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奥·卜劳恩
“当我的声音因死亡而沉寂时
我的歌仍将在你活泼泼的心中唱着。”
你是否想起了《美丽人生》中那位走向纳粹q口死亡的父亲在路过儿子藏身的铁箱时,
依然回头向儿子做出了一幅滑稽的鬼脸?当我们面临无法克服的巨大灾难时,
什么能使我们苦难的心灵得到慰藉?那是一份挚爱
这正是德国伟大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系列漫画作品《父与子》长盛不衰的原因。
1930年3月18日,德国萨国萨克森州翁特盖滕格林屯有一个小男孩降生了。
这个取名叫埃里西·奥塞尔的男孩就是多年以后的埃·奥·卜劳恩。他创作的幽默连环画《父与子》赢得了世界上千百万人的心,
他的名字从此载入了世界幽默画巨匠的史册。
相信所有看过《父与子》的人都不会不被漫画中那对天真纯挚、风趣可爱的父子逗得哈哈大笑、
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然而这些作品创作背后所隐藏的残酷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现实可能却鲜为人知
埃·奥·卜劳恩原名埃里斯·奥塞尔,作为一名时事漫画撰稿人,在他事业的高峰,
由于发表了一幅讽刺希特勒的政治漫画而遭到纳粹的仇恨和迫害。在这种情况下,《柏林画报》对奥塞尔伸出了援助之手
邀请他以非政治性的主题创作一个长篇系列漫画。经过深思熟虑,奥塞尔以自己和爱子克里斯蒂安的生活为原型
创作了一系列漫画作品,并以自己成长的城市卜劳恩为笔名发表了这组作品。
生活在纳粹统治的恐怖阴影下的人们,在这组作品中看到了一个久违了的澄静无比的世界。
在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歧视、没有政治,有的只是一个慈父、一个稚子,
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温情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
这组作品从1934年12月到1937年12月连续3年在《柏林画报》刊载,汇成了举世闻名的《父与子》系列漫画
《父与子》像一束阳光,始终照耀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
因为,在那里,孕育着一颗爱的种子
1944年3月,卜劳恩和挚友埃里西·克瑙夫被一位是纳粹分子的怜居告发,指控他犯“反国家言论罪”而遭逮捕
这当然也是戈培而一伙对卜劳恩有意图的政治陷害。4月6日,在判处他死刑的前夕,卜劳恩自杀于关押他的牢房。
参考资料:
国近代的漫画家至民国初年首推丰子恺,漫 画(Comic )一词,根据1943年定义 :『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后,广为现代辞书所沿用增修。例:《国语日报辞典》、《王 云五小辞典》皆提到『漫画为含有讽刺、幽默、教育意义的简笔画』。至於英文漫画名称的说法,笔者归纳如次:(一)Cartoon是卡通的总称(包括漫画及动画)。(二)Caricature是讽刺画,特指肖像漫画(或称似颜漫画)。(三)Comics泛指漫画的总称:包括幽默漫画、单元漫画、连环漫画。(四)Comics Strip指多格漫画或称单元漫画、连续漫画。本文所指称的漫画在泛指英文的Comics总称。就形式上包含单幅漫画、多格漫画、连环漫画
丁悚,字慕琴,浙江嘉善人。丁悚自幼学画,在西画、素描、中国画各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清末时期,丁悚开始漫画创作,内容多反映时局政治。五四时期,他的创作尤其活跃,如《豺狼当道》、《锁上加封》、《中国最近之悲观》等。他的代表作《民国九年六月里底上海人民》,描绘了在饥饿中挣扎的市民生活。他在画中人的腹部,还专门画有一支箭头,以此点明平民们因饥饿而缩瘪的肚皮。因后期专攻中国画,丁悚的漫画多以毛笔白描为主,简洁而形象化。
五四运动之后,几位漫画的主要创作者相继去世或转业,而丁悚则主要致力于教学。作为和沈泊尘同时代的漫画界前辈,丁悚对年轻的漫画爱好者十分关心爱护,他的热情好客也使年轻人们常得以聚集在其家中畅谈漫画。在他和张光宇的主持下,上海漫画会于1928年成立,漫画会的牌子就挂在他家门口。年长一些的丁悚自然成了漫画会的老大,以他和张光宇为中心,团结了一批年轻而富激情的漫画创作者。这些人当中,有的在后来漫画繁荣的二、三十年代,成为了不可缺失的骨干力量,如张正宇、叶浅予、鲁少飞、黄文农、王敦庆等。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没有工作,无法糊口,仅靠微薄的收入过活。然而,凭着对漫画的热爱,和“老大哥”丁悚、张光宇的帮助,使他们在漫画创作道路上坚持下来。
倘若没有丁悚的团结和组织,这批未来的漫画大家们可能早已为生活所迫而各奔西东,各谋出路,这样,不但没有中国漫画的发展,更不必提三十年代中国漫画的辉煌“战绩”了。
沈泊尘(1889-1920),生于浙江桐乡。虽英年早逝,却是民国初年和五四时期漫画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位漫画家。据统计,他创作的漫画达千幅以上。五四运动前后,沈泊尘抱病创作了著名的《工学商打倒曹、陆、章》,一扫清末民初中国漫画中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民众形象,让人民巨大有力的拳头出现在画面上,完全压倒了猥琐的卖国贼,表现了劳动者蕴藏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个极有影响力的漫画家,沈泊尘的突出贡献还在于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本专门的漫画刊物──《上海泼克》。因“泼克”二字来自西洋文punch,即“诙谐善谑”之意,所以《上海泼克》又名《泊尘滑稽画报》。这部专门的漫画刊物于1918年9月创刊,但只出版了四期,就因创办者沈泊尘的逝世停刊了,着实令人惋惜。此刊绝大多数作品都出自沈泊尘之手,他的漫画始终围绕着《上海泼克》创刊时提出的“三步责任”而创作。
但杜宇(1896-1972),名绳武,字杜宇,自幼颇爱绘画。除了创作出大量爱国漫画,更在1919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个人漫画集《国耻画谱》。这一漫画集反映了作者面对当时民族危机、国家存亡和各种社会现象的政治态度和爱国之情,每一幅漫画都体现着但杜宇以漫画为武器抗争的决心。
反击日本侵略者和揭露汉奸卖国的漫画,是《国耻画谱》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呜呼鲁民,呜呼圣地》,画着一个山东人,戴着象征日本的太阳枷锁,揭露了日本对中国山东主权的控制;《引鬼入门》则揭露了亲日派与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勾当;而《阿瞒请客,珍馐杂陈》则以大众熟悉的奸臣曹 *** 故事和人物作比喻,揭露了亲日派的阿谀卖国丑相。
反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漫画在《国耻画谱》中也很多。如《贪食小犬,死不足惜》,画着代表“政府”将青岛送进比喻日本的小犬之口,而“抵制日货”之手则捏住了小犬的脖子,不准其吞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政府和中国人民在对待青岛问题上的复杂关系,简洁明了又通俗易懂,将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通过漫画特有的艺术语言被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
此外,《国耻画谱》除了讽刺漫画,还收集了一些反映五四爱国运动报道的素描及速写。如《女学生之追悼郭烈士》、《罢工后之上海》、《罢工后之上海江南船坞》等,都是当时群众运动的真实写照,这无疑是五四时期珍贵的美术资料。
《国耻画谱》以其爱国正直的题材内容、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和生动形象的人物描绘,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喜爱。它鼓舞了群众的爱国热情,是这部漫画专着的价值所在。
《子恺漫画》的价值还在于它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其中的漫画,多取材于儿童意趣、生活情趣以及古诗新画,可谓主题新颖独特,手法别致。这本漫画集出现的时期,正值五卅运动前夕,文艺界弥漫着一片感伤苦闷情绪,美术界的作品大多脱离现实,庸俗不堪;而丰子恺攫取了许多生活中充满情趣的点滴小事,表现人们熟悉而温情的生活片断和妙趣横生的儿童稚趣,令读者耳目一新,感到格外亲切。因此,“抒情漫画”这一画派的开创者,丰子恺是当仁不让了。如《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花生米不满足》等,率真活泼,表现了儿童天真无邪的趣味;《买粽子》、《都市之春》则是平凡日常的社会生活描写,但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就如郑振铎的评价所说,这样的作品使人看了“竟能暂忘了现实的苦闷生活。”这类漫画,不但沁人心脾,还给人健康的感受。“古诗新画”也是丰子恺独树一帜的漫画类型。他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画借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画的却是现代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富有独创精神。
《子恺漫画》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意蕴,耐人寻味。丰子恺谈到漫画时说,“意义含蓄是漫画的一个特点,一目了然的漫画是没有味道的。但含蓄决不是故意让人看不懂,而是似暗实明,使人在思索之后有所领悟。”因此,他的画虽蕴含哲理,却又平易近人,为各年龄、各阶层群众所喜爱。
张光宇(1900-1964),江苏无锡人。他从未进过美术学校,小学毕业后随张聿光在上海新舞台画布景。后又在《世界画报》任编辑,在英美烟草公司任绘图员。
张光宇博采众长、兴趣广泛,不但吸取了京剧、民间艺术的精华,亦学习民间木刻、剪纸、古代图案等,具备深厚的传统艺术修养。同时,因生活在开放的大上海,张光宇还自觉地汲取了西洋现代美术的创作经验,如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派、墨西哥壁画、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等,都对他影响颇深。张光宇融外来艺术于深厚的民族艺术修养中,使其漫画在夸张之馀,还拥有独特、具装饰风味的艺术风格。无论是早期的《光宇讽刺画集》,还是40年代创作的大型连环漫画《西游漫记》,都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装饰风格。因此,张光宇堪称中国漫画装饰派的开创者。他的《西游漫记》借鉴了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形式和角色,用60个连续彩色画面对当权者的腐败进行了抨击。其中运用的画法就是装饰手法,色调浓重而协调,线条刚劲流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别具一格的精品。
然而张光宇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为整个中国漫画的发展和壮大做出的贡献。对于上海漫画会的成立,张光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热心组织,爱护人才,为漫画会提供物力财力,并创办了大型彩色画刊《上海漫画》,为30年代的漫画发展培养了骨干力量。1934年,张光宇为了漫画事业又创办了《时代漫画》。翌年,他放弃了优厚的工资待遇,脱离英美烟草公司,凭着一腔爱国之情创办了由自己主编的《独立漫画》。
张光宇为中国漫画的发展呕心沥血,深受同行和后辈的尊敬,因此,《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等漫画刊物的创刊号、纪念专号都特请他来设计。直到今天,张光宇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漫画界的“老大哥”。
其他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家尚有多位,他们多不是专门从事美术或漫画创作的,来自各行各业。有陶谋基、陈伊范(1908─1995)、沈逸千(1908年生,1944年于重庆失踪)、窦宗淦、窦宗洛、孙之俊、陈浩雄、陈涓隐、江栋良、李凡夫(1906─1967)、黄士英(《漫画生活》创办者之一)、艾中信、陈惠龄、丁深、黄嘉音、纪业侯、严折西、林擒、江敉、古巴、张大任、宣文杰、黄伟强、老纪、黄任之、江毓祺、田无灾、许若明、许超然等。 最早的漫画选集
1909年(即宣统元年),上海的《时事报》报馆编辑出版了一套《戊申全年画报》,共计36册。其中的第20册叫做《寓意画》,即今天所说的漫画。这本漫画集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漫画专集。书内作品的创作和发表时间约集中在1907至1908年之间,共八十多幅作品。著名的有《对内对外两种面孔》、《今之所谓良臣》、《考察宪政》等。这本画集积极宣传爱国思想,并间接宣传了民主自由思想。
最早的漫画刊物
1918年9月,中国最早的漫画刊物《上海泼克》在上海诞生。“泼克”来自英文字punch,意为“诙谐善谑”。因其创办者为漫画先驱沈泊尘,刊物又名《泊尘滑稽画报》。此刊作风严肃,内容精炼,编排大方,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讲究。其作品不但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还大声疾呼严禁鸦片烟,抨击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勾结危害国家及人民。这一漫画专刊的问世,对于启发中国民众的觉醒,发展漫画艺术、发挥漫画威力,皆有重大意义。
最早的漫画团体
1927年秋,上海的漫画爱好者自发成立了一个漫画会,以丁悚和张光宇为主要组织者,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漫画团体。漫画会的最大贡献是团结和培养了一批上海的漫画人才,如鲁少飞、叶浅予等;他们在其后的30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界起着统领作用,又办起了更多的漫画刊物,成为漫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为漫画的繁荣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漫画会集结成员作品,出版丛书。1927年,《文农讽刺画集》得以出版,成为中国漫画史上的珍贵资料。1928年出版的《上海漫画》周刊成为20年代卓有成效的漫画刊物。
最早的漫画展览会
1936年11月4日,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漫画展览会的发起者是《时代漫画》和《上海漫画》的编辑,展览得到全国各地和侨居海外的漫画家的热烈回应。参展的六百多幅漫画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结合极为紧密。这次漫画展,对中国漫画史来说,是一次总结,也是一个开端。它为漫画事业组织和团结了更多的漫画作者,也为日后漫画在战斗中发挥力量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国漫画家协会也由此得以成立。
最早的漫画理论专述
1938年,刘枕青的《漫画概论》问世,成为中国第一部专门探讨漫画理论的专着。该书就漫画的起源、种类、功能、特点、发展概况等方面作了专述,还对漫像(即漫画塑像创作)和画法进行了示范讲解。
起源
中国第一卡通潮牌“兔公爵”DUKE RABBIT
从卡通的词源上,我们就能够确切地获知,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而在近代欧洲,有两个促使卡通出现的重要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次,自文艺复兴运动 卡通
以来,自由开放的艺术理念开始为社会所接受。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绘画走下了中世纪的神坛,日益接近平民的审美趋向,给以简御繁的卡通画提供了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作为市民阶层表达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画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内涵。
十七世纪
在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的笔下首次出现了含卡通夸张意味的素描图轴。而以法国人奥诺雷·杜米埃(1808-1879)为代表的讽刺漫画家,更是将政治卡通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度。时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卡通艺术的发展史上,英国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英国是最早建立现代议会民主政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产业革命的国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确立,保证了人民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产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报刊出版业的繁荣,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十八至十九世纪
早在17世纪末,英国的报刊上就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卡通的幽默插图,但是由于缺乏专职画家和固定的艺术风格,因此还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画。随着报刊出版业的繁荣,到了18世纪初,出现了专职卡通画家,英国卡通的风格也逐渐定型。与同时期欧洲大陆的幽默讽刺画相比,英国的卡通画较多的取材于社会风情,以幽默含蓄见长。 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卡通画家包括威廉姆·霍格斯(1697-1764)、詹姆斯·吉尔雷(1757-1816)和托马斯·罗兰森(1756-1827)。这其中,霍格斯的代表作有《浪子回头》和《哈洛特漫游记》等,罗兰森则主要是创作了《辛塔克斯大夫一生的旅行》。值得一提的是,霍格斯等人的作品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幅画,而是发展成为了彼此关联的系列画,具备了连环画的雏形。 1841年,著名的《笨拙》(Punch)画报在伦敦创刊 卡通
。这本著名的谐趣性期刊,在卡通发展史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事实上,正是这个刊物的供稿人、著名画家约翰·里奇和编辑马克·吕蒙首次将幽默讽刺画正式命名为“卡通”。同时,这本刊物也是传统的卡通画向连环画过渡的重要桥梁。在早期的《笨拙》画报上,就已经连载了许多与连环画的概念相近的作品。而约翰·里奇绘制的《布瑞克先生历险记》,更是具备了众多连环画的构成要素。
二十世纪
二十世纪初,彩色印刷术的出现引发了出版业的一场革命。相应的,彩色漫画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901年,著名出版商哈姆士·沃思,在并购了几家杂志的基础上,成立了联合出版公司(简称“AP”),先后出版了《小精灵》、《水泡》、《微笑》、《彩虹》、《老虎提姆》周刊和《丛林狂欢》等漫画刊物。另一位出版商亨德森,也推出了《乐趣无穷》(1906)、《漫画天地》(1909)、《精思妙语》(1910)和《火花》(1918)等杂志。其它如“特莱普斯和霍姆士”公司出版的《烟火》和皮尔逊出版的《大汇刊》等,都不同程度的介入了彩色漫画的出版与发行。这一时期,英国漫画期刊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刊物的读者定位由成年人逐渐转向儿童和青少年。而AP公司是这个趋势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成功的推出了“老虎提姆”的卡通形象,使其一跃成为孩子们钟爱的卡通明星。它的姊妹作《熊娃娃》也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另外,《老虎提姆》的作者之一福克斯·韦尔还创作了《 迪斯尼
小虎吉莉》和《河马》等少女漫画作品。 与政治卡通和漫画相比,动画片的发展历程似乎更富有传奇色彩。如前所述,动画艺术是现代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动画和的“史前阶段”,两者却是合而为一的。直到摄影术发明之后,和动画才开始分道扬镳。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先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的“机”,并放映了《火车进站》、《海水苑》等影片。现代就此诞生。而第一部动画却是在十年后才得以问世。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动画片高昂的制作成本。时至今日,动画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 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J Stuart Blackton)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此后,来自法国的埃米尔·科尔(Emile Cohl)进一步发展了动画片的拍摄技巧,并且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动画短片。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现结合起来的先驱者。正是因为科尔对于动画片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也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另一位对早期动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美国人温瑟·麦凯。他出生在美国的密西根州,早年曾经靠给马戏团、通俗剧团画海报为生,后来成为了报社记者和漫画专栏画家。1914年,麦凯推出了一部剧情动画片《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这部动画片的推出,改变了此 卡通
前在动画作品中的纯艺术倾向,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等组织成为互动式的情节,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而憨态可掬的恐龙葛蒂,更是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卡通明星。继《恐龙葛蒂》之后,麦凯又制作了《露斯坦尼亚号之沉没》。这是第一部以动画方式制作的纪录片。 温瑟·麦凯的成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他以自己作为漫画家的修养和积累,开创了一种重视角色的塑造、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动画创作模式。在麦凯之后,美国的动画家们开始走上了一条与他们的欧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属于新大陆的卡通时代就要到来了。
1945年春,弗雷德里克·魏斯曼博士的《引诱无辜》一书出版。魏斯曼博士是一位在当时的社会上相当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政界的知名人士。他始终坚信“充斥着暴力和阴暗内容的漫画,是助长青少年犯罪和社会混乱的根源”。虽然事后的调查表明,魏斯曼博士的绝大部分论断都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但这本书的出版恰恰迎合了当时主流舆论对漫画业的广泛批评,因此立即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和肯定。一时间,漫画成为了超级禁书,人们时常用谈论毒品的口吻来谈论漫画。 1954年4月,美国联邦参议院青少年犯罪调查委员会针对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举行公开听证会,魏斯曼博士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他声称:漫画是玷污儿童纯真,引发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相对于漫画而言希特勒只是小儿科。“孩子们往往从四岁开始,就遭受到漫画的毒害。”他甚至要求马上禁止漫画的出售。 虽然,这次听证会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参议院最终还是要求颁发一个检查标准,杜绝漫画中一切可能毒害青少年和败坏道德的内容。这其实就是在舆论上宣判了“黄金时代”的死刑。在参议院听证会后不久,漫画出版商们在1954年10月26日成立了“美国国内漫画杂志联合会”,并制定了“联合会内部检查标准”,还要求在此后出版的漫画封面上明确标明限制等级。 这无疑是一个对美国漫画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由于这个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标准,此前畅销的恐怖、警匪类漫画几乎绝迹;西部漫画中的牛仔们也不得不大幅收敛,肉搏和q战的场面明显减少;甚至于搞笑动物漫画里的“暴力”举动也变得畏首畏尾。许多出版社和漫画刊物因为发行量的急剧下跌而破产,大多数职业漫画家迫于生计压力也不得不转行。当然,像《美国上尉》的作者乔·西蒙这类少女漫画作家,也因为超级英雄的缺席而一度走红。不过,从整体上看,美国漫画业还是因此而元气大伤,虽然日后有所恢复,但终究还是没能重振昔日雄风。
>
讽刺沉迷漫画的作文
讽刺沉迷漫画的作文,在这一天人们会做很多事情,小学生在小作文时很多都不会运用描写技巧写作的技巧可以提升我们的文辞水平,文采是点睛之笔,下面一起来学习讽刺沉迷漫画的作文。
讽刺沉迷漫画的作文1
我看过的漫画书不在少数,可让我记忆犹心的却是少之又少了。但是我看了这幅漫画却让我思索许久。
画面上是一只老鼠拼命的向“诱饵”跑去,后面有一只老鼠极力的拽住被迷惑的老鼠,想阻止它跑向“诱饵”拼命跑的老鼠叫做小五,后面那个老鼠是它的妻子名叫小花。不知是谁在捕兽夹里放了一瓶美酒,想拿到美酒好合一顿,但随之而来的是进去夹子里。小五显然是一个酒鬼,它一闻酒味就不要命的向酒瓶跑去,根本对危险熟视无睹,小花生怕是一个陷阱,说是急那是快一把把小五抓到,小五一把手甩开小花向陷阱跑去……它的妻子抱头痛苦,它的儿女流泪不止!
这只老鼠为了美酒不可自拔,不听家人再三劝阻,可谁想到,还会为了酒不要命,这只老鼠可能也想过有可以别捕获,可它还不顾一切挺而走险,在它合到美酒的同时也是它生命的终结……我想到社会中有一部分人跟这只老鼠一样被“美酒”所迷惑,有时还可能犯罪。贩卖吸食毒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贩卖毒品的人呢,为了钱可以不顾被抓住的风险,继续贩卖毒品。虽然贩卖毒品的利润巨大,但是再大有命重要吗?难道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吗?同时就没想到给他人带来了多少危害?一但没有人贩卖毒品那么还有人会去买吗?这些人难道面对高墙时才会有悔悟之心?另一方面吸食毒品的人呢?他们不惜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就为了找到飘飘然的感觉?那飘飘然背后就是骨瘦如柴,好象一阵风都能被刮跑的身体。大量吸食毒品的话就会死亡,如果飘飘然是一瞬间的话,那么吸食毒品死亡就是永远!
我们怎么能让这前车之鉴在我们现代化人们的身上重演?
讽刺沉迷漫画的作文2《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这幅漫画以其形象有趣的画笔,把某一种人的工作态度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在哑然失笑之余,联想翩翩。画中人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浅尝辄止;没有树立起坚定的信念,立志不固。我认为,立志是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前提;而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又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历史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司马迁遭受的挫折,比起那位画中人所遇到的困难,可谓大矣。可是他犹没有被命运所吞噬,那么,我们还有什么道理不刻苦进取呢?然而,现实生活中确实大有图中的挖井人。他们也曾萌发过艰苦攀登,苦学成才的壮志,或也有过敦品励行,戒绝某种有悖于精神文明恶习的愿望,但是他们稍有成绩,便心满意足,从此裹足不前;或稍有挫折,便心灰意冷;稍有诱惑,便懈怠废疏,还寻出种种理由,为自己的松馁辩解,以求慰藉。结果日月匆匆,光阴虚掷,学无所成,陋习依旧。不难想象,一个人倘若以这种态度走完人生的道路,那么最终免不了会成为高尔基笔下的那种只求“活过一天———阿弥陀佛”的庸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在于这些人立志不固,誓而不笃,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张海迪以及其他一些优秀青年,他们之所以在备受残疾、落榜等困难挫折下,与命运搏击,成了生活的强者,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理想——共产主义事业,并且为之而奋斗不息。因此,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及其他事业上,我们都应该矢志笃誓,坚韧不拔,决不能像漫画家笔下的那种“挖井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本已故著名女排教练大松博文有句名言“战胜自己!”让这句昔日砥砺“东洋魔女”的警语,成为我们今天的座右铭,在自己的路上奋斗不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