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益母草的传说 天坛周围长约十里,在正阳门、永定门之间,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一四二○年)修建。
天坛里是有这么一种益母草的,民国以前,天坛里还住着几家卖“益母膏”的药店,民国以后,才迁出了天坛。 天坛这一群古建筑物,可以说是世界闻名的。
什么祈年殿啊,皇穹宇啊,圜丘啊,回音壁啊,都是人们熟悉的名字,很多商品,还用祈年殿,做了商标呢。天坛的建筑,这里不说了,单说天坛里有一种奇怪的草:嫩芽可以当菜吃,叫做“龙须菜”;长大了、成熟了,可以用茎子、叶子熬药,是治妇女病的一种有效药,叫做“益母草”,熬出来的药叫“益母膏”;种子也是妇科药,叫做“茺蔚子”。
天坛里怎么这么多益母草呢?民间却传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故事的人说:在早年没有天坛以前,这里还没圈在城里以前,这里也是一大片黄土地,住了好多庄稼户,他们也是耕种锄刨的打地里找粮食。
在这里,住着一家姓张的庄户,老头子死了二年多了,光剩下一位老大娘,老大娘没儿子,只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大闺女,母女俩过着这缺人少钱的苦日子。 老大娘因为思念丈夫,又发愁没人给她们种地,日子一多,就生了病了,病一天比一天沉重,老大娘着急了,张姑娘更着急了。
请了好多位医生,吃了好多的药,怎么也不见效。就在秋天庄稼收净了的时候,张姑娘打好了主意:到北山去找灵药。
还是在她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她说故事,说北山的老山老峪里,灵药可多了,只要不怕爬山,找到这种灵药,什么重病都能治得好。 张姑娘早记在心里了。
这时候,她要到北山去找药了,就告诉了妈妈,妈妈不放心,说:“你一个小姑娘,怎么能走这么远的路呀!”张姑娘说:“妈放心,我会一路上小心留神的。”她托咐了隔壁的一位大娘,替她照管妈妈,她带上干粮,就出门到北山找灵药去了。
出了家门,张姑娘发愁了:北山在哪里呢?她想:北山一定在北边,朝北走吧!走了一天,看见山了,又走了三天,还没到北山,可是,张姑娘瞧见的山,到底是越来越近了。 这一天,来到了一座山口,张姑娘正想:是不是进这座山口呢?就瞧打山口里,走下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来。
老头儿瞧见张姑娘,乐了乐说:“姑娘,你一个小姑娘,到深山老峪里干什么去呀?”张姑娘就把妈妈怎么有病,自己怎么要到北山找灵药的事,说了一遍,说完又问白胡子老头儿:“老爷爷,这出里有灵药吗?”“有,有。 ”“老爷爷,上山怎么走呀?”白胡子老头儿笑了笑,回手向山里一指,说:“小姑娘,你打这儿上山,左拐七道湾,右拐八道湾,饿了吃松子,渴了喝清泉,瞧见地上天,灵药到手边。”
张姑娘听老爷爷象唱曲似的说话,她心里明白了,就是不懂什么叫“瞧见地上天”,刚要问老爷爷,那白胡子老头儿早就出了山口,走得很远了。 张姑娘上山吧,她真往左拐了七道湾,往右拐了八道湾,饿了捡些地上的大松子吃,渴了就趴在山泉旁边喝点清水,□了就在山坳里睡一觉,醒了还是往山上走。
记不得走了几天了,这一天,张姑娘走到一个小山顶上了,山顶上有一个小水池子,池子里的水清极了,天上的一缕缕白云,都照到池子里了。 张姑娘正在这里发愣,就听见身背后有姑娘们说话的声音。
张姑娘一回头,瞧见两个小姑娘朝她走来,一个穿的是一身雪白色衣裳,一个穿的是一身淡衣裳,上面绣着白梅花,长得可美丽了。走近了,那个穿白衣裳的姑娘笑了,说:“姐姐,发什么愣?不认识我们这‘地上天’吗?”张姑娘一听说“地上天”,高兴极了,说:“姐姐们有灵药吗?快救救我妈妈吧!”穿花衣裳的姑娘说:“姐姐不用说了,白胡子公公都告诉我们了。
我这里有一口袋灵药,回家熬成膏子,给大娘吃了就好了。”说着,递过一个小口袋来。
穿白衣裳的姑娘说:“这口袋里,还有灵药的种子呢,大娘病好了以后,姐姐可要把这些种子撒在地边上,让它自己生长,再有得了大娘这样病的人,就不怕了。”穿花衣裳的姑娘说:“姐姐赶快回家吧,我们不送姐姐了。
白妹妹的话,姐姐要记住了!”张姑娘千恩万谢地向两位姐妹道了谢,回身向山下走了去。走了不远,张姑娘真舍不得这两个好心的姐妹,她想再瞧瞧这俩姐妹,她回头一瞧,哪里还有穿白衣裳、穿花衣裳的姑娘?只见一只白鹦鹉、一支鹿,打“地上天”那里正往西飞呢,跑呢。
说也奇怪,张姑娘来的时候,走了七天并八夜,回去的时候,很快就到了家。张姑娘到了家,就把灵药熬了,给妈妈吃了,没过几天,妈妈病好了,张姑娘和邻居们都高了兴。
张姑娘把口袋里的灵药种子,撒遍了这一块土地的地边上,春天出了深绿色的嫩芽,夏天又长成了灵药,秋天灵药又结了种子,一年比一年多。 妇女们有病的,便照着张姑娘传的法子,熬灵药治好了病。
灵药叫什么名字呢?大伙儿说:“好心的张姑娘,千辛万苦地给妈妈找来了灵药,给妈妈治好了病,咱们就管它叫益母草吧。”“益母草”的名字,就流传下来了。
后来,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北京有了“皇上”了;也不知道传到哪一个“皇上”的时候,这个“皇上”要拜求“老天爷”保佑他了,就在这块长着益母草的土地上,盖了一座天坛。 天。
2北京天坛医院正门前的古建筑天坛地处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Temple of Heaven)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天坛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天坛于199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天坛的评价:
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 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圜丘坛 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圜丘坛有
3北京天坛资料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中国迄今保存较完好的具有回音效果的古代建筑,回音其实是声音反射作用的结果。
中国各地某些半圆形拱门、拱桥、英国伦敦圣保罗教堂等都是声学与建筑学结合的产物。 回音壁建于1530年,是一座高约六米的圆形围墙,半径32。
5米。 围墙内有三座建筑物,其中一座叫皇穹宇,整个围墙整齐光滑,是优良的声音反射体。
在墙壁近旁即使相距较远的二个人都可以小声交谈,这声音并非直线式传播,而是绕围墙一周传播的。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为我国及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群体。
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把"天"看作万物之主宰,皇帝则是"天"的儿子,自称"天子","受命于天"而统治人间。天坛便是这种政权与神权相结合的产物,是皇帝对天称臣、顶礼膜拜的地方。
从而给人以神秘奇幻之感,目的以维护其封建统治。 天坛以五大奇妙建筑而闻名中外:一为祈年殿,俗称无梁殿;二为回音壁;三为三音石;四为对话石;五为圜丘坛,即祭天台。
其设计之精,构筑之巧,风格之奇,科技应用之妙,之先进,这在世界古典建筑中独树一帜,久负盛誉,从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
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 其占地273公 顷,比故宫大3ر7倍,略小于颐和园。
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
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
内外坛北端的围墙高大,均呈半圆形;南边的围墙较低而呈方形,这种北圆南方和北高南低的建筑形式,以象征我国古?quot;天似盖笠,地似覆盘"的"天圆地方"与"天高地低"之说。 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于内坛,南有圜丘坛,北有祈谷坛(祈年殿)等。
南北两坛之间由一条宽阔坦荡的"海墁"大道--"丹陛桥"相联结,组成了一个完整、壮观的建筑群体,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
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
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为百谷祈求膏雨。 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此外,如逢夏至旱情,则在圜丘坛临时举办"常雩礼"或"大雩礼"等求雨祭祀活动。每次祭天典礼都非常隆重,以表示皇帝对天帝的虔诚与尊崇,从而达到其愚弄人民,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天坛,这块被视为神圣不可触犯的禁地,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也难逃蹂躏之灾。 如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闯入天坛,疯狂地抢掠洗劫。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里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兵营与司令部。1914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为当皇帝制造舆论,曾在天坛演出了最后一场祭天丑剧。
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人民 对天坛进行了大量维修,不但保留了古建群体的雄姿,而且还植树绿化、美化,增添文化娱乐设施,从而使其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处古色古香,气象万千,深为中外广大游客所喜爱的人民公园。
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发展史如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创建于 1958年,是一所以 神经病科学、老年 医学的临床与研究 为特色,承担着医 疗、教学、科研、预 防、保健和康复任 务的大型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是新中 国神经病学的初创 基地之一。
这里是 培育我国神经病学 医生的摇篮,经北 京市卫生局和首都 医科大学批准,先 后成立了北京市脑 血管病中心、首都 医科大学脑血管病 研究所、首都医科 大学神经病学研究 所、首都医科大学 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肺癌 诊疗中心和北京市 神经疾病医疗中 心。
5北京天坛的由来天坛是我国最大的坛庙建筑。
始 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地方。总 面积270多万平方米,分内、外坛。
天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北为祈年殿, 南为圜丘坛,中为皇穹宇,三部分建 在一条直线上,由一条长360米的台基(又称神道或丹陛桥)连接起来。 天坛最负盛名的是祈年殿,是皇 帝祈求年成丰收的地方。
它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用圆 形,象征天圆;瓦用蓝色,象征蓝天; 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照天象建 立的。
中间的4根通天柱,象征春夏 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 征一天的子丑寅卯等12个时辰。 中、外层相加24根象征24个节令。
三层 相加共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柱顶8根童柱,象征36天罡。
宝顶 下的雷公柱,象征着皇帝的“一统天 下”。有趣的是殿内地面中心的大理 石,表面的墨色纹理颇像飞舞的龙凤 图形。
传说这块石上原来只有凤纹,而殿顶藻井内只有雕龙,年长日久, 龙凤有了灵感,飞龙常下来戏凤。 不 料有一次正赶上一个皇帝祭天,在石 上跪着行礼,把金龙玉凤都压到圆 石里。
从此,变成了一龙一凤的“龙凤石”。
6天坛九龙柏的传说是怎样的曾有一篇报道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参观北京天坛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天坛的建筑很美,我们可以学你们照样修一个。
但这里美丽的古柏,我们就毫无办法得到了。”
天坛,不仅因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闻名中外,它也是北京地区面积最大的“古柏林海”,拥有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 说起天坛内古柏的数目,令人咋舌,有3600多棵,其中大多种植于明代,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这里为何种植那么多的柏树呢?原来,在古时候,人们都视古柏为“神柏”,柏树也因其常青长寿、木质芳香、经久不朽,故为吉祥昌瑞之树。而历代帝王更是喜欢在皇家坛庙或者陵墓地带种植各种柏树,以示“江山永固,万代千秋”之意。
天坛就是这样一个皇家坛庙。在天坛,不仅柏树的数量非常多,名柏也有很多,如槐柏合抱、迎客柏、问天柏、莲花柏、卧龙柏等,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九龙柏。
九龙柏,又被称为“九龙迎圣”,生长在天坛皇弯宇西北侧,种植于明代永乐十八年,至今已度过了五百八十年的历史春秋。 它的树干挺拔粗壮,形象奇特,树干表面遍布纵向沟壑,并随着主干的升高扭曲上升,状如九条蟠龙盘旋腾飞。
。据说像九龙柏这样干纹奇特的古柏,世界上只有此处一棵,真可谓“世界奇柏”。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这棵树为何会长成这样独特的形状呢,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以上原因是从科学分析的角度得出的,其实关于九龙柏及其名称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故事呢?读了这个故事,相信您对九龙柏会有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相传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有一次来天坛祭祀,仪式结束后,他感到很累,便 在皇穹宇围墙下稍作休息。就在这个时候,乾隆皇帝的耳边突然传来一种非常奇 怪的声音。
乾隆帝循声找去,发现在围墙下有九条蛇,一下子钻人了泥土中。乾 隆皇帝赶紧命令随从挖开那里的泥土找蛇,但怎么都找不着。
就在这个时候,乾 隆皇帝发现围墙外突然冒出了一棵大树,只见这棵树表面布满沟纹,犹如九条龙 腾飞,感到非常惊讶,便联系刚才发现九条蛇的事,将这棵树命名为九龙柏。
脑梗属于神经内科。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天坛医院,全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是一所以神经外科为先导,以神经科学集群为特色,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始建于1956年8月23日,位于北京市崇文区。
该院是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拥有神经外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的引领医院。
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Hospital)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由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21年创办。
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8年12月4日,被国家卫健委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2019年11月10日,复旦版《2018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位居第6。2020年9月5日,获得“2020全国智慧医院建设优秀案例”授牌。
4、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成立于1907年,是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1月10日,复旦版《2018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位居第4。
5、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创建于1906年,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楚汉名城长沙,是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南大学的附属医院。
建院伊始,即将欧美医学最高标准融入办医理念,从长沙西牌楼一幢旧房起步,筚路蓝缕、精勤进取,书写了我国西医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全国最新医院和专科排行榜发布山东4所医院上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