方曲艺多彩多样,主要有广东音乐、粤剧、潮剧、汉剧、雷剧、山歌剧等。
省会:广州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又名羊城,简称为穗。位于省境中部,东连惠州市。西邻佛山市。北靠清远市和韶关市,南临东莞市、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面积7435平方千米。辖10区,代管从化、增城2个县级市。在清朝五口通商前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现在是中国南方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门户,是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珠江穿城而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工业发达。产品丰富。农副业以种植水稻、蔬菜,养殖淡水鱼和家禽为主。广州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港,还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连接全国各地。
深圳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东莞、惠州两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共设6个市辖区。深圳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丰沛。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
深圳是枕山面海、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鹏湾海岸线70多千米长,分布着大梅沙、小梅沙、溪;中、迭福、水沙头、西涌等水碧沙白的海滩。
历史文化名城:佛山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早在秦汉年间。这里已是颇具规模的农民、渔民聚居的村落。唐贞观二年(628年),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得佛山之名。佛山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佛山人文景观林立,有祖庙、孔庙、黄公祠等文物古迹。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为佛山诸庙之首;顺德清晖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此外还有孔庙、南海康有为故居、灵龟塔等。千百年来,佛山名人辈出,其中陈启沅、黄飞鸿、康有为、詹天佑、吴趼人、李小龙最为著名。佛山还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
历史文化名城:肇庆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部,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出土的青铜器表明,到春秋晚期,肇庆的岭南土著文化已开始与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融合。汉时设县。隋置端州,宋始称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唐代文学家李邕、日本人唐留学僧荣睿、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肇庆留下足迹。肇庆文物古迹众多。包括宋城墙、披云楼、梅庵、阅江楼、崇禧塔、丽谯楼、叶挺独立团旧址、七星岩摩崖石刻等。还有佛教禅宗六祖的遗迹,东、西清真寺等。星湖、鼎湖是肇庆著名的风光景点。星湖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鼎湖山居广东四大名山之首,有活的自然博物馆之称。
珠海
珠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角,珠江口西侧。东临伶仃洋,南端毗邻澳门。距广州市140千米。市境三面临海,港湾众多,境内地形分散复杂,兼有低丘、孤山、平原、滩涂和红树林海岸。工业主要有电子、机械、纺织、轻工、化学、塑料、玻陶、医药及医疗器械、建筑材料等门类,以及电力行业。农产品有稻谷、甘蔗、蔬菜、鲜花和荔枝、菠萝、香蕉、大蕉、柑橘等水果。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著名的万山渔场。
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因多雷暴而得名。雷州半岛在广东省西南部,伸入北部湾与雷州湾之间,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半岛南部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半岛地形单一,起伏和缓,以台地为主,其次为海积平原。地面坡度一般仅3~5米。半岛北部和缓的坡塘地形。海拔25~50米。台地上有螺岗岭、交椅岭和湖光岩等7座火山丘。半岛南部玄武岩台地非常平坦,分布有10座火山丘,一般海拔25~80米,高者达200米以上。半岛三面环海。岸线长约1180千米,连海岛岸线总长达1450千米。东海岸沿海有海成平原,外缘多沙泥滩,并有东海、南三和硇洲等岛屿。半岛东北侧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南海大港湛江港,为中国对外贸易港和渔业基地之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陵园墓门是一座高大牌坊,横排3个拱门,孙中山先生所题“浩气长存”几个大字刻在墓门正中央。墓道宽阔,碑石林立。方形碑亭上树“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后面是“纪功坊”,72块石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一个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矗立于顶上。章太炎为此坊额题了“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古篆。坊后的石碑详记了起义经过。陵园中一年四季黄花不断,用以象征永垂不朽的烈士精神。
虎门炮台
虎门位于珠江出海水道咽喉,南通大海,北抵广州黄埔港,是广州的出海门户。历代兵家固守之地。虎门炮台又称虎头门炮台。因口门内有大小虎山,形似两只下山猛虎雄踞江面而得名。林则徐、关天培在此共布局修筑炮台11座,设置大炮300多门。威远炮台筑在南山炮台前的岩石中,与镇远、靖远两炮台呈品字形布局。炮台间系有铁链、木桩、排链没于水中,组成坚固阵地,阻挡外来船只的入侵,被誉为金锁铜关。位于虎门东南面的沙角炮台遗存有3000千克古炮一门,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佛山铸造的。
南华寺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时的梁天监元年(502年),后来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南华寺坐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2千米的曹溪之畔,六祖慧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南华寺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依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开平市一带特有的乡土建筑群体,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00多座。这些碉楼集居住与防卫功能于一体,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身。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堪称世界一绝。
中英街
中英街是深圳八景之一。中英街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一街两制特色,街心有八块界碑石,界石的两面分别用中、英文刻上界石顺序号、立石时间。以此为界,部分属深圳,部分属香港。这条小街长250米,宽约3米。两边商店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如今的中英街已是旅游热点和一个繁华的商品贸易地点。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后,中英街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成为历史遗迹。
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面积约有48万平方米。景区是根据游览活动内容和世界地域结构所划分的,大大小小的景点共有118个其中包括埃及金字塔、美国大峡谷、印度泰姬陵、巴黎凯旋门、卡纳克·阿蒙神庙、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柬埔寨吴哥窟、意大利比萨斜塔等世界著名景观。世界广场上矗立着10尊世界著名雕塑,108根风格迥异的大石柱和近2000平方米的浮雕墙耸立在广场四周,此外还有6座巨门和一座华丽的舞台,其中的6座巨门用以象征世界古老文明发祥地。游人通过世界之窗可了解到外部世界的许多美妙景观。
七星岩
七星岩旖旎多姿,素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约80处。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石室岩洞留有许多上至唐朝、下至民国的文化遗迹,占整个七星岩摩崖石刻的64%。
陈家祠
陈家祠即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整座建筑坐北向南,由3进5间9堂6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号称百粤冠祠。书院建筑中心为主殿聚贤堂。整个建筑前后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长廊、青云巷使整个建筑四通八达,庭院园林点缀其中,形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建筑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
自云山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北部,是南粤名山之一。被称为羊城第一秀,由30多座山峰组成。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山名由此得来。
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丹霞山的山体由红色沙砾岩组成,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极具特色,被称为中国红石公园,这里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在距今14亿年到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厚厚的红色地层。到距今7000万年以后,盆地发生多次间歇上升,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盆地的红色岩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形成了现在风光绮丽的丹霞山。
长 江 洪 水第一节 概 述
一、自然地理情况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北麓,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江源为沱沱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区),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在上海汇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余km,为我国第一大江河,也是世界最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约为180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 。长江流域形状呈东西长、南北短的狭长形,其地势呈西北部高,东南部低。
长江干流河道,按河道特征及流域地形,划分为上、中、下游。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km,流域面积100万km2。宜昌至江西湖口称中游,长950多km,流域面积68万km2,其中枝城至城陵矶河段,通称荆江,长约340km,其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调弦口已于1959年封堵)分泄江水入洞庭湖,与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汇合后,再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干流。长江经城陵矶后折向东北,到达武汉时有汉江汇入,再向东流至湖口又接纳鄱阳湖的赣、抚、信、饶、修等水系。湖口至长江口称下游,长938km,流域面积约12万km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防汛的重点地区。
长江流域主要河流及水文站点分布图见图2-1。
长江流域已建大型水库约109座,总库容867亿m3,其中三峡以上12座,总库容818亿m3;中型水库929座,总库容238亿m3,其中三峡以上为163座,总库容394亿m3。
二、气象水文特征
长江流域处于欧亚大陆东部的副热带地区,气候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 冬季盛行偏北风,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67mm,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长江洪水由暴雨形成,因此,洪水发生时间和地区分布与暴雨一致,从洪水发生时间看,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汛期最早,一般为4~7月,其中澧水为4~8月;长江上游南岸乌江为5~9月;江北各支流包括金沙江及中游的汉江为6~10月;中下游干流因受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洪水的影响,汛期为5~10月;湘江、资水和鄱阳湖水系的主汛期为4~6月;沅、澧水与清江、乌江为5~7月;江北各支流及汉口以上干流为7~9月;大通站主汛期为6~8月。在江北各主要支流及汉口以上干流主汛期内,一般又以7、8月两个月水量最大,洪峰出现机会也最多。长江洪水以峰高量大为基本特征,各支流一次洪水过程一般在10天左右,干流因汇集支流洪水,尤其中下游经湖泊、河槽调蓄,一次洪水过程历时较长,上游屏山、宜昌在10~30天左右,中下游汉口、大通超过50天。
三、洪水类型
一般情况下,长江中下游洪水发生时间早于上游洪水,不易发生大范围的洪水遭遇,通常年份长江流域发生“区域型”暴雨洪水。根据不同地区来水的组成情况可以确定为不同区 域型的洪水,如1935年长江中游澧水、汉江发生了特大洪水;1981年长江上游四川发生特大洪水;1983年汉江发生了特大洪水;1991年长江中下游发生大洪水;1995年发生以鄱阳湖来水为主的洪水;1996年发生以洞庭湖来水为主的洪水。
如若天气反常,上游洪水提前,或中下游洪水延后,在江湖底水过高的情况下,上游洪水接 踵而来,洪水过程重叠,干支流洪水反复遭遇,将造成峰高量大的“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均属于全流域型洪水。
第二节 暴雨洪水特点
一、暴雨特点
1998年汛期降雨有以下特点。
1暴雨发生频繁
长江流域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各地暴雨频繁。7月份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出现的次数最多,仅7月11日间歇一天。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共出现74个暴雨日,其中大暴雨为64天,占暴雨日总数的86%,特大暴雨日为18天,占暴雨日总数的24%。
2暴雨笼罩面积大、范围广
6月23日,鄱阳湖、洞庭湖水系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到大暴雨,降雨大于50mm的笼罩面积达1560万km2,跨及9条江河。其次为7月22日两湖水系、陆水流域为一条东西向的强降雨带,降雨量级多为暴雨到大暴雨,笼罩面积为1328万km2,横跨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再次为6月18日发生在鄱阳湖水系的暴雨,笼罩面积为1224万km2。
日降雨大于100mm的笼罩面积最大的为6月13日发生在两湖的大暴雨,笼罩面积为506万km2。7月21日发生在乌江、洞庭湖、鄂东北的大暴雨,笼罩面积为341万km2,居第二, 跨及贵州、湖南、湖北三省。
3暴雨中心稳定少动 �
6月11~26日强降雨带稳定维持在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滞留时间长达16天之久。7月4~16 日强降雨带推移到长江上游广大地区,维持13天。7月20~31日强降雨带又回到两湖水系,历时15天。8月1~29日长江上游再次出现稳定的强降水,暴雨到大暴雨长时间笼罩在长江 上游及汉江流域,历时长达29天。
4暴雨强度大、雨量集中
1998年最强的一次降水过程发生在7月19~25日,尤以20~22日三天为最大,暴雨中心湖南沅江的龙山县水田站三天日雨量均超过100mm,分别为214mm,339mm和102mm,累计达655 mm,成为1998年连续三天大暴雨之最。同时在这次过程中,武汉市在7月20日20时~22日20时的48小时内,降雨量达到457mm,其中最大1小时降雨达95mm(21日6:05-7:05),造成武汉三镇的严重渍水。
5雨带南北拉锯、上下游摆动明显
主汛期雨带出现明显的南北拉锯及上下游摆动现象。6月中下旬雨带主要在中下游地区,特 别是鄱阳湖、洞庭湖两湖水系;7月上半月,雨带推移到上游地区;7月下半月,雨带再次回 到中下游地区;8月份,雨带又被推移到上游地区,稳定到8月15日;8月16~18日,雨带又推到中下游及江南地区;8月19~25日又回到嘉岷流域及汉江;8月26~29日雨带再次推到中下游及江南。
二、洪水特点
1洪水发生范围广
1998年长江流域上中游干流及鄱阳湖五河和洞庭湖四水均发生了较大洪水,长江中游干流多处主要站和支流发生超过实测记录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的洪水,波及范围广,是有实测记录 以来继195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型洪水。
2洪水发生时间早
1~3月份,长江中下游干流出现历史同期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湘江和鄱阳湖水系赣江3月中旬的洪峰流量居全年最大。
3洪峰次数多、洪水量级大
长江上游宜昌水文站洪峰流量发生8次超过50000m3/s的洪水过程,最大30天洪量约为百年一遇,6~8月洪水总量和最大60天洪量均超过1954年,中下游汉口站则接近1954年。
4洪峰水位高,高水位持续时间长
长江中下游江段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水文(位)站水位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超过幅度达 055~125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40多天,超过警戒水位时间长达57~94天。洞庭湖和鄱 阳湖水系的大部分地区也普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两湖控制站城陵矶和湖口水文站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持续时间均长达29天。
5洪水遭遇恶劣
1998年长江上中下游洪水和洞庭湖、鄱阳湖洪水发生恶劣遭遇。 6月中旬~7月下旬,两湖洪水叠加,长江中下游水位持续偏高, 8月份长江上游干流又连续发生多次洪水过程,特别是第六次洪水在向下游行进过程中,先与三峡区间、清江洪水相遇,又与洞庭湖沅江、澧水洪水碰头,经武汉江段时,与同期到达的汉江洪水又相遭遇,情形尤为恶劣。干支流洪水多次遭遇、叠加组合成峰高量大的多峰型洪水过程,造成中下游干支流防汛形势异常严峻的局面。
第三节 暴雨洪水发展过程
一、降雨发展过程
1998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降雨为全流域型偏多,如图2-2所示,鄱阳湖饶、修、抚水和湖区,清江,洞庭湖澧水、资水、沅江,雅砻江下游等流域6~8月降雨量在1000mm以 上,澧水上游总降雨量超过2000mm。与历年均值比较,长江上中游干流区偏多达6成,金沙江、乌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偏多4~5成,嘉陵江偏多3成,汉江区偏多1成,岷沱江及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多不到1成。
根据天气形势的转变和雨带分布特点,1998年主汛期长江降雨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6月11日~7月3日(中下游第一阶段梅雨期)
降雨集中在鄱阳湖水系的昌江、乐安河、信江、赣江吉安以下、抚河、锦江、潦河、修水和湖区以及洞庭湖水系的湘江湘潭以下、资水、沅江局地和湖区,降雨均在300mm以上。降雨大于500mm的笼罩面积近9万km2,局部地区如江西信江的上清、弋阳、铁路坪站(铅山县)分别为1120mm、1032mm和1004mm,为本次梅雨中心雨量最大的三个站。另外在三峡区间下段、清江及澧水部分地区也有一个大于300mm的区域,最大为清江的建始站440mm。6月11日-7月3日大于300mm的笼罩面积为264万km2,详见图2-3。
27月4~15日(上游第一阶段集中降雨期)
此阶段主要降雨集中在长江上游及汉江上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基本无雨,详见图2-4。
37月16~31日(中下游第二阶段梅雨期)
从7月16日开始,雨带又重新回到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江南地区,直到7月31日,为1998年的第二度梅雨期。7月16~31日,乌江、沅江、澧水、武汉市、鄂东北和鄱阳湖水系的信江 、乐安河、抚河、修水等地相继出现大暴雨,这段时期累积雨量超过300mm的范围为17万多km2,400mm以上为6万多km2,并有三个大于500mm的雨区,三个区域的中心以湖南沅江的龙山县水田站1001mm为最大,其次为江西乐安河的婺源县三都站881mm,靖安县潦河的叶家站618m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