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人的航天站是什么东西?

前苏联人的航天站是什么东西?,第1张

据前苏联宣称,它的空间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一个永久性多功能轨道研究复合体,为其国民经济以及空间研究服务。为此,它在1971年4月19日率先在世界上第一次发射“礼炮1”号试验航天站获得成功。1986年2月20日发射入轨的“和平”号航天站,是“礼炮”号航天站系列十多年运行经验基础上新设计的新型结构航天站,有很大的优越性。

前苏联发射的“礼炮1”号到“礼炮5”号航天站系列,是第一代试验性航天站。“礼炮1”号航天站发射之后,先后有“联盟10”号和“11”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其对接,大大增加了飞行的时间,使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空间研究的项目有了可能。第一代试验航天站创下的纪录是63天。

研究人员在第一代“礼炮”号试验航天站的运行中,发现它有一个重大不足处,就是它只有一个对接舱,因此,在太空只能接待一艘飞船。这就限制了航天站的工作以及每个试验项目持续所需的总时间。

在迈向建立永久性多功能轨道研究复合体的努力中,前苏联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及时在“礼炮”号基础上建立了“礼炮—联盟—进步”号复合体。这种复合体中的“礼炮”号是“礼炮6”号或“礼炮7”号。它们拥有两个对接舱,可以同时与“联盟”号客运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进行对接,构成轨道研究复合体。它们是第二代航天站,两个对接舱能保证给航天站装满供给,并且如果需要,可以更换部分研究设备,其结果是航天站连续运行周期和空间探索持续时间急剧增加,“礼炮6”号工作了近5年;“礼炮7”号从1982年4月起开始工作,1985年以无人自动方式工作时曾一度失去控制,后来又将其修复,接着工作一段时间后被废弃,直到1991年2月7日坠毁。

第二代航天站运行过程显示出来的弱点是,由于第二代航天站“礼炮6”号和“7”号是在第一代“礼炮”号上改型设计的,扩大了的研究空间范围意味着航天员生活住区变小以及设备超载,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变差了。其次,航天站是按多用途设计的,实验后证明不适于专门研究。例如,为了研究地球,航天员要将航天站放置在他们能看到地球的高度;当有必要进行天文观测时,这个高度又必须改变。此外,当航天员进行动力研究时,推进系统的能源燃料又发生短缺。简言之,应该研制能排除上述不足的新一代航天站。

“和平”号航天站正是针对这些不足而精心设计成的第三代全新航天站。它的设计,采用一种多模舱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其想法实际很简单:中心舱作为生活区,所有的研究设备放在周围可更换的舱内。“和平”号航天站与“礼炮”号的主要区别是它拥有6个对接舱,可以对接上的每个舱能承载21吨的重量;它还拥有更大容量的电站,最大供电力达23千瓦,其太阳能电池帆板的面积有102平方米,而“礼炮”号只有51平方米。“和平”号航天站的6个模舱,按专业分工。每个专业模舱均能自行飞行,离开“和平”号进行专门的空间研究。“和平”号航天站还有一个新设备,在其外壳上安装了一个笔状波束的天线,在飞行中该天线指向中继卫星。当“和平”号航天站超出地面和海上跟踪站无线电接触范围时,它可通过中继卫星和地面测控中心通信。

知识点

“和平”号航天站坠毁时间表

莫斯科时间2001年3月23日凌晨3点33分(北京时间3月23日8点33分)俄罗斯科罗尔耶夫飞行控制中心下达第一次制动点火指令,“和平”号空间站发动机点火,开始进入坠落轨道;莫斯科时间5:02(北京时间10:02)飞行控制中心下达第二次制动点火指令,“和平”号空间站进一步调整轨道;“和平”号空间站围绕地球旋转两周;莫斯科时间8:30(北京时间13:30)飞行控制中心下达第三次制动点火指令,“和平”号空间站开始进入大气层;到达90到110公里的高度,“和平”号空间站开始解体;莫斯科时间9:30(北京时间14:30)“和平”号空间站的碎片坠落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3月30日,国际空间站“远征65组”宇航员参加发射前训练,哈萨克斯坦。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俄国宇航员奥列格·诺维茨基和彼得·杜布罗夫将于4月9日乘坐“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为期191天驻站任务。本次任务中使用的飞船被命名为“加加林”号,以纪念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

3月31日,NASA 公布一张新照片,“机智”号(Ingenuity)火星直升机展开4个起落架。“机智”号已完成飞行前准备工作,预计4月8日进行首次试飞。根据计划,它将在一处长宽约10米的空旷地面上起飞,以每秒1米速度攀升至3米高度,然后悬停30秒拍摄周围高视角照片。这将是人类飞行器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起飞。

4月2日,NASA 公布一张天王星(Uranus)观测数据合成照片,靠近南极区域的粉色巨型光斑是天王星发射的X射线能量流。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来自天王星的X射线,推测可能来自星环或极光。天王星是太阳系距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人类对其了解很少,迄今只有一个探测器飞掠过天王星。

4月5日,美国的“天鹅座”货运飞船停靠在空间站外,远景是地球大气层顶的气辉。当天,宇航员手动 *** 作 SpaceX “载人龙”飞船移动至和谐号节点舱的顶部接口,为即将抵达的新一艘“载人龙”飞船对接做准备。国际空间站将在4月进行2次宇航员交接工作,俄“联盟”号飞船和“载人龙”飞船将各运送一批宇航员抵达空间站。

4月5日,NASA 公布一张“机智”号(Ingenuity)火星直升机落地后的新照片,顶部太阳能电池板已经展开。4月3日,“机智”号在火星表面度过脱离火星车后的第一个夜晚,它通过机载太阳能电池系统为内部元件持续供热,成功抵御火星夜间达-90 的超低温。“机智”号下一步将测试旋翼性能,从每秒50转逐步提高至每秒2400转的高转速。如果测试顺利,预计于4月11日进行首次飞行。

4月6日,俄罗斯“联盟-21а”火箭运载至发射台,拜科努尔航天中心。4月9日,“联盟 MS-18”号载人飞船将运送3名远征65组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意味着空间站驻站人数在未来一周达到10人,部分宇航员需要在临时睡眠舱中休息。远征65组宇航员将在空间站驻留191天,完成棉花根系培育、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研究等超过100项太空实验。

4月8日,“毅力”号火星车与“机智”号火星直升机自拍合影。这张照片由“毅力”号机械臂末端的广角相机拍摄合成。“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已成功解锁2片旋翼,准备于4月11日进行首次动力飞行。它将升空至距离火星地面10英尺高度,然后返回地面,整个过程预计耗时90秒。“机智”号依靠太阳能提供电力,飞行过程中旋翼叶片转速达到每分钟2537转,约为普通直升机的5倍。

4月9日,欧空局公布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室女座 M61 星系照片,螺旋臂上红色光点是正在诞生新恒星的区域。这是室女座最大的螺旋星系之一,距离地球约5200万光年,直径与银河系相似。科学家认为该星系中心存在一个质量约为太阳500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天文观测数据显示,M61 星系正在以爆发性的惊人速度形成恒星,因此也被归类为“星爆星系”。

4月9日,俄罗斯联盟号火箭搭载“联盟 MS-18”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送3名远征65组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哈萨克斯坦。本次飞行为“联盟”号飞船执行2021年首次载人任务,飞行约3个小时后顺利抵达国际空间站。新一批3名成员中包括2名俄宇航员,他们将在驻留期间完成50项太空实验,并在7月执行俄国“科学”号(Nauka)实验舱对接任务。

4月11日,一名游客正在参观莫斯科航天博物馆,俄罗斯。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飞行60周年纪念日,莫斯科航天博物馆举行专题特展,展出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进入太空时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返回舱、 历史 文档和私人物品。本次展览的筹备工作耗时2年,全俄超过30家博物馆参与提供展品。苏联太空计划主要由俄罗斯继承,俄宇航局计划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

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返回舱在莫斯科航天博物馆展出。

4月12日,俄罗斯总理访问莫斯科航空学院,纪念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60周年。当天,俄总统普京主持召开俄航天领域发展工作会议,他指出航空项目发展与国防工业存在直接联系,俄国必须在21世纪保持太空强国地位。莫斯科计划于2025年至2040年分三阶段实现登陆月球计划,包括发射月球轨道器、建设月球基地等。

4月12日,俄总统普京在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着陆点博物馆亲自种下一棵松树,萨拉托夫州。

4月14日,SpaceX “奋进”号(Endeavour)载人龙飞船即将安装至运载火箭,肯尼迪航天中心。这艘飞船曾在2020年执行 SpaceX 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并成功回收,预计4月22日将再次运送4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 NASA 首次批准使用回收飞船执行载人发射任务。“奋进”号预计飞行23小时39分钟后与空间站自动对接,届时站内宇航员人数将增加至11人。

4月15日,美国宇航员维克多·格洛弗正在参加欧空局的“时间感知”研究实验,国际空间站。这项实验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微重力环境对人类时间感知能力的影响。根据实验描述,宇航员将通过 VR 眼镜看见一个随时可能消失的蓝色方块,宇航员需要一边读数一边估算方块存在时间。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人类在微重力环境下更倾向于低估距离长度,因此推断相同环境下人类可能感觉时间流逝得更快。

4月19日,“机智”号(Ingenuity)无人直升机在火星地表投下影子。“机智”号成功完成第一次动力控制飞行,飞行高度达到3米,悬停30秒,成为第一个在外星球上实现可控飞行的人类飞行器。“机智”号重约18千克,搭载一个底部黑白摄像头和一个水平方向的彩色摄像头,主要任务是勘查周边环境、帮助规划火星探测车的行驶路线。

4月19日,“机智”号火星直升机首飞后顺利着陆。

4月20日,SpaceX 星舰原型机 SN15 竖立在发射场上,得克萨斯州。SpaceX 计划4月22日进行第5次高空飞行测试,SN15 星舰原型机将垂直升空至1万米高度、完成翻转并直立着陆。星舰原型机前4次试飞均因着陆或空中爆炸而失败。NASA 上周宣布与 SpaceX 签署29亿美元订单,委托后者在2024年之前为“阿尔忒弥斯”计划制造月球登陆飞船。

4月22日,一枚搭载36颗英国 OneWeb 商业通信卫星的“联盟-21b”火箭准备就绪,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本次任务发射日期为4月25日,计划部署36颗卫星进入距地面450公里的近极地轨道。这是 OneWeb 公司第6批卫星发射,预计将让在轨卫星总数增加至182颗。OneWeb 计划2021年内开始为英国、加拿大、北欧等高纬地区提供卫星宽带服务,2022年底前完成648颗卫星组网。

4月22日,“机智”号无人直升机在火星地表投下影子。“机智”号22日成功实现第二次动力控制飞行。本次飞行步骤比前次更为复杂,首先需上升至5米高度,然后倾斜5度向侧方移动2米,旋转向多个方向聚焦镜头,最后返回原点着陆。整个过程共耗时519秒。“机智”号下一次试飞将尝试升空至50米高度。

4月23日,SpaceX “猎鹰-9”号火箭搭载“奋进”号载人龙飞船发射升空,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国东部时间4月24日凌晨5点,“奋进”号飞船顺利运送4名宇航员抵达国际空间站。NASA 公布消息透露,本次载人飞船任务过程中遭遇一次太空碎片撞击警告,所幸最终避过碎片未发生事故。欧空局估计近地轨道上目前有128亿个尺寸大于1毫米的太空碎片。

4月23日,俄罗斯新空间站首席设计师展示一件科学动力模块舱模型,莫斯科。当天,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宣布目标在2026年向新空间站派遣第一批宇航员。俄罗斯新空间站的第一个模块将在2025年发射,这是供空间站使用的科学动力模块舱,能够通过机器人在空间站外部进行太空实验。预计新空间站所有模块在轨组装工作将在2035年完成。

4月23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准备就绪,海南文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天和”核心舱最早于4月29日上午发射,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将正式进入在轨建造阶段。中国空间站项目计划2021年至2022年进行11次发射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预计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4月24日,“奋进”号载人龙飞船正在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奋进”号成功将4名宇航员运送至国际空间站,这艘载人龙飞船曾经在2020年11月执行首次载人任务,这是它第二次执行运送任务。新一批宇航员将在空间站驻留6个月,预计完成超过200项科学实验,包括通过人体组织芯片(Tissue Chips)研究微重力环境对人类 健康 的影响。

4月26日,“联盟-21b”火箭搭载36颗英国 OneWeb 公司商业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联盟”号运载火箭在升空4小时后成功将新一批卫星部署至近地轨道。本次任务总载荷约5808千克。英国 OneWeb 公司以“加加林”作为本次任务代号,以纪念人类首位宇航员进入太空60周年。

4月26日,NASA 公布一张仙后座A(Cassiopeia A)超新星爆炸X光照片,蓝色气体是爆炸时候产生的放射性钛元素。这颗超新星位于银河系,距离地球约11000光年,是已知最年轻的超新星残骸之一,天文学家在350年前首次观测到它爆炸产生的强光。4月21日,天文学家宣布首次观测到恒星爆炸后产生钛元素的证据。这项发现将为研究恒星爆炸理论提供新的线索。

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海南文昌。“天和”核心舱在发射494秒后成功进入距离地球约370公里的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中国迄今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起飞质量达225吨。本次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在轨建造阶段,预计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4月30日,欧空局发布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天箭座“项链星云”照片。这是距离地球约15万光年的一个行星状星云,中央存在两颗和太阳相似的恒星,其中一颗恒星在1万年前膨胀为红巨星并吞噬了另一颗恒星,而被吞噬的恒星依然在红巨星内旋转运行,从而形成如同“项链”一样的独特星云结构。

5月2日,SpaceX“坚韧”号载人龙飞船成功溅落于墨西哥湾,美国佛罗里达州。2日凌晨2时56分,“坚韧”号飞船搭载4名宇航员返回地球,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顺利完成往返。本次返回任务原计划4月28日执行,但是受天气影响多次推迟,最终选择在夜间溅落于墨西哥湾着陆点,飞行耗时共65小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084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