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19:30,某省某厂TNT生产线硝化车间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TNT 是一种烈性炸药,由甲苯经硝硫混酸硝化而成。硝化过程中存在着燃烧、爆炸、腐蚀、中毒四大危险。硝化反应分为3个阶段:一段硝化由甲苯硝化为一硝基甲苯 (MNT),用四台硝化机并联完成;二段硝化由一硝基甲苯硝化为二硝基甲苯(DNT),用二台硝化机并联完成;三段硝化由二硝基甲苯硝化为三硝基甲苯 (TNT),用11台硝化机串联起来完成。
化学反应式如下:
CH3C6H5 + HNO3 + (H2SO4) ─→ CH3C6H4(NO2) + H2O
CH3C6H4(NO2) + HNO3 + (H2SO4) ─→CH3C6H4(NO2)2十H2O
CH3C6H4(NO2)2 + HNO3 + (H2SO4) ─→ CH3C6H2(NO2)3+ H2O
三段硝化比二段硝化困难得多,不仅反应时间长,需多台硝化机串联,而且硝硫混酸浓度高,并控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因而生产危险性大。这次特大爆炸事故就是从三段2号机(代号为III_2+)开始的。
发生事故的硝化车间由3个实际相连的工房组成。中间为9m×40 m×15 m的钢筋混凝土3层建筑,屋顶为圆拱形;东西两侧分别为8 m×40 m和 12m x 40m的2个偏厦。硝化机多数布置在西偏厦内,理化分析室布置在东偏厦内。整个硝化车间位于高3 m、四周封闭的防爆土堤内,工人只能从涵洞出入。爆炸事故发生后,该车间及其内部40多台设备荡然无存,现场留下一个方圆约40 m、深7m的锅底形大坑,坑底积水2.7 m深。
爆炸不仅使本工房被摧毁,而且精制、包装工房,空压站及分厂办公室遭到严重破坏,相邻分厂也受到严重影响。位于爆炸中心西侧的三分厂、南侧的五分厂、北侧的六分厂和热电厂,凡距爆炸中心600 m范围内的建筑物均遭严重破坏;1200 m范围内的建筑物局部破坏,门窗玻璃全被震碎;3000 m范围内的门窗玻璃部分振碎。在爆炸中心四周的近千棵树木,或被冲击波拦腰截断,或被冲倒,或被削去半边树冠。
爆炸飞散物——残墙断壁和设备碎块,大多抛落在 300 m半径范围内,少数飞散物抛落甚远,例如,一根长800 mm、Φ80mm的钢轴飞落至1 685 m处;一个数10 t重的钢筋混凝土块(原硝化工房拱形屋顶的残骸)被抛落在东南方487 m处,将埋在地下2m深处的Φ400mm铸铁管上水干线砸断,水溢成河;一个数10 公斤重的水泥墙残块飞至310 m远并砸穿3分厂卫生巾生产工房的屋顶,将室内2名女工砸成重伤。
据统计,这起事故中死亡17人、重伤13人、轻伤94人;报废建筑物约5万m2。严重破坏的5 8万m2,一般破坏的176万m2;设备损坏951台(套),直接经济损失22666万元。此外由于停产和重建,间接损失更加巨大。
根据对生产设备内的炸药量的测算,并从建筑物破坏等级与冲击波超压的关系,以及爆炸坑形状和大小的估算,确定这次事故爆炸的药量约为40t TNT当量。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原点
事故发生后,由企业主管部门、政府劳动部门和工会劳动保护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由于这起事故已使原来的工房和设备全被炸毁,现场已变成一个大而深的坑,且有积水。因而,尽管调查组专家反复勘察了事故现场,但找到的物证很少,仪表及记录纸残缺不全,这就给确定事故原点和分析事故原因造成很大困难。好在当班的34名工人中,尚有17名幸存,经反复查询,他们提供了发生事故前的生产情况和事故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这对调查进展很有帮助。调查组结合当事人口述笔录,查证了许多有关图纸和资料,做了一些模拟试验,并从工艺技术、生产管理、设备状况、原材料质量、生产 *** 作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终确定并证实了事故原点——即最先发生燃烧爆炸的设备是三段2号机分离器。主要依据是:
(1)当事人口述。III-2+机 *** 作工自述,他于19:00从生产设备内取出硝化物和废酸样品,送到理化分析室,约19:15返回本岗位,发现Ш-2+机分离器冒烟,就按规定打开分离器雨淋装置和硝化机冷却水旁路阀进行降温,然后去仪表控制室找班长报告情况。
(2) 班长证词。班长承认19:15左右III-2+机 *** 作工向他报告分离器冒烟,他就带领另两名工人来到硝化工房,看到III-2+机分离器冒烟很大,就指挥工人打开机前循环阀和加入浓硫酸,以进一步降温。但此措施没有奏效,工房内已硝烟呛人,便和其他人退到工房门口,接着就看见从分离器沿口与上盖之间向外喷火,心想“不好了”,便立即向防爆土堤外面跑去,刚出涵洞,身后“轰”地一声就爆炸了。
说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忽略的危险,其实是很多的,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忽略她,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安全的,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首先,我觉得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地铁的屏蔽门。地铁,我们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便利的一个交通工具,但是我们经常在抢地铁的时候,经常会在他车门即将关闭的时候抢着冲进门,这种时候有的时候他的自动动是不太灵敏的,从而会让人夹在屏蔽门和车厢门的空气中,这个时候其实是很危险的,如果没有人注意到的话,你就会被启动的列车碾成碎片。可以说,如果被夹在这两个门之间,你死亡的几率可以高达100%的,虽然说有人可以给你按下紧急停车闸,但是必要情况还是要注意的。
还有一个是在候车的时候,很多人在等待车的时候会到处逛,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超过黄线,可以说真的是很危险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超过了黄线的话,可以说稍微不注意就会被人推下去。地铁上的司机有的时候是根本注意不到的,而且也会来不及刹车,这个时候你就会很危险的。
地铁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但是为了避免不可忽略的危险,还是要提高警惕的。有些人真的是特别容易忽略,尤其是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但是这种情况更有注意安全。
今年2月19日即农历除夕前一天,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岁的女学生左某回到湘南绥宁县。晚上她在换装新的液化气瓶时,发现联接气瓶的减压阀接头的垫片坏了,有点漏气,以为没有什么关系,并用热水器洗澡。洗完澡后,用电吹风来吹干头发,没想到电吹风前部有热红的电阻丝正是火源,随即引发室内液化气突然燃烧爆炸,左某与其父亲两人均被严重烧伤,她本人体无完肤,烧伤面积达91%,惨不忍睹,濒临休克。
这是起典型的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的燃烧爆炸伤人的事故。虽然液化石油气因不含CO而属于无毒燃气,但组成液化石油气的不少成份容易使人和动物发生中毒甚至窒息。尤其是在空气中混有一定比例的液化石油气后极易发生着火和爆炸。这种爆炸属于化学性爆炸。凡是发生可燃物质燃烧爆炸必须有三个条件:
第一,有可燃物质;
第二,可燃物质的浓度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
第三,有点火火源并达到最低点火能量。在上述两个事故中,第一条件是无可置疑的。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厂生产的一种副产品,是多种烃类(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极易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第二个条件也很是容易达到的。我们知道,可燃气体与空气虽然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有着火爆炸危险,但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后的爆炸极限的下限低、上下极限范围宽(如丁烷下限为186%,上限为841%;乙烯下限为275%,上限为2860%)。在空气中的最小点火能量也低(如炳烯为0282毫焦尔,丙烷为0305毫焦耳)。泄漏的液化气与空气混合的浓度只要达到2%-28%的范围的任何一个浓度点(这在城市楼房厨房内是容易达到的),当遇到火源时就会发生爆炸。在上述第一个事故中,已知液化气瓶有泄漏,且经过较长时间洗澡,液化气泄漏很容易达到爆炸极限的下限,并处于上下极限的浓度范围内,当遇到电吹风的点火源时就发生了燃烧爆炸。在第二个事故中,被换下来的“空瓶”不空,瓶内还存有液化气。这是因为瓶内压力与当地外界的大气压力相等(约为一个绝对大气压力即1kgf/m2或01mpa),处于微平衡状态。在拆卸减压阀和搬动“空瓶”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了,在没有关阀的情况下,瓶内的液化气就泄漏出来了,并逐渐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当用新瓶的气打火又有火源时,燃烧爆炸的事故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签于上述液化气泄漏引起的燃烧爆炸事故及其机理,我们平时应采取如下的安全防范措施:
1、液化石油气瓶一定要按规定年检维修,不合格的气瓶一律报废,有泄漏的不准继续使用。
2、家庭用的减压阀必须是合格产品,减压阀前端头与液化气瓶连接密封的橡胶垫圈必完好无损,不得有泄漏。
3、用完后的“空瓶”,一定要拧紧上部的总阀门,防止在搬运过程中或天气变温或受热时,瓶内的残液泄漏出来。
4、如果发现家中的液化气或煤气泄漏,首先注意不能用任何火源点火,包括不能插电器开关插头,不能启动引起电火花的通风机、洗衣机、电吹风、微波炉、消毒柜等;立即封闭现场不让人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