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建议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帮助老人的方法如下:
第一:建立老年人学习中心,安排工作人员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是在逐步下降的,对于年轻人来讲特别容易接受和学习的新鲜事物,可是老年人就会特别难以理解,也学不会。所以说如果要让老年人也融入数字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导老年人善用手机,善用电子设备。毕竟电子设备的熟练使用是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基础。
现在的智能手机都已经非常智能,功能齐全。很多电脑能够做到的事情,只依靠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手机不仅可以直接买票打车,还可以直接结账和点餐。所以说首先就要教会老年人使用手机。其实有很多的老年人是在使用老年机的,根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上网。
那么就要设立专门的老年人学习中心,在这里安排专人来帮助教会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但是由于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比较弱,所以使用一对一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一对多,但是不建议一个工作人员,同时教几十个老年人学习,效率就会比较低。
第二:给老年人灌输“不要贪小便宜”的思想要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虽然非常的方便,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一些电信诈骗和互联网金融诈骗的风险。由于老年人是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和数字生活,因此对于这个世界里面的所有东西都很好奇,那么就可能把一些陷阱或者广告当成很重要的讯息,从而就有上当受骗的可能性。
进入数字生活虽然对于老年人来讲是一种进步,但是在进步的同时还是要稳定,所以说在教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给老年人灌输“不要贪小便宜”的思想。只要在数字生活之中,有“捡便宜”的好事情,那么就代表这件事情很可能是诈骗,老男人要绕开走。
所以给老年人灌输成功了这种观点,那么老年人在融入数字生活的时候,既可以享受到数字生活的便利,也可以避免上当受骗。毕竟老年人对于互联网世界一无所知,如果不能够让老年人保持警惕性的话,那么是很容易被骗的,这才得不偿失。
资料图:2013年12月12日,雷军、董明珠同台打起了赌。中新社发富田摄
谈赌约:当年无知无畏
想必大家都已经清楚,2013年,雷军和董明珠之间诞生了一个10亿赌约。待2018年双方企业业绩发布后,最终格力胜出。2018年格力实现营业收入20004亿元,比小米174915亿元的营收多出了250多亿元。
近日,董明珠在中国质量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谈到10亿赌约时说:“五年前我跟雷军赌10个亿,别人老关心10个亿给你没有啊?我说我不要。希望未来的五年,还跟雷军赌。”
雷军表示,“就像很多人问我,小米能不能超过苹果,我认为每一个企业家都要有这样的决心,但是需要时间,需要基础。这次(赌约)我会更有信心一点。”
雷军还表示,“小米是一家很年轻的公司,成立只有9年,创造了很多奇迹,是最年轻的《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但是,我们毕竟还是年轻,根基不够扎实。”
谈红米:独立是必然选择
近年来,手机厂商纷纷推出独立子品牌,例如华为早早就有了独立子品牌荣耀,vivo今年2月份推出子品牌iQOO,小米动作也不慢,在2019年1月份,正式宣布品牌红米Redmi独立运营。
为什么手机厂商纷纷设立独立子品牌?雷军称,Redmi独立是小米发展到新阶段和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选择,随着亿万用户加入米粉的大家庭,他们对智能手机和未来 科技 生活有着各自不同的想像和向往,也对小米寄予了更多不同的期望。
谈到红米和小米的区别,雷军称,把 探索 黑 科技 、追求极致体验的任务交给了小米,把死磕品质、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任务交给了由红米升级而来的Redmi。
Redmi独立后,市场分析红米可能是要做低端机。不过此次雷军表示,Redmi继承了小米和红米的过去,要把高品质和极致性价比进行到底,不止要做千元机,也要做高端旗舰手机,甚至是任何高品质和极致性价比的产品。
“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Redmi笔记本电脑,Redmi洗衣机,未来还将有更多Redmi的产品面世。”雷军透露,小米会在“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旗帜下,打造全新的品牌矩阵。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生态链上有诸多“米子辈”企业,但大部分企业与小米的关系相对松散,小米此次自建独立子品牌,会不会对其他“米字辈”产生影响?对这些品牌又是如何管理的?
雷军称,小米生态链是一次全新尝试,在创建之初,就确定了“投资不控股,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希望与生态链企业共建生态,共同繁荣。
“对于众多的生态链产品,我们做了一定的品牌划分,一方面有小米和生态链共同研发的小米、米家和米兔品牌,另一方面也有各生态链公司的自有品牌。”雷军说。
谈物联网:每4天就有1款新品
谈起小米就无法绕开手机终端,殊不知,今年小米最新的二季度财报显示,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品成为业绩拉动的主力军:IoT业务二季度收入149亿元,同比增44%,收入占比提升至29%。
雷军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小米在6年前就布局了IoT,过去两年,小米推出了186款生态链产品,相当于每4天就有1款新品,覆盖客厅、卧室、厨卫、出行等场景,智能家居的进程正在进一步加速。
雷军称,小米生态一系列爆款涵盖了大家电、小家电、生活电器等多个领域,也验证了电器的智能化尤其是大家电的智能化,将是智能家居落地进入关键阶段的必然选择。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IoT联网设备数超过196亿台(不含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695%。
IoT业务增长的同时,其财报显示,小米互联网服务,例如广告与 游戏 收入下滑。所以有分析称其互联网属性再减少,实际上,从小米成立之初,小米到底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的争议就不断。
雷军称,小米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外界一些榜单,例如《财富》也将小米列入互联网公司队列里,“我们公司的标志MI,不仅是米字的发音,也是Mobile Internet,也就是移动互联网的缩写。”
该市通过人才引进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迅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而出,为“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被称为中国光谷,在这片引领先进 科技 风潮的创新之地,一股“芯”势力正在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5月15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芯”驱动高端论坛暨2019北大国发院(武汉)论坛,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高新大道中国光谷 科技 会展中心举办。
圆桌论坛环节,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王斌、武汉慧联无限 科技 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胡昱、武汉芯泰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光、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院长龚强与圆桌主持人、《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一起,以“创新引领,培育壮大新动能”为主题,就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以及武汉在此领域的独特优势展开了热烈讨论。
邓妍: 2018年末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我们知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武汉给人留下的产业支柱印象是钢、是 汽车 ,2011年在地方政府“工业倍增”计划下,信息技术、生命 健康 、智能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开始抬头,五年内投资比重从377%上升到636%。现在,围绕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GDP占到整个湖北全省38%的武汉,又面临一个全新的转型“窗口期”。
巧合的是,前几天刚刚出台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显示,武汉在全国经济总量TOP100城市中,总分位居第六。这个报告覆盖了4个直辖市、23个省区的重要大中型城市,从软环境、硬环境两个维度,7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着手,综合反映出一个城市对于投资创业、企业经营、吸引人才的综合支持程度。
龚强从美国学成归来,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政府财政与公共政策等。请问,你怎么看待上述现象?武汉在“芯产业”方面,都具备哪些优势?
龚强: 武汉“芯产业”具有来自高校与交通两个方面的增长动力和优势。
首先,武汉市高校资源集中、研究实力较强,有利于人才培养与产业集聚。武汉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高校数量众多,科教综合实力不容小觑。其不仅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 科技 大学、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等诸多名校,在校大学生人数亦超百万,位居全国甚至世界第一,能够为“芯产业”发展提供大量高精尖专业型人才。
第二,武汉市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雄厚,有利于人才输送与地区经济发展。武汉地处中部核心区域、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每年向外输送几十万高校学生。此外,作为近代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能够为“芯产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工业基础。
考虑城市环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地区资源聚集程度会对其经济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一个地区充分整合其核心资源,便能够有效发挥其工业基础与人文底蕴的内部优势,进一步形成人才高地。反之,若地区无法合理聚集优势资源,则会造成人才洼地,不利于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
因此,国家或区域间的竞争实际是政府执政能力的竞争。政府执政能力水平较高,会增强地区资源聚集程度,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而显著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质量。实际上,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人工智能,其背后依旧是人,依旧是高端人才的比拼,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近年来,武汉市坚持人才优先,通过人才引进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发展势态良好、经济增速迅猛,能够充分反映出湖北省与武汉市较为到位的发展和战略规划,并对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邓妍: 目前,在光谷,企业生态多样,新动能潜力十足,比如小米作为独角兽企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IoT(Internet of Things)消费级物联网平台,在人工智能方面也积极布局。小米董事长雷军曾经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超级机遇至少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一个数量级。”
作为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王斌此前工作于中国科学院,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相关的科研工作,由学界进入产业界是一个不小的跨越。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大潮中的定位以及发力方向?就武汉而言,能在这一领域发出怎样的声音?
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王斌
王斌: 人工智能是中国进入世界强国的一个重要机会,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比如说美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可能偏国家安全,欧盟可能更偏隐私和安全。中国的人工智能其实是比较激进的,跟产业结合得非常紧密,以人工智能对产业改造升级,技术化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中国的定位非常准确。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分三步走,首先跟世界同步,第二是在某些核心技术上领先,第三是成为世界人工智能的中心。
这几年人工智能很热,其中还伴随着其他的一些关键词,比如说物联网、智能制造,而武汉正好跟这两个词都非常相关,这对武汉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其有可能走在国内甚至国际前列。
邓妍: 此次圆桌会议主题是“创新引领,培育壮大新动能”。据我们了解,目前武汉提出的口号是“芯片引领创新,面板拉动增长,端网支撑规模”。但无论是芯片还是面板,都属于高资金密集型、长投资周期型,且风险极大的产业,确实需要政府、企业、 社会 力量以最大力度和巨大勇气去介入,同时又需要面对因技术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
今天有来自两家光谷企业的代表。一家是接连三年入选光谷“瞪羚企业”的武汉慧联无限,武汉建成的100个平安智慧社区,1/3是由武汉慧联无限打造的;与武汉慧联无限一起进入德勤“2018光谷明日之星榜单”的,还有一家做芯片的企业—武汉芯泰 科技 有限公司。胡昱和夏光身处“芯产业”内核,你们如何看待这种风险与机遇的矛盾?
夏光: 我们企业是2010年创立的,理念是不跟随,就要做原创,就要做颠覆。我们坚持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年,几乎是零营收,但是今年开始爆发式成长。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给用户提供稳定的芯片,我们完全是自主知识产权,未来会给整个产业界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武汉慧联无限 科技 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 胡昱
胡昱: 慧联无限其实是做5G通信里面窄带这一块的通信核心技术。慧联作为本土企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对于新动能的体会也十分深刻,对比全国其他地区,在企业扶持方面,光谷做到了三个“专”。
第一,“专”为“人才”。光谷近些年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上卓有成就。除了光谷本地有着大量的高校之外,光谷近些年也引进了大量如华为、小米这样的一流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这些“大厂”企业和中小企业彼此之间形成了立体化的技术性人才梯队培养,这些人才储备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光谷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二,“专”为“生态链和产业链”。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无论芯片还是人工智能行业没有生产、集成和应用场景这些基本环节要素项目是没办法落地的,为什么美国的芯片做得比我们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硅谷地区具备这样的立体化的产业链支持,目前相对国内其它地区来说光谷对于 科技 行业产业链的理解更为深刻,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根基和养分。
第三,“专”为“市场动能”。光谷地区由政府牵头引导企业发展的动能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更“专”。政府自身就具备一些城市精细化建设的需求,光谷在项目中会优先为本土企业提供更多的磨合机会。企业在这种磨合的过程中,获得了对产品和方案的优化,这种经验是十分宝贵的。例如慧联在光谷理想城的智慧平安社区项目,通过在理想城项目中的反复试炼,现在“理想城”模式的智慧平安社区已在全国十多个城市落地了。政府从市场端点燃的星星之火可以给企业带来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邓妍: 我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中国本土芯片产业产值在5000亿元人民币,进口2700亿美元。按计划,中国在2020年国内芯片自给率将达到40%,到2025年将达70%,简单计算下,即便是40%的取代率也高达7600亿元,相当于从2018年到2020年,中国芯片产值升至12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36%的数据意味着什么?可供参考的是,2003年至2012年中国房地产黄金时期,年复合增长率也才30%。
问题是,尽管中国芯片产业从设计到制造过去几年发展迅速,但在自主核心技术上仍然落后不少,特别在基站芯片、人工智能芯片上差距更大。在座的几位嘉宾如何看待这种差距以及缩短时间表?政府与企业又该如何扮演好各自角色,并相互借力?
王斌: 我们确实在核心技术上跟别人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一直在缩短差距,投入也非常大。我觉得首先要正视差距,虽然我们论文专利非常多,但一些核心技术还比较缺乏。第二就是找到关键点去做,从政府的引导,到企业在市场上拼杀,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是很必要的。我觉得未来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者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
胡昱: 美国的芯片类似高通,是从技术角度来定义一个标准从而推动应用市场发展,这是一种“美式”商业路径。在中国,商业路径更多的是从应用市场来推动技术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包括国外的人工智能企业也纷纷瞄准国内市场。相对国外市场人工智能大都还停留在 游戏 等领域,国内已经逐步进入智慧城市管理范畴,由此可见国内城市化机器管理的应用场景是非常丰富的,市场也是十分广阔的。
同时,企业对各自领域输出行业规范和标准也十分重要。例如,国外的高通和国内的华为都是在各自领域中对行业进行了定义和规范、标准的输出。慧联就多次参与了窄带物联网行业规范的制定。
武汉芯泰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光
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院长 龚强
龚强: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误解,认为 科技 发展纯粹靠 科技 。然而事实上,与 科技 相比,核心与创造才是 科技 发展的关键。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产品的火爆不仅由于先进技术的运用,主要原因在于其更具核心竞争力,即独特的设计与创新的理念。
同时,近期的贸易战亦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没有核心与创造性的东西,会导致一国或地区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是一味地对外加工与代工,会造成地区竞争力地丧失。只有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 社会 价值。
邓妍: 作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上仅次于北上广深的“中国第五城”,武汉在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中排名全球40位、中国第7位,并被认为是“中国创投20年最具潜力城市”。今年一季度,武汉GDP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两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武汉的新动能正在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此时此刻,这句话可资共勉。我们期待武汉这座因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的火热城市,不断发生“芯”的变化!
原标题: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分析:规模化应用时,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物联网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在中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724万亿元。他表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如火如荼,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应加快推动布局,抓智能化转型机遇。
工业物联:助制造业实现“智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雷军看来,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应用,是实现制造业“智能+”的必要途径。
他表示,随着数字经济新引擎5G技术的布局,将能满足机器类通信、大规模通信、关键性任务通信对网络速率、稳定性和时延的高要求,因此物联网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尤其与车联网、无人驾驶、超高清视频、智能家居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应用到制造业、农业、医疗、安全等领域,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仅仅38亿台。截止至2018年底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超过170亿,扣除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固定电话等连接之外,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70亿台。预测2019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83亿台。并预测在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突破200亿台。
全球物联网市场的支出预计将在2017年增长37%,至1510亿美元。由于物联网的市场加速,这些估计数已向上修正。201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美元,截止至2018年末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至1510亿美元,并预测在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670亿美元。
2015-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单位: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雷军表示,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推动工厂向智能化转型,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即将布局的5G技术优势,将能够较好满足工业控制需求,同时为制造企业提供远程控制和数据流量管理工具,以便更高效智能地管理大量的设备,并通过无线网络对这些设备进行软件更新。
雷军建议,我国应加大对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引导中央、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围绕大型制造企业上下游进行垂直改造,加强自动化产线、无人工厂等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虚拟的产业闭环,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整体国际竞争力。
农业物联万物生长数字化:物联网+农业会迎来怎样的“春天”
雷军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发展和创新的眼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他认为,随着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G技术的应用将为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奠定坚实科技基础,带动农业实现发展变革。
什么是智慧农业呢
按照业界的说法,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智慧产业链为其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目前我国智慧农业有四大应用场景: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精细化养殖。
雷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出台5G农业应用补贴和优惠政策,并鼓励社会资本、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共同参与,因地制宜规划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试验区,并在经验成熟后进行全国推广,全面提升农业领域的高新科技应用程度。
例如在养殖业,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基本信息管理、疾病档案管理、防疫管理、营养繁殖管理,发展智慧养殖,实现数字化养殖。
在植保方面,借助物联网技术自动探测和记录区域内的微气候、墒情等环境信息,并结合植物保护专家系统来精确地预测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精准高效解决农业生产的植保问题。
交通物联:无人驾驶或将最早“引爆”
“在5G众多的应用场景中,无人驾驶和车联网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引爆点。”雷军表示,智慧交通对通信网络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大带宽、低时延、海量的连接数量、严密的覆盖,这些都是5G技术的核心优势。
在雷军看来,智慧交通最可能爆发,一方面因无人驾驶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在减少交通事故、改善拥堵、提高道路及车辆利用率等方面意义深远,并可直接带动智能汽车后市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车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智能化引领,全球车联网服务需求逐渐加大。基于5G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领域将快速进入发展上行区间。
了解到,在重庆,长安、小康、力帆等汽车企业,均与百度的智能驾驶Apollo开放平台展开合作,包括自动驾驶全技术链流程、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车联网、云服务等领域。
雷军建议,国家应研究、制定和出台关于智能交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支持产业发展。尤其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责任问题、技术试验问题、车联网的国家标准规范、智能芯片应用等产业发展关键点进行前置研判,通过鼓励性政策支持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安全、可控发展。
医疗物联:智能化就诊为“健康中国”加速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也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雷军说,服务患者方面,可以采用LBS技术实现智能导诊,优化就诊流程,还可以借助可穿戴传感器和服务解决方案进行远程护理。
在保障设备质量方面,可以采用各类专用传感器,跟踪设备使用情况,借助预测性维护来修复关键医疗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完善设备运维体系。
环境监测方面,可以通过传感器对ICU室、手术室等特殊地点进行环境监测和预警。同时,基于医疗护理全流程的健康大数据,在安全保护前提下的数据标准细化、完善,以及数据网络的综合利用也显得尤为迫切。
在业界看来,在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多个方面的需要关注。比如,互联网医疗相关服务体系,包括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等;另外还有医疗行业数据安全和服务质量安全。
雷军表示,要推动医疗实现智慧化,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推动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加快完善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大数据相关标准,制定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及配套信息平台行业标准。
同时,出台针对物联网企业在医疗领域投入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的鼓励政策,使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更好地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新需求。
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关注物联网发展的同时,雷军今年参会还重点关注了在2018年热火朝天的商业航天的发展。
在雷军看来,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在运载、卫星和空间应用等领域,涌现出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蓝色起源(BlueOrigin)、一网(OneWeb)等大批商业航天公司,被认为是最为活跃的创业领域之一。
雷军说,商业航天行业规模未来预计可达数万亿美元,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可重复使用火箭、巨型商业星座、商业载人空间站等航天计划,正在逐渐成真,彰显出商业航天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雷军建议,首先,我国应加快推动航天立法,确保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合理有效利用空间资源的权利。建立商业航天市场准入退出、公平竞争、保险和赔偿、安全监管等机制,构建较为完善的商业航天法律体系。
雷军表示,商业航天属于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门槛高、投资大、战略意义显著,比多数产业更容易受到政府监管和行业政策的影响。
雷军建议,可由政府统筹,国企、民企多方聚力,布局商业航天产品智能制造,鼓励民企参与航天装备制造相关的国家重点项目,加速颠覆性航天技术创新与应用。
同时,制定商业航天装备产品量产及上下游企业的培育政策及实施细则,加大航天智能制造技术共享和转化力度,开放国家航天制造基础设施,颁布航天试验设施共享目录、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等。
在此基础上,雷军建议,应完善落实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开放商业航天公司的行业准入,拓展商业服务与应用领域。
例如,可以简化商业火箭发射、航天测控、无线电频率等审批程序,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战略性空间资源布局,承担轨道环境有序可控的应尽责任;可以进一步开放已有发射场,新增发射工位,满足高频次商业发射服务需求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